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 | 拾書所

「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

$ 502 元 原價 522
作者: 陳培豐
系列: 文史台灣7
出版社: 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1/12/06
ISBN: 9786263101210
頁數: 496


內容簡介


「同化於文明」、「同化於民族」
日治時期結束之後,殖民仍給臺灣人和臺灣社會帶來重大的影響
為了扎扎實實地轉換為「臺灣人」,我們必須不斷地冷靜省思這一段「同化」教育的歷史意義。

本書主要是透過日治時期「同化」教育的分析──有關近代化論述和實際政策內容,以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互動關係──繼而去探討近代臺灣人認同意識之內涵、特質及意義。
  由於掣肘於「國體論」這個近代日本的政治文化,臺灣的國語「同化」教育中含有相當程度的近代性,以及日本獨特的精神文化。而根據「國體論」,臺灣人取得平等待遇的條件取決於「同化」教育的程度。因此為了爭取平等待遇,臺灣人以選擇性、自律性的態度積極去接受「同化」中的近代化,應該不是妥協而是一種「以接受作為抵抗」的抵殖民。因為如此對應「同化」的方式,必然會壓縮到殖民差別統治的正當性,或動搖到「國體論」。
  跳脫出「漢賊不兩立」的傳統抵抗觀,我們發現臺灣人在日治時期不斷圍繞著近代文明這個議題,與統治者之間產生賦與、接受、希求、拒絕、自立、抑止的複雜互動。在這個互動過程中,統治者被迫不斷的調整其「同化」政策並大量普及教育機構。而在「以接受作為抵抗」的歷程中,臺灣人以機巧的抵抗方式達成了近代化。
  不過臺灣人利用「同化」教育強烈追求近代文明的態度,相對的淡化了其保存或強調傳統文化的意願和形象。而透過如此的抵殖民過程和經驗,所形構出的漢民族共同體「想像」,成為戰後臺灣人認同意識的特質與基礎。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姓名:陳培豐
臺灣臺北市人。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語日本文化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同化」的同床異夢》、《想像和界限》、《歌唱臺灣》。

譯者簡介

姓名:王興安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研究部編輯。



姓名:鳳氣至純平

日本橫濱人。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為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臺灣歷史像》。

內容目錄


目錄

目次
代序╱探究殖民統治下臺灣人「主體性」的方法 若林正丈
第一章 序論
──「同化」、國語和國體論
    一、有關「同化」研究近況之探討
    二、研究方法
    三、橫座標上的「同化」
    四、縱座標上的「同化」
    五、「同化」的工具性、兩義性與流動性
    六、從日本近代史看「同化」和國語
    七、「同化」的要因
    八、本書章節概要

第二章 彌補「一視同仁」與單一民族論破綻的國語教育
    ──一個非基督教帝國的「同化」教育雛型
    一、伊澤修二與非基督教國家的「同化」構想
    二、以近代化教育引導臺灣走向「國體之中」
    三、作為「同化」補助工具的漢文和書房
    四、國語教育之地位的明確化、神聖化
    五、小結

第三章 以「同化」來否定「同化」的「同化」教育
    ──從普及教育到抑制教育普及
    一、新的統治方針之開始與頓挫
    二、有關後藤的國語教育構想
    三、另一種「同化」理論登場
    四、「走出民族之外」、「走向文明之中」
    五、轉向「殖民地教育」的結果
    六、小結

第四章 建立在渴望近代文明基礎上的同床異夢
──以接受「同化」作為抵抗的臺灣人
一、明治時期臺灣人接受「同化」教育的情形
二、臺灣人接受「同化」教育諸原因
三、對於「同化於文明」有強烈憧憬的臺灣人
四、以文明為基礎的協力關係
五、建構在沒有國體基硬上的同床異夢
六、渴望文明之協力者的威脅性
七、小結

第五章 近代化教材的萎縮和日本化要素的提升
    ──以普及教育作為及制臺灣人抵抗的方策
    一、大正時期的國語「同化」教育
二、從<臺灣版教育敕語>看「同化」教育方針的轉換背景
三、新「同化」教育構想的實踐
四、從「抑制教育普及」到「以普及(教育)作為抑制的手段
五、新「同化」教育構想的法制化
六、新構築的「同化」統治實態
七、小結

第六章 臺灣人追求自主性近代化的軌跡
    ──一面抵抗一面接受國語教霕
    一、在「認同近代化」與「屈從殖民主」之間徘徊
    二、新世代知識分子登場後的「同化」課題
    三、首創自主性「同化」之路的中國白話文運動
    四、臺灣話羅馬字運動與近代日本的言語觀
    五、受到國體論攻擊的臺灣白語字運動
    六、從同床異夢式的托受到知彼知己式的抵抗
    七、小結
    附記

第七章 拖著自我認同混亂的腳步走向近代化
    ──過濾日本化之功能的磨損
    一、國語普及運動狂熱化的實態
    二、昭和時期國語普及運動和「國語純正運動」
    三、作為「一視同仁」最高境界的義務教育
    四、皇民化運動中的「同化」以及臺灣人
    五、「走向一視同仁之中」的日本民族之道
    六、小結

第八章 結論
    ──國語「同化」教育的戰前和戰後
    一、國語「同化」教育的特色和變動
    二、對於近代文明的渴望和影響
    三、投影在戰後臺灣社會的「同化」
    四、今後的課題

後記

ISBN: 9786263101210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