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壓迫 | 拾書所

終結壓迫

$ 379 元 原價 48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亞馬遜網路書店4.8顆星
2021年NDR非文學獎入圍 X 長踞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榜
★★★二十一世紀重新思考多元時代的啟蒙之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況令人感到舒適,沒有人想要離開。
階級在哪裡?歧視又在哪裡?哪裡有什麼壓迫?
善良與惡意與你的日常交織,而你甚至沒有意識自己涉入其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為什麼不好好讀書被說只能去當清潔工?家庭勞動為何被視為無償工作?
在語言霸權下,如何保持母語和文化?為何有錢者可保命,而貧困者卻判死刑?
作者艾蜜莉亞出生於法國,在白人父親與非裔母親有著截然不同際遇的背景下長大。她在歐美接受高等教育,並歷經異性戀婚姻、育兒,最終走向酷兒自我覺醒。同時作為受益者與被壓迫者,這多層面的經歷賦予她獨特的視角,挑戰了「中立客觀」的標準。
艾蜜莉亞透過自身經歷,深入社會各個場域,包括家庭、學校、醫院等,揭示了其中的偏見、歧視和權力不平等。她的觀察循著社會現象、實踐與理論的足跡,追溯到壓迫的根源,批判不同種類的歧視如何交織成多層次的體制,持續強化不平等。
這本書敦促你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世界,發現社會各角落隱藏的制度性歧視。它提供了終結壓迫的方向,鼓勵擁有特權者正視內在的罪惡感,支持被壓迫者的自我療癒,每個人都該培養同理心。當更多人願意省視自我並調整,社會將解脫壓迫的桎梏,走向更公平包容的未來。

專業推薦(順序按姓氏筆畫排列)
■ 王曉丹|政治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
■ 范 雲|立法委員、臺大社會系副教授
■ 烏恩慈|禾馨婦產科醫師
■ 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教授、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諮詢顧問
■ 許菁芳|作家
■ 陶曉嫚|作家

各界推薦
 「艾蜜莉亞.羅伊格在她的新書中探討了『如何讓我們的世界更公平?』這個問題,這位政治學者及活動家在本書中精闢地分析了不同類型的壓迫模式。」——德國《時代週報》線上版(Zeit online)
 「透過本書,羅伊格探討了各領域中,許多至今已公開的種族主義、難以掩飾的壓迫行為,以及無意識歧視模式的特徵。將近四百頁篇幅的描述,讓白人特權人士睜大了眼睛。」——德新社(dpa)
 「羅伊格,有著猶太背景的阿爾及利亞白人男子與來自馬丁尼克島的黑人女子所生的女兒,嘗試在她的著作《終結壓迫》中探討針對少數族群的壓迫,如女人、有色人種、同性戀者、身心障礙人士等。」——RBB文化廣播電台
 「這本書是重新思考世界的概括性總結。」——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
 「艾蜜莉亞.羅伊格藉由此書成功地描繪了一幅令人驚愕的階級制度、遭受貶低、被剝奪機會的群像,閱讀起來卻不像是在秋後算帳,反而引人入勝,讓人想一讀再讀。」——《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
 「毫無疑問,艾蜜莉亞以極端的方式為這個時代的歧視辯論寫了一部至關重要的作品。她也將繼續書寫,直到其他系列的同理心差距被縮減為止。」——《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目錄:

一、序言—妮娜 
二、讓壓迫被看見 
三、在家中 
「我作為黑人女性……」—家庭中的種族主義
當膚色不再重要 
人類差異是如何變成「種族」 
「從今天起,我只說克里奧爾語。」 
「啊!多可愛啊⋯⋯」—戀膚色癖 
父權之巢 
究竟何為父權? 
婚姻中的平等是有可能的嗎? 
父權的垮台 
(我的)酷兒覺醒 
關於內化的愧疚與羞恥 
強制性異性戀和看不見的欲望 
四、在學校與大學裡 
結構性歧視如何運作 
每個人都得到他/她應得的? 
為什麼「逆向種族主義」並不存在 
「你想成為清潔工嗎?」 
何為知識? 
知識的抹去與獲取 
記憶政策
中立並不存在 
多樣化知識:一種新的典範 
五、在媒體 
同理心差距 
壓抑是如何被報導的 
個性是白人的特權 
螢幕上的優越感 
美是政治性的 
六、在法庭上 
何為「有罪」? 
司法中立 
我們可以廢除警察和監獄嗎? 
監獄簡史 
一個沒有監獄的未來 
七、在工作中 
關於「愛的勞動」 
性工作 
性工作者污名化 
自由選擇的問題 
「終結工作」是否只是烏托邦? 
八、在醫院 
「健康」的標準 
壓迫如何讓人生病 
缺乏同理心的後果 
九、在街上 
時刻警惕! 
「有誰會怕那個黑人男子?」 
沒有種族主義的女性主義 
十、在女性的身體裡 
誰的生命更值得被保護? 
對滅絕的恐懼 
從少數人的權利到全民正義 
十一、壓迫的終結 
如何被打破階級制度 
忘掉你所知道的一切 
允許改變,接受死亡 
人類統一是有可能的嗎? 
學會處理內疚 
治癒之路 
解放了 
後記 
誌謝 
引用與注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