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有光:傳播希望看到愛的生活正能量 | 拾書所

斗室有光:傳播希望看到愛的生活正能量

$ 221 元 原價 280



內容簡介:


從一九九四年開播至今,點燈節目已經走過二十三個年頭。是台灣最長壽的談話報導型節目。

二十三年來點燈走遍各地,哪裡有動人的故事,點燈就紀錄到哪裡。從對人及對土地與社會的感恩為出發點,點燈一直以良善、激勵、正能量的信念,讓每個人在看似黑暗的環境中,能感受到一股感恩的正念、良善的力量存在這個社會中。

透過斗哥的眼睛和雙腳,從新聞主播、武術教練到調酒師,從眷村、鬼怒川、大理到法鼓山,一個個生動的人物躍然紙上,在他們各自的舞台賣力表演,而我們就像看了一幕又一幕傳奇故事,時而嚮往,時而沉思,然後發覺,自己真像在一間小小的斗室,看著一道又一道的光,告訴你這世界的能量何其之大。

斗哥像是現代的馬可波羅,遊歷四方,相交天下,用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及感受力,以話家常的輕鬆語氣,娓娓道來他遊歷人生所遇到的,經歷的,感受的人事物,豐富了我們對社會的認知,對環境的想像,甚至對人的體悟。就像一盞聚光燈,把平常我們甚少注意到的社會故事,一一在點燈的鏡頭前述說,不只映照光明的一面,也傳達人與人的溫度。

而傳播希望看到愛,正是斗室有光想要傳達的生活正能量。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王正方
.馬國光(亮軒)

【增光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堂娜、曹復永、許景淳、趙詠華、齊豫、賴佩霞、蘇來

序跋:


【自序】寫於「點燈」二十三週年前夕
  
  我這人臉皮薄,死要面子,卻偏要去做公益節目與活動,每每為了籌募經費而困坐愁城;害了身邊的親友老要為我捏把汗不說,還得跟著跳下水,四處幫著找錢找人。
  
  照理說,既然吃了這行飯,就該將靦腆鎖進保險箱;努力學習要更加柔軟,更有自信地豎起公益的大旗,廣為發聲,大聲疾呼,讓更多的人看得見,接引更多的有心人加入行列不是?而我,偏偏就是做不到!開口向人募款太丟人;逢人解釋為何無法依賴電視台,必須由募款來製作「點燈」節目,也讓我聲帶長繭,唇舌打結。
  
  有時,甚至會鑽進死胡同裡,憂懼這一世欠了這許多人情債,往後要還到幾世?
  
  曾經,有位慧眼照見「點燈」的大善人,突然在一夕之間對我有所怨懟;我百思不得其解,又怕轉身去問,反倒招來更銳利的辱罵;每每在無法入睡的寂夜裡,極望眼前沒有盡頭的黑洞,反覆費力思索,慚愧自省,卻始終駑鈍的找不到任何答案。漸漸的,開始責怪起自己,嫌惡自己的無能與顢頇,埋怨這一切的羞恥侮辱,皆肇因於「手心向上」的宿命。我真想躲進不用見人的深山寺院中,與煩人的人際關係一刀兩斷;甚或沉沉睡去,永遠不須忍受可怖的人言和臉色。
  
  直到一位醫師診斷我得了憂鬱症,委婉開導,並開了藥。我拿著厚厚的一疊藥袋,在醫院門口佇立許久。陽光很刺眼;皮膚上,在院內殘存下來的沁涼適意,很快地被胸前與背後的汗水驅趕淨盡;我才大夢初醒般地覺察,該是檢閱自己初發心的時候了。回到家,我順手將藥袋扔進了紙屑簍,一口氣狠狠地灌了一大杯白開水,氣喘吁吁,心跳急急。於是,才有了二○一五年,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的「哥哥爸爸真偉大:向軍人致敬」演唱會。
  
  二○一六年,再在中山堂舉辦「點燈迎光:看見生命勇士」演唱會,讓許多身障朋友的奪目才藝,透過網路直播與電視轉播,分享給更多的觀眾;也希望能激勵更多的人心。
  
  二○一七年的活動計畫,也是早在兩年前就已決定,主題是喚回「師道」。
  
  這一路行來,何時該停下?何處是終點?我還欠缺足夠的智慧去判斷及預測。只不過,明年就要跨越六十五歲的關卡,早我一步衝線的前輩們都說,三聲無奈(公車上,老人票的刷卡聲)很刺耳,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我真是三生有幸,在三聲無奈即將入耳之際,居然仍有機會出版新書《斗室有光》(「商周出版」很帶種喔!哈哈!)
  
