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美德 | 拾書所

吃的美德

$ 300 元 原價 40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當代最暢銷的天才型哲普作家。飲食哲學的第一本書
人是一種會吃、會思考、會享樂的動物,
而餐桌正是我們可以同時做這三件事的地方。
怎麼吃是一門有深度又有趣的思考;懂得吃才能帶來身心靈最大的滿足。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冀劍制
知名飲食旅遊作家 葉怡蘭
知名作家 鍾文音 推薦

---------------------------------------------------------------------------------------------------
這是一本非常迷人的食譜書,喔,不,是哲普書!
作者深入飲食傳統和文化,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哲學思考:
有機就是良心?在地生產比國外進口環保?吃素比吃肉慈悲?吃得越清淡越好?
跨國大企業等於萬惡資本家?純手工製作比機器量產好?傳統古法勝過創新料理?

而關於吃的行為,作者也指出許多值得深思的道德問題:
把食物吃完才不算浪費?吃到飽可以吃但不能帶走?減重關乎意志力?
實際體重和理想體重之間的差距,就是肚子餓和嘴饞之間的距離?

針對這些反思,本書將一一加以辯證與釐清。
我們處於飲食文化的黃金年代,無論是美食、食品營業和衛生都發展到巔峰。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像萬國博覽會一樣,可以吃到各國美食。可是我們沒有認真思考一些重要的議題:為什麼食物那麼重要?我們和它的關係是什麼?我們選擇要吃什麼,其實涉及人性的本質層面:動物性、感官、社會、文化;創造性、情緒性和知性。對飲食的認真思考,需要考慮到和自然的關係,和其他動物的關係,和其他人的關係,以及我們自己。所以說,關於飲食的思考,其實也涉及如何做個有德行的人,以及決定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本書所提出的「吃的美德」,並不是傳統的德行,而是更能因應世界的變化的飲食觀念。書中每一章都會提到關於飲食的某個面向以及和它對應的美德。第一部討論當今有關飲食倫理的熱門議題,包括有機食物、永續發展和動物權。第二部著重於我們如何建立自己的好壞、對錯判斷。第三部和第四部則強調如何養成好的飲食性格和習慣。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個既深且廣的飲食哲學,一種如何吃、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論述,藉此為目前的飲食大雜燴理出一些脈絡。懂得如何吃,你就懂得如何生活。

◎一場給心靈的大師饗宴,能滿足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哲學家和饕客。
——弗朗辛.塞根Francine Segan,《哲學家的廚房》The Philosophers Kitchen作者
◎朱立安.巴吉尼揭露了大型食品工業與連鎖餐廳的邪惡自大,以及有機食品與在地飲食的優越感。
——衛報The Guardian
◎朱立安.巴吉尼擁有珍貴的天賦,將深奧的思考說得動人。在這本很棒的書裡,這位迷人的作者將餐桌上的愉悅和哲思做了完美的平衡。
——亞歷山大.梅可.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英國知名小說作家
◎本書有趣,論證充分,取材豐富,開展出迷人的思想。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巴吉尼將其擅長的懷疑論與辯證法帶入「新的飲食正統文化」,也就是我們接受到關於永續、有機、當令和在地生產的相關議題。巴吉尼高明地拆穿虛偽的論調和矛盾……
——泰晤士報The Times
◎刺激心靈和味覺的一本書。
——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
◎巴吉尼的任務是要讓我們每個人思考我們吃的食物:更瞭解它,思考我們選擇食物時所採取的倫理立場……如果他的目的是要我們更加認識食物,反思我們自己的主張,那麼本書大大成功。
——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目錄:

第一部:採集 Gathering
1.勇於求知:了解越多,選擇越自由 / 起司拼盤
2.自給不自足:互相依賴讓我們更強大 / 義大利燉飯
3.時間的果實:追求當季的理由 / 蘋果黑莓奶酥
4.有機之外:以地球的管家自居 / 單粒小麥麵包
5.慈悲的殺生:吃素不一定比吃肉更人道 / 羔羊肉漢堡
6.公平貿易作為一種選擇:用選擇抵制剝削 / 修道院馬芬
7.二分法的危險:麥當勞=跨國大企業=萬惡資本家? / 經典量產食品

第二部:烹調 Preparing
8.撕掉食譜吧:別用標準規則取代個人判斷 / 鷹嘴豆泥
9.傳統的真諦:延續傳統,但不堅持原味 / 鮪魚燉菜
10.化科技恐懼症為科技的實踐智慧:職人手感 vs. 機器量產 / 用麵包機做麵包
11.例行公事不無聊:求新求變反而無法投入 / 義式番茄醬汁
12.過猶不及:對科學研究和專家建議保持懷疑的態度 / 燻肉拼盤

第三部:不要這樣吃 Not eating
13.拒絕自助早餐的誘惑:從日常生活中鍛鍊品格 / 什錦穀麥
14.減重教我的事:意志力的效用和限制 / 湯品
15.不復胖比減重更難:謙卑面對屬於我們卻不完全受我們控制的身體 / 松露油
16.禁食跟齋戒的不同:懂得自我管理才是真自由 / 燕麥粥

第四部:好好吃 Eating
17.感謝主賜我們豐盛的食物:認真對待盤中飧 / 蛋炒飯
18.超越喜好:飲食的客觀標準 / 葡萄酒
19.表演開始:米其林餐桌上的美學體驗 / 墨汁墨魚
20.午餐吃了沒:用三餐調整一天的節奏 / 米沙拉和義式烘蛋
21.一個人吃飯:豐富內涵的好機會 / 辣醬蔬菜
22.筵席的精神:一起生活,分享喜悅 / 中東小菜
23.及時行樂不快樂:在覺察中體驗快樂 / 蘇打麵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