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經典重譯本.吳明益專文導讀】 | 拾書所

銀翼殺手【經典重譯本.吳明益專文導讀】

$ 284 元 原價 360



本書導覽:


〈名家導讀摘錄〉

你曾經有過的每一個想法都是真的

◎文/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一九六四年菲利普.狄克在科幻雜誌《明日世界》發表了一篇短篇小說〈小黑盒子〉。主角瓊.哈喜是一位東方宗教專家,她爭取一個到古巴對當地中國人進行宗教指導的工作。當時開始流行一種新的宗教稱為「摩瑟黨」,信徒會使用一種「共感箱」,這個共感箱能讓握住它把手的人和宗教領袖「共感」。
  
  瓊.哈喜原本的任務是宣傳古老的禪宗教義,但後來瓊本身和她的情人,既是演奏家也能讀心的馬利坦變成了摩瑟黨的信徒,而各國政府源於對這種新興宗教的恐懼,開始禁絕它……
  
  使用共感箱的細節,讀者透過PKD的描寫,或許會有這樣的感受:共感箱根本是一種前衛的「虛擬實境」科技。使用者可以與摩瑟老人對話,甚至會被丟向摩瑟的石頭擊中,感受到真正的痛感。光是這篇短短的作品,我就相信PKD這位在死後聲譽更加崇高的科幻作家,擁有一雙超越時代的眼睛。PKD曾表示,一九六八年寫出的《銀翼殺手》便是從這篇小說衍伸出來的。地球在經歷另一次大戰之後,受到放射塵嚴重污染,許多人都移民外星了,大型企業不斷宣傳,留在地球就等著死亡與退化。伴隨著太空移民是仿生人技術的精進,地球人帶著仿生人開拓太空殖民地,讓它們擔任各種危險和底層的工作。部分越來越精進的仿生人選擇脫逃回地球,為了追捕它們,因此出現了「仿生人殺手」這樣的職業。
  
  但你如果光是以看待傳統殺手的眼光來想像,恐怕不甚準確,因為在那個仿生人極度擬真的世界,任務最大的難關是:怎麼辨識出仿生人?這並不是一個簡單問句,而是千百年來人類透過哲學、藝術與科學反覆探究的問題,因為在西方,這可是涉及了宗教裡人僭越上帝形象的誘惑;而在演化論之後,這更關係到生態倫理學最核心的問題:在萬物尺度裡,人究竟位居何處?
  
  這也是西方科幻小說極關注的議題之一,從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艾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以及PKD的作品,莫不是在討論若人類有能力「喚醒、創造人造人」,豈不如同上帝?更深層的問題是:設若這些人造人已經逼近「生命體」(不妨稱之為準生命體),那麼人類是否有權剝奪它們的「生命」(此處又衍生一個問題,所謂的生命該怎麼定義呢)?
  
  在和平相處的狀況下,人類扮演「寬大的上帝」不成問題,但如果有一天它們起而反抗,殺害、甚至奴役了人類,又該用什麼樣的律法或態度來對治?
  
  如果我們再調換思考的對象,從這些「準生命體」的立場想。即便你是被「生產」出來的,當你有了思想、情感與信念時,你不會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生命體,比方說「人」嗎?

◎菲利普.狄克這個人

◎文/美國科幻新浪潮旗手羅傑.澤拉茲尼

  菲利普.狄克的角色所在的世界是會無預警取消或更改的。「現實」大概就像政治人物的承諾一樣靠不住。造成變化的原因可能是一種藥、一道時空裂縫、一部機器,或是一個外星生命體,但無論是什麼為他筆下角色帶來令人摸不著頭腦的變動,結果都是一樣的:「現實」二字如人飲馬丁尼,甜度自知。然而掙扎還是繼續,抗爭還是繼續。對抗什麼?說到底,是勢力,是權柄,是王位,是統治與支配。而握有這些權力的人,往往本身也是受害者、囚徒和受人擺布的男女。
  
  這一切聽起來都像是令人生畏的嚴肅題材,實則不然。把「令人生畏的」劃掉,加上一個逗號和以下這句話:但菲利普.狄克厲害就厲害在他的語氣。他擁有一種我難以形容的幽默。很酸、很怪、很胡鬧、很毒舌、很諷刺……這些形容詞沒有一個切中要點,卻又雖不中亦不遠矣。他的角色在最緊要的關頭出糗慘敗,最滑稽的場面透著最可悲的反諷。這是他成功導出一場戲的特質,難能可貴而令人肅然起敬。
  
◎從前人們覺得他是神經病,現在人們相信他見過上帝

◎文/文字工作者臥斧

  PKD是菲利普.狄克(Philip Kindred Dick)的簡稱,一個生前被歸類為不入流科幻作家的傢伙;寫了一大堆書,讀者不是不買帳,就是讀完就罵,「這是哪個神經病寫的?」雖然大家認為他是神經病,但他也覺得這個世界不怎麼正常;他喜歡質疑一切:人的記憶、人的存在、人的好壞,以及什麼才算是「人」?
  
