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才能自得 | 拾書所

接納,才能自得

$ 277 元 原價 35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你是否在追尋內心的平靜,以及對人生的滿足感?
那麼,日本「受け入れる」的生活態度正是你需要的!

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悠遠的傳統,造就出了日本獨特的民族性格——內斂委婉,重視群體,尊崇自然,接受人生及萬物的易逝和無常,淡然處之。
重視功利現實及個人主義的現代西方人,會如何看待如此不同的價值與思想呢?
在《接納,才能自得》書中,美國臨床心理醫師哈斯以個人的日本生活經驗,透過西方眼睛,觀察東方思維,從日本傳統生活態度中,精煉出十五個可供你我運用於日常,降低壓力與焦慮的日本「受け入れる—Ukeireru」生活觀:

• 小睡、泡湯、靜默……藉著微小的日常儀式,讓內心平靜。
• 尊重自我,但也重視他人的需求。無私,便能互利。
• 精簡人際關係,掃除無謂的連結,只建立真正有意義的互動。
• 處理憤怒與恐懼,化解爭執,這些情緒是對人生的浪費。
• 順應自然,找到人在天地秩序中的位置,與世間萬物同流。

從形式到精神,《接納,才能自得》提點的觀念,有助我們在匆忙的現代生活中,仍能如傳統日本那樣,讓自己與自然及群體合而為一,掌握平靜與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學。

目錄:

目次

・第一章 世界
雖然不是絕對,但多為他人著想,觀察周遭,肯定會帶來一種「我並不孤單,也沒那麼重要」的意識。

・第二章 接受
「受け入れる」並不意味順從、讓步或接受有害的狀況,或屈服於凌虐、剝削的關係。它其實意味瞭解我們每個人主要是由你我身邊的眾人界定出來的;這意味個人勿自視獨立於這些關係之外。

・第三章 吐納間的和諧
日常生活的靜默與觀察,簡單的像是喝咖啡、茶,甚或調酒,都屬於日本人所謂的「阿吽の呼吸」。「如果你瞭解自己面對的人所處的位置,也能夠適度扮演你的角色,那麼就能掌控那個特別情境裡的對話交流,而且無需太多言語溝通。」

・第四章 睡眠
壓力大時,我們會疲累到無法應付造成壓力的狀況。人在疲倦時會變得消極而認命。若想改變壓力形成的來源,我們就需要力量與韌性。而獲得幸福感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脫離。

・第五章 泡湯
儘管現代的沐浴是由洗淨罪惡演變而來,卻與古人的沐浴方式具有更多共通點:在水中,單獨或與朋友、陌生人讚頌著你我的身體,比穿著衣服時更接近我們的靈魂與自然。

・第六章 自然為何物
日本人有一種深沉、根深柢固的感覺,那就是人類是由大自然來界定的。人之所以覺得焦慮與哀傷,難以接受人生的短暫,是因為失去了自己在自然事物秩序當中的位置。

・第七章 靜默
靜默也是一個透過壓抑與自制以建立社交權威的途徑,讓你看到如何在面對挑釁時不做回應;靜默同時也是一個象徵,象徵你在做決定時已經過深思熟慮,而非隨著情緒起舞。

・第八章 道歉
我問朋友「すみません」是什麼意思,他們說,那差不多就等於「對不起」,是一種形式的道歉。然而,這個「不好意思」遠比單純的「對不起」複雜多了。

・第九章 萬事皆虛無
虛無是一種象徵,意味我有朝一日也會消失。能體認並運用這種空無的意識,那便是接受,而非抗拒或否認這種自然的必然性。

・第十章 家是最獨特之處
佛壇是一種記錄歷史的方式,讓我們知道,藉由接受失去,我們就重新創造、而且體現了那些逝者。

・第十一章 是,我知道了
當日本人說「是,我知道了」,他們可能同意、也可能不同意你的看法。這代表說話者在說他們瞭解你所說的話。這種理解形成了一個脈絡,方便人們在剛剛說過的話之後做決定。

・第十二章 道元禪師會怎麼做
烹飪與飲食若能提升你對大自然的意識,幫助你接受自己的位置,那就會產生一種有益健康的鎮定效果。你會開始明白它無關於你,甚至無關食物——它關乎創造出對一項必要的理解,而這必要就是接受人生的短暫,以及食物在維繫我們生命的同時,又如何加速了我們的死亡。

・第十三章 如何做決定
十二至十四歲的日本孩子必須背誦這首詩,這就意味他們會記得一些話,能引導他們度過青春期。這些話不是什麼神奇的語言,也未必絕對有用,卻能提醒他們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私心態不是應該追求的目標。

・第十四章 讀空氣
我瞭解:從他的姿態,以及最重要的,他的信任,我看得出我們擁有一致的目標。我們正經歷的是一點「空気を読む」,意思是「讀空氣」,也就是感受與接受對方的想法與感覺。

・第十五章 知足
即使你告訴自己你值得幸福,即使你認為自己所有的成就都不是僥倖而得。人類是富有同理心的物種,天生就會關心與接受別人。當我們目睹身邊的苦難,自己也會感到痛苦。

・第十六章 再談接受
人生的重點不在於幸福,而是學會在生命中與失望共處,讓別人安心,以及培養出深刻的見解,幫助你懂得幸福會在你人生有所失之際瞬間消散。而我們必須接受事物的逝散。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