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園.和美術館一起過生活:把工作、飲食、季節、職人與藝術,都裝進清水模建築裡 | 拾書所

襲園.和美術館一起過生活:把工作、飲食、季節、職人與藝術,都裝進清水模建築裡

$ 379 元 原價 480



內容簡介:


襲園,是用時間養出來的建築,也是可以過日子的美術館
是藝術之家、是茶屋、是食堂,也是一群人的工作場域

《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李靜敏,
以自然建築的態度,及跨越世代的角度,
用清水模為基底,讓時間慢慢刻畫襲園這棟如山的建築,延續傳承著生命的一切


◆最詳盡的全清水模建築書!從內外空間建構,綠植景觀、本質素材、到老件與木質運用……體驗李靜敏的職人美學觀。
◆最有家宅之味的私人美術館!不只是靜態展示,也將藝術、工藝、建築與生活融合展演。
◆費時四年影像記錄!看時間如何改變一棟房子,也看季節遞嬗裡的建築樣貌。
◆詳盡透視圖!一次看懂建築內部各樓層、動線與空間配置重點。
◆李靜敏的家大公開!從京都的家,到新竹自宅,窺見設計師的日常生活如何影響一棟建築的建造與涵養。
◆清水模的工法、細部設計、材質、照明、家具……建築的秘密一次分享!

【是工作者的家屋,也是一座美術館】

襲園,既是工作者的家屋,也是一棟美術館。這棟建築展現了極度私人的世界觀,不僅是為了探索建築可能,更希望拜訪的人們能因此跳脫對「家」的既定印象,為生活空間找到新的應証。

這棟由李靜敏設計的建築,將地下一層做為自家空間設計的工作室,一樓以上的空間,則成為職人與藝術展出的互動空間,特別的是,從側門進入,即可與料理食堂相遇,這裡,是藝術展出開展時的交流茶會聚集地;同時也是工作夥伴們共食共享的開放式廚房餐廳。從清晨就開始準備的午餐,到五點開動的晚餐,夥伴們可以取用著來自小農的美味,就像家一樣的自在。

【走進建築,像攀登一座山】

在建築裡,經驗一座山。

襲園裡,從一樓拔地而起直達三樓的的書牆,如同山谷懸崖的意象,串連了所有樓層,那是一座立體的圖書館,同時也是環扣動線的關鍵;厚實的牆體,像是一道道山壁穿插在空間中,由2支樓梯所形成的迴游動線,以及錯層的樓地板,皆創造出宛如登山般的空間體驗,而庭院的大樹,從扎地的根部、挺立的枝幹、直到高聳的樹冠,都得踏上不同樓層,才有辦法拼出樹的全貌;獨特的空間,結合了各階段受邀展出的藝術作品,穿插在建築各角落,與空間裡所有的人一起作息,也歡迎不同的人們前來共享。

【時常前來的人,在襲園看見了什麼?】

空間裡的每一個高度都有不同的景色。年幼的孩子來到襲園,可以自在地隨坐隨臥,他們可以盡情探索,隨遇而安;歡迎成年人來到一個自己不習慣的感官世界,重新感受環境也感受著自我,重整心中的意念與自我價值;更樂於款待年邁的老朋友,在這裡他們能夠稍稍放下為他人而活的重量,走進藝術的美好,體會土地與蟲鳥的友善,重新回到孩童時代,莫要放棄作夢的熱情。

建築是全新的,骨子裡卻都是充滿歲月的老東西,以及呈現本來樣貌的素材;襲園像是一段生命的舞台,每一個轉折、每一處停頓,都在當下被發現著。時間,在這裡慢慢刻畫,那是一種悠緩的力道,不動聲色地改變一切,也延續傳承著一切。

在這裡,我們不僅僅看到建築的各個轉景與細膩之處,也凝視著生活、藝術,感受這些真實的日子是如何改變一棟建築的氣韻。

本書最後,還將透過清水模的專業介紹,從建構設計甚至工法概念切入,提供清水模設計時需思考到的細節;同時,也介紹全建築所使用的建材、燈光照明的表現,以及家具選用的想法與美學。