  被大多數人當成神經病的PKD在一九八二年過世;但就在那一年,有一部叫《銀翼殺手》的電影,讓所有人對科幻電影大大改觀——在《銀翼殺手》當中的未來世界,擁擠、陰暗、髒污、混亂,科技讓政治機器更專權、讓階級分野更明顯、讓人類的劣性更直接、讓世界更亂。
  
  《銀翼殺手》變成了科幻片的經典。它是由PKD的小說《銀翼殺手》改編的。

內容簡介:


殿堂級科幻經典神作,千呼萬喚重譯本

▲ 電影《銀翼殺手》《銀翼殺手2049》靈感起源,吳明益 指定愛書、專文導讀
▲ 菲利普狄克信託.權威審定譯本
▲ 雷利史考特、諾蘭兄弟、J. J.亞伯拉罕、押井守、華卓斯基姊妹……這個故事深深影響他們

菲利普.狄克藉由作品為自己創造出了一個時間尺度異常大的人生,也給了讀者一雙穿越時間的人性之眼。——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吳明益

在越來越接近《銀翼殺手》所設定的年代重讀這本書,除了印證某些預言成真,更讓人讚嘆的,還是作者以類型包裝人性、倫理、科技與哲學的筆鋒,入木三分。當然,搬上銀幕後的風風雨雨,更讓原著益發傳奇。——資深影評人?聞天祥

本書最早於1968年出版,陰森地預言著未來,時至今日仍是一部走在時代前面的傑作。

殺手不該同情獵物,只一個藉口就能出手,不浪費任何情緒。

2021年1月3日,賞金殺手狄卡德的待辦事項——
奉命追捕逃跑的人造「仿生人」
出手之前,他必須對仿生人進行「共感測驗」,以免誤殺人類。

2021年,數百萬人命喪世界大戰,人類瀕臨滅絕,倖存者遠離地球,留下來的無不渴望擁有一隻生物,而負擔不起的人,廠商提供幾可亂真的仿冒品,有馬,有鳥,有貓,還有羊……他們甚至做出仿生人。

這些仿生人製作之精巧,簡直難辨真偽,但只有移居火星的人才能擁有。政府深怕人造人帶來浩劫,禁止它們來到地球。瑞克?狄卡德是官方核准的賞金殺手。他的工作是找到逍遙法外的仿生人,將它們「除役」。

然而,狄卡德這次奉命追殺的6名新型仿生人,卻讓他對人性、道德、同理等概念產生了巨大的困惑。他只能靠分辨同理心的「共感測驗」來判別仿生人與真人,心中卻升起不安的顫慄——因為就連他自己,都可能無法通過這項測驗。

仿生人會夢想擁有電動羊嗎?
……瑞克之前從沒想過這一點。他對被自己除掉的仿生人從來沒有一絲同情。不論是在內心深處還是在理智上,他總以為自己全心全意地將仿生人視為一種智慧型機器。

【評論】

電影《銀翼殺手》本身就是經典中的經典,若論故事性,原著小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主角狄卡德不再是單身,而是結了婚,但太太沉迷神祕宗教……這是狄卡德更有血有肉,情節更飽滿的版本。
——?香港科幻作家?譚劍

現實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像菲利普.狄克數十年前的預言時,他的小說開始越來越被重視、越來越多人閱讀、越來越常被提及討論,也有越來越多的讀者將他當年的奇思怪想轉換、消化,用來面對現今似乎同菲利普.狄克故事一樣光怪陸離的世界。
——?文字工作者?臥斧

菲利普.狄克的腦袋彷彿一座風車,風車上用鋼琴線掛了一面發皺的鏡子,鏡子前是一條霓虹燈管。他對社會的不滿就是經由這條霓虹燈管,以扭曲而絢爛的折射手法,從字裡行間透露出來。
——美國科幻新浪潮旗手?羅傑.澤拉茲尼(Roger Zelazny)

通俗小說版的卡夫卡,一部預言之書。
——《紐約時報》艾瑞克.納許(Eric P. Nash)

菲利普.狄克看到了其他作家避而不看的所有可能—有閃閃發光的可能,也有駭人聽聞的可能。
——《滾石雜誌》保羅.威廉斯(Paul Williams)

如果七○、八○年代……屬於威廉.布洛斯(William Burroughs),千禧年就是屬於菲利普.狄克的。
——《細節雜誌》艾瑞克.戴維斯(Erik Davis)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