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的故事:邊界如何決定我們的地景、記憶、身分與命運 | 拾書所

邊界的故事:邊界如何決定我們的地景、記憶、身分與命運

$ 537 元 原價 680
邊界不只體現在等待入境的漫長人龍, 它是國家權力的聲張、國族認同的想像與對陌生他者的投射。 陳思賢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專文推薦 張景安 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 推薦 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倒下,人們以為所有邊界終將垮台; 全球化的趨勢,讓我們相信邊界將不再具有意義; 但事實是,邊界益發僵固,卻無法阻擋病毒與氣候變遷…… 我們畫下邊界,捍衛自己,將我們與那些覬覦我們性命與財產的「他們」區分開來。為什麼一條線條,竟能擁有魔力,讓我們得以投射這樣的希望與恐懼,主張自己是誰? 從史上第一塊界碑、羅馬帝國的哈德良長城,到今日的以色列隔離牆、美墨邊界、中國的網路長城,本書結合實地訪查、對談、人文反省,講述邊界的興築與頹圮,它引發的衝突與苦難,以及我們該如何重新思考「邊界」,才能為全人類帶來永續的未來。 為什麼地圖上的線條會對人類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我們有辦法擺脫它們嗎?這些是克洛福思考——並回答——的問題。迷人至極。 ——CNN 集歷史、旅遊紀行與報導文學為一體的雄心之作……。打造出我們的世界的邊界,現在要麼已失去效力,要麼已違背人性,甚至兩者兼而有之。《邊界的故事》要求我們想像一種不一樣的邊界。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這是一場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邊界的創新且不拘一格的研究……。在整本書裡,克洛福以迷入且原創的方式勾勒出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似之處……。他提出重要且充滿說服力的提醒——邊界控制著「我們的地景,我們的記憶,我們的身分」。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論 克洛福從人類苦難、經濟不平等與環境惡化的角度來揭示「邊界」的代價……。這是對此關鍵問題的及時且寶貴的討論。 ——《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星級評論 從哈德良長城到中國的網路防火長城,一場內容豐富的旅遊紀行……精彩之極。 ——史帝文.普勒(Steven Poole),《衛報》(The Guardian) 這是一場對一個跟人類一樣古老的概念的多彩、生動而有力的探索,但這個概念與當今最棘手的全球挑戰有關。表面上看來,邊界似乎與「固定」有關。但克洛福挖掘得更深。在他動人而讓人神往的筆下,我們瞭解到邊界的變形、移動與彈性;它們充滿活力、大口呼吸——有時則是奄奄一息。克洛福的邊界故事充滿人味,表明邊界本身就是人類一舉一動的故事,且多半夾雜著暴力。鬼魂與幽靈出沒於克洛福描繪的地景中。從斯堪地那維亞的冰封北極到非洲的薩赫爾地區,克洛福在這場尋求邊界意義的過程中走得又遠又廣。從深厚的歷史到今日支離破碎的存在中尋找線索,《邊界的故事》迫切地要求我們全盤掌握「邊界」這種人類的實踐,因為它注定會標定我們所有人的未來。 ——大衛.魯尼(David Rooney),《改變人類文明的12座時鐘》(About Time)作者 在《邊界的故事》中,克洛福就各種邊界寫下了充滿優美觀察與細緻探究的報導文學,不僅包括歷史悠久的巴勒斯坦、地中海、美墨邊界,還有其他較少提及的邊界——迅速變遷的氣候邊界,以及人體的微觀邊界。從邊界看到的景色,有時反而會最具啟發性。 ——蓋文.法蘭西斯(Gavin Francis),《變形記:一部醫學與人體變化的文化史》(Shapeshifters)作者 透過對歷史事件和當代問題的生動描述,克洛福闡明了世界是如何獲得如今的樣貌……令人大開眼界。 ——《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一場關於對許多人具有深刻意義的想像線條的深思之旅。 ——《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迷人至極……。克洛福有著提出原創觀點和觀察的本領……。如果所有的邊界都是故事,我們可以從講述更好的故事開始。 畢竟,邊界可能是我們彼此分裂的地方。 但它們也是我們相互接觸的地方。 ——《Slate》網路雜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