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問時代:未來最需要的人才,得會問問題,而不是準備答案 | 拾書所

大哉問時代:未來最需要的人才,得會問問題,而不是準備答案

$ 268 元 原價 340



內容簡介:


「為什麼球員明明喝了很多水,比賽完卻幾乎沒排尿?」
「為什麼雨刷不能像我的眼睛,可以快眨、也能慢眨?」
「如果將摩斯密碼套用到商品編碼上呢?」

以上三個問題,分別誕生了:
年產值200億美元的運動飲料產業、電子感應式雨刷和到處可見的商品條碼。
很多產品與企業的成功,並非知道高明的答案或握有高端技術,而是——
懂得「大哉問」。

雲端搜尋的發達,讓問題的價值越來越高,答案的價值越來越低,
所以,「大哉問」時代已經來臨,
說「我知道」已毫無價值,「問得漂亮」才是創新的根本。
因為如果你不懂發問,大數據在手裡還是不知道答案。


本書作者華倫.伯格(Warren Berger)是企業創新專家與廣告作家,
曾受邀參加國家廣播公司《今天》(Today)、美國廣播公司《世界新聞》
(World News)、美國有線電視網與公共廣播電台發表有關發問與創新的評論。
他同時也是資深產業研究記者,研究過全球上百位頂尖創業家與創新者,
得到了一項結論:

在過去,表現出「無所不知」的人會獲得晉升,
如今,公司裡最好的位子、甚至有自己的辦公室,卻是留給最懂得問問題的人,

因為,
一個小問題,能創造一門大生意。

這年頭,不問問題必然遭到忽略,但如果老是問沒生產力的蠢問題,也會失去機會。
究竟要問什麼?該怎麼開頭?怎樣才算是價值千萬、億萬的提問呢?
你得學會「為什麼─如果─如何」這套模式。

◎一個問題,要能引發五個「為什麼」:
大家司空見慣的事,最值得推翻。當五個「為什麼」聯成一串,答案就會現身。
◎接著問「如果」,讓想像力爆發:
問「如果」,以便重組借用別人的點子;然後,還要故意「想錯」。
◎夢想「如何」實現?你絕對不能做太多準備!
 先做原型、不斷測試,萬一每次都在不同地方失敗,恭喜你了。
 還有別自己蠻幹,在網路時代,高手很容易找,他們只等你分享問題。
 過程中,即使想法被看衰也要當作家常便飯,
 因為別人的負面反應越多(「這絕對行不通!」),代表你已觸及某個全新的領域。

本書不只教你如何大哉問,還要告訴你︰
平凡想變頂尖,你該問什麼問題?
當公司成長趨緩,你又該問什麼問題?
如何用發問挑動人心,但不造成對方排斥?
要怎麼激發年輕員工的熱情?讓他們勇於提出疑問?
為什麼「立刻給答案」的主管最糟糕?

除了工作,對於你最在乎的人生呢?
賈伯斯曾在挖角時提問:「剩下的人生,你要賣糖水,還是要改變全世界?」
大哉問時代,發問就是用無知,凸顯你的已知,
問問題,是推動自己吸引別人最好的方法。


【名家推薦】

◎許毓仁(TEDxTaipei策展人、TED亞洲大使)
◎徐正宗(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資深講師)
◎謝文憲(兩岸知名企管講師、商業周刊專欄作家)

序跋:


為什麼我們要問問題?

  一項研究發現,平均年齡四歲的英國小孩,每天會向可憐的媽咪提出三百九十個問題。但為什麼那些四歲的小孩,在五歲或六歲時問題就開始變少?

  在企業界裡,許多企業領導者似乎將問問題視為「無效率」的行為,他們急於採取行動、急於做事,以至於常常覺得沒時間問自己正在做些什麼。而在會議室裡舉手問「為什麼」,可能會被視為怪咖或被不聽話的人。

  最近一項針對數千位企業高階經理人所做的研究顯示,最有創意、最成功的企業領導者通常都很善於問問題。他們知道要質疑產業中的慣例和企業中的基本做法,甚至要質疑自己的假設是否有效。

  所以,我們該如何發展與提升發問的能力?我們是否能再點燃四歲時那種充滿問題的火花?我訪談過超過一百位的企業創新者、科學家、藝術家、教育工作者等,他們分享了發問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分享了提問如何改變他們的職涯或生命。

  根據這些人的經驗,我發展出「為什麼─如果─如何(Why-What If-How)」模式,以說明如何形成與處理漂亮的好問題。它像是一個架構,用來幫助導引人們走過提問的各個階段。這個過程往往是從後退一步、用不同眼光看事情做為起點,終點則是針對特定問題採取行動。

  一個真正漂亮的問題,是由什麼構成的?我個人認為:一個漂亮的問題具有遠大目標、卻又可採取行動,它能開始轉變我們思考或認知某些事物的方式,它可能觸發與帶來改變。

  我們所處的這個年代可稱為「發問的黃金年代」,有一大堆唾手可得的網路資源,可以提供快速即時的答案。但在許多時候,我們的谷歌搜尋字串是如此缺乏想像力與可被預測,以至於在我們還沒輸入完問題時,谷歌就已經猜到我們要問甚麼了。

  這本書比較關心的,是谷歌無法輕易預判或為你提供正確解答的問題,需要透過一種不同的搜尋方式才能找到答案。有哪些新想法可以幫助我的企業脫穎而出?如果我將不同的方式帶進我的工作或作品中,結果會是如何?面對一個存在已久,且對我的社區與家庭造成影響的問題,我該如何處理?

