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運鏡2!觸動人心的100種電影拍攝技巧:拍出高張力X創意感的好電影 | 拾書所

大師運鏡2!觸動人心的100種電影拍攝技巧:拍出高張力X創意感的好電影

$ 356 元 原價 450



內容簡介:


100種對話場景進階攝影技法,讓電影更顯戲劇張力及創意效果!

《大師運鏡2》除了拍攝電影者應該閱讀之外,更應該將其送給拍攝團隊中的參與者,讓大家一起朝著更具創意、更能揮灑熱血的電影創作工作邁進!

除了基本運鏡技巧之外,《大師運鏡2》更精進地擷取多部賣座電影的影像圖片,以範例來說明用運演員間的走位技巧及鏡頭運用,如何創造出不同類型的成功效果;在每個章節的最後,更以電腦圖形重新創建場景,展示在分鏡安排上如何些微調整,就能夠讓基本技巧延伸出更加精進的拍攝效果,讓電影拍攝者能循此技巧完成一部精彩作品。

尤其,當拍攝者事先規劃每個畫面,在實際看過搭景或實景後,再重新規劃一次分鏡,在試戲(walkthrough)時加以應用,能讓工作團隊了解你的拍攝手法會將他們付諸的心血更具價值,無論是美術指導或其他部門、甚至是演員,將會更願意配合共同完成創作,一起將創意發揮極致,拍出好萊塢等級的高水準電影。

【專業推薦】
「無人出其右的《大師運鏡》續集!這次,克利斯.肯渥西傾囊相授所有酷炫的運鏡技巧。我等不及讓我的學生人手一本!」
-約翰‧貝得漢(John Badham)(曾執導《週末夜狂熱》及《戰爭遊戲》;並著有《I'll Be in My Trailer》)

「肯渥西的《大師運鏡 2》,擁有最完整、最實用的攝影技巧分析,任何熱衷於製作電影的人,都該把它當作『枕邊閱讀』的不二選擇。」
-尼爾‧D‧希克斯(Neill D. Hicks)(著有《影視編劇基礎-Screenwriting 101: The Essential Craft of Feature Film Writing》、《Writing the Action-Adventure Film: The Moment of Truth》及《Writing the Thriller Film: The Terror Within》等書)

「克利斯‧肯渥西的《大師運鏡 2》,驅使每位電影工作者在處理鏡頭所看到的演員位置及其走位時,更加小心謹慎地。本書也讓讀者在聆聽藉由影像訴說的故事時,更懂得欣賞電影攝影師及導演的費心安排。」
-瑪莉‧J‧希爾莫(Mary J. Schirmer)(擔任www.screenplayers.net的編劇及編劇指導)

「《大師運鏡 2》是每位導演、電影攝影師及編劇的靈感來源。當我在處理腳本分鏡時,總會翻開大師分鏡,並放在雙手可及的地方。」
-史丹利‧D‧威廉斯(Stanley D. Williams)博士(擔任Nineveh's Crossing, LLC & SWC Films的執行製作人及導演)

「肯渥西的著作毫無搪塞敷衍,充分地運用行動與技巧,創造出最佳視覺震撼,是我看過最好的攝影技巧書籍之一。本書絕不只是一本專業術語辭典,它改變了遊戲規則!」
-特洛伊‧迪沃德(Troy DeVolld)(著有《Reality TV: An Insider's Guide to TV's Hottest Market》)

「《大師運鏡 2》教你如何打造強而有力的對話場景。藉由知名電影劇照的輔助,每項說明皆簡單而明瞭。精心準備的電腦3D圖,更是清楚地演示每個場景的攝影機位置。《大師運鏡 2》的內容超群出眾,是第一本《大師運鏡》不可或缺的好夥伴。」
-湯尼‧勒維爾(Tony Levelle)(著有《Digital Video Secrets》)

「所有導演都應該閱讀這本書,藉此增加拍攝對話場景的見聞。假如可以說服演員們一同觀看,就能夠讓在拍攝現場的大家擁有共識。」
-艾倫‧柯拉多(Erin Corrado)(隸屬onemoviefivereviews.com)

