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時簡史 | 拾書所

計時簡史

$ 434 元 原價 550



內容簡介:


愛因斯坦、霍金沒告訴過你的時間文化史

《週日泰晤士報》年度文化類選書
《觀察家》週刊年度最佳科學書籍

透過文化的鏡頭,
一探人類如何干擾鐘擺速率,操控時間秩序;
對時間愈發瘋狂的執著,又引發了哪些奇情怪癖?

過去,人們仰望天空,依據太陽活動感知時間的推移;現在,我們強迫性地不停檢查手機、電腦確認時間,網路發達更確保徹底的不夜世界。我們渴望準時,但我們厭惡最後期限。我們在時間的威嚇與嘲弄之下,注定被時間掌控生活,嚴重到我們總是擔心永遠趕不上時間的腳步。或者更糟:我們跟上了,卻是以其他事物為代價。時間持續以極微刻度顯現、介入,「時間永遠不夠」的意識推動我們快馬加鞭地「過生活」。

我們對於時間的執著與渴望,如何讓它成為生活中揮之不去的支配力量?

世界總是說,時間是公平的;但我們從沒想像過,我們能不能擁有「自己計時的權力」?

本書全面性探索工業革命之後的250年間,「時間」為何、如何逐漸主宰我們的生活;檢視人們對時間愈發瘋狂的執著,如何藉由測量、控制、販售、拍攝、表演等手法,感知、保存與節省時間;以及時間對歷史文明乃至個人生命所產生的各種作用力。

本書要談的是時間的實際作用,而不是虛無飄渺的境界。你將看到人們如何以各種方式撰寫現代的時間故事:

‧拒絕使用基督教公曆的法國人,改用葡萄、萵苣來計日
‧過度想念美好昔日,「懷舊」在19世紀初成為一種心理疾病
‧貝多芬企圖以節拍器記號,統一《第九號交響曲》的演奏速度
‧參議員將時間化為政治武器,緩慢地廢話連篇阻擾議事進行
‧〈燒夷彈女孩〉將越戰的駭人瞬間永遠凍結在影像裡,震懾全世界
‧矽谷工程師研發液態代餐節約用餐時間
‧末日鐘的分針隨國際情勢前後撥動,倒數人類毀滅時刻
‧太空人巴茲‧艾德林戴著Omaga手錶踏上月球,完成史上最經典的時間商演
‧英國跑者羅傑.班尼斯特衝破4分鐘障礙,破記錄的瞬間被放大、牢記,而且成為神話

這本特殊的史書有兩個簡單訴求:說出那些啟發時間意義的故事,主角中有的是了不起的藝術家、運動員、發明家、作曲家、電影製片人、作家、演說家、社會科學家,當然少不了還有鐘錶匠,來探究我們是不是都對時間瘋狂到無藥可救了。多層次的探討,將讓你我以新的視角省思與面對時間。

這也是一場文化、哲學關於「時間應用」的旅程。一路上有貝多芬交響樂的蓄勢待發,也有瑞士鐘錶業的狂熱傳統,時不時也會借重喜劇演員們的真知灼見。

當「時間管理」已變成人類生活中的最大挑戰時,本書中的多重歷史再現,將有助於我們以全新的方式應付這項挑戰。也許你有機會脫離計時的專制而獲得自由。

【國內外好評推薦】

文化評論家 張鐵志

「本書探討許多時間的案例,譬如法國大革命後所使用的共和曆、時刻表的出現、交響樂、攝影與電影中的時間韻律,讀起來總讓我津津有味,甚至有『原來如此』的感受。」
——說書Speaking of Books創辦人 陳建守

「關於時間以及時間對我們生活的意義,無人比加菲爾更能勝任這一趟旅程的嚮導。從裝配線寫到法國革命,他以精闢的見解與解嘲式的幽默,綜述關於時鐘的種種奇情怪癖。閱讀本書是一場讓人欲罷不能的知識之旅。」
——《動機,單純的力量》(Drive)作者 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

