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島嶼:一個外籍資深記者對台灣公民運動的調查性報導 | 拾書所

黑色島嶼:一個外籍資深記者對台灣公民運動的調查性報導

$ 434 元 原價 550

黑色島嶼:一個外籍資深記者對台灣公民運動的調查性報導

為台灣發聲的外籍資深記者
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的真實樣貌
也讓台灣人重新正視台灣的民主進程

內容簡介

*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法國研究中心當代中國副研究員、想想論壇英文版主編*

為台灣發聲的外籍資深記者
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的真實樣貌
也讓台灣人重新正視台灣的民主進程
本書是作者從二○一二年年底到二○一四年秋天、這十八個月間陸續發表過的文章集結。
書中多種角度探討了台灣社會力量的興起,以及這種多元蓬勃的力量,能否成為一直以來對立而分裂的台灣,醞釀出新型態的「公民民族主義」(civic nationalism)。對公民運動人士來說,願意為共同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國家的民主制度而戰的意願——不管後來出了什麼差錯——就是成為「自己人」的主要標準。 在第一章〈漫漫長路三一八〉,開始就談到一位親北京的台灣億萬富豪意圖購併壹周刊在台灣的經營權。如果這項交易談成,將會創造出一個可怕的「媒體怪獸」,並且這也引發了很多不好的現象——中國介入、大企業出手、新聞檢查、不當監督、政府機關失能、以及當局與社會大眾之間的鴻溝愈來愈大——結果導致太陽花運動在二○一四年三月出現。 本章中也介紹了一些深具魅力的公民運動領袖,他們的抗議方式日益精進,造成的效應如雪球般滾大,以及最重要的,公民社會的各個組成分子現在全都聚集在一起;包括學生、非政府組織、大學教授、藝術家,以及一般的老百姓,全都出來對抗政府的頑靈不化。除了媒體怪獸事件之外,本章所探討的其他爭議還包括:地方政府徵收土地、軍中管教不當、竊取原住民土地、警察暴力、以及言論自由遭到限制等等。 第二章,〈民法九七二條和基督教福音派的崛起——沒錯,就在台灣〉,觀察的是一個全然不一樣的現象,並且探討,在對抗立法委員和民間社團想要讓同性婚姻在台灣合法化時,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在幕後所扮演的角色。既使台灣沒有如美國般極端保守的聖經帶(Bible belt),卻也讓人見識到,就算是規模小、但有錢且與政治結合在一起的遊說組織,能夠如何惡質的綁架政策,而這個政策在台灣社會中,原本其實是沒什麼爭議的。 最後,第三章〈遊戲改變者:太陽花出擊〉,從二○一四年三月十七日開始。當時,在這之前十八個月中所累積的壓力終於爆發開來。過去幾年來一直在關注公民運動發展的觀察家認為,在第二天所發生的壓力爆發和占領立法院,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事實上,「不可避免」這樣的暗示,在第一章裡到處都可看到。長達三個星期的對峙,期間還曾經短暫地占領行政院,和在三月三十日將近五十萬人在台北大集會,這可能已經對台灣的政治前途產生轉型式的影響,更別提對於台北與北京關係的影響了。這肯定也為海外的台灣人帶來希望,因為他們本來已經放棄希望,認為在面對中國的壓力下,台灣是沒有能力維持和平與民主的。第三章的結尾是觀察政府對於這些前所未見事件的反應,並且試圖激發出討論,討論這對台灣前途可能會有什麼影響。 對於作者來說,台灣面臨最重大的挑戰就在於族群之間的和解,然而,這也正是台灣前途希望之所在。假如無法消弭界線,只是使得改變更加困難,更無力化解新的挑戰。必須使國民黨、民進黨和第三勢力都有所警覺,這對台灣來說絕對是件好事,更能對中國的兼併造成威脅。 ◎作者得獎紀錄:陳文成教授基金會傑出新聞獎得主 【本書特色】 ☆為台灣發聲的外籍記者,深入台灣公民運動、貼身觀察;並且向國際發聲,為台灣提高能見度 ☆作者本身的專業性與角色,再加上「外部身分」,能提供不同且相對宏觀的事件觀點。 【共同推薦】 何明修(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吳叡人(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邱毓斌(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范雲(社會民主黨召集人、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苗博雅(社會民主黨全國委員)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兼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主任)陳奕齊(基進側翼政團總召)楊翠(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劉錦添(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許毓仁(TEDxTaipei 創辦人 & 策展人)黃國昌(時代力量黨主席)鄭麗君(民進黨立委)蔡培慧(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農村陣線祕書長)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瞿海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Clayton Dube(南加大中國研究中心專案主任) Dafydd Fell(倫敦大學政治系教授) Stéphane Corcuff(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以上按中文姓氏筆畫排列)

目錄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漫漫長路三一八
第二章:民法九七二條與基督教福音派興起——是的,在台灣
第三章:改變的關鍵時刻——太陽花進擊

