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 |
內容簡介:炒、煎、炸、燉、醃漬、燒烤?不! 美食是歷史、宗教、政治和人心調製而成! 早期喝咖啡加的不是糖,竟然是鹽! 比釀酒師更先出現的職業居然是毒品販 炙手可熱的香料在地理大發現後被眾人唾棄QQ 「義大利麵」名稱從何而來,這都要感謝文藝復興 日本壽司上的鮭魚原先是芬蘭滯銷貨? 這些知識不明白不能算是饕客! 史前時代到二十一世紀 餐桌上佳餚的起源與復甦 歡迎享用這場跨越兩千年的盛宴 Seayu|即食歷史版主/歷史普及作家 專文推薦 Hazel|《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Podcaster 、胡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徐仲|飲食文化研究者、郭忠豪|食物史歷史學家 誠摯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距今一萬年前的農業社會:吃什麼都無所謂,我的慾望要先滿足啊 其實在史前時代,狩獵採集已經可以讓人們吃得飽,那麼人類為何還要試著種植穀物和果類?嘗試栽種的過程簡直是場災難,耗費勞力、時間,收成卻寥寥無幾,他們屢屢失敗還不打算放棄,到底是為了什麼東西在拼命? 在羅馬帝國滅亡的第五世紀,因為吃不到乳酪而耍賴哭哭的查理曼大帝 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大陸戰爭頻傳、地主封建制興起,被眾人所戲稱為「黑暗時代」的中世紀時期,食物種類困乏到連法蘭克的國王都無法吃到想吃的東西!而這樣的時代,是什麼東西奠定了現今歐洲美食的基底? 十四世紀黑死病大肆蔓延:不想跟窮人吃一樣!我要吃得更豪華啦>< 十四世紀開始,鼠疫等傳染病大範圍擴散,面臨到死亡威脅、社會動盪,經濟與宗教也開始崩塌,民眾恐慌不安……淪陷於病毒的歐洲大陸,是怎麼樣在極度惡劣的情況下,讓食物變得多元化的? 十八世紀七年戰爭爆發,感謝醜陋的馬鈴薯讓我活到現在! 你能想像嗎?現在我們所熱愛的炸薯條、薯泥、薯餅的原物料──馬鈴薯,在過去是沒有人將它當作食物的!更驚訝的是,不把馬鈴薯作為食物的原因竟是因為外型?!那又是從什麼時候,馬鈴薯變成主食之一? 二十世紀,若沒有貿易和行銷,地方特色美食才不存在呢~ 在地理大發現和工業化後,國與國、城市與城市的交流愈發頻繁,也因此讓各處的人們有了對地區的認同感。而隨著到訪各區的旅人越來越多,嗅到商機、想利用小吃和美食吸引顧客的人也增加了。那麼,該用什麼方法招攬顧客呢~ 原本擔任新聞記者的尼可拉.凱瑟-布利,在跟著廚師實習後開始了這本書的寫作之旅。利用幽默風趣的口吻介紹各種食物,以清晰的歷史脈絡當作主菜,佐以一點趣聞軼事與社會批判,最後再用新銳廚師Paul Boudier傳授的廚房小祕訣及簡易食譜做最後收尾,形成一道道豐盛的菜餚,打破你對食物和食材的所有偏見。 目錄:作者的話──距今一萬兩千年前── 一、史前時代 啤酒、紅酒和文明 ──西元前五十年── 二、古代 羅馬人的魔法藥水是魚醬 ──第四世紀── 三、羅馬帝國的終結 貪腐與貪吃 ──第五世紀── 四、猶太教 猶太飲食戒律如何拯救肥肝 ──七世紀開始── 五、中世紀盛期 沒牙別想吃圃鵐 ──十一世紀起── 六、哈里發 阿拉伯人的料理革命 ──十四世紀── 七、黑死病 腺鼠疫帶來的饗宴 ──十到十七世紀── 八、文藝復興 高額投資與乾麵條 ──十六到十七世紀── 九、地理大發現 有錢人棄香料如敝屣 ──十六到十八世紀── 十、宗教改革 叛亂者的奶油 ──十七世紀起── 十一、奴隸制度 「糖即是惡」 ──九世紀到十八世紀── 十二、大饑荒 單一作物與人吃人 ──十八世紀── 十三、現代 馬鈴薯改變了世界的臉 ──十九世紀── 十四、工業化 卡門貝爾乳酪的身世 ──十九世紀末── 十五、規範準則 你好規格化,再見彎黃瓜 ──二十世紀初期── 十六、民族主義 布列塔尼可麗餅:遊客催生的地方特色點心 ──二十世紀── 十七、殖民主義 庫斯庫斯,堪稱法國人的最愛 ──二十世紀末── 十八、消費社會 鮭魚壽司,日本「傳統」料理 ──二十世紀末── 十九、歐盟 K霸:歐洲認證的土耳其三明治? ──現在與未來── 二十、那麼之後呢? 不是誰都搭得起的生菜沙拉艙 注釋 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