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嘛不旅行:馬汀夫妻無宅一身輕,自由玩世界 | 拾書所

幹嘛不旅行:馬汀夫妻無宅一身輕,自由玩世界

$ 253 元 原價 320



內容簡介:


各大媒體爭相專訪,實現旅行世界的美夢,不分時刻,不分年齡!
喚醒你的流浪因子和探險精神。

上市三個月,全美熱銷上萬冊,引爆熱烈話題,翻譯七國語言。
「凡事別拖延」(POSTPONE NOTHING),想做的事立刻去做!


年過七十的琳恩和提姆夫妻
僅僅拎著兩只皮箱就玩遍全世界,
不當觀光客,化身當地人,
即使語言不通、旅費拮据、體力不如壯年…
但他們拋開一切束縛出發的旅程,
讓全球旅人大受鼓舞:
「如果他們可以,那麼我一定也行!」

來自加州的一對夫妻琳恩和提姆,以七十歲年紀竟也可以實現旅行世界的夢想!他們賣掉房子,捨棄屋裡的一切,僅拎著兩只皮箱、兩台電腦就遊牧全球,走遍世界9個國家。
來到墨西哥,受到當地人「再說再說」症候群的感染(要是不急,就明天再說,如果很急…也是可以等到明天再說),他們開始在午後睡個午覺,從忙碌的旅人變成那種一天只需要做一檔事的閒人。
在土耳其,美麗的愛琴海景致總令他們頻頻驚呼;在巴黎,他們終於靠自己的力量成功買到一張地鐵票;大逛特逛英國市集,卻還得克制購物慾,以免增加行李的負擔;甚至還勇敢地正面迎戰巷弄狹小、街道錯綜複雜的佛羅倫斯交通…
他們將遇到的問題、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化成美麗的文字,集結成書,與全球讀者分享他們退休後更精彩的生活,激勵無數旅人再度背起背包,繼續下一段旅途。
琳恩說:「之所以分享我們獨特的生活方式,並非是要讓其他人覺得非得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我們只是想要強調,只要你覺得自己辦得到,就可以享受新鮮活力的生命歷程。」

【名家推薦】

「琳恩馬汀從來不曾美化旅程中的種種挑戰,她偶爾也會萬般思念家人,但是她卻能自己找到方式,結束這讓人心痛的思念,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學習、體驗、計畫著一些事情,或是遇見某人,或者解決新的問題。』這是一段美好的取捨,也是一本美好的書。」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華爾街日報

「享受這樣的生活方式,你必須要具備某種流浪因子和冒險精神,琳恩說的好:『你必須帶著好奇心和靈活彈性,因為每天都有新的驚喜。』」
——USA TODAY 今日美國報

「馬汀夫婦總是能在旅途中學習到一、兩件事,甚至遇到的挑戰也能教會他們某些事。正如這對勇敢的夫婦所說的:『我們已不再年輕,若是延緩做這件事,或是不去實現旅行夢,我們必會抱著遺憾死去。』」
——The Boston Globe 波士頓全球報

「迷人、詼諧、深具洞察力…這本書讓你也想拾起筆——和行李袋——記錄下屬於自己獨特的生命歷程。」
——Great New Books

「作者生動的筆調,邀請讀者也一起加入了這段旅程。這本書不只是關於旅行,也是關於淋漓盡致擁抱生命的故事。」
——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讀了馬汀夫婦的旅程,也激勵我們去改變生命!」
——Jewish Journal

「幾乎每一頁都有能觸動人心的旅行片段。」
——Kirkus Review 書評網站

「一段段迷人的故事,看一對夫婦如何實現住在異國的夢想,創造人生第二個生命願景。」
——AAA Home & Away 雜誌

「你準備好對抗你現有的生活了嗎?閱讀琳恩的旅行故事,就能讓你為改變生活得到啟發!琳恩『四海為家』的旅行方式是一種態度,能夠自由擁抱新的想法,改變固有的生活模式,或者,只是交個新朋友。」
——We Said Go Travel 網站

「琳恩的新書給退休人士一種動力,讓他們不會只想停留在一個地方,而寧可在旅行的路上變老。」
——SENIOR PLANET

「這是一本將不可思議的事情化為可能的書。即使你無法跟隨他們那幸福至極的腳步,你也可以學習如何去做到。琳恩馬汀已經告訴我們,還有另一種方式可以過生活。」
——Samuel Jay Keyser,詩人、作家、語言學榮譽教授

「這極為迷人的回憶錄,喚醒了想要在生命中抽離一段時間去探索世界的不同年紀的人們。強調『別耽擱任何事』的重要性,去過夢想要過的生活」
——而今天就要開始去做!」
——Brian Sharples, HomeAway創辦人兼CEO

「這段令人開心的旅行故事,獻給每一個追求黃金年代更加閃耀的人。」
——Janice Macleod,《巴黎情書》(Paris Letters)作者

「這本美好的書帶給每一個渴望趣味和自由的人希望,並立刻決定上路出國去。」
——Jeri Sedlar, Don't Retire, REWIRE! 共同作者

目錄:


【前言Introduction】
我們編製了一份詳細的經常費用預算表,詳列出旅居國外的租屋費用,以及每一條能想得到的開銷。數字令人感到興奮,如果把房子賣掉,我們幾乎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過上舒服的日子。

【第一章 收拾行囊Packing Up】
我們必須精簡生活,並且放下過去,因為收存所有的家具和財產物品並不實際。幾乎得捨棄所有一切,我們因此變成殘忍的整理者,堆積如山的物品等著我們做出保留、分送、丟棄及帶走的決定。

【第二章 上路On the Road】
在無數次爭論之後,我們終於決定,兩人只能帶上兩只附輪子的圓筒行李袋和兩只隨身行李。我們還報名參加電腦課程,學習如何使用這些新玩意兒,我們終於被教育、被同步化、被程式化,並裝置了二十一世紀公民所需要的知識!

