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FOLK餐桌:獻給生活中的每一場小聚會 | 拾書所

KINFOLK餐桌:獻給生活中的每一場小聚會

$ 750 元 原價 950



內容簡介:


最簡單自然的生活,與家人朋友在餐桌上共享的愜意時光
來自遠方的美好,其實就在不遠處


Kinfolk是南美的一句古語,意思是家人。

美國獨立飲食生活雜誌《KINFOLK》,從創刊之初一直以低調精緻的內容編排,和純淨獨特的生活美學深受讀者喜愛。它反映出人們對於單純的渴望,不時與親友藉著在餐桌上相聚的時光,分享彼此對生活的熱情。

由雜誌原班團隊製作的《KINFOLK餐桌》,是他們的第一本食譜書。與其說它是食譜,不如說是人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書中,《KINFOLK》團隊走訪各地,採訪美食作家、雜誌編輯、花藝家、設計師、咖啡鑑賞家、廚師、麵包師傅等各行各業的工藝職人,走入他們家中,捕捉他們與眾不同的個人特質,描繪他們所重視的傳統和日常儀式,還有他們與心愛家人朋友共享的餐桌時光。

這些懂得生活而且「喜歡生活」的人們,慷慨地和讀者分享他們簡單美味的私房料理──現烤的火雞酪梨漢堡、奶奶特製的酥皮水果捲、早晨的野生莓果手工果醬配燕麥粥,或是丹麥人最喜愛的開放式三明治──這些食譜的目的不是為了學習華麗的高級料理,而是為了在每次聚會時,能夠享受一起動手製作料理的樂趣與滿足感。不知道為什麼,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食物總是特別好吃,愉快的時光就在此起彼落的對話談笑聲中悄悄流逝。

《KINFOLK餐桌》就像是你我的食物櫃,打開便可以發現滿滿對料理和生活的美好想法,要我們別忘了從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發現並創造美的事物,即使那僅僅意味著一杯茶和一湯匙的自製果醬,我們還是可以和好友圍坐餐桌旁,一起分享那簡單的美好。

《KINFOLK餐桌》小聚會進行中
《KINFOLK》主編奈森‧威廉斯和妻子凱緹喜愛旅行,時常到各地拜訪好友並舉辦「Kinfolk餐桌」。現在,在倫敦、巴塞隆納、加州、伊斯坦堡,世界各地的《KINFOLK》讀者也開始籌備自己的《KINFOLK餐桌》小聚會,重現書中食譜,或端出自己的拿手私房菜,將喜愛的事物融入佈置,創造出各樣特色風情的Kinfolk餐桌。你也準備好邀朋友一起來分享你的餐桌了嗎?!歡迎參加『KINFOLK 餐桌小聚會』http://on.fb.me/1oe5OSz

【美好推薦】
◎Eta(8%ice、4F COOKING HOME研發主廚 )
◎Liz高?雯(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
◎葉怡蘭(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序跋:




手作的生活態度


◎文/陳虹珊(譯者)

  

  從小,我的父母就訓練我們品嚐真食物,拒絕加工食品上桌。媽媽不管再忙再累都一定會上市場買菜,準備好我們的三餐。只要過年過節或是家裡來了客人,媽媽就會做出一桌拿手好菜:炒米粉、珍珠丸子、粽子、蔭豉蚵、高麗菜飯,還有我怎麼都吃不膩的水餃。爸爸在寒冷的冬天會炒著大蔥,教我們怎麼煮壽喜燒風格的台式火鍋。我從父母那邊傳承了親自下廚的概念,也學會了一件事:和心愛的人一起分食,就是讓每一道好吃的料理都更能深植腦海的不二法門。舌尖的味蕾和腦中的記憶編織在一起,美食更是令人驚豔。

  

  住在紐約的這些年讓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每個週末我一定到農夫市場報到,看看這些辛勞又有心的小農們,這個星期又有什麼新的收成。我隨著季節採買不同的食材,也看到了許多從來都沒聽過的蔬菜。我殷切期待著春季的馨香野生韭蔥,甜嫩菠菜和碧綠豌豆;夏季的酸甜野生莓,甘甜的夏南瓜和香氣滿溢的羅勒與祖傳番茄。更是期待秋季汁液飽滿甜滋滋的玉米,剛從樹上採收的脆蘋果和成串的鮮嫩球芽甘藍;冬天製作濃湯必備的奶油瓜,金黃深紅的甜菜根,還有蜜甜爆汁的凸椪。一直到五年前,我都還以為每個季節的蔬果都會有固定的產量和種類,但每週走逛市場,我才真正瞭解,食材的產量和品質週週不同,也會隨著天氣改變。農夫市場就像是一個小學堂,讓我跟著節氣一起學習大自然的豐饒美妙。

