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大和解!:一起走出醫療糾紛的迷宮、重建醫病信任關係 | 拾書所

醫病大和解!:一起走出醫療糾紛的迷宮、重建醫病信任關係

$ 276 元 原價 350



內容簡介:


Caring for our caregivers
送關懷給我們的醫事人員

台灣第一本以案例解析醫療糾紛、尋求解決之道的專書
——為醫療環境找出一條安心安全的路


從關懷思維出發的溝通,才能創造醫病和諧
沒有真正勇氣的關懷,不是有勇無謀,就是寸步難行!
沒有正確希望的關懷,不是誇大期待,就是無法堅持!

台灣,平均每天有1名醫師被告
醫療糾紛每3年增加 1倍
西醫遇到醫糾一生中機率高達44%
內、外、婦、兒科4大皆空鬧醫護荒
究竟是病人多「奧客」?還是「傲醫」難溝通?

面對檢不斷、理還亂的醫糾暴力與官司
國內第一本以全案例解析醫療糾紛、尋求根本解決之道的專書
蒐錄全球知名案件,客觀剖析事發、處理、結果之真實面目

讓「溝通」改變「對立」
以「關懷」取代「官司」


「重建醫病和諧」100%同理溝通指導手冊
心理學大師、爭議調解專家、法學談判權威、受難家屬經驗法則
. 20種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 12堂必修溝通關懷認知技巧
. 45件醫療爭議案例調解訴訟分析

【特別附錄】
.溝通關懷小組編制執行相關法令
.日、港、台醫療糾紛調解教學.實務.利弊比較
.全球醫糾45案例介入時機、運用策略與成果

仁術仁心,為病人雙贏 !
除了醫治疾病,醫病之間的「關係」更需要被療癒
本書為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
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

當醫療糾紛發生時,要做的是冷靜、同理、思考、溝通:
◤ 為什麼病人家屬會發飆?
◤ 這件事是「誤解」還是「誤診」?
◤ 怎麼表達遺憾(抱歉)、何時說及如何道歉才是合宜?
◤ 家屬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
◤ 如何恢復醫病信賴,達成共識?
◤ 病人是無助的「人球」還是「奧客」?
◤ 真正「來鬧事的人」如何處理?
◤ 委由律師處理訴訟比較好嗎?

醫護有解 ! 病患有靠 !

.醫病關係邁向和諧 3 步驟:
Step1. 傾聽.同理.關懷 → Step2. 溝通.說明.對應 → Step3. 共識.執行.追蹤

.爭議解決 4 大策略說分明:
1.溝通防範 2.私下和解 3.法律訴訟 4.替代調解ADR 各有利弊得失和最佳做法

.醫療爭議調解模式 6 類型:
1.【意外風險】腦動脈瘤手術失敗、車禍開顱成植物人、物理治療意外傷害
2.【醫療疏失】低估車禍傷害、給錯藥方、打錯點滴、乳癌誤診、麻醉失誤、誤關警告器…
3.【溝通不足】不准假硬要外出、覺得被耍的病人、醫檢觸碰私密部位
4.【情緒效應】天邊孝子症候群、愛妻大腸癌逝、喪子痛求賠償、醫師受創憂鬱…
5.【突發暴力】醉漢暴砸護理師、吸毒女動手毆打、失智老人攻擊…
6.【灰色爭議】女童心臟術後出血、孕婦死胎事件、性騷擾疑案、醫師控告醫師


◤常見醫病關係6大警報與因應◢

1. 預防→提前準備,以應萬變
醫療前清楚說明措施與風險,但醫方仍應積極預防和因應病方因認知落差和人本情緒,若無法接受最後發生之不幸醫療結果,可能會有怨懟、求償、控訴之行為。

2. 除雷→提高敏度,佈署支援
醫療過程中要覺察病方的想法和歧異點,隨時說明溝通,減少爭議。另對於危險人物就醫要有高度警覺,必要時以警力支援,如醉漢、失智、吸毒、精神異常者。

