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 | 拾書所

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

$ 300 元 原價 38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隨著人生進程,我們將面臨哪些心理課題?
成年後,家人間的最適距離該如何拿捏?

擁有十年以上專業諮商經驗的心理師,以真實案例解析,
陪你理解家人這種病,一起突破相處上的困境。

他們是第一次當父母,而我們也是第一次為人子女。
「我就是我,而你是你。」──即使是家人,也不存在理所當然的應該。

「沒有你,我什麼也做不了。」
「如果沒有我的幫助,你能有今天嗎?」
「你要是知道我為你犠牲多少,就不會這樣對待我。」

你曾因父母的一句話,感到罪惡不已,
進而讓你不得不捨棄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嗎?

這本寫給照護年邁父母的子女們的心靈撫慰之書,
希望能陪伴讀者探索以下的課題:

1→理解父母進入「退休期」的失落,而他們的現狀,就是你的未來。
2→看見成年子女正背負的重擔,給予同理與自我覺察。
3→親子間的界線何在?如何建立起彼此心理的安全距離?
4→學習修復關係:自我表達對話法、停止責怪、找出自我價值。

以「先理解,後獨立」的客觀態度,化解親子間長年累積的衝突,
從此擺脫好兒子、好女兒的枷鎖,不再無止盡地討好與付出。
也在給予關愛的同時,尊重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
允許各自有重新找回幸福人生的選擇,而成為真正的家人。

【暖心推薦】
台灣妞韓國媳
何戎|知名主持人
李崇義|薩提爾模式資深對話講師
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推廣人
彭菊仙|親子作家
潘榮吉|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當家中長輩對子女的期待越高,就有可能越會在溝通時帶來指責、諷刺、自怨自艾甚至情緒勒索的字眼。先別急著跟父母親解釋、爭執,而是先看見自己情緒。在本書中,你將能見到如何化解緊張的家庭僵局,找到彼此和諧的相處之道。」──李崇義|薩提爾模式資深對話講師

「這本書在實際閱讀後,覺得更像是讓大家理解什麼是『老去』,可能比想像中充滿更多的無力感。在時代快速變化的衝擊之下,除了維持身體的健康很重要之外,心理層面健康地變老也不容忽視。看完本書,讓我在面對父母時更具有同理心,也同時學習如何讓身心健康變老的方式。」──台灣妞韓國媳

「如今我也是接近奔五『知天命』之年,正好是書中提到的『三明治世代』,上有年邁的父母要關心,下有在學的孩子要教養。基於對上與對下的強烈責任感,以及家庭、工作和生活中交疊的壓力,容易令人感到疲乏,此時守住家人間的『界線』便相當重要,希望大家在善盡照顧家中老小責任的同時,也能適時提醒自己量力而為,避免因為照顧家人而越界,進而掉入負面情緒的黑洞。」──何戎|知名主持人

目錄:

目錄

前言

Part 1 理解父母的心情,他們怎麼想?

不做人生的退休者,要做新舞台的主角
心中的失落,謝幕後的主角
什麼都沒有改變──接受衰老
聰明老化──為體力做好規劃
衰敗無可避免,但仍可找到對應人生的法則
理解這些變化,將對老年生活大有幫助

老人不是一具空殼
拒絕年齡歧視(Ageism)
不必為了年紀大,而感到抱歉
別讓老人變成不受歡迎的人物
為人子女,別裝做什麼都不知道

滿嘴抱怨,處於叛逆期的年邁父母
未被消化的不滿情緒
步入老年,隨之而來的叛逆期
沒有人想聽的抱怨
「孩子比不上別人」,父母的心聲真是如此嗎?
【關係修復處方】心中的兩個聲音:理解父母矛盾的心理

老化,不是問題的開始
讓人不自在的監視器
逐漸喪失自己存在的價值
該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失落?
難道上了年紀都會這樣?
陪伴喪失自律性的年邁父母

父母也需要自立
沒有永遠的回應
他們需要能夠給予同理的人
試著走進他們的生活經驗裡
自立,陪伴而非孤單的生活

我真正的情緒是什麼?
面對自己真正的情緒
故障的情緒信號
發現真正的情緒
【關係修復處方】面對痛苦,接受痛苦,放下痛苦

Part 2 成年子女和年邁父母的角色

想要隨心所欲的自由
孩子,可以放著不管嗎?
無法擺脫的心理債
好兒子/好女兒vs壞兒子/壞女兒
母親的淚水使我善良
【關係修復處方】不受兩種聲音左右

放棄扶養也未嘗不可
要是陌生人就好了
我要放棄扶養的義務
切斷心理臍帶
【關係修復處方】過度的關愛和責任感反而有害

我們需要一些時間放下
從無條件付出到放下
沒有被消化的情緒
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眼不見,心仍念

適當的責任分配
沒有理所當然的角色
長子,也可以遞出辭呈嗎?
扶養的角色不分兒子女兒
克服扶養的低潮

和父母一起慢慢變老
成年孤兒
罪惡感和厭煩,兩種情緒的拉扯
各式各樣的情緒
【關係修復處方】發現真正的聲音

Part 3 在父母和子女之間,看清自己的心

不理所當然要求愛的回報
將愛的價值,折合為現金
從失望開始,彼此鎖上心門
不存在「父母就應該要」或「子女就應該要」的道理
父母和孩子之間,無法單方面付出
【關係修復處方】改變觀點,就能填補衝突的鴻溝

想牢牢抓住的心
製造問題是誰的錯?
子女不是冤親債主
用子女的人生當武器,設下情緒圈套的父母
【關係修復處方】解開情緒的枷鎖

錯綜複雜的怨恨
再次出現的噩夢
人生至今累積的怨恨情緒
什麼都做不了,我已經沒用了
試著與失落和解

小小的誤會,累積成巨大的不信任
難道家不能是避風港嗎?
家人既是支持的源泉,也是衝突的原因
令人身心俱疲的不成熟父母
【關係修復處方】傾聽彼此的真心話

不應產生疏離和孤立感
失去人生的快樂
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不是沒有立足之地,而是我們的位置變了
我們是流著相同血脈的家人,尊重彼此的自主和獨立

Part 4 我們都是彼此的陌生人

撰寫屬於自己的人生回憶錄
整理人生的時間歷程
父母是子女的鏡子
子女必須扮演的最後角色
發現有意義的人生

我們依然對關係感到棘手
深入理解自己想要逃離的心情
改變以往僵化的溝通習慣
停止責怪彼此的心
學習表達自我的對話方式

讓我們成為溫暖的陌生人
子女是體外的心臟
當個溫暖的陌生人
宣告心理上的獨立
排除情緒的毒素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