我們誤解了這個世界 | 拾書所

我們誤解了這個世界

$ 252 元 原價 320



內容簡介:


人們內心有設定、執著和牽掛,
所以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是不自在的;
或者身體讓你不自在,或者家庭讓你不自在,
或事業讓你不自在,或人際關係讓你不自在…
即使這些問題都不存在,我們還會自尋煩惱,
自己讓自己不自在。


當代僧人與哲人,相遇在這個時代,
談論思考的價值與覺醒的力量!
世界有一個本來面目,還「我」本來面目。

一代哲人周國平

一代高僧濟群法師
像兩千年前的希臘哲人一樣
或站立、或漫步於廊下對問——


問哲學的理性思辯;
問佛學的清涼自在;
問人心的覺醒與解脫之道……

『我們誤解了這個世界』
叩問了人們內心中的徬徨與人生的種種迷惑,
在一問一答往復地意念流轉中
開啟生命的自覺自救之道。

本書所討論的是:內在自由與外在自由、命運的可變與不可變、人生的苦與樂、覺醒與解脫、無常與永恆,是一場又一場深入的辨析甚至激烈的辯論,要與讀者一起提問——關於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人生的智慧與哲思。

『人生在世,向外尋求成功無可非議,但倘若只有這一個目標,未免格局太小,境界太低。目標小而低,其結果必定是達到了沒有大歡喜,達不到則有無窮的低級煩惱。人生不可缺少大而高的目標,最大最高的目標就是向內尋求覺醒。關於這一點,哲學和宗教早有共識。』——周國平

『輪迴的思想,重點是幫助我們瞭解生命的長度。如果不認識輪迴,生命只是一個短暫的片段,是沒有長度的,對生命的認識也是不完整的。除了輪迴,佛教也很關注心性,這是幫助我們瞭解生命的深度。生命的存在到底是怎麼回事?古希臘哲人在三千多年前就警醒世人:「認識你自己!」那麼,什麼代表你自己?如果不瞭解心性,我們又何以認識自己?而認識世界真相乃至成賢成聖,同樣離不開對心性的了悟。』
——濟群法師

在當下這個喧囂迷茫的時代,兩位元智者的對話,為讀者指引出一條保持天真自省、歸於內心和平的途徑。

目錄:


「哲學與宗教有何區別?」
叔本華:宗教就像螢火蟲一樣,為了發光而需要黑暗。
《大般涅槃經》:若人信心無有智慧,是人則能增長無明。若有智慧無有信心,是人則能增長邪見。

「理性不能抵達真相」
維根斯坦:神祕的並非世界為何如此,而乃世界竟然如此。
《大方廣佛華嚴經》: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者不證得。

「不要一輩子為身體打工」
尼采:成為你自己!你現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
《金剛經》: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命運的可變與不可變」
盧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
《中論》: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生死與輪迴」
蘇格拉底:哲學就是預習死亡。
《雜阿含經》:眾生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生死,不知苦際。

「生命是虛幻的嗎?」
伊比鳩魯: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煩惱。
《大般涅槃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成佛不是層層考評」
康德:世上有兩樣東西,我們思索越久,越是充滿讚嘆和敬畏:那就是頭頂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
《雜阿含經》:世尊告諸比丘:有二淨法,能護世間。何等為二?所謂慚愧。

「什麼卡住了你?」
歌德:真理屬於人類,謬誤屬於時代。
《善見論》:今諸世間,皆悉空曠。常處黑暗,怖畏中行。邪見熾盛,不善增長。

「人皆有自救的能力」
蘇格拉底: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無所知。
《六祖壇經》:菩提般若之智,是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