「本書豐富的冷知識與小道消息,令人深思且娛樂性十足……賽門‧加菲爾活力充沛、嗅覺靈敏,天下奇事妙聞都能盡收入他的眼底。」
——《周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簡直是把博物館收納到書頁之中。《計時簡史》可稱得上是流行歷史學的傑作。」
——《星期日快報》(Sunday Express)

「以不拘一格的形式收集了對於人類與時間關係的探索……可讀性極高。」
——《泰晤士報》(The Times)

「徹頭徹尾富於啟發並且令人閱讀愉快……有趣的材料俯拾即是。」
——《觀察家報》(Observer)

「閱讀時間絕對值回票價……賽門.加菲爾是成功的作者,表面上看起來既狹隘又窮極無聊的主題,他總是能夠妙筆生花,讓人興味盎然。」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傑出的文化歷史學家賽門.加菲爾彙集了大量有趣的人物,他們無不是企圖操縱時間以迎合自己的規則;作者同時也質問我們何以落到現今的地步,受到獨斷的時間予取予求。」
——《Elle》雜誌

「本書充滿豐富的軼事和平易近人的科學知識,書中探究了時間的暴政,以及世人對於控制時間的渴望。」
——《Saga》雜誌

「樂在其中……妙趣橫生……加菲爾不但有過人的研究能力,而且獨具慧眼,能夠從中精選最佳故事以饗讀者。」
——《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

「讀來愉快……輕鬆……既是學術之作,卻又不失滑稽風趣。加菲爾對於閃亮耀眼的瑣事有兼容並蓄的胃口,隨時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提供娛樂效果和知識深度,而且二者都能得心應手。」
——《每日電訊報》(Telegraph)

序跋:


序論

非常非常早或者是非常非常晚

  我們身在埃及,但不是古代的埃及;一本談時間的書從古代埃及說起倒是個不錯的作法,然而我們是身在現代埃及,這是會入選《旅遊者雜誌》(Condé Nast Traveller)的埃及:有美麗動人的海灘、遊人如織的金字塔,以及豔陽高照的地中海。我們坐在靠近亞力山卓的一家餐館,餐館俯視海灘,海灘的另一頭有一名釣客正捕獲晚餐桌上的佳餚,或許是鮮美的紅鰹吧!

  我們過了一整年疲累不堪的生活,此刻正在渡假。用完餐之後,我們信步走向釣客。他會說點英文,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戰績——雖然數量還不多,他可是信心滿滿。由於我們略懂釣魚,建議他往不遠處的礁石那邊試看看,離他現在這張老折疊椅的位置,只是比較遠一點也高一點地甩竿,將有可能更快達到他的每日漁獲量。

  「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問道。

  我們回答他,釣得更快就可以釣得更多,不止夠自己吃,還能把吃不完的拿出來賣,賣到的收入能買更棒的釣竿和新冰箱裝釣到的魚。

  「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又問。

  如此一來你就能用更快的速度釣到更多魚,接著再賣掉魚,要不了多久就有足夠的錢買條船。也就是說,可以到更深的海域,使用拖網漁船那樣的大網子快速撈捕更多魚。事實上你自己就可當個成功的拖網漁船業主,大家會開始喊你船長。

  「我要那幹嘛?」他問得神氣十足,卻也充滿困惑。

  我們生在現代世界,已安於雄心壯志以及迅捷便利,總是迫不及待想要提昇現況、精益求精。你要是有條船,很快你的漁獲量就會稱霸市場,價錢高低你說了算。然後,你買下更多船、聘用一幫人手。再來是滿足你的終極夢想:能早早退休,在暖陽下垂釣,悠遊地打發時間。

