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垃圾山 | 拾書所

家住垃圾山

$ 332 元 原價 42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一則揭露消費神話黑暗面的故事
見證現代生活的欲望如何滋養垃圾山
以及在此成家的人們,如何於掙扎中催生出信念與愛

「我將垃圾山視為現代生活的揭露,我們對欲望無盡的追求只是讓垃圾山不斷擴大,卻看不見被我們丟棄的物品所創造出的世界。」
──作者 索米雅.羅伊

  維塔貝.坎伯勒在城市邊緣的垃圾山上工作,需要向基金會貸款。基金會提供小額低利貸款,協助市內最貧窮的居民發展事業。我擔心她要如何用她那奇特的生意來償還借款:「如果你只能賣雙手收集到的東西,那我們的貸款要如何幫助你發展?」

  維塔貝迅速反駁:「垃圾會有減少的一天嗎?」她在孟買飛快成長的產業工作,並表示願意帶我去看他們取之不盡的山。
──本書摘文

迪歐納山占地一百三十公頃、十八層樓高,是印度全國規模最大的垃圾山,矗立在孟買郊區已經一百二十個年頭。

最年長的拾荒者還記得這裡曾經平坦的樣子。終年不止的垃圾車 隊滋養群山,也吸引了懷抱「孟買夢」的人前來。他們搭起搖搖欲墜的家,在惡劣的環境工作,希望從此發家致富。幾十年過去了,有人一夕發財轉瞬樓塌,有人加入幫派鋌而走險,還有人深信自己被山區鬼魂糾纏、不得超脫;垃圾山的陰影長存每個人心中,沒有人能真正離開。在他們搖晃不穩、一無所得的人生中,只有愛是唯一恆定不變的,也是他們僅所擁有的。

二○一六年的一場大火,讓孟買市府注意到這個長年隱藏起來的世界,因而採取嚴厲的控制措施。山的財富銳減,並衝擊拾荒者的家園與生活……

作者索米雅.羅伊以八年時間走入迪歐納鎮區,如實記錄四個家庭在垃圾山下展開的生活與事業,並爬梳這項人工奇觀的進程,從英國殖民者建立此地的歷史,到市政當局對其公安與公害問題徒勞無功的嘗試。索米雅於書中隱身在一旁,以帶領讀者走入這個拾荒者從丟棄的物品創建的家園與生活。本書所描寫的,是迪歐納垃圾鎮區及隱身於山影下的人生,也是在世界其它地方正發生的故事。

「如果只讀一本關於印度的書,就讀這本。」
──「普立茲釋義性報導獎」得主 吉塔.阿南德(Geeta Anand)

◆專文推薦
「在沒有什麼選擇的條件下,活著的人仍用盡精力去適應和克服各種挑戰。那些擁有特權之人無需經歷的,並非不存在,我們身處的體系、享受的各種發展背後有著這樣的黑暗面,請不要將頭轉開。」
──國際NGO工作者、《邊緣印度》作者 程敏淑

◆聯合推薦
印度尤  前華文媒體駐印度記者
房慧真  報導文學作家
阿 潑  媒體工作者
喬伊斯  《孟買春秋》作者、前路透社記者

目錄:

目次

推薦序 觀見經濟發展陰影下,生命韌性猶自勃發

主要人物簡介

第一章  隨垃圾沉浮的小鎮
第二章  長影
第三章  淘山熱
第四章  肺裡隆起的山
第五章  垃圾中的節氣
第六章  「無人在此終老」
第七章  山運幻夢
第八章  火之鎮,霾之城
第九章  餘燼綿綿
第十章  城市迫近
第十一章  隨群山縮水的運氣
第十二章  午夜夢囈
第十三章  驅魔
第十四章  熔金
第十五章  陰魂不散
第十六章  撒坦的獵物
第十七章  柔語如陽
第十八章  在一粒米上結合
第十九章  測驗
第二十章  跳票
第二十一章 移山
第二十二章 紅玫瑰與乳白夜來香
第二十三章 懸宕的群山
第二十四章 視而不見
第二十五章 一切都不屬於你
後記
註釋 
誌謝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