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現代人的身分將由城市塑造。二〇二一繁體中文版特別收錄林夏如、趙哲儀合著〈台北〉。 城市漫遊者的著地觀察,拋開政治理論模型,以實地生活、調查、訪談,消化大量資料後為十座熟悉的城市,各自找出城市的特色、城市的氣質、讓市民感到驕傲的核心價值,定調出「城市的精神」。 十座城市,十種精神。全球化文化同質性的最佳解藥。 經由認識陌生的城市,更加瞭解在地,認同我們居住的城市。 全球文化同質化的年代,「市民精神」可能取代國族或民族的認同。 *耶路撒冷和北京都是以同心圓擴張發展的城市,宗教之城耶路撒冷的圓心是「上帝」昇天之地;政治之城北京的圓心是天安門廣場。 *紐約和巴黎的現狀都需歸功於城市規劃者,在摩斯和奧斯曼男爵尚未出世之前,曼哈頓是生態多樣的美麗島嶼;巴黎狹窄的街道上飄蕩著動物糞便的臭味。 *蒙特婁加拿大人隊和耶路撒冷工人隊備受地主球迷喜愛,突破種族藩籬的兩支球隊擁有各自的煩惱:加拿大人隊失去了法裔優先選秀權後不再無敵;工人隊主場啦啦隊的中場表演觸怒了正統派社群。 什麼是城市的精神? 二十世紀八〇年代世界開啟了全球化,國與國之間的緊密聯繫,澈底改變了生活形態,附帶的文化同質化現象,使得國家的特徵逐漸消失,面貌模糊,民族性的差異也逐漸在彼此接納後下降。對於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逐漸下降之際,甚至有「世界公民」概念產生。人們有追求獨特性的渴望,依然擁有追尋理想價值的需求,城市,將成為理想的解答。 城市既能凝聚共識,也能彰顯價值,從雅典的城邦政治到當代的城市論壇,我們總是熱切地討論著: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城市?我們的城市該如何發展?城市彷彿擁有生命,有著確切的人格和清晰可辨的特色,並且具有不可撼動的核心價值,維繫著它的發展,令人引以為傲,貝淡寧和德夏里特稱此為「城市的精神」。 市民精神 「人們說『我愛蒙特婁、北京、耶路撒冷』或說『我恨多倫多、上海、特拉維夫』,就好像城市是人,有獨特的個性。」 愛上一座城市並不困難。城市往往有悠久的歷史,持續發展的特色,讓居住在城市裡的市民感到自豪,貝淡寧和德夏里特以「市民精神」來概括。市民精神與愛國主義並不相衝突,它更顯開放,不會帶來對立與偏見,而是形成維繫城市特色的集體共識。 「到羅馬來,就照羅馬人的做。」 愛上一座城市並不容易。九一一事件,讓紐約瞬間陷入了巨大的危機和恐慌,紐約人從市長朱利安尼一改常態的發言到全體動員的團結救難,清楚表達了城市之於個人的重要。在耶路撒冷,有超過兩成的人不工作,不足的稅收遲緩的經濟發展,卻趕不走追求心靈平靜的居民。 如何尋找一座城市的精神 身為政治理論學者的貝淡寧和德夏里特,選擇以「著地」的方式前往全球大城以漫遊和生活進行研究。透過個人軼事、參觀、訪談、歷史、政府公告、調查數據以及龐大的周邊材料(如文學、影視作品,旅遊指南……)等面向,不停地驗證觀點,以在地的聲音尋找屬於在地的「精神」。 經過調查研究,作者將有利於發展「城市的精神」因素歸納如下: 一、沒有明顯的貧富差距,也沒有民族或群體間的巨大鴻溝。 二、長期與另外一座城市(通常是同一個國家)處於競爭狀態。 三、城市身分的認同受到外來勢力的威脅。 四、城市具有實質性權威立法保護。 五、城市(曾)擁有偉大的規畫者推動城市改造計畫。 六、來自外部的聲量(如一部電影)為城市的精神定調。 這六項因素均可相對應於書中所列舉的十座城市,十座城市分別為:耶路撒冷、蒙特婁、香港、新加坡、北京、牛津、柏林、巴黎、紐約以及臺北。 