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 拾書所

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 198 元 原價 25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不懂死亡,曲解存在,驅使我們無明而盲從,不斷做出錯誤選擇。
用一套不一樣的思維,爬梳內在的恐懼與得失心,
就能以寬闊從容,迎接生命厚實的一切。

九○後、熟悉漢藏梵英四種語言、周遊各國的佛教學者及「快樂大學」創辦人,
邀請你一起思辨生命本質,驅散消費主義下的成功迷思和生存焦慮,
以印度哲學重新認識自己,回應複雜世界!

十二歲時,我看過的屍體不下三、四百具。
跟死亡的近距離接觸,是件令人非常有收穫的事情,因為在死亡的面前,原先既有的形象或心防,都會崩解。
我發現:
活著很複雜,但死亡很單純。
死亡存在的最大意涵是,讓我們放過自己。面對死亡,才能真正開始活著。
面對死亡(最終極的失敗),就可以面對人生的不完美!

現代消費主義不斷鼓勵我們「追求」,但也使我們難以面對生命中的無能為力。
印度哲學與此有個截然不同的起點,認為:有起必有落、有求必有失。
追求、激情與行動,其實都是一種扭曲的存在,必然會終結──
「生」是意外,「死」才是必然。
印度哲學從追尋內在自由的角度出發,與外在物質主義劃下明顯的分野。
讓我們不只在忙碌漩渦中找到一口喘息的機會,還能徹底找回自己內心的自由權。
至少,這是我的經驗、也是過去數千年來無數人們的經驗。

生是意外,死是必然
與消費主義鼓勵行動、鼓勵積極地「Do something」大相徑庭,印度哲學更重視「知」,也就是「了解」「看清楚」。
當我們了解到,某些恐懼是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的時候,那些恐懼就沒辦法再擺布我們了。
就算它在,我還是要做我要做的事情。
當我們接受這種一切終將化為烏有的全面瓦解,才是無懼與「自在」的開始,我們才有辦法開始真正地為自己活著。
在那之前,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逃避,或是因恐懼而做決定。

情感的力量
如何遇見可以與我真誠以對、真心相待的人?
相對於等待一個人的到來,積極創造關係裡的厚實豐富,才是關鍵。
期待一段珍貴的關係,並不會有這樣的關係來到我們手中,而是透過自己的付出,才因此感受到它是珍貴的。正是這樣的付出,才構成了珍貴的情誼。
這也一再印證印度哲學所強調的──
人只會對自己付出的事物,感到珍惜。

真正的快樂
印度哲學談的快樂,是梵文「shanti」,也就是寂靜的意思。
印度思想家認為快樂是某種寧靜。
而這個寧靜又來自於「yoga」,意思是「融合」:個人與群體的融合、大自然與人類的融合,也就是和諧。
沒有和諧,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只能在倏忽即逝的快樂與失落中無限循環。
快樂來自於寧靜,而寧靜則來自於和諧。只有在真正的和諧產生之後,人才會是健康、快樂的。
刺激必然會破壞和諧,因為刺激的本質是「製造對立」——
當我們追求外在的刺激時,其實就是在放棄和諧、放棄快樂的可能性。

名人推薦

田定豐(種子音樂、豐文創創辦人)
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囧星人(說書人)
鍾子偉(關鍵評論網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誠摯推薦!

繁雜世間中,大多數人聚焦於名利、成功、夢想等課題,很少人去面對死亡、失敗、懊悔、恐懼等「負面」事物做探討,一向倡導「正面勵志」精神的我,雖不認為那是忌諱的,卻不經意合理化地忽略。翻閱熊仁謙的書後,驚訝他如此年輕就擁有的思想厚度之餘,也感慨他剖析事物的文筆是如此精準和雋永。身為知識創作者同業,我願以100%的誠意推薦此書。──囧星人(說書人)

目錄:

推薦序 直視最深處的恐懼,真正認識自己 田定豐
推薦序 醍醐灌頂般看見教育的真諦 蘇仰志
自序 讓人生,回歸人生該有的樣子

PART 1 生是意外,死是必然

第一章 沒思考過死亡,怎麼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活著」?
我們真的好好想過「死亡」嗎?
缺乏死亡教育的社會
在科學提出死亡的解答之前,宗教便有其存在的必要

第二章 對抗終極的失敗是不可行的,你只能接受它
生與死,是對立的嗎?
一場不會贏的戰爭
「失敗為成功之母」不過是個「好接受」的故事
「多一隻羊,就會有多一隻羊的煩惱」

第三章 恐懼吞噬我們的理性
直視恐懼最深處
得與失是同時發生的
以恐懼為動機的行動
面對一無所有的恐懼

第四章 放過自己,畫下完美的句點
你的快樂,站在懸崖上
所有付出終究會走向失去,但我們能決定句點的樣貌
培養拒絕的能力
讓我們放過自己

第五章 包容,來自看見人的恐懼沒有分別
「被討厭」的那些自私的人
溝通,始於了解對方與我一樣怕
害怕不被理解,加深了我們的恐懼

|印度哲學的智慧|接受有生必有死,才能脫離痛苦的循環

PART 2 情感的力量

第一章 我們都誤解了真誠
真誠不是隨心所欲
感情的維繫需要「刻意練習」
越是付出,越珍愛

第二章 掌握人際關係中的主控權
掌握主控權,才能保護珍視的東西
主控權是真誠的防護網
掌握主控權不是改變對方,而是避免安逸的狀態

第三章 如何「創造主控權」
主控權讓我們能從容應付關係中的各種狀況
掌握主控權的條件
讓對方跟你一起坐上「情感」這艘波濤洶湧中的大船
創造情感共鳴的一方,就是握有主控權的人

第四章 不進則退、無常的人際關係
穩定的關係是不進則退
想要和諧的關係,必須主動出擊
關係的破滅
關係中的共同目標

第五章 愛自己?不如好好認識自己
愛自己,就能得到他人的愛?
依賴外在的東西,還是依靠自己的內心?
認識自己在賣什麼「招牌菜」
「招牌菜」與相應的客群
人不能用單一標準評斷彼此
「因」與「緣」

|印度哲學的智慧|一切行動來自情感的力量

PART 3 真正的快樂

第一章 現代生活充滿焦慮,可以用消費來解決嗎?
積極追求「多」與「快」的社會
我消費,故我在
「不足」就用花錢來解決?
為什麼「少」能感動我們?
不是得到的不夠,是知道的不夠

第二章 我們不快樂,是因為我們誤解了快樂
興奮與刺激等於快樂嗎?
刺激上癮
沒有了「必需品」之後

第三章 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當快樂變成商品
真正的快樂來自和諧
達成和諧的第一步是「接受不完美」
活著就是不完美

第四章 人的適應力是有限的
不需要的東西,便成為負擔
為了適應「快」而犧牲「慢」的能力
接受不完美,接受「會失敗」的自己

|印度哲學的智慧|快樂與自由,從內心停止尋求完美開始

結語 因為我們都是「人」

後記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