「這本百科全書包含100幕產業標準的大師級鏡頭,教導我們如何透過取景、定位及動態動作,以最好的方式,詮釋各種訴說故事的構想。而且,它不僅告訴我們做法,還為我們分析原理。讀完本書後,你絕對不會再輕忽那些呼吸與生活細節,甚至是每個場景中的隱形演員:攝影機。」
-卡爾‧金恩(Carl King)(著有《So, You're a Creative Genius… Now What?》)

目錄:


關於本書的影像



CHAPTER 1:言語衝突

1.1 強勢的移動

1.2 位於出入口的場景

1.3 重心偏移的群體

1.4 跨越動作線

1.5 障礙阻隔

1.6 交換位置

1.7 猛然的轉向

1.8 出奇制勝的跟鏡與剪接

1.9 深景深的舞台安排

1.10 角力之戰



CHAPTER 2:增加緊張情勢

2.1 旋轉對話

2.2 封閉空間

2.3 誇大的高度

2.4 戲劇性的跟鏡

2.5 秘密對話

2.6 共享景框

2.7 聚焦在其中一人

2.8 改變高度

2.9 幽閉恐懼的空間

2.10 追蹤角色



CHAPTER 3:角力戰

3.1 迷惘困惑

3.2 出入口的拍攝角度

3.3 交換拍攝角度

3.4 門口拍攝

3.5 相反的空間

3.6 劇中角色的追逐

3.7 側臉拍攝



CHAPTER 4:群體對話

4.1 角度依據

4.2 視線依據

4.3 群體改變姿勢的依據

4.4 位居中央的角色

4.5 呈直線排列

4.6 三人形成的直線

4.7 主線人物

4.8 靜止不動的攝影機

4.9 圓桌拍攝

4.10 擴展的群體



CHAPTER 5:連結角色

5.1 長鏡頭空間

5.2 障礙物

5.3別向攝影機

5.4 角度推拍

5.5 背向劇中角色

5.6 跳舞的移動

5.7 局外人

5.8 操弄空間

5.9 來回踱步

5.10 平行演說



CHAPTER 6:揭露劇情

6.1 改變高度

6.2 緊密的距離

6.3 猛力的轉向

6.4 面對面

6.5 臉部朝上

6.6 變換背景

6.7 看不見的障礙

6.8 無眼神接觸的對話

6.9 走位到背景

6.10 橫搖跟鏡



CHAPTER 7:行走間的對話

7.1 螺旋而下

7.2 倉促的錯身

7.3 尋找鏡頭

7.4 背向鏡頭

7.5 共同興趣

7.6 開放空間

7.7 如影隨形

7.8 偏移行走路線

7.9 反覆的跟鏡

7.10 栓住攝影機



CHAPTER 8:激動的情緒

8.1 移動中的爭執

8.2 錯愕的發現

8.3 逐漸靠近劇中角色

8.4 綜合多種距離

8.5 逐漸遠離

8.6 隨著動作移轉



CHAPTER 9:親密對話

9.1 推拍對話

9.2 距離相近的臉龐

9.3 頭靠著頭

9.4 上升的攝影機

9.5 弧形運動與推拍

9.6 耳邊細語

9.7 偏袒一方的角度

9.8 注重力落在外界

9.9 位置偏低且靠近

9.10成組的拍攝角度

9.11 以物體結合



CHAPTER 10:遠距離對話

10.1 單獨移動

10.2 遠方的觀察者

10.3 對比的姿態

10.4 說明所在位置

10.5 轉向牆壁



CHAPTER 11:有創意的舞台安排

11.1 身體轉向

11.2 移動中的交換訊息

11.3 往後拉遠

11.4 偏移角度

11.5 不同的房間

11.6 遠距離的滑推

11.7 斷然的轉向

11.8 穿越場景

11.9 揭露劇中角色

11.10 推拍兩者之間

11.11 彌補裂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