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八○ | 拾書所

台灣八○

$ 489 元 原價 514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台灣八○年代的文化精神,奔流在每個人的血液裡
以各種拼裝式的自我啟蒙技術,一起想像台灣的「前衛」

  從八○個關鍵詞出發,領略台灣狂飆八○年代風起雲湧的文化造型運動。
  看創作者如何自我啟蒙,蓄積並傳遞新潮知識,以有限的資源,協力創造,不斷實驗,打造屬於台灣就地創生的美學靈光。

全書跨足思潮出版、視覺藝術、劇場、動態影像與文學五大領域:
18組關鍵詞群,用知識拼裝對世界的想像
80個特選關鍵詞,還原台灣文藝的生態環境
161張圖景照片,直擊前衛表達的作品現場
204位人名索引,追蹤跨域人獨步全書的足跡
364個基礎關鍵詞,打造台灣八○跨域的同心圓圖

本書是對於台灣八○年代感性意志的地誌學進行了初步描繪,示範性地標示出更多回溯到社會關係與歷史關聯性的節點,並嘗試凸顯出八○年代如何同時顯現出對於台灣整體發展和台灣特質匯集的重要性與不可取代性。而這個「前全球化」與「前資訊社會」並俱,並衍生出各種協作、實驗、融合和斷裂,以及激昂的個體能動性的不可取代性。

在台灣八○年代現當代藝術歷史、實踐與展演的特殊處境下,包含政治對於藝術文化的決定性影響、資源流動對於網絡的塑形、個體堅持的創造性工作,對於歷史變動的重要性、人與人的協作在未系統化狀態下展現的能動性、與後殖民狀態共生下衍生的潛殖倫理等等。

了解台灣八○年代文化狂潮的集錦之作!從跨領域關鍵詞池與關鍵詞群描述所添補之關鍵詞,區分人名、團隊、作品、展演計畫、事件、媒體,在364個關鍵詞的基礎上,進行書衣海報上的同心圓疊層圖繪製,並選取出交集度最高或具跨領域代表性之八○個關鍵詞,進行詞條書寫與研究開展。

由此,以人之間的協作和創新實驗,重新勾勒出台灣八○年代不同領域的樣貌,認識該時代社會與文化動力背後的「跨域人」。

詹宏志 專文推薦

王浩威(作家、心理治療師、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李昂(作家)
孫松榮(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與電影創作學系合聘教授)
張鐵志(VERSE社長暨總編輯)
郭重興(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
黃建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及電影創作學系兼任副教授)
楊澤(詩人、《狂飆八○》主編)
詹宏志(作家)
跨域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目錄:

部長序 李永得
推薦序 華麗的反叛:台灣八○年代的迴光/詹宏志

序論 台灣八○.自我啟蒙技術: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王俊傑、黃建宏

台灣八○關鍵詞──事件、作品、媒體雜誌、機構組織
解嚴/《當代》雜誌/《文星》雜誌/《婦女新知》雜誌/紀實攝影 /《人間》雜誌/美麗島事件/《自由時代》雜誌/志文出版社/桂冠圖書公司/唐山出版社/結構群出版社/「唱自己的歌」/《之乎者也》/《雄獅美術》/文化造型運動/雄獅美術新人獎/春之藝廊 /美國文化中心/101現代藝術群/《機能喪失第三號》/紅星事件/息壤/520農民運動/五二○藝術實踐聯展/《歷史如何成為傷口》/錄像藝術/臺北市美術館」/耕莘文教院/實驗劇展/華燈藝術中心/雲門舞集/蘭陵劇坊/《包袱》/《荷珠新配》/優劇場/洛河展意/環墟劇場/筆記劇場/河左岸劇團/零場121.25實驗劇團/臨界點劇象錄/《拾月》/《驅逐蘭嶼的惡靈》/《溯計畫》/小劇場運動/新象藝術中心/皇冠小劇場/進念.二十面體/瑪莎.葛蘭姆/辣媽媽劇坊/白虎社/葛羅托夫斯基/電影圖書館/《電影欣賞》/試片室/金穗獎/台灣新電影/另一種電影/《十一個女人》/《光陰的故事》/削蘋果事件/《一切為明天》/綠色小組/《絲綢之路》/《芬芳寶島》/《映象之旅》/「司迪麥口香糖」電視廣告/MTV/《楚留香》/《夏潮》雜誌/《自立晚報》副刊/《聯合報》聯合副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報導文學/皇冠出版社/《中外文學》/後現代/文學論戰/文學獎


▍第一部分 關鍵詞群

一、思潮與出版
黨外雜誌
思潮譯介
本土化與非西方世界引介
回歸現實

二、視覺藝術
在體制內實驗
反體制的前衛精神
跨媒體實驗
藝文新知的聚所

三、劇場
戰後至當代的劇場變革
外來訓練方法引介
自我身體的追尋與實踐
劇場介入政治

四、動態影像
新電影與女性
寫實與身體
主流媒體與多元平台

五、文學
書寫多元聲音
文學書寫的意識
記憶與歷史


▍第二部分 領域研究

一、思潮與出版
無限後延的補時/實:思潮與出版觀察
「思想的衝突與妥協」主題論壇
「思潮、出版與媒體化」主題論壇
文化生態的協力與編織,從低角度綻放花朵的八○年代──詹宏志訪談

二、視覺藝術
反身與革新:視覺藝術觀察
「創作的轉向與宣言」主題論壇
跨域空間的歷險──吳瑪悧:「如果展覽一直做下來,最終會成為台灣的檔案」
翻轉景觀社會的行動者──李銘盛:「在我的演出裡,沒有惡意與破壞」

三、劇場
狂飆身體:劇場觀察
「現代性旗幟下的跨界對話」主題論壇
跨域身體的激盪與演進──吳靜吉談壓抑年代的實驗劇場
靈光的著陸──鍾明德回顧八○年代
文學啟蒙與劇場身體──黎煥雄:「在沒有行動場合、行動現場的年代,我們的現場就是劇場」

四、動態影像
寫實需求與景觀欲望:動態影像觀察
「影像異托邦」主題論壇
典範轉型中的行者──蔡明亮:「我走了一條不歸路,就往另外一條路去了」
青年放浪記──鴻鴻:「劇場就像一個平台,它讓所有人自由進出」


五、文學
覆寫台灣:八○年代文學觀察
「在地、寫實與認同」主題論壇

結論 失速內飆的文化運動:跨域人的未知之域/王俊傑、黃建宏

附錄 
年表
索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