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英語世界重量級作家 爭議不斷的當代文學大師
◆書寫功力超越文壇巨匠D.H.勞倫斯、格雷安‧葛林
◆連勁敵薩依德都不得不折服
◆讓深交30年的保羅‧索魯與他反目
◆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具魅力作品
◆2000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2000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2000年中央日報年度十大好書
◆知名小說家李永平經典譯作
堪稱英語文壇巨擘,也是旅遊文學界翹楚的V. S.奈波爾,向來以文字辛辣、刻薄聞名於世;其傲慢尖酸的個性為他樹立不少敵人,如薩依德便曾嚴厲的批判過他。即便是過去曾跟他是亦師亦友關係、著名旅遊文學作家的保羅.索魯也與他反目成仇、形同陌路。
尤其他對第三世界的描寫,向來是不留情面的冷嘲熱諷兼苛刻,也因此惹來極大的爭議。
奈波爾最早的小說作品是以千里達為背景,然而開始旅行卻是在一九六○年。
一九六二年,他首次踏上印度,這個屬於他祖父輩的家園故土。他的第一站是孟買,再德里,喀什米爾,接著是西姆拉,往南到馬德拉斯、加爾各答,最後一站則是他的原鄉。
在這次的尋根之旅中,他身在印度卻始終有極濃的疏離感,總覺得自己是個異鄉人,是個過客;不過,他還是試圖以客觀的眼光去審視印度,然而,眼見的一切景象仍令他震驚、厭惡、絕望、憤怒:人、垃圾、牲畜、食物、貧民窟等全混雜在一起。這種種對他均是極強烈的衝擊。
總之,他對自己的原鄉——印度——是吝嗇不寬厚的,即使遇有值得讚美的事物,他也要先嘲諷、挖苦一番。如看到相貌順眼的男子,在王瑞香的導讀中既見生動描述:「髒亂、腐朽、視人命如草芥的印度,竟也能產生出那麼多相貌堂堂、溫文儒雅的人物。」……
奈波爾對印度之所以如此高高在上而不近人情,正如王瑞香所言,似乎是根基於「他在心態上是個典型的『殖民地子民知識分子』,對自己所出身的殖民地、自己淵源所在的第三世界缺乏愛心與信心所致。」
這次的印度尋根之旅,對他而言是個開始,之後,他又多次在印度召喚下回到了他的故土家園……
目錄:
◎導讀 既近又遠的原鄉 /王瑞香
◎印度之旅序曲:申請一些文件
◎第一部
.第一章 想像力停駐的地方
.第二章 階級
.第三章 來自殖民地
.第四章 追求浪漫傳奇的人
◎第二部
.第五章 達爾湖中的娃娃屋
.第六章 中古城市
.第七章 進香
◎第三部
.第八章 廢墟狂想曲
.第九章 枕上的花環
.第十章 緊急狀態
.第十一章 還鄉記
◎尾聲 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