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叫我加油,好嗎:我用心理學救回了我自己
$ 252 元
原價 320
內容簡介:
「我學心理學,是為了拯救我自己!」
教室內不可言說的霸凌、不被同儕理解的孤獨、無法交集的平行線父母,
活下去,是厭世者最積極的努力。
「我常在想,如果那時候,有人能知道我發生什麼事,拉我一把就好了。」
「要是那時候,我有能力保護好自己,就好了。」
「有人陪,不代表不寂寞;當他們發現真實的我,還會繼續當我的朋友嗎?」
?「自殺」已成台灣青少年第二大死因。~衛生福利部2013調查
?13~21歲青少年,認為自己「常常」或「總是」感到憂鬱的比例高達4成,顯著高於其他年齡層。~董氏基金會2017調查
你感到悲傷就是悲傷,感到痛苦就是痛苦,不需要與別人比較。
你感覺到的,就是真實。
海苔熊說:「人類是需要原因的動物,當我們看到身邊有一個人痛苦、難過、萎靡不振、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興趣的時候,會很想要知道『原因』是什麼。」然而「解開」這些結並不容易,在那之前,不妨先嘗試去了解,不論是了解身邊那些正在受苦的人,或者是了解現在正在受苦的自己。
║你的心我懂,因為我也是→引人入勝的小說敘事
║你的問題,心理學能給你啟發→淺易好懂的心理學知識
以親身經歷的第一手書寫,帶領你進入升學壓力下的扭曲世界,新聞中令人扼腕的自殺高中生,內心運作著什麼?活下來的人,又是如何走過?
【本書特色】
to be, or not to be.
獻給所有受苦的靈魂,以及希望變得更堅強的人。
這不是一本教你快樂的書,
但從今以後,對快樂,你會有不同想法。
作者從高中開始與憂鬱症奮戰,
深陷人際關係、升學壓力之中,
霸凌、學測、面試、閱讀障礙、暴食症、休學......種種關卡,
存活下來,
是厭世者最積極的努力。
☆以PR值97,沒有使用任何加分條件考進明星學校的學生,說自己笨到看不懂課本上白話到了極點的文章,誰會相信?
☆我以為所謂的霸凌,是要被關到廁所之類的肢體暴力才算。畢竟,她們只是散播謠言,叫大家別跟我當朋友而已。
☆我對著鏡子努力的練習微笑,背著那些一點都不像我的自我介紹,假裝自己是個活潑開朗外向的人。
歷經數次藥物治療、心理諮商都沒有突破性的改善,
作者決定挑戰2.09%的錄取率,轉學攻讀成大心理系,
透過理論來了解所謂的「正常人」是什麼?
什麼樣的不完美,可以適度地原諒自己?
什麼樣的情況,必須正視問題,迫使自己做出改變?
一起走向盡頭微光,
也許再也好不了,那又怎麼樣?
你會找到屬於你的朋友,
你會找到和父母和解的契機,
你會找到相信自己的勇氣。
【名人推薦】
臨床心理師 丁郁芙
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浩威
作家 幸佳慧
科普心理作家 海苔熊
資深國小老師 神老師(沈雅琪)
親職教養作家 陳安儀
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蔡宇哲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作家、國小教師 蘇明進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真誠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面對憂鬱者,我們總擔心自己的安慰辭不達意。如果你願意的話,這一次,我們靜靜聆聽就好。」
~臨床心理師 丁郁芙
「我覺得這本書最珍貴的地方——就算是一本建立在心理學理論上的書,但在這些理論的背後,有一個活生生的人,正在用她的生命和你打招呼。」
~科普心理作家 海苔熊
「無論你是哪一種人,相信透過閱讀這本書,都能獲得一些讓自己更快站起來的知識與力量。」
~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蔡宇哲
「我帶過幾位曾經自殺過的孩子,那手上密密麻麻的刀疤實在令人心碎。我想要推薦這本書給我那些孩子,希望他們明白自己並不孤單,找到相信自己的勇氣。」
~作家、國小教師 蘇明進
「這本用情感和理性交織而成的憂鬱之書,直視黑暗,反而帶給我們更多光亮卻合理的希望。」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序跋:
也許再也好不了,那又怎麼樣?
