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語系十講 | 拾書所

華語語系十講

$ 399 元 原價 420
作者: 王德威.史書美.李育霖.姜學豪.孫松榮.陳榮強.黃亞歷.黃淑嫻.楊翠.羅鵬
系列: 聯經評論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0/04/15
ISBN: 9789570854992
頁數: 296


內容簡介


華語語系十講


內容簡介

探索華語語系理論的內在張力與學術動能
發掘跨領域、跨學科對話的可能契機

Sinophone(華語語系、華夷風或其他翻譯)一詞已成為當前華人/華語文學及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關鍵字之一。《華語語系十講》的內容,是以「第二屆華語語系研究國際學術研習營」的十個講座為基礎編輯而成,主題包括華語語系理論論述、文學批評、語言與文化政治、酷兒論述、電影與紀錄片研究、少數族裔文學、原住民文學論述等重要議題。一方面希望介紹這一概念並嘗試將其引介進入台灣學界,特別針對年輕學者,期待他們對該議題有更深度的認識,以擴大其研究視野;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機會能對這一概念提出在地的批判性理解,而非全盤地接受。

《華語語系十講》呈現了華語語系的論述跨越既有學科領域疆界的可能性,無論語言、族裔、政治、社會、區域、歷史、性別、國家與文化層面等等,在華語語系的話語與框架中都得以重新取得新的視域。透過這十講,除了具體體現華語語系研究對於地域、語言、歷史脈絡、文化媒介等差異的強調,同時也期許能進一步帶動國內人文領域學門跨領域的對談,並促進與國際人文研究社群的對話與交流。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主編/李育霖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台灣文學、電影研究、生態批評、翻譯研究與德勒茲研究等。近期著作包括《台灣理論關鍵詞》(合著)、《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擬造新地球》,另編有《賽伯格與後人類主義》、《帝國在臺灣》與Deleuze and Asia等書,並翻譯《德勒茲論文學》與《德勒茲論音樂、繪畫與藝術》等。目前除聚焦華語語系研究外,也探索數位科技帶來的後人文狀況。


作者群(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德威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長江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

史書美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亞洲語言文化系、比較文學系、亞美研究系合聘教授,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兼任陳漢賢伉儷講座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榮譽講座教授

李育霖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姜學豪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歷史系專任副教授

孫松榮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陳榮強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文化研究與比較文學副教授

黃亞歷
台灣獨立製片工作者,以《日曜日式散步者》榮獲第五十三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黃淑嫻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中文碩士課程主任

楊翠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代理主委

羅鵬
美國杜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學系教授





內容目錄


目錄

編者序(李育霖)

第一講 什麼是華夷風?(王德威)
第二講 何謂華語語系研究?(史書美)
第三講 酷兒論述與華語語系研究(姜學豪)
第四講 華語語系‧南洋——多元文化和語言(陳榮強)
第五講 回顧香港的回歸(羅鵬)
第六講 國族、殖民與本土——香港六〇年代文學與電影中的香港身分(黃淑嫻)
第七講 當代華語電影研究的幾種趨勢(兼論跨藝術研究)(孫松榮)
第八講 當代紀錄片與文學的交會(黃亞歷)
第九講 少數說話——兩位少數民族華語女作家的歷史敘寫(楊翠)
第十講 華語語系的前沿地帶——幾個台灣文學的案例(李育霖)





ISBN: 9789570854992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