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 |
內容簡介:上課翻看,老師稱讚,大專院校與國高中國文教師一致推薦!這本由年輕學者寫給年輕人看的書,具備了親切、輕鬆、簡明扼要的優點,能夠有系統地讓讀者吸收國學常識,並且易記易懂,不論是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或是文史工作者、中小學教師,及對國學有興趣的人士,本書都是最棒的選擇。 在今天中學的國語文學習中,國學常識是必要的一環,它是認識經典、觸類旁通理解相關中華文化的基礎。我們可以說,國學常識是整個文化知識的基礎架構。 然而,國學常識的學習往往配合教材,分散於各篇課文的延伸學習或補充資料中,零碎,缺乏彼此的關聯,沒有整體脈絡,也無時間序的考量。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只能靠參考書或國文教師的補充資料,片段而零散地學習與記憶。 若能有一本有系統、有脈絡、親切好讀、符合時代感的國學常識書籍,將有助於學生讀者的理解,也有助於老師的整體教學。本書即以此為目標,將國學常識分為「國學中的真、善、美」三大部分,即歷史、哲學與文學,涵括經史子集四部,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宛如敘述故事般娓娓道來。同時,透過活潑的標題,讓人一目瞭然經典的特色與定位,進而掌握國學常識的脈絡。 【大專院校與國高中國文教師熱誠推薦】 ◎「作者學養深厚,講述深入淺出,以淺顯易懂之筆調,導引國學之脈絡調理,此係青年學子之福,讀者置身如此風趣雋永之閱讀氛圍,如沐春風,洵為一大快事。」~慈濟大學東方語文系助理教授 何昆益 ◎「本書由兩條脈絡構成:學術流變,此其一;文獻發展,此其二。讀者──無論是國、高中的學生,抑或是愛好中國文化的人士──如能循此兩大脈絡細加研讀,必能對中國文化知識的框架,有更透澈的瞭解。」~香港恆生管理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袁國華 ◎「作者為每位作家與文學流派設計了匠心獨具的標題,讀者在讀完每一個章節的內容後,對照標題,必能體會這些章節標題的畫龍點睛之妙而發出會心的一笑,對國學常識的記憶也深化入心。」~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系助理教授 張淑萍 ◎「本書規循中國經典的真、善、美,為莘莘學子闢徑出對經典的史學、哲學與文學的理解道路。作者以條陳經典之大要為宗,但對經典生成動機、洞見乃至影響皆不偏漏。書中標題設計顯得俏皮新穎,拉近了時下年輕人與古經典間的距離。」~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助理教授 解昆樺 ◎「作者於國文教學深有心得,艱澀典籍透過作者的舌燦蓮花往往成為一則則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本書出版可謂打破時空限制,讓不能親進作者課堂的學子亦能透過此書感受生活化的國學精髓。」~佛光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 鄭玉姍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作者本人就是年輕人,而且是一位認真研究學術又幽默風趣的年輕學者,這本由年輕學者寫給年輕人看的書,具備了親切、輕鬆、簡明扼要的優點,能夠有系統地讓讀者吸收國學常識,並且易記易懂,不論是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或是文史工作者、中小學教師,及對國學有興趣的人士,本書都是最棒的選擇。」~臺南大學國語文系助理教授 鄭憲仁 ◎「作者將自己接觸國學的契機與過程,轉化成深入淺出的文字,活潑有趣,要言不煩,引領青年學子進入國學殿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臺灣師大國文系助理教授 羅凡晸 ◎「在這全世界興起一片國學熱的當口,本書的出版無疑能號召更多的年輕學子加入探索中國文化的奧義。」~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蘇建洲 ◎「難懂生硬的國學知識,在本書裡化作一篇篇有趣的故事,對於想要一探國學堂奧的人而言,這本書是很好的起點。」~松山高中國文教師 李仁展 ◎「還在國學常識的門外徘徊,不得其門而入嗎?讓作者用他過人的幽默為你打通任督二脈,讓你在短時間內增加一甲子的功力!」~佳冬高農國文教師 施秀春 ◎「本書作者以其豐富之教學經驗及深厚國學根柢,致力於撰寫一部深入淺出、推廣國學之著作,必定能成為雅好國學者的絕佳良伴。」~金門大學圖書館館員 許力仁 ◎「深入淺出,輕鬆有趣,化古板為活潑,化繁蕪為簡明,簡明就是最好的入門方法!」~羅東高中國文教師 陳霖慶 ◎「刪裁蕪冗,Q版編次文學、哲學、史學精華,暨宏博又簡約;從研究態度、方法到國學網站舉隅,暨實用且通俗。一覽本書,您將發現原來國學距離這麼近!」~中山女高國文教師 黃月銀 ◎「化支離為完整、馭繁冗於簡要,創意無限趣味十足,且充滿獨特的幽默感,是同學們想要增強國文實力,不可不讀的一本好書!」