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暴走,孩子正成長! | 拾書所

爸媽不暴走,孩子正成長!

$ 236 元 原價 300



內容簡介:


別讓孩子成為紛爭底下的傳聲筒、出氣筒或垃圾桶!
大人之間的事,就應該回歸到大人的世界。


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對大人來說也許太容易,但對旁觀的孩子來說,真的一點都不受影響嗎?

當大人爭吵的時候,一旁的孩子產生的情緒衝擊、不安、無助、甚至是負面思想,是爭吵中的父母沒有想到的後遺症。想想自己幼年時面對衝突中的父母,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這些大人們的爭執、暴走、互相咆哮與傷害,同步削弱孩子的安全感,讓曾經以為是避風港的家,竟變成可怕的暴風圈!

面對爸媽的吵架或分離,孩子心中的小小劇場:
〔 自我咎責 〕 我不乖不聽話,爸爸和媽媽才會吵架?!
〔解離合理化〕 如果我離開,這個家就能恢復平靜吧?!
〔 罪惡心理 〕 若選擇跟媽媽一起住,就對不起爸爸?!
〔 棄養情節 〕 我是被丟來丟去、沒有人要的拖油瓶?!

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消磨下,沒有終止家庭紛爭的魔法,但確實有改善不良影響的方法!

1. 不做烏賊爸媽、不讓家庭氛圍烏煙瘴氣
 .別在孩子面前批評另一半。要建立能給中肯建議的傾吐資源
 .說「你跟你爸/媽一樣」,會讓孩子挫折、生氣、喪失自信
 .與另一半達成「為孩子好」共識,尊重彼此相異的教養方式
 .灌輸負面情緒造成的冷暴力,孩子外表沒傷,內心傷痕累累

2. 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剝奪他被愛的權利
 .別獨占孩子。即使大人感情出問題,孩子仍需父母雙重的愛
 .漠視孩子疑問會產生焦慮。說清楚講明白,他能重拾安全感
 .孩子捲入大人戰爭,恐怕全盤輸。別讓孩子面臨選邊站為難
 .別要求孩子減少與另一半互動,讓孩子保有身為孩子的權利

3. 大人要建立好夥伴關係,讓孩子快樂第一
 .共同參與孩子活動,大人應該暫時放下恩怨,保持友善態度
 .別當孩子面討論扶養費或照顧安排,避免造成孩子莫大壓力
 .孩子適應爸媽分離最少兩年,期間大人先別發展新伴侶關係
 .繼親家庭要努力「愛屋及烏」、給同屋簷下的孩子平等的愛

克制情緒干擾、同理孩子立場、調整面對衝突模式,
學著把夫妻&家庭問題對孩子的負面效果降到最低。

大人的種種負面行為,對孩子來說,只能無助的蓋括承受與學習。
愛孩子,請學習調整和另一半「意見溝通」的方式吧!

【誠摯推薦】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心理學博士(序)
賴芳玉/知名婦幼保護律師(序)
米 米/暢銷圖文書作家、迷路&爆走的媽媽
于美人/知名經紀人及主持人
朱衛茵/飛碟聯播網〈下班女王〉節目主持人
林美薰/現代婦女基金會副執行長(序)
黃能得/雅德賽思教育協會理事長
趙介亭/展賦教育教養團隊執行長

目錄:


前言_家是孩子的避風港,不是暴風圈

◎0~3歲 適時安撫壞情緒,發展孩子安全依附感
〔照顧的責任喬不攏〕為什麼都是我在照顧 ?!
〔婆媳的餐桌管教學〕我的孩子我自己教就好
〔重組家庭的新關係〕看著大人從吵架變打架
〔經濟壓力殃及無辜〕大人背債,為何打我出氣?
〔分離引發棄養情節〕為什麼要把我丟給爸爸?
〔大人一方再婚之後〕媽媽別來,爸爸討厭你!

◎3~6歲 大人爭吵別失控,孩子才不會負面學習
〔期待一方探視卻遭拒〕乖一點,媽媽會再來看我?
〔有樣學樣、出口成髒〕吼,你是白癡、是智障嗎!
〔避免要求孩子選邊站〕自己好好想,你想要跟誰?
〔討好一方是保護自己〕看大人的臉色來表達想法
〔把父母分離歸咎自己〕爸爸不要我、媽媽不理我
〔孩子早熟不是件好事〕媽媽,爸爸到哪裡去了啊?

◎6~12歲 重視「同儕關係」,向外尋求認同與關愛
〔成長需要陪伴與傾聽〕什麼時候可以全家去旅行?
〔雙薪家庭的托育為難〕我可以帶弟弟上下課的話……
〔大人忙賺錢,小孩沒人陪〕偷錢買東西的真正目的
〔繼親家庭的矛盾關係〕有了弟弟,叔叔就不愛我了?
〔大人分居、手足分離〕哪時能搬回去跟弟弟一起睡?
〔單親家長有了第二春〕我的媽媽,好像交了男朋友!

◎12~18歲 建立自我認同感、迫切需要父母的肯定
〔衝突讓孩子把解離合理化〕我想離開,不想看你們吵架
〔借題發揮,造成孩子創傷〕吵死了,每次都吵同一件事!
〔高壓管教造成的不良效果〕不但成績不達標,還霸凌同學
〔不當言語形成的冷暴力〕我真像爸爸說的那樣差嗎?
〔爸媽離婚造成隱形困擾〕跟了媽媽等於失去爸爸嗎?
〔不告而別讓孩子親職化〕媽媽丟下我和弟弟離開了!

後記_學著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成長正能量

附錄一_給分離父母的練習題:大人怎麼說,孩子才會懂?
附錄二_給分離父母的貼心提醒:父愛、母愛,都不阻礙!
附錄三_給分離父母的會面聯絡簿:雙向溝通,幸福加分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