3. 降溫→傾聽宣洩,情緒引導
爭議初期未處理妥善,包括醫療疏失、溝通不足、態度不佳、認知落差等都會造成病患和家屬憤怒不滿,應善用傾聽、同理、關懷、溝通、道歉和情緒輔導等技巧。

4. 分析→同理對方,掌握關鍵
急著下定論或想草草結案,未能真正分析了解病方的關切點和需求,會被認為欠缺誠意,想推託責任,造成敵意和對立產生,後續更難以達成共識。

5. 填補→誠懇認錯,合理賠償
因為醫療疏失或溝通關懷不足,未能給予病方應有的照護和權益,甚至造成病方的傷害,應誠懇認錯、道歉、溝通及研議補償方案;但也要避免病方予取予求。

6. 復原→感謝抱怨,修復和諧
態度和說話口氣,在忙碌工作中是最容易疏忽的細節,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看不到的裂痕,當病患提出抱怨時要立即警覺和改正,趁問題還小儘早彌補即將破裂的關係,當雙方關係不幸嚴重破裂時,修復彼此的關係。

提前溝通.耐心傾聽.時時覺察.誠實反省.永遠關懷

本書以實案教學,提供各類醫糾調解模式,每一場爭議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本書特色】

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以社工、藥師、律師、醫師、護理師、醫檢師、醫院行政人員、病人多種不同層面,以及英美故事及台灣案例理解、分析現狀。

獨到見解,提供有效的訓練方法與改變現狀、突破困境:

Point.1
醫護人員與病人之間,如何做出適當的溝通關懷,如何學習相關的技能而能在職場上安心工作,以減少負能量的累積是當務之急。因此,訓練第一線面對病人的醫事人員面對衝突,學習衝突管理。

Point.2
當第一線醫護人員無法及時處理突如其來的衝突時,院內就近的人員或是院方指派的人員可以立即即刻前往協助處理。

Point.3
當有重大的醫療衝突、爭議或糾紛時,院方該以何種姿態正確地面對處理以及如何訓練人員,減少衝突案件發生提高醫療安全與病人安全。

五大影響力人物 撰文推薦!!

和田仁孝 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務研究科教授
王明鉅 台大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教授、前台大醫院副院長
林宏榮 奇美醫學中心副院長 前醫策會執行長
陳明賢 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潘維大 東吳大學校長
(以上按姓氏首字筆劃排列)

醫、法、財經三大體系、聯合掛名推薦推薦!!

醫界:
劉家正醫師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吳志正醫師 法院醫糾調解委員、月旦醫事法報告主編
林萍章醫師 長庚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外科教授
楊文理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院長
方基存醫師 長庚醫學院醫學系主任
柴惠敏理事長 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
王桂芸教授 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理事長
余萬能理事長 中華民國藥事品質改革協會
王志嘉醫師 三總家醫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系&銘傳法律系助理教授
劉越萍醫師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
林工凱醫師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

法界:
洪家殷教授 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
藍瀛芳博士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住持律師
鄭冠宇教授 東吳大學法律系
李兆環博士 得聲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李永芬律師 理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家琪律師 真理大學法律系主任
施茂林教授 台灣交流基金會理事長
謝哲勝教授 台灣法學基金會理事長

財金界:
魯慧中教授 輔仁大學社科院院長

目錄:


本書閱讀指南

推薦序1文/和田仁孝 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務研究科教授
推薦序2王明鉅 台大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教授、前台大醫院副院長
推薦序3林宏榮 奇美醫學中心副院長 前醫策會執行長
推薦序4文/陳明賢 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推薦序5文/潘維大 東吳大學校長
(以上按姓氏首字筆劃排列)

出版緣起

PART1 事前預防教育,贏在第一線
平日的溝通關懷,可以防範99%醫糾發生率


第一章 溝通要從關懷出發
態度正確,勝過一切補救
一、醫改曙光-關懷救濟法條正式實施
1.病人無助、醫護過勞的醫療窘境
2.醫院設立「關懷小組」的意義
3.為何需要「第三方中立人士」
二、突破醫糾亂象,正確的學習才有力量
1.訓練「溝通關懷」能力的好處
2.關懷小組人力支援系統
三、內話態度、鍛鍊技巧、靈活應變
1.異中求同,促進和諧
2.別讓情緒怪獸吃掉彼此的信賴
3.學習傾聽技巧-語言與非語言的接收
4.學習覺察技巧-IPI爭議點分析處理模式
5.促進溝通技巧-友善、接納、引導聚焦
6.執行運用-先學習自我溝通,再執行關懷任務

