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二十世紀中期的中國知識分子與藝術家 | 拾書所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二十世紀中期的中國知識分子與藝術家

$ 544 元 原價 690



內容簡介:


沈從文、何其芳、馮至、胡蘭成
江文也、林風眠、費穆、梅蘭芳、臺靜農
華文世界「中國抒情傳統」的新論述與新演繹


「啟蒙無論如何訴諸理性,需要想像力的創造發明;革命如果沒有撼人心弦的詩情,無以讓千萬人生死相與。」

二十世紀中期中國政局歷經重大動盪鉅變,文學、文化抒情性的張力反而以空前之姿降臨,在在呈現有如史詩般的宏大格局,而處於當世的文學與文化人為何選擇以抒情標記他們的心聲?這個時代的抒情話語究竟由何構成?上個世紀抒情的感召與我們的時代有何關聯?

本書探討中國知識分子、文人、藝術家面對民初以來歷史風暴所作的種種選擇,尤其著重革命、啟蒙傳統之外,「抒情」成為想像與實踐現代性的可能與不可能。全書深入梳理現代「抒情傳統」的脈絡,討論中國與西方抒情論述的洞見及不見,並且探問「抒情批判」對當代中國與華語語系人文研究的關聯意義。

「抒情」,一般看法多以抒情者,小道也。然而,在劇烈變化的時代,文學、文化的抒情張力反而不容小?。現代世界充滿國族分裂的痛苦、振衰起敝的呼號,大變動帶來的似乎是個史詩的時代,「恰恰是在這樣的時代裡,仍有人召喚抒情傳統,召喚一種感覺的方法、一種不合時宜的嚮往,反主流而行,更有意義,也更耐人尋味」。

目錄:


致謝
引言
導論 「抒情傳統」之發明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有情的歷史」
第二章 沈從文的三次啟悟
第三章 夢與蛇——何其芳,馮至,與「重生的抒情」
第四章 抒情與背叛——胡蘭成戰爭和戰後的詩學政治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江文也的音樂與詩歌
第六章 斯芬克士之謎——林風眠與現代中國繪畫的寫實與抒情
第七章 《小城之春》.《生死恨》——費穆、梅蘭芳與中國電影詩學
第八章 國家不幸書家幸——臺靜農的書法與文學
尾聲 批判的抒情
參考書目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