序跋

中文版序
  就在《黑色島嶼:一個外籍資深記者對台灣公民運動的觀察與紀錄》英文版於二○一五年三月付梓之際,一場新的風暴正在台灣的政治圈中醞釀。這次,催化劑是高中教科書課綱微調,很多年輕人無疑因為本書所記述的許多事件所造成的結果,而變得更有政治警覺也更有自我意識;他們認為這次課綱微調太以中國為中心,並且企圖漂白戒嚴時期的台灣歷史。

  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CSSTA)爭議和都市更新問題很類似的是,教科書課綱危機也是很早之前就開始醞釀了,抗議軌道也依循著相似的曲線:一開始只有少數人站出來,但不被注意;接著,不滿的情緒慢慢累積,逐漸形成採取直接抗議行動的風暴。這些年輕的學生抗議者同樣也去占領了一處政府辦公場所,並獲得國際間的注意。可以預料的是,就如先前在處理服貿協議和強迫拆遷問題時一樣;政府在一開始也展現出民主負責的態度,假裝傾聽民眾的不滿,但到頭來,政府並無意改變政策,也不管這些政策有多麼不受歡迎。因此,雖然教科書課綱危機是完全可以被避免的,但政府對此卻漠不關心,不但濫用警察權威,像教育部長吳思華這樣的官員,更表現了高高在上的傲慢態度,種種表現再度迫使公民社會直接採取抗議行動,要求政府作出修正。年輕的學生領袖林冠華在七月三十日自殺身亡,更凸顯出這些年輕抗議者對於此事有多麼重視。   跟二○一二年以來的幾波抗議行動一樣,這些事件也讓全國開始討論一些更為基本的問題:像是台灣民主的品質及整體教育制度等等。除此之外,它也讓大家注意到台灣一個重要的代溝:老一輩人與總人口數中愈來愈重要的一群人--也就是在台灣已成為民主國家時出生的那個世代--彼此之間的對立。這種戲劇性的發展也揭發了一些原本可能不會被公開的驚人真相。例如,像王曉波這樣的人居然名列課綱微調小組,這使他支持統一的意識形態,得以公然對抗台灣所有的民意,尤其是台灣民眾已經愈來愈有台灣認同感,並且渴望將來能夠獨立。   政府對學生運動的反應也完全可以預料: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意圖打擊這些抗議學生的名聲,不但指責他們是「非理性的」,並且荒謬地把他們比擬成中東的恐怖團體,像是伊斯蘭國(ISIS;Islamic State),並且暗示這些年輕學生是被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所誤導了,或者更糟:他們被蔡英文控制了 。還有,就如同在太陽花占領立法院及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抗議來訪的中國官員期間一樣,和黑道有關、支持統一的團體和政府站在一起,自發性地發起反抗議行動,替這場危機添加了威脅性的因素,及引發暴力衝突的可能。事實上,張安樂動員他的追隨者來對抗這些高中學生,正好完美地呈現出世代與意識形態分裂的真實狀況,而這樣的分裂,就是台灣最近公民運動的核心,包括在本書中所探討的很多公民運動案例都是如此。   經過幾個月的抗議,以及台灣抗議人士表現出來沉著冷靜的態度,圍繞在課綱爭議四周的一連串事件,終於證實了本書諸多結論中的一個:這種直接行動的現象,並不如馬政府要我們相信的那樣,只是個暫時現象,不會產生長遠影響;其實,它是種新的規範,是永久性和必要的。換言之,這樣的公民運動,不再只是針對某個特定問題,它已經成為這個國家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不管何時,只要政府機關和政黨——也就是整個「制度」——被發現失靈,公民社會就會採取新的行動,如果有需要,還會毫不猶豫地擴大行動。太陽花世代並沒有放棄公民運動。相反的,它只是退到背景裡,等待需要重新行動的時機出現。有趣的是,過去兩年內引起全國人民注意,並且成為本書討論主題的那些熟悉的人物,大都沒有出現在教科書課綱的抗議活動中,若有,最多也只扮演了支援性的幕後角色。最重要的是,這證明了公民運動的精神已經擴散開來,甚至連更年輕的人們也很願意扮演起領袖角色,出現在晚間的電視政論節目中,或是和官員及鎮暴警察對抗,如果有必要,甚至也不怕與幫派分子對抗。   本書描述的這些公民運動現象,在重新定義台灣認同上,扮演了關鍵角色,而從道德領域來看,這些現象又回過頭來受已經明顯成形的「公民民族主義」觀念所影響。其所產生的效應已經向外擴散,從吸引國際注意到迫使政府和政黨官員——包括幾位因為和洪秀柱的意識形態及對台灣前途的看法產生很深歧見,而和黨分裂的國民黨黨員——改造他們自己。在年輕學生占領教育部外面廣場期間,這些政府和政黨官員當中,有幾位公開表示支持這些年輕學生。他們之中的幾位,在一年前還激昂地發言支持政府並痛罵太陽花,但現在卻發表完全不同的言論,轉而支持公民運動人士。從很多方面來看,國民黨目前的危機,再加上洪秀柱的選情低迷,正好顯示出國民黨在過去兩年當中完全沒有學到任何教訓,並且一直和大眾的期待脫節。   