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對於我們的心靈,我們實在太過熟悉,卻一無所知。洪素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徐玟玲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師、中華民國教育部授證助理教授 黃宗堅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鄧惠文 榮格分析師 魏宏晉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推薦 收錄於本書的講演和論文,都是在回答大眾對我提出的重要問題。問題的提出本身,就是我們時代的心靈問題的某個寫照。 正如這部作品的書名所指出的,它要探討的是問題,而不是解答。……比起我們的祖先,「心靈」這個大哉問讓現在許多人腸枯思竭,而這部文集正是旨在告訴讀者窮究它的方法。 ——榮格,一九三○年十二月 藉由這本演講與論文集,榮格向讀者勾勒出自己思想的輪廓,為分析心理學入門的必讀作品。 他不僅闡釋關鍵的理論概念,包括原型、無意識、自律性情結、心理類型學,也介紹心理治療的實作與應用,包括藝術治療的進行方式、人生各個年齡階段的難題、婚姻裡的心理關係,同時還觸及心理學與藝術、宗教之間的關係。 最後,榮格以宏觀的角度探究心理學對世界觀的貢獻,以及精神與生命的關係。他回顧催生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心靈需求,勾勒現代人的困境,並指出具有創造力的無意識將會如何拆解又重建一切。 目錄:推薦序 閱讀榮格,從「支撐點」到「中流砥柱」 徐玟玲推薦序 豈是不堪回首月明中:尋找現代人的心靈故國之路 魏宏晉 一九三○年初版序言 一九三二年二版序言 一 現代心理治療的難題 心理學的學派之爭與心靈本身的複雜性 分析心理學的第一階段:自白 分析心理學的第二階段:澄清 分析心理學的第三階段:教育 分析心理學的第四階段:轉化 治療的轉向 二 論分析心理學與詩歌藝術作品之關係 對於詩歌藝術,分析心理學可以談什麼,又不該談什麼 兩種創作態度:內向型與外向型 創作過程中的無意識與自律性情結 藝術的社會意義 三 佛洛伊德與榮格的對比 差異之一:對心理學的主觀特質的體認和洞察 差異之二:未經批判的意識型態前提 差異之三:精神體驗 四 心理治療的目的 佛洛伊德、阿德勒以及我的觀點 依據患者的年齡、抵抗、性情調整治療目標 在常態化與理性化之外:患者的創造性 請患者畫出夢境與幻想 有效的事物就是真實 五 心理類型學 太過熟悉卻不為人知的心靈 面對典型情結,個體不同的反應方式 兩種一般態度類型:外向型與內向型 四種功能類型:思考、情感、感知與直覺 六 心靈的結構 七類意識內容:感官感知、思考、情感、直觀、專注、幻想、夢 無意識是心靈的一部分 無意識是否也有夢? 三個心靈階段:意識、個人無意識、集體無意識 神話與原型 七 心靈與大地 心靈的地底部分 母親與父親的原型 陰性基質與陽性基質 大地的條件對人類的心靈的型塑 八 古人類 差別只在於預設不同 偶然性與不可見的意志力量 心理事件的投射 宗教 九 生命的轉折 人生各個年齡階段的難題 童年到青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十 婚姻作為一種心理學的關係 原始同一性與父母的影響 意識的覺醒:包容者與被包容者 陰性基質與陽性基質的投射 十一 分析心理學和世界觀 世界觀:知道世界是什麼以及我是誰 「精神分析」與「分析心理學」各自為世界觀增加了什麼? 分析心理學的經驗性發現:集體無意識與原型 不是為了世界,而是為了我們自己 十二 精神和生命 以經驗為基礎 心理學對於不一不二的心靈與身體的立場 精神:比我識更高更廣的意識 處於「生命」與「精神」之間的人 十三 現代人的心靈問題 什麼是「現代人」? 現代意識對自己心靈深處的觀照 出於困境與需求的新的存在形式 「危險之所在,亦是救贖之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