  這本書,照例要感謝《聯合報》副刊的宇文正主任,以及繽紛版可愛的貓編;每月一篇的「跟著斗哥友天下」專欄,不但是此書源源不斷的活水,更是這段歲月自我療癒的一帖特效藥。爾後跟進的《人間福報》副刊的專欄「斗室有燈」,寫的是自我成長的一連串印記,裡面有喜有悲有苦有樂;承蒙覺涵法師善用的盯人戰術,讓我找不到任何不寫的藉口。然後,自「點燈」的臉書上摘錄下來的「斗哥點真情」,是每週一至週五的極短篇,「點燈」的網路小將們不斷地為我搖旗吶喊;那些簡短的文字不再是心理重建的囈語,姑且算是記錄現代人的心跳韻律吧!
  
  至於列在第一章的文字,都是二○一七年度,在「點燈」節目中緬懷老師、向老師致謝的十四位來賓的故事。憑良心說,以有限的文字,做粗淺的記述,其實是膽顫心虛的;畢竟這些位在文壇、教育界,乃至各個領域崢嶸頭角的名師們,如果是自己書寫,肯定要精采數百倍;只不過,面對著「點燈」二十三年所走過的坎坷路,有了這十四位名師的加持,也算是另一種正面能量的供輸吧!更何況,亮軒老師與王正方導演竟然還一口答應,幫我抹粉,替我寫序。
  
  小川老闆的深夜食堂
  
  已經與小川老闆失聯十餘年了。
  
  日本東京,西武池袋線的第三站,江古田,是我就讀過的「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的校區所在地。典型的日本住宅區,安靜閒適,街道狹窄。
  
  距離學校不到五十公尺處,有一小料理店「小川」。
  
  說來好笑,我與房東夫婦,最常去的居酒屋是小川邊上,隔了幾個店面的大阪燒「忍」;在那裡,結識了住在附近,愛喝酒也愛唱卡拉O K的霧島夫婦。霧島夫婦老要我教他們唱鄧麗君當紅的「償還」,卻與我的房東不對盤;有一回,他倆私下約我去小川喝兩杯。
  
  霧島太太在區公所頗有人脈,邀我去演講,一次兩小時就是十二萬日幣,還再三致歉,說是束脩太少,太丟人。我受人好處,自是不便推辭。
  
  第一次進入小川,我便立刻被小川老闆俘虜了。
  
  小川老闆很有個性,圓臉圓肚腩,架著一副近視眼鏡,規定客人得完全依照他的規定進食。例如,沾料中的蒜蓉、芥末,絕對不能混淆。萬一客人稍微任性些,混搭了,就會遭到他的白眼,以及一長串賭氣的長嘆聲(偏偏大都是我那些自以為是的台灣朋友)。
  
  小川太太很老實,在旁幫忙送酒送毛巾,一副臣服於丈夫統領的模樣,外加謙遜至極的口條與笑臉。
  
  當時還是日本泡沫經濟的鼎盛期,附近上班族喝完酒,在回家的途中,都會彎進小川,補上兩瓶啤酒,一份生魚片,外加一碗綠蔥鮪魚飯,這一天的辛勞,就化作了煙霧,片刻消逝無蹤。
  
  我自此成了小川的忠實擁護者。
  
  小川老闆的料理,細緻有款不說,就算是寫在白板上的菜單,也都頗有藝術家的架式;至於滋味,那就更無須贅言了。
  
  他自己每天到筑地市場進貨,保證品質新鮮當令。就算是最便宜的竹莢魚、秋刀魚,小川料理後的生食,其味甘鮮美,毫無腥味,簡直是吃在嘴裡,美在心裡;就算是有心讚美老闆一聲,也都捨不得停止口中的咀嚼。
  
  小川太太的娘家在熊本,是故小川店裡不乏生馬肉,或是生牛肝。
  
  他的生馬肉與生牛肝,都是要沾蒜蓉與醬油的。生馬肉的肉色偏向褚紅,紅中拉有一條條細白的條紋脂肪;小川再三叮嚀,沾醬只要輕輕拂過,千萬不要貪心,沾過頭,否則就無法品嚐到肉質的甘甜以及口感的貼順。
  
  生牛肝亦然,所謂的入口即化,都無法形容生牛肝的美妙;那種打動心扉的觸動,也只有品嚐過的人,才能體會到眼淚幾乎在眼眶裡打轉的激情。
  
  烤魚、生蠔、炙牛小排,乃至芝麻醬拌萵苣、牛肉洋蔥燉馬鈴薯、醋醃鯖魚……,每一道菜,都有每一份不同的情懷。
  
  偏偏小川老闆是位嚴苛的導演,站在櫃檯後面的他,老要自眼鏡片的上方,用他細小的眼睛,泛著森冷的光芒,盯著食客的表情;一直到你緊繃的神經,隨著舒展快活的味蕾,鬆了,緩了,替之於欣喜地微笑,小川這才釋然舒眉,揚著嘴角,回頭去準備下一道菜。
  
