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滋味 | 拾書所

民主的滋味

$ 285 元 原價 38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108課綱「社會領域」必讀!
40歲以上補充歷史知識必讀!/

「春風樓」裡有什麼台灣夢?雷震吃完煨麵就入獄?總匯三明治藏著反美歷史?
從食物裡聽故事,在餐桌上學歷史!
15種滋味、15個故事,記錄強權下的犧牲者,為台灣寫下的民主發展史!
奠定民主素養的最佳讀本,細數那些不該被遺忘的歷史真相。

當莫須有的罪名、長達數年的監禁、被帶走後杳無音訊……
只是不尋常氛圍裡的依法辦理,如何成就今日的民主自由?

倘若自由是刻在人類血液裡的DNA,那麼他們必是喚醒DNA的重要力量!

日治初期,台灣總督集行政立法司法大權於一身,知識菁英發起推動議會請願運動開始,台灣的民主意識已經萌芽……然而,一九四五年,結束日本統治的台灣並未擺脫殖民地的處境,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接續的是一九四九年以戒嚴令開啟對異議份子的鎮壓,長達數十年……

原本堅持理想與言論自由的人,最後竟成為國家機器強權下的犧牲者?
如果民主自由是普世且甘美浸潤的滋味,那成就甘甜之前歷經過多少次走味?
曾經的痛苦、磨難、鎮壓與迫害,卻讓追求民主自由的力量變得更為強大,
逐步讓威權獨裁的體制漸漸鬆開,在隙縫中透出一絲光,讓自由在今日能如陽光普照般自然。

本書從食物的角度切入,連結自由民主的甘美可貴,講述台灣民主歷史進程中,個人與大時代間複雜而動人的生命光點,記錄那些捍衛民主的滋味,用味覺記憶,找到我們與歷史的聯繫。

民主真正的滋味是什麼?

◆「春風樓」裡有台灣夢
日治時期的文青在飯桌上討論什麼?為何觸犯了《治安警察法》?在獄中吃著枯腐變黑的飯粒,混著老鼠屎與小石頭,只為推動台灣議會請願運動。

◆放涼了的那碗魷魚粥
將魷魚乾泡軟後解成絲,放入米粒軟糜的粥裡,鮮味與營養兼具的魷魚粥完成,蒸騰的炊煙逐漸消散,依舊沒有等到在二二八事件後失蹤的李瑞漢律師,喝下那碗涼透的魷魚粥。

◆沒有槍的將軍種玫瑰
無罪的「匪諜」證實了「兵變」,曾經的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薪俸遭拔除、肉身被囚禁、聲音被噤絕,這段停滯的時光,卻因此開出一朵朵玫瑰,在珍饌中增香添味。

◆夾在總匯三明治裡的反美歷史
源於美國的三明治,在上海夜總會變身「總會三明治」,到了台灣又變成富含在地口味的「總匯三明治」,這些傳入的美式文化中,除了飲食,還有一段被遺忘的反美歷史。

◆左傾青年在夾層吃便當
炸蝦、炸鯖魚、鹹鴨蛋、高麗菜與落花生,郵電人員施水環為弟弟準備好便當,悄悄傳到天花板上,卻觸犯《刑法》中的顛覆政府罪,在白色恐怖的槍口下,生命停格在30歲。

如果民主有味道,嚐起來會是什麼滋味?當我們能夠自由表達觀點、選擇立場、為自己的權益站上街頭的同時,是否曾想過民主機制究竟如何產生?本書以15種滋味走進大眾的日常,開啟爬梳史料的切點,跟著教育部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民主的滋味社群」教師,從食物出發,橫跨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遷台的歲月,探詢台灣民主史上每個重要的片段,重新認識自由民主發展的脈絡。也許過往的傷痕難以修補,但直面歷史就是實踐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循著看似平凡的菜餚,抵達那些不凡的曾經,理解現今習以為常的自由,並非殖民、獨裁者的恩賜,也不僅是歷史機運的偶然,而是胸懷理想的先烈前仆後繼投身於抗爭之中的成果,來之不易的箇中滋味,濃縮在字裡行間,值得世代台灣人細細品味。

本書特色

★日常的滋味 認識歷史原來跟吃一樣簡單
飲食文化記錄著常民的生活,更承載著時代的發展,直面歷史只需要從「吃」開始!
★跟著食譜做 用味蕾身歷其境
每篇文章提供相對應的食譜,用味蕾穿越時空、連結記憶,體驗烈士們爭取自由之路的滋味。
★橫跨日治時代到民國 歷史發展脈絡更清晰
民主的促成是隨時代不斷變動的,本書收錄日治時期到近代的相關事件,讓歷史發展脈絡更清晰。
★跳脫省籍框架 提供客觀的史實討論
歷史的構成多元且不分省籍、族群,本書以客觀角度討論史實,提供讀者全面性的思考觀點。
★適讀年齡廣 奠定民主素養的最佳讀本
文字淺顯易懂、生動精彩,跳脫教材形式卻不失教育意義,是世代台灣人不可不知的民主發展史。

好評推薦

曾齡儀|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專文推薦

洪慶在|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范巽綠|監察委員、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2021~2022)
張隆志|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陳一隆|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歷史科教師
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前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蔡蔚群|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歷史科教師
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序)

目錄:

見證民主軌跡的味道/曾齡儀(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專屬於台灣人獨特的foodway/黃惠貞(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民主的滋味社群」召集人)

文青飯桌上的台灣夢:台灣議會請願運動與治警事件/汪雪憬
簡吉農民運動的滋味/汪雪憬
被排除的美味、被清洗的記憶:青蛙湯與台籍日本兵/陳燕琪
三月十日下午的那碗魷魚粥:二二八事件與三月大屠殺/黃惠貞
武裝台中:飯丸與二七部隊紀事/陳燕琪
山林裡的竹筍炒肉絲:樂信.瓦旦、吾雍.雅達烏猶卡那與原住民族日/黃惠貞
噤滯時光裡的將軍玫瑰:匪諜案與孫立人事件/陳婉玲
宿舍夾層裡的便當:施水環姊弟與有罪的左傾青年/洪碧霞
總匯三明治:背後那一段被遺忘的反美的歷史/黃惠貞
放棄官菜的反對黨:雷震、傅正與中國民主黨組黨事件/黃惠貞
監獄中的豬肝湯:柯旗化與監獄中的反對者/洪碧霞
一手煮麵一手建國:史明歐吉桑的革命人生/邱婉慧
三代同堂的雞湯:另一個二二八的林宅血案/陳子珺
自由時代:南榕與女兒的牛奶糖/陳燕琪
街頭上的大白菜與白米炸彈客:五二○農民事件/黃文儀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