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外之悲 | 拾書所

夢外之悲

$ 308 元 原價 350

究竟一個人的死亡,是否能藉由書寫,來進行告別與悼念?

「這是我們祖父母、父母都會經歷的潰敗,也許漢德克和我們都難免。」
──廖偉棠專文導讀。

「預示了厭世代之必然,無法界定那究竟是焦慮恐懼還是悲傷」──郭強生

▋榮獲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作家
▋全新譯本,德文原文直譯:最貼近漢德克的實驗風格
▋2009年榮獲卡夫卡文學獎
▋2014年榮獲國際易卜生獎

1971年,書中「我」的母親服安眠藥自殺了。儘管當天傍晚,她仍和往常一樣,到隔壁的女兒家吃晚飯。

死前,她以快捷寄出了多封掛號信,並附上了遺書,其中一封給「我」的信上是這樣寫:「但繼續活著是不可能的。」

書中「我」的母親即是作者漢德克的母親。身為一個經歷過納粹時期、戰爭,以及戰後經濟蕭條年代的女人,她總是設法從困境中找到平衡,只不過這一次,她自己就是困境。

葬禮上,漢德克強烈地渴望書寫他母親。幾個月後,這部具自傳色彩的半虛構小說誕生了。

「有時我依然會在夜裡猛然驚醒,彷彿我的體內有什麼把我輕輕一推,從夢裡推出來,我體驗到自己如何因恐懼而屏住呼吸,身體則一秒一秒地腐爛。黑暗中的空氣凝止了,我感到萬物失去重心、四處飄散。它們無聲地在我四周進行無重力的飄移,彷彿隨時就要墜落,從任何一個方向使我窒息……」


推薦人
專文導讀
作家 廖偉棠
聯合推薦
作家 林佑軒
作家 胡淑雯
影評人 馬欣
作家 張惠菁
詩人 曹馭博
讀書共和國社長 郭重興
作家 郭強生
作家 陳思宏
作家 陳柏煜
影評人 黃以曦
作家 蔡慶樺
詩人 鴻鴻
(依姓名筆劃排序)

各界推薦
「……畢竟沒有人能夠質疑諾貝爾文學獎的讚美,做為一個作家,漢德克『憑藉著語言的獨創性探索了邊境,以及人類經驗的特殊性』,他的著作給予了文學無聲的考驗,在他的語言底下,過往的文學都顯得太過平凡了。」──《金融時報》

「儘管這本書談的是漢德克母親的一生,然而這也是眾多女性的一生。漢德克這部著作雖不長,卻雄心勃勃,試圖將所有角度合一,經常參雜憂鬱。漢德克的母親之所以重要,並不是因為她生動、特別,而正因為著她不是;她是那眾多女性的其中一員。」──《紐約時報》

「《夢外之悲》是漢德克的傑作,簡要、凝鍊、神秘又詳盡地描繪了他的母親,而其中的歷史以及境遇,又將這層身分消抹了去。」──J•S•馬庫斯《紐約書評》

「動人且美麗地被呈現出來……近乎完美。」──理查德•洛克(Richard Locke)《紐約時報書評》

「在《夢外之悲》中,作者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面對了他自殺的母親,就像是對一個反覆發生的夢作解釋一樣,夢境栩栩如生,以至於那夢也變成我們的。」──《芝加哥太陽時報》

作者簡介:

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1942──)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出生於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1961年曾於格拉茨大學攻讀法律,1965年退學。24歲即發表著名劇本《冒犯觀眾》,引起廣大迴響。他是當代德語文學重量級的作家之一,曾於1973年獲畢希納文學獎,2009年獲卡夫卡文學獎,2014年獲國際易卜生獎,被譽為「活著的經典」。作品風格以實驗性的語言著稱。

作品產量眾多,小說有《夢外之悲》、《守門員的焦慮》、《左撇子女人》、《在漆黑的夜晚,我離開了我安靜的房子》及《水果賊》(暫譯)等,其中多部曾改編成電影,如《守門員的焦慮》為與文‧溫德斯合作改編;《左撇子女人》則由漢德克本人執導,並獲坎城影展最佳影片提名。

譯者簡介:

彤雅立

著有詩集《邊地微光》、《月照無眠》、《夢遊地》。德語譯作包括《馬克思:愛情與資本論》、《分裂的天空》、《我戴著黃星星》、《卡夫卡中短篇全集》等。柏林自由大學電影學博士,現任教於輔仁大學德語系。2015年獲邀參與柏林文學學會舉辦之中德翻譯工作坊,2017 年與 2019 年獲羅伯特‧博世基金會與德國翻譯基金之翻譯駐村獎助。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