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節氣 | 拾書所

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節氣

$ 395 元 原價 50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位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十四節氣,是農業時代的作息指標,
每個節氣有三候十五天,每一候各有不同的自然現象。
本書以乾隆皇帝作詩詳解七十二候的奧祕為開展,透視古人的生活日常。

 一年起始的節氣不是立春是小寒?
 吃尾牙是臺灣特有的習俗?在何時出現?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跟哪個節日有關?
 「二月初二」很忙,皇帝和民間各有各忙,但忙什麼?
 唐朝公務員福利很多,三伏天可早下班,臘八還送宮廷護唇膏。

每首膾炙人口的詩詞,都藏著一種節氣
作者精選近900位詩人、20000首詩
描繪出節氣與詩詞背後的文化寓意

「清明時節雨紛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滿城盡帶黃金甲」

節氣體現在古人與大自然互動的哲思裡
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每候都會有一種自然現象相應。詩人將每個季節的變化詳細記錄下來,以自然作為創作靈感來源,結合自己的人生,揉合出一段段生命詩篇。本書以四季為序,從小寒起始,至冬至終結,深入七十二候、四時八節。作者爬梳古今典籍,蒐羅歷朝各代的節氣詩作,帶領讀者認識古人眼中的二十四節氣,也從節氣中重新領略文學,透過詩詞故事體驗節氣的每一天!

氣候變遷、動植物演變、慶典風俗,囊括歷史地理的發展
以乾隆解釋七十二候自然現象的律詩為基礎。每一候都有萬物發出的先兆,動植物、昆蟲呈現細微變化,象徵時間演進、氣候改變。而生活在節氣的古人,還會因為各地的風土不同也有不同感受,進而影響節氣特有的花卉與節慶,讓我們能在生活感十足的詩詞中,體會三千年的歲時文化。

記錄時間、剖析心境、詠嘆生命,古人三千年的心靈軌跡
冬至日時,陸游想說自己又老了一歲。
櫻桃花開時,李白想念許久沒見面的親友。
除夕夜時,孟浩然只想早點睡覺,期待夢歸故鄉。
元宵節時,州官心心念念只准放火,不許點燈。
驚蟄日時,韋應物看到鄉間一片春光,心情很美好。
牡丹花開時,李白陷入糾結,到底是牡丹美,還是楊貴妃美。
大暑時,黃庭堅欣賞笛子演奏會,表示很消暑。
三伏天時,蘇軾正跟柳公權跨世紀爭論,你感到涼爽也要懂得分享。
秋老虎時,白居易抱怨習俗誤人,明明九月還熱得要穿夏裝。
重陽節時,蘇軾跟朋友說,難得見面別急著走,一起賞菊吧,不然就要凋謝了。

好評推薦
「文人自古以來傷春悲秋是常態,氣候與天氣往往成為詩人寫作時的心緒與靈感,再因個人際遇與時間、空間的不同,誕生一篇篇獨特且富有哲理的詩歌作品。本書梳理古今典籍與歷代詩歌,分別以節氣、花信、節慶引述詩人作品,跨越時空的距離,帶領讀者們認識古代賢人與節氣的生活面貌,並從中引申出詩歌作品的另一層深意。」
林宜陵(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暨儒道中心主任)/美好推薦

目錄:

推薦序 最美詩詞——節氣、花信、節慶/林宜陵
自序 「天、地、人」的互動

冬至到入春(十二月至二月)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小寒——一年之始,開始進入寒冷
 三候:雁北向 鵲始巢 雉雊
 花信
  梅花(小寒一候花)
  山茶(小寒二候花)
  水仙花(小寒三候花)

大寒——整年最冷的節氣
 三候:雞始乳 征鳥厲疾 水澤腹堅
 花信
  瑞香花(大寒一候花)
  蘭花(大寒二候花)
  山礬(大寒三候花)
  蠟梅花——大寒中的奇葩
 節慶
  尾牙——臘月十六

立春——春天的開始
 三候: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陟負水
 花信
  迎春花(立春一候花)
  櫻桃花(立春二候花)
  望春花(立春三候花)
 節慶
  祭竈送神——臘月二十四
  小年夜——臘月二十九
  除夕——年三十
  元日——正月初一
  人日——正月初七
  上元——正月十五

雨水——雪水融化,降雨增多
 三候:獺祭魚 候雁北 草木萌動
 花信
  菜花(雨水一候花)
  杏花(雨水二候花)
  李花(雨水三候花)

