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註 | 拾書所

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註

$ 299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Philo-sophia,愛智慧。哲學之大用,不過探尋命中所愛何為已矣
問柏拉圖「愛」為何物?


◆華文世界首次希臘文原典直譯,重現最古老雋永的愛情哲學經典

「《費德羅篇》內容豐富,閱讀起來非常緊湊,牽涉範圍廣泛,需要細細閱讀,否則並不容易掌握其要旨。在翻譯本對話錄的過程中,孫有蓉提供了大量的譯註、前言與摘要,甚至列出一篇跋,企圖說明閱讀本篇對話錄的細節與挑戰。我在閱讀完她所做的翻譯之後,可以很驕傲地說,因為她的努力,華人世界中的柏拉圖研究必然會因為這一篇翻譯,獲得更向前進一步的機會。」
——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專文推薦

「兩千五百年西洋哲學,只不過是柏拉圖哲學一連串的註腳。」
——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

柏拉圖用一篇篇對話錄,探問真理、正義、虛實等抽象宏大的問題,也探詢生命中的種種困頓,每個疑問都讓後世論辯不休,激盪出一波又一波的思想火花。
《費德羅篇》完全體現了柏拉圖的哲學精神 ,透過蘇格拉底和費德羅之口,探討愛、幸福與美,以及如何進行哲學思辯、如何對生命提問,精彩地展現出哲學活動的真諦。
世人多稱「柏拉圖式愛情」是摒除慾望的精神之愛,而《費德羅篇》告訴我們,慾望是愛情的動力,更是生命的動力。正如這幅〈柏拉圖之愛〉所示,世界如鏡面般反映出我們的慾望,慾求肉體則只見身軀,慾求功名則看萬物只見功績,如是等等,在各種追求下彰顯出人生百態。

孫有蓉將其在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講授《費德羅篇》的經驗,融合與學生的對談和自身的研究,為本書譯註、導讀,期盼這部哲學經典能陪伴各個年齡層的讀者一起成長、思索人生。

★封面圖說:
柏拉圖之愛|愛你,因你映出我渴望成為的自己。相愛,由於相伴偕行才得共結連理。
「柏拉圖式愛情」時常被視為摒除慾望、高尚的精神之愛,而《費德羅篇》告訴我們,慾望,不僅是愛情的動力,更是生命的動力。
正如這幅圖所示,世界如鏡面般反映出我們的慾望,慾望的對象可以是肉體、可以是物質、可以是價值觀,亦可以是理想。慾求肉體,萬物在我眼中皆為皮囊,愛人投入我眼中的景象,也不過就是一副美皮囊;慾求物質,事物映在眼簾都是價——真愛,是否只在對方眼中、身上看見人生所求時,才能比翼雙飛、共結連理?

序跋:


前言

◎文/孫有蓉

  西方經典族繁不及備載,為何鍾情兩千五百年前的這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作品來翻譯? 可能如懷海德所言:「兩千五百年西洋哲學,只不過是柏拉圖哲學一連串的註腳。」也可能單純只是受限於譯者專業領域,更可能只是無版權書海中不經意的緣分。

  為什麼翻譯柏拉圖對話錄?為何譯註《費德羅篇》?屢屢試問,愈是挹注深入,愈是希冀此書能讓更多人與哲學結緣。東西方各有一部經典以對話形式撰寫,一部提供人生百解,另一部百思無解。柏拉圖思想的特色即此:重百思,不求正解。因為一旦有正解,眾人就以為思想已經徹底凍結在此答案當中,殊不知凍結在答案中的思想,若是失去動態和發展只會僵化死去。而失去了靈活度的思想,也使得所謂標準答案除了試卷,嵌不進任何人生境遇。那些看似知識、智慧、功成、名就、幸福、美滿、公正、愛情的護身符千變萬化地躍然眼前,能以文憑、履歷、薪水、娛樂、和諧或玫瑰現身,也能以名聲、權力、為所欲為、以眼還眼或慾望示人。如果柏拉圖此生有所執著,那大概是致力於釐清所有虛實排列組合下編織出的生命百態,總結柏拉圖思想:幻象若能使人相信,因為幻象總是交雜了些許真實;真實若會讓人誤解,因為真實總有虛構的空間,而智慧,不過釐清萬象與其根源而已。

  柏拉圖《對話錄全集》其實早已存在,然而多年以來,也只有一套從英文翻譯而成的《對話錄全集》中文譯本,有失對希臘文原文的雕琢。除此之外,最為可惜的是這套《對話錄全集》只有譯文沒有註釋,無法引導有需要的讀者進入其中進行哲學討論,加上譯文著重口語對話,使得情境掩蓋了討論中的概念,難以用哲學的方式進行閱讀。柏拉圖的書寫方式極為特殊,雖然是對話,卻不是真實對蘇格拉底言行的記載,而是如同寫實小說一般虛實半參。因此,在翻譯上必須同時注重是否有忠實呈現其藝術創作層面,例如劇情發展與情境是否忠實體現,更需要在翻譯時再再提醒自己這是一篇哲學著作,需要將「概念」、「論證」和「定義」刻意突顯出來,避免對話情節掩蓋過哲學思想。另外,隨著時代與知識發展,許多國家都會不斷重譯經典的哲學作品,而這些哲學討論的發展,也重新賦予經典新的生命與觀點。近年來單篇《對話錄》陸續有新的譯註出版,也都是由哲學教授重新譯註,貢獻良多。《費德羅篇》至今尚未有新的譯註,因此意圖在其的譯註工程上盡棉薄之力,希望臺灣能享有愈來愈多古代哲學的資源,讓古希臘哲學教學不再屬於歷史認識,並將柏拉圖哲學探問生命的魅力重新放到每個獨立思考的靈魂間,當靈魂反思、與自己對話、與自我辯論,思想則愈敏銳活躍。