  

  我在自己的廚房裡,將另一半和朋友們當白老鼠試驗,做出不同的料理;從一開始不知道怎麼處理大部分的蔬菜,到現在一走進市場就開始在腦海裡設計晚餐的主菜配菜。季節性食材永遠都讓我驚喜連連,我看著摸著聞著食材,心中考量著色彩搭配,還有混合軟嫩濃脆各種口感的方法。我非常喜歡到處品嚐別人做出的新穎口味,更喜歡在自家研究簡樸的日日料理。我深信使用新鮮食材,用心完成的料理比什麼都更能滋養人心。

  

  三年前我在書局看到了《KINFOLK》雜誌的創刊號。完美的照片,迷人的料理,還有精細的排版讓專職設計的我驚呼連連。Kinfolk 是一個古老的字,它代表了血親。但料理既然無國界,喜愛著《KINFOLK》的所有人,也許不是血親,但絕對是同好。創刊號發行的三年後,《KINFOLK》決定出書帶著讀者環遊世界。書中每一篇文章都帶我們窺探不同的生活方式,學習不同的料理。也許它們只是遙遠的夢想,也許不少食材都會有點陌生,但我敞開心胸,跟著《KINFOLK》一起去觀察探勘每個城市的生活文化,讓所有文章都成為我的靈感,繼續煮著吃著,跟摯友家人共同分享,讓《KINFOLK》成為我的生活態度。



由餐桌無限延伸的美與好


◎文/蔡惠民(譯者)

  

  一切,得從《KINFOLK》這本小雜誌說起。幾乎是打從一出刊,我就愛上了這本由一群住在美國波特蘭市的設計藝術家聯手打造、以生活中的情感交流小聚會為主旨的獨立季刊,從版面設計、攝影、文字、編排到裝幀,樣樣掌握精準到位,期期皆是拔尖水準之作,無怪乎一創刊即躍升美歐生活美學印刷品指標性讀本。但我想《KINFOLK》之所以能讓人入心入眼,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在如斯數位即食的虛擬雲端世代,那一份堅持以自己的節奏、自發的集結、傳統的媒介,傳遞讚揚美好生活本質的固執理想,穿透紙頁,直擊人心。而《KINFOLK 餐桌》,更是雜誌季刊精神的再續延伸。

  

  一出手,仍是一貫不容錯認的質地水平,以生活裡的小聚會為主軸,作者亦是《KINFOLK》雜誌創辦人的奈森.威廉斯走訪紐約布魯克林、丹麥哥本哈根、英國鄉間、奧勒岡波特蘭等地,走入大隱於市、享受生活好烹調的在地精彩人物,如廚師、工藝家、攝影師、作家、藝術家、麵包烘焙師等人的居家,訪問挖掘有意思的故事,採集私家食譜,搭配《KINFOLK》獨有的影像氛圍,成就出一本叫人另眼相看的生活風格系食譜書。

  

  《KINFOLK 餐桌》千般萬好,唯獨就是難以歸類,是食譜書,但又不僅止於食譜;編排賣相看來像鎮守咖啡桌的大部頭,但內容卻是日常可親;更別提高明的攝影編排,難免叫人心猿意馬,渾然忘了文字的存在。美國哲學教育家艾默斯.布朗森.艾爾考特(Amos Bronson Alcott)說,好書如益友,越精挑越能得享閱讀之樂。若以朋友來打比方,《KINFOLK餐桌》就像是那個溫潤如玉、聲氣相通的知己,可以在低潮失志時相伴解悶,在興致來時彼此激盪分享,在腦子走進死胡同時提點靈光,入得廳堂,進得廚房,得友如此,夫復何求。我說,人生中這樣的朋友再多也不嫌多,這樣的書,無論櫃架再怎麼擁擠,也必得闢出一小方淨土,將它穩妥適切地安頓其中,你說是不?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