序跋:


【前言】建一棟房子,似看見人生

◎文/李靜敏

  這是一個夢想的開始……

  最初這塊土地上,只有一圈圍籬,原木色的OSB板圈成的施工圍籬上印著斗大的白字:「這是一個夢想的開始……」時時提醒,我們一直想做的事……那幾年,夜裡下班後總會繞過來這塊基地,佇足於前,望著「斗大的白字」,想像著它未來的樣貌,從購地到付諸勇氣蓋它等了三年,真的建好了,又是五、六年後的事了。

  創立一處屬於夢想家的舞台。

  打從一開始,襲園就定義為一間美術館,想像中的美術館是職人、小農、孩子、老人家等的社區型美術館,是眾多人的舞台,承載著生活以及藝術的地方,我們冀盼著,也許某一天一個孩子、一位年輕人,或即將步入老年的長者,因為著藝術家投入的情感,因為著建築給予的感受,因為著當下的人生階段,而得到或看見他們想要的。

  時常觀察前來的人,在襲園看見了什麼?

  年幼的孩子來到襲園,可以自在地隨坐隨臥,他們可以盡情探索,隨遇而安那才是人的本性。一直深信,只有自由的靈魂才會尊重生命。而空間裡的每一個高度都有不同的景色,即便是身子低的孩子,也能有他們自己的視野。

  這棟建築沒打算拒人於千里之外,它歡迎人們來到這裡,來到一個不是自己習慣的感官世界,感受著環境也感受著自我。重整心中的意念與自我價值;同時,也樂於款待年邁的老朋友,希望他們稍稍放下為他人而活的重量,走進藝術的美好,體會土地與蟲鳥的友善,重新回到孩童時代,莫要放棄作夢的熱情。

  我們想要的,是用自然建築的態度,以及跨越世代的角度,來守護這裡。

  這棟建築是全新的,骨子裡卻都是充滿歲月的老東西,以及呈現本來樣貌的素材;襲園像一座山也像是一段生命的舞台,每一個轉折、每一處停頓,都在當下被發現著。時間,在這裡慢慢刻畫,那是一種悠緩的力道,不動聲色地改變一切,也延續傳承著一切。

  襲園.傳承者夢想種子的園地

  人行道與退縮綠帶上,種下了樹木,再過一甲子,大樹會見証生命的奇跡與世代的交替。身為設計者,我們創造了空間,卻也預留伏筆給時間,讓時間得以拉出一個軸線。透過時間,可以成就那個美好,而襲園,就是想要成為那樣的存在。

目錄:


前言

Ch1.如山的建築,1/2的層層疊疊

OUTSIDE∕走進清水模的骨架與肌理
東側寧靜破曉的水平天際
北側走進溪谷看見心中的山門
南西側觀照內在的寧靜圍塑

INSIDE∕上樓下樓,移動中盡是風景
B1 Design center.設計中心
1F 藝廊與夥伴食堂
2F Spark.會議空間
3F 宿與棲.多元空間

建築透視∕東西向.南北向

Ch2.和美術館一起,過生活

食堂和身邊的人好好吃一頓飯
生活茶一杯茶一個角落,一瞬觀照
花道.植栽自然的一角,建築的微型
書牆懸崖山徑上的閱讀
藝術.工藝人與藝在空間裡迴音共鳴

Ch3.空間的滋養力量—設計師家生活

京都的家一間町屋,一座京都的濃縮
新竹窩村自宅靜享生活藝術的來水

Ch4.極致清水模工法+素材、家具與燈光
素材.家具.燈光 空間的感知與觸覺
工法∕龍骨梯、懸臂梯 建構迴游的兩種方法
工法∕清水模 回應工藝本質的建築

附錄.襲園基地資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