這些抗議學生最後放棄領教育部廣場,主要是有個無法控制的自然因素出現:颱風。然而,就如同一年前的太陽花運動,他們的撤退是策略性的,並且明確表示,他們會繼續監督政府,而政府最後也被迫在這個問題上作出一些小小的讓步。在太陽花運動一年後,一個全新的社運世代——很不尋常的是,這一次都是十幾歲的年輕人——從全國各地冒了出來。他們都還未成年,但卻已經接受過烈火的洗禮,因為他們全都勇敢地站出來反抗那些成年人。他們已經面對過警察的盾牌,有些人還被體型比他們大了一倍的警察拖走和逮捕,他們也經歷過輿論的考驗。他們不僅從這些艱難的經驗中活了過來,還因此變得更堅強,更了解他們具有讓改變發生的能力。   在一個已然生病的民主體制之中,人民在前後兩次選舉之間制衡政府,這是促使政府發揮效率和行政公平正義的關鍵。二○一六年有可能出現政權轉移,民進黨可能同時拿下行政和立法兩權,這讓很多人覺得充滿希望,希望新的政府更能為民眾所信賴,在政策處理上也能更透明。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抱持著質疑的態度,一旦民進黨政府表現得和它的前任一樣糟糕時,他們就會毫不遲疑地採取相似的行動,來制衡這個未來的民進黨政府。這是台灣未來任何一個政府都不該掉以輕心的警告。   本書為什麼要出版中文版?過去三年當中,我用英文替外國讀者採訪台灣的公民運動,我相信,我的努力有助於呈現出對台灣政治發展更為微細的觀點,並且幫助那些對台灣也許了解不多的人,更能了解其複雜性。《黑色島國:台灣公民運動雙年紀》把我對台灣公民運動這個題目所寫的所有文章收錄在同一本書中,在訴說故事之餘,我希望,本書也能讓讀者明白,為什麼情勢會演變到成千上萬的人們覺得有必要去包圍和占領立法院。在海外,這個故事的起源,只有很少數人——包括台灣「專家」在內——才略知一二。本書也要指出,雖然官方說台灣平安無事,而且台灣民眾對馬英九政府的所作所為都極其滿意,但事實上這是個大謊言。是草根運動造成政府停擺。我也覺得,我有必要讓大家明白,這不僅是「民粹主義」,更是在多年來政府冷漠無情和不負責任之後,人民必須採取的一項必要修正。我想要幫助海外人士了解這些發展。二○一六年的總統和立委選舉即將來到,加上政權可能再度移轉回民進黨手中,因此,替《黑色島國:台灣公民運動雙年紀》出中文版是很重要的,因為對於那些已經改變台灣政治面目的很多公民運動,其由來、組成、策略和目標,在之前都有過誤解。在很多情況下,對於這些問題和團體的誤解,來自於媒體的偏見、政治化、或只是單純的漠視,因為公民運動現在還沒有成為全國性以及國際性的頭條新聞。既然不管是誰入主總統府,公民運動現在都已成為台灣政治的一部分, 那麼,關鍵就在於我們必須去了解,這些公民運動是怎麼來的,以及它會把我們帶往何方。重要的是,台灣社會——包括政治人物和政府官員在內——應該進行一場真誠的辯論,辯論為什麼社會大眾會在馬總統的第二任任期內去碰觸政治,以及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直接採取具體抗議行動是合法的。我希望,透過追溯太陽花現象的源起,可以讓這些參與者免掉那些被貼上政治標籤,同時揭穿學運人士只是被民進黨利用的工具的錯誤觀點,因為國民黨和一些外國觀察家經常會這麼說;他們甚至還說,這些學運人士都是些無所事事、被誤導的年輕人。我撰寫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指出:公民(學生)運動在合法狀況下進行時,是有助於民主深化的,而這也是健全的自由民主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那些經常批評抗議行動的人會說,不滿情緒應該自我克制,留到下次選舉時用選票支持另一位候選人。本書顯示出,在前後兩次選舉之間所發生的事情也同等重要。我相信,本書包含的很多啟示,應該有助於闡釋未來政府的決策過程。如果政府和社會想要團結起來,為這個國家的利益來奮鬥,那麼,這些主角們一定要先了解,過去到底發生過什麼錯誤,以及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錯誤。《黑色島國:台灣公民運動雙年紀》大部分都是在說明什麼地方出了差錯。最後,本書中文版的出版,應該會有助於將台灣的故事傳達給亞洲各地的其他華文社會,尤其是香港,新加坡,也許甚至還包括中國,讓這些地方的人們可以從台灣經驗中學到重要啟示。就算做不到,最近在台灣發生的種種,應該也可以成為公民權益和自由正遭到當局侵犯的其他社會希望的來源。   讓台灣讀者看到本書之所以重要的另一個原因是:在書中報導過的幾位公民運動和學運人士中,有幾位已經選擇加入體制之內。他們有的加入了現有的政黨,如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