【第三章 墨西哥Mexico】
受到聖米格爾「再說再說」(manana)症候群的感染(要是不急,就明天再說,如果很急……也是可以等到明天再說),我們悠閒地享用午餐,並在某些午後睡個午覺,把我們從忙碌的旅人變成那種一天只需要做一檔事的閒人。

【第四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我第一次到布宜諾艾利斯做指甲時,美甲師噘起嘴唇吻我,讓我嚇了一大跳。我們注意到,當人們到店舖、銀行或甚至地鐵上時,親吻四處可見。每個人都會親上兩口,就像許多歐洲國家一樣。我們終於見怪不怪了。

【第五章 橫渡大西洋Transatlantic Crossing】
各種派系出現在大郵輪上。同性戀派的髮型打扮均較為入時,似乎也比其他人玩得開心;而專業船員則喜歡彼此競爭航行的經驗和時間,晚餐時這些人會盛裝打扮來用餐;至於花俏的一群則買(或租)燕尾服和禮服,參加所有正式晚宴。

【第六章 土耳其Turkey】
提到土耳其,我們或許總是想到古老遺跡、藍綠色海洋、瓷磚、香料、尖塔和宮殿,其實土耳其人體貼、靈活、好相處,並且幽默。一天至少一次有人會讓我們捧腹大笑,即便我們並非真正了解彼此。當大家都努力要溝通時,語言根本不成問題。

【第七章 巴黎Paris】
當第一週結束時,我們愛上了這個城市,甚至決定好明年要再來待三個月。既然會再回來,就沒有必要逼迫自己在短時間內看完所有景點,於是我們隨心所欲地在這個城市中漫步。如果下雨,有時候就成天待在家中寫作和看書,或是散步一下,去呼吸新鮮且潮濕的巴黎空氣。這是奢侈的生活,而每一刻都令人鍾愛。

【第八章 義大利Italy】
在古老的城市,因為街道蜿蜒相接,很容易就讓遊客陷入絕望與無助地迷了路。在佛羅倫斯,由於有眾多的單線、單向街道,從一地往返的路線往往完全不同。我們有時候得爬上狹窄且陡峭的坡道,並以急轉彎告終,而車門與石牆僅有毫髮之隔,交通狀況是如此驚險。

【第九章 英國Britain】
我們選擇在其他國家過上真正的生活,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經驗,例如,與漁夫聊天、看著孩子們學打板球、弄清楚從我們的小車站發車的班次,加總成一次冒險和多彩多姿的體驗,我從未想過晚年仍能有這般時光。

【第十章 愛爾蘭Ireland】
二十分鐘的快樂通勤是美好的開始。列車沿著海岸蜿蜒而行,每一次旅行就會帶給我們新的東西──我們錯過的塔樓或房子、在沙灘上玩的人們、穿過愛爾蘭海撲向英國的風暴,或是被夕陽燃燒的雲層。每回進出這座城市都是一種幸福,看到提姆喜歡此地更加讓我開心。

【第十一章 摩洛哥Morocco】
說書人、弄蛇人、猴戲表演者和算命師,加上香料和蔬菜販,在此巨大的帳篷城市周遭構建商店,服務擠滿了數百張長桌子的人潮。我被眼前的景象吞噬,對於自己竟能參與如此壯觀的人類活動感到激動無比。這是我生命中最驚異的旅行時刻之一。

【第十二章 回到加州Return to Califormia】
突然間,所有的美國事物讓我們興奮不已,隨時可攔車,開車不用思考是左駕或右駕,看得懂雜貨店內每一項商品上的標籤。美國電視新聞則是雙面刃,我們能理解每一個字詞,但許多時候內容是如此空洞,因此我們會切換到BBC。

【第十三章 葡萄牙Portugal】
我們變得如此善於適應,可以擁抱各種當下的生活方式,而且感覺如此自在,完全就像是在自己的家鄉。從削皮器到厚襪子,我知道東西都放在哪裡,憑直覺就知道電燈開關在哪裡,對於門鎖也應付自如,這是一種悠閒的改變。我們就像在這個世界擁有一個自己的地方,只要在一起,任何地方都像是家。

【終章 凡事別拖延Postpone Nothing】
希望我們的故事有助於其他人了解,「老」並不意味著「結束」,或是認命地過上無聊且尋常的生活。四海為家不僅只是一項行動,而是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它提升一個人的高度,得以擁抱新想法,改變長期既定的模式,或是結交新朋友,這都將帶來鮮活的生命和興奮之情。

【經驗分享:旅遊書不會教你的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