  「就像我現在這樣嗎?」

  ***

  讓我們簡短聊一下威廉•史特拉屈(William Strachey)。史特拉屈生於1819年,在學期間就立志要當公務員。到了1840年代中期,他任職於加爾各答的殖民局(Colonial Office)。在那裡讓他堅信印度人,尤其是加爾各答的印度人,已經找到方法保持最精準的計時(當時在印度最精準的時鐘大概是英國出品的,不過這不重要)。他5年後返回英國,仍決定繼續依照加爾各答的時間過生活:這可是勇敢的舉動,因為加爾各答通常比倫敦時間早5個半小時。

  威廉•史特拉屈是維多利亞時代著名的評論家及傳記家李頓•史特拉屈(Lytton Strachey)的叔叔。李頓本人的傳記作者麥可•霍爾洛依德德(Michael Holroyd)提到威廉如何名列史特拉屈家族的怪咖之霸而當之無愧。以史特拉屈家族的種種奇行怪狀而論,這本傳記的爆料確實言之有物。

  威廉•史特拉屈活到80好幾,也就是在英國過了50幾年的加爾各答時間。他在下午茶時間吃早餐,在傍晚時分享受燭光午餐,還要堅定地計算火車時刻表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的例行活動。到了1884年情況變得益加複雜,因為加爾各答時間比全印度更往前提早24分鐘,讓史特拉屈的時間硬是比倫敦早了5小時又54分鐘。有時候真的很難分得清他究竟是非常非常早或者是非常非常晚。

  史特拉屈的許多朋友(並不是說他有很多朋友)逐漸習慣他的怪癖。1867年,他在巴黎的國際博覽會(Paris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買到一張機械床,徹底考驗了他的家人的耐性限度。那張床附有一個時鐘,是設計來叫醒床上的人。指定的時間一到,這張床會將床上的人倒下,而史特拉屈就這麼拼拼湊湊地設定,最後把自己倒進了浴缸。即使他用心安排,然而第一次使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醒來,令他火冒三丈,唯有砸爛時鐘以消心頭之恨,並確保不會再次被倒下床。根據霍爾洛依德德的記載,威廉•史特拉屈的餘生都穿著雨鞋,在他過世前不久還贈與他的侄子各式各樣的彩色內褲。

  ***

  凡夫俗子的折衷式生活介於釣客的悠閒寧靜和史特拉屈的瘋狂古怪之間。我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悠哉垂釣或者分秒必爭?該是兩種都要吧。對於輕鬆自在的人生,我們豔羨不已,但是沒有時間長久過這樣的生活。我們每一天都想擠出多一點時間,卻又害怕時間只是被浪費掉。我們不眠不休地拼命工作,只盼將來可以少幹點活。我們發明高品質的時間,以便和其他時間區隔;在床頭放個時鐘,其實恨不得把它砸個稀巴爛。

  時間,曾經任人擺佈,如今緊迫盯人。它如此主宰我們的人生,最古早年代的鐘錶匠想必會感到瞠目結舌。我們相信光陰如流水,不斷離我們遠去。科技讓萬事萬物都變得飛快,然而正因為我們知道未來世界的一切只會更快,於是當下就沒有什麼是夠快了。在網際網路的永晝之下,教威廉•史特拉屈著魔的時區只顯得過氣而已。不過,最奇怪的是:如果最古老的鐘錶匠復生,他們會提醒我們鐘擺的擺動速率千古恆常,日曆的模樣也已經幾百年不變。是我們自己把自己弄得棲棲遑遑的,時間越來越快,全是我們的傑作。

  本書是關於我們對時間的執著和慾望。對於時間,我們渴望衡量它、控制它,將它標價出售、拍攝它的軌跡、表現它的樣貌,還想讓它永垂不朽並且變得意蘊深遠。本書所思索的,是在過去這250年裡時間如何成為生活中一股揮之不去的支配力量。曾有成千上萬年裡人們僅是靠著仰望頭頂上的蒼穹,尋求不清不楚又變化多端的指引;如今則每天不只一、兩次,而是經常且強迫性地從手機和電腦獲取原子般精確的線索——本書也想問問其中的原因。本書只有兩個簡單的目的:訴說幾個具有啟發性的故事,以及探究我們是不是都瘋狂到無藥可救了。