驚蟄——春雷初響,萬物從沉睡甦醒
 三候:桃始華 倉庚嗚 鷹化為鳩
 花信
  桃花(驚蟄一候花)
  棣棠(驚蟄二候花)
  木蘭花(驚蟄三候花)
 節慶——二月初二
  亞聖孟子誕辰
  濟公活佛誕辰
  土地公誕辰
  龍擡頭

春分——白晝時間開始轉長
 三候:玄鳥至 雷乃發聲 始電
 花信
  海棠(春分一候花)
  秋海棠——九月重陽節花
  梨花(春分二候花)
  薔薇(春分三候花)
 節慶
  春社——立春後第四十一至五十天
  花朝——二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春至到入夏(三月至五月)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清明——天氣漸漸轉暖,草木欣欣向榮
 三候:桐始華 田鼠化為鴽 虹始見
 花信
  桐花(清明一候花)
  菱花(清明二候花)
  柳花(清明三候花)
 節慶
  上巳——三月初三
詩人有話要說 「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辛棄疾的感嘆

穀雨——降雨充沛,滋潤秧苗
 三候:萍始生 鳴鳩拂其羽 戴勝降於桑
 花信
  牡丹(穀雨一候花)
  酴醾花(穀雨二候花)
  楝花(穀雨三候花)

立夏——夏天的開始
 三候:螻蟈鳴 蚯蚓出 王瓜生
 節慶
  母親節——國曆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佛誕浴佛——四月初八
詩人有話要說 「孟夏草木長」——陶淵明的樂觀心態影響深遠

小滿——秧苗已結穗,豐收指日可待
 三候:苦菜秀 靡草死 靡草死

芒種——麥類已成熟,秋季作物可播種
 三候:螳螂生 鵙始鳴 反舌無聲
詩人有話要說 入梅
 節慶
  端午——五月初五
詩人有話要說 仲夏

夏至——白晝最長的一天
 三候:鹿角解 蜩始鳴 半夏生

夏至到入秋(六月到八月)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小暑——開始進入炎熱時節
 三候:溫風至 蟋蟀居壁 鷹始摯
詩人有話要說 三伏天
詩人有話要說 「人皆苦炎熱」——蘇東坡跨世紀槓上柳公權

大暑——全年最熱的節氣
 三候:腐草為螢 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節慶
  七夕——七月初七
詩人有話要說 李後主的生辰 宋徽宗的「前身」

立秋——秋天的開始
 三候: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詩人有話要說 「寒蟬」——恪守本分、謹言慎行的象徵
 節慶
  中元——七月十五
 
處暑——暑氣漸漸消除
 三候:鷹祭鳥 天地始肅 禾乃登
詩人有話要說 秋老虎

白露——天氣轉涼,水氣在晚上會凝結成露水
 三候:鴻雁來 元鳥歸 群鳥養羞
 節慶
  秋社——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中秋——八月十五

秋分——夜晚時間開始轉長
 三候:雷始收聲 蟄蟲壞户 水始涸
詩人有話要說 南極老人星

秋至到入冬(九月至十一月)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寒露——天氣更涼,早晚的露水有寒意
 三候:鴻雁來賓 雀入大水為蛤 菊有黃華
詩人有話要說 「滿城風雨近重陽」——潘大臨一句詩的效應
 節慶
  重陽——九月初九
詩人有話要說 「菊為重陽冒雨開」——歷代詩人的菊花情結
詩人有話要說 「且看黃花晚節香」——晚菊傲霜,老而彌堅

霜降——更冷了,水氣會結成白色的霜
 三候:豺乃祭獸 草木黃落 蟄蟲咸俯
詩人有話要說 「蒹葭蒼蒼」——追思才情高妙的年輕詩人邢居實

立冬——冬天的開始,作物收成了
 三候:水始冰 地始凍 雉入大水為蜃
詩人有話要說 十月小陽春

小雪——天氣寒冷,初雪的時節
 三候:虹藏不見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閉塞而成冬
詩人有話要說 「最是橙黃橘綠時」——蘇東坡與韓愈的好景各有千秋

大雪——降雪範圍擴大
 三候:鶡鴠不鳴 虎始交 荔挺出

冬至——夜晚最長的一天
 三候:蚯蚓結 麈角解 水泉動
 節慶
  臘日——臘月初八

附錄 文人論花
論花信風
 明.王奎《蠡海集》
 明.楊慎《升菴集》
評花
 張翊——九品九命
 張景修——十二客
 姚伯聲——三十客
 程棨——五十客
 曾慥——花中十友
 王十朋——十八香喻士
 袁宏道——花沐浴
 屠本畯——花盟主、花客卿、花使令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