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未來,應該要是什麼樣子?:公民世代,用智慧科技搭建明天的樣貌 | 拾書所

城市的未來,應該要是什麼樣子?:公民世代,用智慧科技搭建明天的樣貌

$ 331 元 原價 420



內容簡介:


Uber、4G、g0v、Hackathon……翻轉城市,公民造鎮時代來了!
城市、建築、汽車、手機……生活中的一切工具都飛快地「智慧化」,
在科技迅速發展、徹底改造地景和生活習慣之際,
是否該停下腳步想想這是我們要的嗎?明天我們希望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一個在親身參與南韓松島智慧城之後,對「美好未來」感到憂慮的專家;
一個在各大企業搶食無線網路大餅的當頭,集結駭客朋友們致力於推動免費無線網路普及化的傻子;
帶你進行一趟「人‧科技‧城市」的巡禮,邀你一起成為未來城市的建造者!

城市與我們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合宜的居所,科技帶來的便利與疏離,可以容忍的秩序與混亂,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貧民窟小孩繪製出的「未來城市」比IBM專家架構出的更符合我們的需求?
如果可以坐上時光機,或許你會想看看我們未來生活的世界;
如果我們更理解自己與居住地景之間的關係與流變,或許可以更確定未來想要的樣貌;
如果對科技造成的改變有期待也有擔憂,或許應該緩下腳步,重新理解「人‧科技‧城市」之間的關係。

本書從城市的演變歷程講起,走過都市化、工業革命、人口爆炸直至資訊革命,描繪了城市如何從無到有,一路變成現在的樣貌,
也講述了半路殺出的科技怎麼如影隨形,與城市共演進,默默地改變城市,也改變我們的生活……
在資訊徹底顛覆我們生活的地景和行為時,我們需要思考的是──

政府和大企業著手進行的「智慧城市規畫」不符合一般公民期待時,我們能做什麼?
如何運用智慧型手機、開放原始碼、社交軟體等工具,把「未來」往美好的方向推去?
如何透過更開放、民主、回應迅速的科技,重新思考並改造政府?
如何將科技結合基礎設施,進而解決千百年來累積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
如何重新省思城市與自己的關係後,共創一個我們都想要居住其中的「智慧城市」?

或許你會發現,你比自己想像的更可能促進城市的變革,比自己想像的更能夠掌握城市的脈動,因為哪怕你只是上上網、滑滑手機,都已然是智慧城市大腦的一部分。

【好評推薦】
◎劉威麟(網路趨勢觀察家 Mr.6)
◎朱立倫(新北市市長)
◎徐子涵(Code for Tomorrow共同發起人)
◎張基義(台東縣副縣長)
◎許毓仁(TEDxTaipei 策展人,TED亞洲大使)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黃麗玲(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詹宏志(PC 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劉佩玲(台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鄭緯筌(獨立媒體人)
◎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盧諭緯(《數位時代》編輯總監)

「這是一本超過一個人小小腦袋所能承受的「智慧」巡禮,完整串起歷史上各種不光彩的努力。從第一章序曲,貫穿都市規劃、建築方法、地理資訊、公共衛生、水利工程、民主制度,一直到現代的行動載具、網路光纖、臉書打卡、共創空間、市民技客和巨量資料等。忠實呈現成功和失敗思維,留下東西方城市發展的文獻脈絡。在小島大民的台灣,如何將活躍蓬勃的市民臉譜重新放回智慧城市的冰冷棋局,這肯定是今年最值得推薦閱讀的中文書。」
——徐子涵(TH Schee)(Code for Tomorrow共同發起人)

「美國憲法、藍色巨人IBM,與巴西里約熱內盧之間,究竟有什麼關聯?南韓耗費鉅資,在首爾郊區打造全智慧城市「松島數位媒體城」,為何變成生態災難,淪為政府官僚、重工財團、地產開發商的失敗共謀?
本書兼具科技應用史與都市治理的視角,觀看最隱晦、滲透性最強的數位因素,例如,寬頻網路、現代生活與未來城市具備哪些關係?
這一切,都是現在進行式,Uber爭議,4G的真實與虛幻,再生能源與智慧電網的對話,未來,已經來了。」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智慧城市是否可能變成數位版的「環形監獄」?作者對於植基於工程與科技的現代城市提出質疑。他帶領我們思考智慧城市的真諦:如何讓科技表達人性,而非吞噬日常生活?城市作為「生活實驗室」,如何孕育創新與分享、而非強化數位貧富差距?
Anthony M. Townsend為城市規劃研究專家,近期著作聚焦於韓國政府推動的Ubiquitous City。在研究了許多知名全球城市與其科技治理政策之後,他說:全世界最聰明的城市就是你所居住的城市。草根與社群的科技參與,將是改變城市的主要力量!」
——黃麗玲(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所謂的「智慧城市」,是指將新一代資訊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之中,並實現資訊化、工業化與城鎮化的深度融合。日前,我去了一趟英國,看到倫敦市妥善保存數百年前的遺跡,同時又不遺餘力發展新創意,更大力推動文化觀光,讓更多世人認識英國的悠久傳統。
閱讀《城市的未來,應該要是什麼樣子?》這本書,一方面可以了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也能夠釐清城市、社會與新科技的互動,更可藉此機會更加認識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同時反思城市的未來面貌。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好書,我很樂意推薦給各位朋友。」
——鄭緯筌(獨立媒體人)

「我們總是想像著未來,想像著未來一定會更好,但它到底會長什麼樣子?在好萊塢電影中,機器人、自動車、無所不在的網路,雖然早已展示了許多科技的能力,但更關鍵的核心還是在於,參與其中的我們,到底做了些什麼,能做什麼?本書不只介紹各種城市的未來可能樣貌,透過科技的協助,我們可以發揮前所未有的新公民力量。」
——盧諭緯(《數位時代》編輯總監)

「城市做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物,正在改變中。全球城市競相成為交通與網際網絡的結點,人們則迷走於城際網絡之間。在智慧城市快速流動的巨型資訊聯網中,作者思考如何接納科技風險、減緩速度、能源的消耗,回歸人類自然原始的渴望,建立草根社區烏托邦。本書給了都市規劃者關於智慧城市的另類可能,也給每位城市居民參與資訊城市建構的想像。」
——戴伯芬(輔大社會系教授)

「這本書結合了對科技的精準掌握、對人的深刻理解以及一個城市規畫者對空間細微差別的敏感觀察,是認識科技如何改變城市生活的必讀之作。」
——安德魯.布蘭姆(Andrew Blum)(著有《網路到底在哪裡》)

「驅動著現代城市的,並非摩天大樓的高度而是程式碼的深度。……讀了這本書之後,從此你不用再仰望天際,也無須在城市裡堵塞在同一條路上兩次。」
——安德魯.佐里(Andrew Zolli),美國流行科技年會(Pop!Tech)召集人暨國家地理學會院士

「幽默、機智且富有知識性的書。」
——湯姆.范德比爾特(Tom Vanderbilt)(著有《馬路學》)

目錄:



前言
1. 一千億美元的建設大餅
2. 模控學重出江湖
3. 明日的城市
4. 開放原始碼的大都會
5. 駭向烏托邦
6. 數位貧富差距
7. 改造市政府
8. 公民實驗室百花齊放
9. 充斥錯誤、體質脆弱、監視人民
10. 智慧世紀的新城市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