第二章 抱持永遠關懷的心,就會改變結果
客訴抱怨,是最重要的求救訊號
一、是奧客難搞,還是傲醫難喬?
Case Study1藥,不藥?有關係-急診室服務中斷衝突事件
Case Study2當醫師還狀況外?-中國代訓醫師遭暴力毆打
Case Study3承諾跳票-說好的「特殊分藥」呢?
二、遇到「難處理」的病人,該如何思考
1有些危急狀況,法律保障的是病人
2.違法事後懲議,醉漢、毒蟲醫院得先挺住
三、分清楚真奧客與假奧客
1.為情抓狂、為錢鬧場?釐清病人真正來意
2.哪些人要採取「約束保護」
四、當醫事人員遇到醫療暴力時
1.刑事、民事對醫護人員的保護
2. 醫院的防範措施與再教育
五、病人投訴抱怨的原因
1.框出具體事件
2.找尋責怪對象
3.提出申訴自保
六、聽懂OS,病人與家屬真正要的是什麼
1.政策偏差、民眾權益兩頭燒
2.杏林春還暖嗎?曾經醫師像神,護士是天使
Case Study 遠醫不如近親-病情細節,親友比醫師更知道
七、你不懂我的明白! 認知框架分歧導致敵對衝突
1.行話,是外行人的屏障
2.解讀他人,要先備妥同理心
八、會投訴的病人,真的都不懷好意嗎?

PART2溝通關懷技能,台灣與國際應用現況
第一時間的反應,決定衝突的發展結果


第三章 同理心,拯救醫病惡化的良方
健保制度,真的救了許多人嗎
一、台灣健保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1.就醫制度,讓傷病塞爆大醫院
2.醫院成本高,縮編人力品質變調
二、當前醫療環境最大困難
1.醫護人員心力交瘁
2.暴力、官司告不停
三、溝通關懷3大基本理念
1.衝突管理-自我內心與人際間的和諧
2.敘事著手-當事者為中心的聆聽與改寫
3.永遠關懷-從發心、過程持續到結果之後
四、關懷的8大核心元素
1.了解——知己知彼,多方體察
2.調整——檢視自己因應的步調
3.耐心——給對方時間與餘地
4.真誠——如實對待對方,如實看待自己
5.信任——容許錯誤,適時放手
6.謙卑——歸零,每個案件都是嶄新的開始
7.希望——建設當下,成為未來談和的基石
8.勇氣——前進未知的行動力
五、關懷任務的完整結構-關切、支援與改進
1.完整關懷3個進階
2.相對失落時,請自我關懷成長
3.是關懷,還是騷擾?只在一念之差
六、同情心、同理心的區別
1.同理立場,而非同意觀點
2.什麼是同理心?如何做到「感同身受」
七、從醫療看信任的多面體
1.信任的兩重性——一般性、各別性
2.信任的兩面性——雙方角度各自評定
3.信任的兩質性——主動性、被動性
八、受不了你的酷 ! 專業傲慢是醫病關係的殺手
九、醫方的逃避心態與後遺症
1.恐懼與逃避,醫師也有人性弱點
2.放任本能將擴大衝突
十、美國醫療爭議調解之相關研究
1.第三方調解之利弊
2.調解成功率,醫師出席面對是關鍵
3.不就為了錢?當律師充滿偏見時

第四章 尋找雙贏之路,美英日醫糾處理典範與弊病
重建信任關係,才可能和談、和解、合作
一、美國醫糾事故案例-珍珠計畫與溝通解決模式
Case Study 誤關警告系統-史丹佛許瓦若太太與兒子的故事
Case Study 醫療誤診疏失-乳癌婦女延誤治療造成育兒遺憾
二、英國醫糾事故案例-取勝於「態度+醫術」的完整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