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死亡:知性的,理性的,感性的 | 拾書所

談死亡:知性的,理性的,感性的

$ 513 元 原價 650



內容簡介:


我們的潛意識拒絕承認自己會死
每一次哪怕再無足輕重的死亡,都代表著一個獨一無二的鮮活人生就此終結;
即便一生都活得卑微,這樣的生命同樣值得珍惜。


為逝者落淚,珍視他們留下的回憶,是人性最崇高的表現。
那麼,面對自己的死亡呢?人人都怕死,由此引發的焦慮,是一種毒害生命的沉重負擔。事實上,死亡所引發的恐懼中,最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面對自己死亡的畏懼,不管我們是否相信死後生命仍可存續,我們其實都知道一個躲不掉的事實:死亡是事物的常態,也是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要獨自面對的終極試煉。
當死亡以千百種面貌示人,讓我們防不勝防又莫可奈何時,我們的最佳回應之道,就是直視它、談論它、了解它,然後跟它和解。因為,最終我們都會明白:唯有……
了解死亡,才能活得健康,死得痛快。

關於生與死的二三事:

◎自從20萬年前「智人」現身地球以來,人類這個物種,已經失去了10億多條的性命。
不管你承認與否,死亡都是人類能夠持續演化的大功臣。
◎我們的細胞不時在更新,腸道細胞只能活5天、視網膜細胞10天更新一次……
◎人類最致命的一個弱點是:對氧氣的極度依賴性。缺氧,是所有死亡的根本原因。
◎關於「族內食人」這種嗜吃同類的習俗,為的是吸收死者的能量。事實上,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葬儀就是吃掉死者的身體。
◎吸血鬼、狼人等活死人的戲碼,極可能跟罕見疾病有關。
◎海地「盛產」僵屍,看他們的巫師如何把活人調製成僵屍,甚至驚動政府明令禁止?
◎河豚美味卻有劇毒,河豚中毒之所以可怕,因為你是有意識的看著自己的身體一點一點麻痹。
◎什麼是薩丁島式的冷笑?中毒而死的人,臉上為何會出現這種像小丑的詭異笑容?
◎海洛因、古柯鹼、安非他命……,同樣都是毒品,為什麼海洛因的危害特別大?
◎氰化物和砒霜為什麼是殺人工具第一名?因為它們都會介入ATP的生成過程。
◎長壽的祕密之鑰、延遲老化的青春泉源,都是端粒?,它是什麼東西?如何作用?
◎腦中風、癌症、心肌梗塞、阿茲海默症是如何發生的?要如何預防或延緩?
◎健康活到122歲的現代百歲人瑞是怎麼做到的?除了基因,還有什麼是你也能做的?
◎SARS、MERS、H1N1、禽流感……病毒威力為什麼強大,動不動就造成人心惶惶的疫情?

人們之所以會害怕死亡,是因為面對未知的不確定感。所以,多了解死亡幾分,就能免除恐懼幾分。因為不管你有多健康,活得再久,都必須面對身體一天天衰老,一步步走向死亡的不可逆旅途。因為人生不可重來,我們對人世如此眷戀,所以死亡被看作人生中終極的悲劇事件,就因為死亡無可迴避,我們有必要透過認識死亡所涵蓋的種種神祕機理進行解密,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在當今社會仍被視為忌諱的這個議題。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的:「在死亡的門前,我們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它的重要性。」

馴服死亡,才能無所畏懼

對於死亡的恐懼,也帶領著人類朝向延長生命的道路不斷前進,並且在醫藥學上經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進展,成功地把人類的壽命從「七十古來稀」變成一種尋常現象。的確,人類有十足的可能在非常健康的狀態下老去,最終自然地溘然而逝,不會錯過很多美麗的年華,也無需忍受慢性病帶來的長久折磨。除了先天的基因條件,除了正常老化,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主動做些什麼、調整些什麼,來消除干擾或妨礙我們健康活著的那些威脅。

「人生是通往死亡的一次旅行」,活要活得出彩,死要死得痛快;而理解走向死亡的全過程,有助於更理性地評估活著的意義,以及在生死之舞中,我們要如何適切地轉換角色及心境。在人生這條獨一無二的單行道上,我們有時需要踽踽獨行,但從來不徬徨。

序跋:


前言

  生命,是豐富多彩又激動人心的一段歷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擴展視野和認知領域的一次機會,即便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會被痛苦和悲傷占據,但凌駕於這所有一切的,是迎接重重挑戰,以及實現情感、事業或物質方面的種種夢想和目標。

  現代醫學的長足進步,將人類壽命和生存品質都提升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水準,我們非常幸運能夠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在此基礎之上,就像我們在前面幾本書中談到的,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多種致人失能的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充分享受加長版人生帶給我們的豐盈體驗。所有這些預防手段,加上現代醫藥強大的修復功能,不僅延長了我們的壽命、提高生命品質,還讓我們得以更深刻地感受生命中的每個時刻,見證並親身參與我們生存於其中的這個社會的每一步演變。

  人類是生物界中唯一一個不會滿足於生存及繁衍等基本需求的物種,這種純粹對於生命的熱愛,以及對於追求成功和進步的理想性,都使得「死亡」這個無可避免的字眼顯得格外地難以接受。特別是在我們這個過度消費的時代,把成功跟物質、權力牢牢地綁在一起,漠視生命脆弱的本質,把死亡看成是人生中的終極悲劇,而普遍被簡單粗暴地忽視、逃避,甚至否認。

  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關於死亡的書?身為癌症研究人員,我們總是不斷地在跟死亡正面對壘。我們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種治療手段,可以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同時又能避免耗損健康的細胞。為了增進對生命的理解,首先要做的,就是進一步了解死亡,以及日夜不息地巡航於生死之間那條細細的分界線之上。我們在神經外科和腫瘤學方面的研究工作,讓我們能夠去研發治療腦腫瘤的藥物,腦腫瘤是最可怕的癌症之一,因為它所攻擊的是界定人類物種特徵的核心器官,這個器官也是我們用來界定「獨立人格」的根源。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研究中所遇到的那些人——那些忍受病痛的重症患者——比起我們每日擦肩而過的人,更能引發我們對於死亡最深刻的反思。不管是他們面對死亡時那有如深淵般的絕望,或是平靜沉著視死如歸的態度,都讓我們對生命的意義及其脆弱的本質有了一探究竟的動機。這本書就是從我們的醫學研究以及這些令人深思的訪談中,所綜合出來的結果。

  死亡不可避免,但我們可以透過認識維持生命運作的那套機制,來降低對死亡的恐懼,明白生命自有其不確定的本質。一如既往的,科學方法仍是理解世界各種現象的最重要手段,在對死亡所涵蓋的各種神祕機理進行解密時,科學也帶我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在當今社會仍然被視為忌諱的這個議題。能夠放開心去談論死亡,才能了解我們面對的嚴峻考驗是什麼,才能理解死亡為何無可迴避,從而更享受這個珍貴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理解死亡、用心生活,正是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物質的靈魂
第二章 死:生命的另一種形式
第三章 生:在恐懼與希望之間
第四章 歲月的刀戈
第五章 一天死去一點
第六章 疫病感染
第七章 毒藥:魅力與危險
第八章 無妄暴亡
第九章 不尋常的戲劇性死亡
第十章 死後發生的那些事
第十一章 名人名句:笑看死亡
結語
活得精彩,戰勝死亡的恐懼──致我的良師益友
參考書目及資料
圖片提供及出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