  最近我剛買了一款智慧手機軟體叫Wunderlist,它是設計來「整理並同步化家庭、工作和其他林林總總的待辦事項清單」,以及「快速瀏覽待辦事項的內容」,還可以讓你「利用我們的『今日』小工具從任何應用軟體切換出來,瀏覽到期的待辦事項」。買上這款軟體可不容易,因為可供挑選的太多了……有千千百百款任君挑選。這類商業與生產力應用軟體最主要的目的是節省時間、管理時間,以及提高生活中每個層面的速度和效率。在2016年1月,它已經占了智慧手機應用軟體的最大宗,遠高於教育、娛樂、旅遊、書籍、健康與健身、運動、音樂、照片和新聞等類別,而這些應用軟體大致上說來也都是為了增進效率、讓事情更快完成。沒錯,有個軟體的名字就叫作Tasktopus。我們究竟是如何落得這麼緊張又刺激的?

  ***

  為了找出答案,本書檢視歷史上的幾個重要時刻。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將會與當代和現代的見證者同在,他們有的是了不起的藝術家、運動員、發明家、作曲家、電影製片、作家、演說家、社會科學家,當然少不了還有鐘錶匠。本書要談的是時間的實際作用而不是虛無縹緲的境界。也就是說,時間是我們生活的主角,有時候它還是我們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我們會檢視一些實例,我們對時間的衡量和觀念因為它們而大舉強化、限制或翻轉了生活。本書並不想責難現今這種高倍速的生活,儘管有些人提議該踩一踩煞車。本書也不是理論物理學,所以我們不會弄懂時間到底是真實不虛抑或者純屬想像,同樣不會知道大霹靂(Big Bang)之前的宇宙是怎麼一回事。本書所要探索的,倒是工業革命這場大霹靂之後的世界。同理,我們也不會想要瞎搞科幻小說或是時光旅行之類玄之又玄的玩意兒,說什麼回到過去幹掉你自己的阿公,然後一覺醒來到了「金縷衣之地」(Field of the Cloth of Gold)。我們可沒有這類冗長的廢言廢語,就把它留給物理學家和《超時空奇俠》(Doctor Who)去忙吧,在這裡我只想要套用古洛丘•馬可士(Groucho Marx)的一句至理名言:光陰似箭,果蠅嗜蕉(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but 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計時簡史》是在現代世界裡追蹤光陰之箭。我們追隨鐵路和工廠,亦步亦趨,然而我們這一趟主要是文化之旅,偶爾也會是哲學之旅。一路上有貝多芬交響樂的蓄勢待發,也有瑞士鐘錶業的狂熱傳統,時不時也會借重愛爾蘭與猶太喜劇演員們的真知灼見。因為時間總是習於自我折疊,我們的時間軸自然也是循環往復的,並非線性的直來直往(比如說,早期的電影會出現在早期的照相之前)。但是,不論是否以事件的先後順序編年呈現,有件事總是無可避免的:有一則廣告宣稱「沒有人真正擁有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你只是在為下一代守護。」我們遲早會追溯到這則廣告的主謀,而且忍不住想宰了他。本書在稍後也會評量時間節約大師們的智慧、檢視何以CD可以那麼長壽,並且說明想在6月30日旅行的話,為什麼你應該三思而後行。

  可是我們要從足球賽開始,畢竟在這種場合時間就是王道。

目錄:


序論 非常非常早或者是非常非常晚

第一章 時間的意外
離開球場
人生短暫以及如何過此一生

第二章 法國人如何搞砸曆法

第三章 時刻表的發明
你見過跑的最快的交通工具
還有什麼更可怕的暴政?

第四章 節奏,永不停息
演奏《第九號交響曲》
一張CD究竟該多長?
轉呀轉

第五章 說多少算是說太多?
在摩斯家的時間
干擾議事

第六章 電影時間
如何掛到時鐘上
迎面而來的火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