  柏拉圖一生沒有建立哲學系統、沒有思想理論,但他無止盡的提問與質問卻確保了思想不怠惰地推陳出新,每個提問皆開創出了一個問題平臺,之後讓後人拾了去,在上頭建造出不斷相互辯論的思想系統,發展到極限的時候,一場新的提問與質問又在思想中推出新的浪潮。
  
  選擇《費德羅篇》,因為這是徹頭徹尾、淋漓盡致地呈現柏拉圖哲學精神的作品。正如所有柏拉圖對話錄,每篇對話都有至少一個主題,而《費德羅篇》乍看之下主題是「愛」與「美」,但短短的對話錄當中實則談及了組織思想、寫作、修辭、說服他人、道德、行動、命運、生活方式,而在寫作的形式上更展現出對話錄的彈性:不只對話,還有大量的詩歌、神話、寓言、譬喻、虛構故事,形式與內容二者皆豐富多元,卻良好組織成一道流線不斷推進的思辨過程,而不至於天女散花似的零碎。正因為此篇對話錄思想十分富饒,語言和論述並不會映入眼簾滿是艱澀,不似《辯士篇》(Sophistes)或《泰鄂提得斯篇》(Theaitetos)由於論說形式的複雜而屏障了背後的提問,難以讓所有閱眾親近;不似《理想國篇》篇幅稍長;也不似《饗宴篇》主題非常特定,無法藉此一窺柏拉圖哲學整體。在這個意義下,《費德羅篇》成了十分適合所有程度讀者的對話錄,並非因為這是一篇難度較低的對話錄,而是因為這是一篇能夠陪伴各種讀者成長的對話錄。《費德羅篇》所觸及的反思與哲學問題,更是所有生命必然捫心自問的課題:「什麼是愛?」、「我如何知道對方是否愛我?」、「我人生有何追求?」、「如何得到幸福?」這些課題,只要是有反思能力的生命都會經歷,既然或早或晚都要面對,那麼也可以跟哲學家一起思考、一起面對。不只是《費德羅篇》所觸及的哲學反思能利益大眾,更是極少數有意圖在作品當中教讀者如何思辯、如何判斷誤導性推論、如何分析組織思緒的哲學作品,從哲學啟蒙與教學的觀點上來看,此作品面面俱到。
  
  正由於我深信《費德羅篇》在各方面的考量下都是哲學教育起步的良方,因此《費德羅篇》也是在我第一年於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哲學系任教時,為大一學生們所選擇的古代哲學課程內容。用一個學期的時間,慢慢與學生分析、論辯。柏拉圖用《費德羅篇》做了完美的示範,教我們如何從所身處時代中各種紛亂、難分真假的言論當中,去提問、獨立思索,在這一連串辯真偽、論虛實的討論上,柏拉圖最終將上述對思辯的追尋與執著總結在一個字上: Philo-sophia,愛智慧。哲學之大用,不過探尋命中所愛何為已矣。

  《費德羅篇》譯註工程浩大,作品能有今日之貌,除了編輯勞苦功高,更一路有師友相伴。在此感謝撰寫過程中所有曾經贈言的朋友簡維儀、梁家瑜、何星瑩與舍妹孫以倫,Ouliann Fournier 一路支持,更感謝父母的栽培與薰陶。除此之外,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教授Dimitri El Murr 教授辛苦栽培,讓我在成書過程得到許多助益,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苑舉正老師對我哲學史啟蒙功不可沒,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賴曉黎老師更在註釋與概念討論上貢獻良多,在此致謝。

  二○一七年,二月十四,寫於法國巴黎

目錄:


【專文推薦】閱讀柏拉圖,滿足愛智慾|苑舉正
前言
導論
01 作者和作品簡介
〔作者〕
1. 門徒柏拉圖:對蘇格拉底思想的承繼
2. 作者柏拉圖:對話錄如何體現其思想
3. 哲人柏拉圖:何謂「哲學」?
〔作品簡介〕
1. 《對話錄》
內容與形式的特殊性
對話錄的成書順序
2. 《費德羅篇》
內容大綱簡介
出場人物與地理背景
02 《費德羅篇》文本結構分析
03 《費德羅篇》中的概念詮釋
〔靈魂〕
1. 靈魂永生論:靈魂真的不朽嗎?
2. 靈魂三分論:誰決定靈魂的動向?
3. 靈魂轉世論:靈魂如何認識自我和世界
〔知性之域/感性之域〕
1. 變動與恆定:變動當中亦存在恆定
2. 表象與實在:表象反映了部分的實在
3. 此思想的發展背景:調和兩派思想
〔理型〕
1. 理型基本描述:究竟何為「理型」?
2. 理型相關詮釋與哲學問題:知識的對象為何?
3. 「理型」重思考:如何理解與認識世界?
4. 《費德羅篇》中的理型討論:美為何物?
〔回憶說:何謂真實的知識?〕
〔修辭學與詭辯〕
〔辯證法〕
1. 辯證法起源與發展:思想是靈魂與自我的對話
2. 辯證法的定義與運用:辯證法在柏拉圖思想中的角色
辯證法的目的
辯證方法
辯證法的操作對象
辯證法操作
〔認識自己與命運〕
1. 自我認識、自我追求、自我成就
2. 《費德羅篇》中的九種生活方式:所追求之物決定了自己的人生
3. 命運與修行:開展自我的幸福人生
柏拉圖《費德羅篇》譯註
跋:你的愛,夠了嗎?
附錄:論述與寫作——《費德羅篇》教我們如何進行推論思考
參考書目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