~高雄女中國文教師 楊子霈 ◎「將刻板印象中艱澀的國學常識,以貼近生活的流行語彙為標題,條理分明地用淺顯易懂的文字陳述出來,讓歷史人物的知識文化重新活躍,而深入人心,不僅是國文老師教學的好幫手,更是學子自學的好工具。」~南港高工國文教師 謝素菁 目錄:◎第一篇、寫在前頭的話 一、什麼是國學? (一)「國學」、「漢學」與「支那學」 (二)國學的內容是什麼? (三)為什麼要學「國學」?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拿什麼來學國學? (一)學國學前所要有的基礎知識 (二)學國學所需要具備的態度與方法 ◎第二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國學中的「善」學問──哲學之部 一、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熱鬧非凡的東周論壇 (一)玄之又玄的道家 1.最好一輩子當小孩──老子 2.道在大便裡面──莊子 (二)滿口仁義道德的儒家 1.算命算到出國比賽拿金牌──《易經》 2.不是老師愛囉嗦──《論語》 3.不信真理喚不回──《孟子》 4.孩子,沒有笨蛋,只有懶蛋!──《荀子》;附《爾雅》 5. 修身、正心、誠意,這樣就夠了嗎?──三禮 6. 孝不孝順不是端看你有沒有生兒子──《孝經》 (三)愛別人甚過愛自己的墨家 (四)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法家 (五)愛耍嘴皮子的名家與其他不下流的不入流 二、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兩漢經學及經今古文之爭 (一)今文經當道的西漢與古文經抬頭的東漢 (二)不要再抬槓啦!──經今古文之爭 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魏晉之後分分合合的家學宗派 (一)泡沫紅茶店裡閒嗑舌──魏晉清談與玄學 (二)是空是假還是無?──依隨玄學發展的隋唐佛學 (三)亦需還我做一箇堂堂正正的人──正氣凜然的宋明理學 1.我是真人,不是泥娃娃──濂溪周敦頤(濂) 2.一個白臉、一個黑臉──河南二程子(洛) 3.客氣的不得了──關中張橫渠(關) 4.又勤又聰又積極──閩內朱元晦(閩) 5.知行合一的良心人──王陽明及其後學 (四)明哲保身,噤若寒蟬──言論受制的清代樸學 1.稱頭的中國思想史家──黃宗羲 2.左手拿書,右手拿鋤頭──顧炎武 3.窮到只剩下哲思──王夫之 ◎第三篇、「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國學中的「美」學問──文學之部 一、南、北文學的老祖宗 (一)溫柔敦厚的流行歌──《詩經》 (二)悲時不遇的絕命詞──《楚辭》 二、氣勢磅礡的漢代文學 (一)騷賦、大賦與小賦,賈誼、司馬相如與張衡 (二)哼哼唱唱的漢樂府 三、一身傲氣的魏晉文學 (一)建安七子的建安風骨 (二)竹林七賢瞎攪和 (三)說人道鬼話志怪 1.恐怕不恐怖──志怪小說 2.我跟你說哦!──志人小說 四、清旖並呈的六朝文學 五、百花齊放的唐宋文學 (一)翩翩公子──唐詩 (二)花花闊少──宋詞 (三)詩詞之外的古文與傳奇、話本 1.從「文以明道」到「文以載道」──唐宋古文運動 2.奇異但不奇怪──唐傳奇 3.話說說話──宋話本 六、平易通俗的元明文學 (一)是流氓不是書生──元雜劇與元散曲 1.不是雜耍──元雜劇 2.閒來漫彈──元散曲 (二)不是唐傳奇的傳奇──舞臺上的南戲/明傳奇 (三)明代四大奇書 七、迴光返照的清代文學──古典文學的全面總結 八、中國的美學問 ◎第四篇、「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國學中的「真」學問──歷史之部 一、5月18日天氣晴──編年體 (一)微言大義話《春秋》 (二)敘事分明看《左傳》──附論《公羊傳》、《穀梁傳》 (三)鑑於往古,有資治道的《資治通鑑》 二、聽叔公大榕樹下說故事──紀傳體 (一)前四史 1.被閹割後的《史記》 2.接力完成的《漢書》 3.命運多舛的《後漢書》 4.《三國志》不是《三國演義》啦! (二)其他官修正史及「後四史」、「廿十四史」 (三)新不如舊,還是舊不如新? 1.舊不如新?新、舊《五代史》 2.新不如舊?新、舊《唐書》 三、床邊故事大河版──紀事本末 善抄書者可以成創作──《通鑑紀事本末》 四、我抄我抄我抄抄抄──雜史 (一)不是教你ㄅㄆㄇ的《國語》 (二)口水滿書的《戰國策》 五、古代公務員寫的什麼東東──政書 (一)《書經》不是斷爛朝報 (二)此《三通》非彼三通 六、地理類和史評類 (一)不會嗶嗶叫的GPS--《山海經》 (二)就是愛碎碎念──史評 ◎第五篇、國學的其他 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當代國學展望 二、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滑鼠也能當導師 (一)國學網站舉隅 (二)博物館及研究單位網站舉隅 (三)國語文互動網站舉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