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攝影、電影、文學、哲學、左派思想……處處都閃現著他的靈光德文原典直譯 ╳ 華文界最完整精確的班雅明精選集 在靈光消逝的年代,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一八九二年生於柏林的德籍猶太人,被漢娜.鄂蘭譽為是「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 少年早慧的班雅明雖然筆耕不輟,但因思想過於前衛,無法獲得大學教職,納粹當權後流亡歐洲各國,最後於西班牙吞藥自盡,享年四十八歲。他在世時雖受到當代知識分子的推崇,卻仍沒沒無聞,待阿多諾和鄂蘭將其手稿編纂出版,才讓其在一九五○年代後聲名大噪,之後的蘇珊.桑塔格、阿岡本、泰瑞.伊格頓等各個世代的學者皆深受其影響,名聲至今不墜。 他的文字,無論置於哪個時代都歷久彌新,而其身為哲學家、文學、藝術評論家、左派思想家和譯者的多重身分,更讓他的作品被各個領域奉為經典。本書分為「美學理論」、「語言和歷史哲學」與「文學評論」三部,收錄班雅明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作品,像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攝影小史〉、〈巴黎,一座十九世紀的都城〉、〈譯者的任務〉、〈說故事的人〉等,讓讀者得以從各個面向理解其思想理路,一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 【專文導讀】 「如果你們問我在這座班雅明城市旅遊的體驗,我會說,在進步的歷史觀中,失敗者的故事總是被犧牲,唯有重返現代城市的歷史廢墟,藉由藝術生產的技術革新所催生的集體回憶能力,找回烏托邦的寓言,才會創造出改變的力量。一旦覺醒的那一瞬間,彌賽亞就會穿越並顯現——因為你們就是彌賽亞。」 ——耿一偉|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重磅推薦】 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 李玉玲|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李明璁|自由學者、作家 林志明|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侯季然|電影導演 紀金慶|臺師大助理教授 郭力昕|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楊凱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廖咸浩|臺灣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蔡士瑋|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哲學博士、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蔡慶樺|作家、外交官 羅麗君|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目錄:遊蕩在一座名為班雅明的迷宮城市|耿一偉略談華特.班雅明的一生|弗利德里希.波茲澤斯(Friedrich Podszus) 美學理論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1936 巴黎,一座十九世紀的都城 Paris, die Hauptstadt des XIX. Jahrhunderts, 1928-1929, 1934-1940 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Über einige Motive bei Baudelaire, 1939 攝影小史 Kleine Geschichte der Photographie, 1931 語言和歷史哲學 譯者的任務 Die Aufgabe des Übersetzers, 1921 歷史的概念 Über den Begriff der Geschichte, 1940 文學評論 論普魯斯特的形象 Zum Bilde Prousts, 1929 卡夫卡─逝世十週年紀念 Franz Kafka: Zur zehnten Wiederkehr seines Todestages, 1934 作者作為生產者 Der Autor als Produzent, 1934 說故事的人──論尼古拉.列斯克夫的作品 Der Erzähler: Betrachtungen zum Werk Nikolai Lesskows, 1936 附錄 華特.班雅明年表 西文與中文人名對照表 西文與中文專有名詞對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