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曾說,我不停作畫,是為了壓抑不斷湧現的自殺慾望。而草間彌生的畫筆,對我而言,是心理學課本。
這是一本透過心理學自我剖析的憂鬱症自傳。
在歷經數次藥物治療、心理諮商都沒有突破性的改善後,我陷入極度焦慮,像是一縷幽魂,被困在沒有出口的鬼屋。於是,即將升大三時,我毅然決定轉學至心理學系,期待透過理論來了解疾病是如何定義出來的?患者和所謂的「正常人」有何差別?所謂的「正常人」究竟長什麼樣子,有哪些行為模式、哪些性格?除此之外,我必須努力去分辨在自己身上發生的那些思想、行為,究竟哪些是因憂鬱症而生,哪些特質來自於原本的我?什麼樣的不完美,我可以適度地原諒自己,告訴自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什麼樣的情況,我必須正視問題,迫使自己做出改變?
重點是,未來的日子,我該怎麼看待自己?該以什麼樣的態度活下去?
這些年藉由心理學的學習,確實幫助我改善人生,不再如往日般憎恨自己。雖然,很多時候還是會因為焦慮與憂鬱的症狀而痛苦難耐,但現在我更懂得如何與這樣不舒適的自己相處。在這本書裡,我也會分享如何透過心理學去改善症狀。
從高二確診憂鬱症至今已將近七個年頭,這些年一直處於發病、緩解(remission*註)、復發的循環裡,康復的路看似遙不可及。
*註:此處稱緩解(remission),而非復原,是因為憂鬱症並非全有全無的概念,因此用緩解比較精確。
事實上,憂鬱症的治療確實往往長達數年之久,而看似好轉的幾個月後,又會因一些生活挫折而導致復發,如此循環不斷發生,終致讓我感受到「我可能一輩子也好不了」的無助感。對於憂鬱症患者而言,治療的過程是條漫漫長路,內心飽受寂寞的煎熬,因病造成的生理健康損害、認知功能下降及社交技能低落,都讓他們與正常人的世界更加脫節。
雖然憂鬱症是復發率極高的一種疾病,但不代表在「緩解」狀態下的「前患者」會辦事能力不佳、或是難以相處,在懇請各公司的人資們不要因應徵者的疾病史而產生偏見啊!我對於書出版之後要找工作很擔憂啊!畢竟社會上還是存在精神疾患汙名化的積習。(哭)
曾經看過一部憂鬱症宣導影片,找來一些康復患者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猶記得其中一個女人因為回想起痛苦過往而哭倒在鏡頭前,她說:「憂鬱症是很痛苦的事,但康復之後卻能幫助妳更堅強。」當時的我,病得很重,根本無法相信她所描述的「更堅強」是否真的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也許,她只是那個比較幸運、有機會擺脫疾病的人罷了,而連發票都沒中過的我,復原這種運氣,我不相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確實,邁向緩解的路非常漫長,就像設置在另一個山頭的馬拉松終點那樣,站在這山看不見它,也不確定它是否真的存在。治療與生活的過程中會歷經身體與心靈的煎熬,經常冒出放棄與否的掙扎,只能靠內心對於終點線的意象,鼓勵自己再多跨出幾步。如此,緩慢的前進,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為「正常人」。(不過如果你有把書看完,就會知道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正常人」,只有每一個獨特的個人。)
該如何與「疾病」「共處」,是憂鬱症患者終身的課題。
目錄:
審訂序 心理學給我的力量 蔡宇哲
推薦序 是的,你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好了 海苔熊
自序 也許再也好不了,那又怎麼樣?
◆ Chapter 1. 打開藍色大門
我死了對全世界都好
別叫憂鬱快樂一點
我的記憶被偷走了
▍心理學教會我的事:正視自己的感覺
◆ Chapter 2. 憂鬱找上我,還是我找上憂鬱
教室內不可言說的祕密
我沒有資格在這裡
察言觀色是我發展遲緩的能力
我得偽裝
▍心理學教會我的事:笨是天生的嗎?
◆ Chapter 3. 沒有盡頭的輪迴
壓力悶燒的結果
被討厭了,勇氣幫不了我
不如就這樣消失吧
這一次,試著拯救自己
▍心理學教會我的事:壓力是自己給的
◆ Chapter 4. 終於找回了自己
寂寞,會傷害尊嚴
第一個救我的人
朋友原來是這樣來的
打開心房,再多一點點
從心底和父母擁抱
▍心理學教會我的事:維繫友誼的七大原則
後語 離開病房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