耶路撒冷:宗教之城 世界三大一神信仰的聖地,均為耶路撒冷,從世界各地前來的信徒誠心地向「唯一」的神祈禱。也因宗教勢力的拉扯,撕裂了耶路撒冷祥和的氣氛。回歸寧靜的聖地風貌是耶路撒冷人的共同期待。 蒙特婁:語言之城 曾經,蒙特婁是加拿大政經中心,曾經是萬國博覽會以及奧運主辦城市,儘管擁有顯赫的履歷,最終蒙特婁不僅沒有成為世界一流大城,甚至在國內的地位也被多倫多取代,原因竟然是「法語」。 新加坡:建國之城 一座城市就是一個國家,新加坡建國那天起,城市的精神完全與國家政策重疊。為求具備國際競爭力,富裕、多元、賢能,是城市/國家追求的目標。雖然失去了團結一致,卻成爲維繫新加坡的核心精神。 香港:福利之城 以自由貿易成爲亞洲世界級的城市,香港所代表的自由市場個人主義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展開,香港的資本社會並不以個人滿足為目標,相對地,更為重視社群以及公益…… 北京:政治之城 從明代的燕京,到紫禁城的修築,再到新中國的打造,北京已是政治權力核心的代名詞,都市的發展以及大大小小的改變圍繞政治而生,無時上演著政治劇場。 牛津:學術之城 在這座距離倫敦90分鐘車程的小城裡,擁有不止一座大學,當然世人所熟知的是世界最早的大學:牛津大學。追求卓越是牛津市的目標,它們的精神表現在學習和學問。 柏林:寬容之城 當代的柏林散發著自由的精神,很難想像她在百年來歷經的摧殘。曾是反猶主義的中樞,作為首都的柏林也與國家一同分裂東西。今日的柏林精神已超越自由,而是寬容。 巴黎:浪漫之城 浪漫,不只是一頓燭光晚餐。巴黎的浪漫是源自「浪漫主義」的反動,是強調多元的發聲,是強調個人的創造性,是人文精神的彰顯……是人與農作物、牛羊雞的共存共榮。 紐約:抱負之城 二戰後的世界之都,金融與文化的世界都城,雄心勃勃的人到此一展長才,不斷革新與創造,讓自己和紐約永保活力。在極度發展的個人主義下,紐約卻能持續發展,全因「市民意識」的根植。 台北:有人情味的進步之城 歷經政權更迭之後,臺北容納了大江南北的風雲人物,在街廓與庭院裡移植了悠長的文明。尋求正義與幸福超越了籍貫與階級,臺北是友善的城市,它的友善來自於彼此的對話與認同。 「城市的精神」,並非這十座城市所能概括,在全球化的世紀裡,「市民精神」將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既能彰顯城市的迷人面貌,也能避免因為民族、國家衍生的敵對狀態。最重要的是,希望閱讀此書的你也能開始澈底瞭解你所居住的城市,追尋它的精神,引以爲榮。 本書特色 貝淡寧與德夏里特以「市民精神」為全球化下的人際關係找到了新定義,人的身分不再僅由社會來塑造,更有機會由城市來塑造。 為了本書的寫作,貝淡寧和德夏里特「重回」人生各階段所居住的城市,前後歷時四年完成這項寫作計畫。也號召全球具備「市民精神」的城市寫作者參與進行,擴展出《城市的精神2:包容與認同》,包含了東京、倫敦、阿姆斯特丹、檳城、孟買……等城市。「市民精神/愛城主義」 本書為最新中文繁體版,特別收錄了由林夏如和趙哲儀執筆的〈台北〉,以近代史的變革紛擾出發,寫出台北如何從族群的撕裂傷痛中走出,並對外來者展現出親和的力量。 專文推薦 台灣都市議題作家 邱秉瑜 各界推薦 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小說家/建築學者 阮慶岳 建築評論家 王增榮 各界好評 對於喜愛城市的人來說,他們的書是一段充滿激情、深刻並且鼓舞人心的探索當代城市體驗核心之旅。