  在今天,提問的重要性更勝以往,而且會越來越重要,提問能幫助我們找出什麼是重要的、機會位於哪裡,以及如何達到目的地。我們都很渴望得到更好的答案。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得先學會問對問題。

目錄:


推薦序一 發問,壓迫舊勢力、尋找新能力/許毓仁
推薦序二 最重要的軟實力,不知怎麼問你就虧大了/徐正宗
推薦序三 好問題比給答案更能證明你的原創性/謝文憲

前言 成就不凡者始於一個問題,而非答案

第一部 「我知道」已無價值,問得漂亮才突出

第一章 問得漂亮,包含三要件

「專家」就是自認什麼都知、卻停止思考的人
猩猩沒問題,你呢?
問題會驅動思考,答案常中止想像
一個小問題,創造一門大生意
因循舊答案已經行不通,你得應變
與其找答案,不如提問題
「我知道」已毫無價值,問得漂亮才突出
該怎麼問「為什麼」
化提問為行動,用「如果」發掘各種可能
每次的失敗,都是一種推進

第二章 不懂正確發問的人,必遭到忽略
不以預設立場看事情,請學學孩子
我們害怕發問,原因是……
你想成為工匠或是創造者?
上學應該學發問,別強迫餵食資訊
蒙特梭利的成功在於:不按課表上課
老師──竟然是扼殺問題的元兇!
不懂問正確問題的人,總是遭到忽略與否定
「沒問題」是因為不知怎麼問,你得學
會考試?不如懂得正確發問
可以匿名發問,網路學習效果大

第二部 價值億萬的問題,要這樣問

第三章 問一個問題,能引發五個「為什麼」

「為什麼」之後,是一連串「如果」
專業往往阻礙了好問題
越是塞滿工作,越要退一步喊暫停
「這我知道……」的人,所知貧乏
賈伯斯也愛用「禪者的初心」
別「似曾相識」,要「宛如初見」
大家「習慣了」的事,最「值得」推翻
五個「為什麼」連成一串,讓答案現身
別再問未經思考的問題,先觀察吧!

第四章 接著問「如果」,讓想像力爆發
五個為什麼之後,問「如果……」
問「如果……」,以便重組借用別人的點子
「如果」之後,如何讓創造力不凡?
在專注與漫不經心之間來來回回
想「對」很簡單,故意想「錯」反而難

第五章 夢想如何實現?不能做太多準備
夢想若要實現,就別做太多準備
駭客之道──先做原型,不斷測試
每次都在不同地方失敗?恭喜你了
駭客之道──別單幹,高手很容易找
高手已準備好了,只等你「分享」問題
答案有使用期限,問題沒有句點

第三部 平凡想攀頂尖,就看你怎麼問問題

第六章 領導者不再無所不知,而是懂發問

業界老大反而不懂怎麼提出正確的問題
滿腦子想「效率」,成不了頂尖
如果平凡想變頂尖,要問什麼問題?
耐吉是運動鞋公司?還是數位設備公司?
如果公司成長趨緩,你該問什麼問題?
年輕員工的熱情,如何激出來?
放膽讓他做實驗吧!
別搞腦力激盪了,用「問題激盪法」
少用「可以」或「應該」,改說「可能」
立刻給答案的主管,最糟糕
大師杜拉克不解答,而是常提問
使命宣言該打個問號,比較實用
那個老愛發問的人,是在幫你而非威脅
「失敗的實驗」值得獎勵
老問「沒生產力」的問題,你會失去機會
從面試開始,要應徵者準備問題

第七章 用無知突顯你的已知
這輩子我為何而來?
人生問題很基本、卻難答
幸福、快樂、人生有意義,都不是能「到達」的目標
人生要「慢想」,在不受打擾的空間
不要問「少了什麼」,看自己「有些什麼」
你覺得自己在做什麼事時會發光?
人生很容易改變──先裝個樣子
利用「小失敗」,可以避免大災難
用發問挑動人心,但不造成對抗
這種戰術提問能吸引大家幫你
這個挑動大家的好問題,你如何找到?
問題,是推動自己吸引別人的好東西
未知,就是「機會」所在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