(城市之光咖啡館) 政治理論中少有新想法,貝淡寧和艾維納.德夏里特肯定有所創新,而且十分出色:培養「城市的精神」是全球文化同質化下的最佳解藥。在九座城市中,以個人軼事、歷史和理論反思的創新和引人入勝的組合作為例子,他們寫出了一本閃閃發光的書,也是政治理論中的新事物。(麥克.瓦爾澤,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榮譽教授) 在充斥著膚淺排名和商情調查的領域,《城市的精神》代表了審美對商業的勝利。貝淡寧和德夏里特透過在世界的大城漫步和生活——一種新穎而令人欽佩的方式,證明比任何理論都更有啟發性——貝淡寧和德夏里特解開了我們最喜愛的城市之謎。這本書既美麗,又富有洞察力。(帕拉格.柯納,《亞洲未來式》、《如何駕馭世界:給下一次文藝復興的成功之路》作者) 這些回憶相似的親切感不禁喚醒了自身城市經歷的回憶和對照。學術知識往往深具啟發,且讓讀者深入瞭解展現在眼前的歷史脈動……閱讀完這些城市的肖像後,人們傾向以嶄新的視野「漫步」在自己的城市之中,準備好迎接驚喜和揭開層層隱藏的歷史。(佛羅里安.柯薩克,泰晤士高等教育) 目錄:目錄推薦序 台北的城市精神:如何發展並維持文化特殊性與多樣性? ──邱秉瑜(台灣都市議題作家) 作者致謝 前言 市民精神|CIVICISM 都市社群主義 漫步和說故事 推廣一種精神 本書提綱 厚與薄 耶路撒冷 宗教之城|THE CITY OF RELIGION 主筆:德夏里特 有心的人 擁有上帝形象的城市 信仰和宗教 向下滑行:信仰、政治和黨派 惡化:信仰和民族性 信仰和權力,權力如何導致腐敗 長著人心的石頭 沒有市民的城市 第十一戒:從宗教到仁慈 蒙特婁 語言之城|THE CITY OF LANGUAGE( S) 主筆:貝淡寧 被忘卻的語言 兩種孤獨 蒙特婁再征服 走向文化多元主義? 關鍵是冰球,笨蛋 新加坡 建國之城|THE CITY OF NATION BUILDING 物質福利的價值 多元種族主義的價值 賢能政治的價值 愛國主義和政治壓制 香港 物質之城|THE CITY OF MATERIALISM 主筆:貝淡寧 殖民主義和發財 共產國家的資本主義城市 沒有享樂主義的物質主義 北京 政治之城|THE CITY OF POLITICAL POWER 主筆:貝淡寧 過去:抹去過去的痕跡 現在:去政治化的政治 未來:復興過去 牛津 學術之城|THE CITY OF LEARNING 主筆:德夏里特 學習、研究、學術:理清概念 學習:沉思和創造 學習:研究的適當氣候 學習:不守常規者的行為和傳統的作用 學習和上課 柏林 寬容之城|THE CITY OF(IN) TOLERANCE 主筆:德夏里特 與過去和解:加害者和受害者 寬容還是冷漠? 建築、透明、民主和開放 重新講述故事 透明和與過去和解 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內心的多樣性 與過去和解的代價 把「我」從自由中解脫出來 巴黎 浪漫之城|THE CITY OF ROMANCE 主筆:貝淡寧 好萊塢故事 「非巴氏殺菌」的城市 浪漫與道德 紐約 抱負之城|THE CITY OF AMBITION 主筆:貝淡寧 世界之都 抱負與社群 社區和城市 二〇二一繁體中文版特別收錄 台北:有人情味的進步之城 作者:林夏如、趙哲儀 因緣際會的台北人 華人民主搖籃的先驅 台北人 香港人 融合的美食之都 多元的創意城市 開放的公民社會與社區回饋 譯後記——譯者:吳萬偉 參考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