  面對小川琳瑯滿目的菜單,最讓我魂牽夢縈的卻是一道最平常不過的砂鍋烏龍麵。我幾次探頭到後面廚房,都被小川趕出來;他說,那是他的業務機密,不能流傳出去。
  
  偏偏我不肯罷休,乾脆自行想像,如何烹煮這一味迷死人不償命的料理:高湯一定是昆布熬出來的。先在一灶口熱湯,另一個灶煮烏龍麵(軟硬自己決定)。起鍋後的烏龍麵以冰水過澆,取其Q彈的口感。舀兩匙上好的韓國泡菜滷,注入砂鍋的高湯中;烏龍麵倒進砂鍋的同時,打個新鮮雞蛋,再切兩段白胖的蔥白鋪上;淋半匙香麻油,蓋鍋蓋,滅火;一分鐘後,享用。冬夜裡,掀開鍋蓋,熱氣薰騰了周遭的空氣,舉筷,挪勺;一口湯,燙破了嘴皮;一口麵,灼痛了喉嚨;卻一點都不會惱怒,照樣冒著汗,全力征服面前的一整鍋……
  
  請問,這像不像中了小川的蠱?
  
  是故,我每每陷在理智與情感對抗的泥沼中,無法自拔。
  
  晚飯明明吃得很飽,洗完澡,也換好了睡衣,就連被褥都已鋪好,好看的電視劇也逐步進入高潮……;我的心思卻開始不安分的蠕動。
  
  小川店裡冰鎮好,捏在拇指與食指間宛若少女腰支的啤酒杯,只要老闆娘將啤酒汩汩傾入酒杯中,你的喉頭就會緊縮,舌下與齒間的神經就開始扭舞……。然後,換上滾燙的清酒。酒面上浮著剛烤好的河豚魚鰭,小川替你點上一根火柴,你接過來後,將火苗湊近魚鰭,一縷淡藍的火焰,便由魚鰭廣伸至酒面;火花斯文至極,絕不張揚。等到火滅了,酒與魚鰭混攪在一起的香氣,便可吸個滿懷不說,淺淺啜上一口,河豚的餘毒立即麻痺你的中樞神經似的,你只想讚美主。
  
  我世新的學妹李烈,某次來東京公幹。時值深夜,我帶著她去小川,初嚐了小川老闆的深夜食堂魅力,她自此念念不忘,老在問,何時帶她再去小川。我一些新聞界、藝文圈、乃至政界都有頭有臉的朋友,只要去過小川者,都被小川老闆「煞」到,好像認識小川,比結識我還要重要。
  
  泡沫經濟的殞滅,對日本社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從銀座的酒廊,到六本木的舞廳、高級料理店、計程車業者……,都開始度日如年。當然,小川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我經常一個人在小川,陪著老闆與老闆娘在深夜裡聊天,平常在店裡常見的熟客都漸次不見。小川老闆唉聲嘆氣之餘,也會無病呻吟,低聲念著,撐不下去了,快撐不下去了!我因工作關係,停留在台灣的時間增多,就算偶一回去,也只能去個一兩趟;小川老闆無奈地跟我說,他大概真的要關店了,我除了勉強安慰他,也真的是無能為力。
  
  又後來,再去,只剩老闆娘一人撐著店,她說,小川到新宿的京王飯店工作去了。然後,小川的看板收掉,我曾經愛戀過的深夜食堂,就此成為歷史的灰燼。
  
  在小川,成就了我這無可救藥的老饕之外,也提供給我一個洞悉日本社會的教學課堂。
  
  我看到了一位專業又有自信的廚師,是如何建構起他自傲,卻還是要崩解的王國。我看到了不同階層的客人,或是高談闊論目中無人,或是一夜不語,沉思在手中的瀰漫菸霧中,憔悴醉去。
  
  我也看到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能人,是用何等招人厭惡的嘴臉,開了一瓶又一瓶的酒,吃了一道又一道的菜,卻無視小川熾熱的眼神,兀自與同行的女伴打情罵俏,最後呼嘯而去。
  
  曾有兩次,剛好經過新宿的京王飯店,我有衝動,想去尋找小川。但是,看到京王飯店裡這許多餐廳,我該如何去尋覓小川?就算找到小川,工作中的他,一定沒有功夫理我,我又該如何與他敘舊?
  
  於是,將他拿手的小料理,不時的在腦海裡演練一遍,就成了向他致敬的唯一途徑。
  
  我慶幸,曾經擁有過,那所引以為傲的深夜食堂小川(OGAWA)。

目錄:


推薦序:一個呆子的故事(亮軒)
推薦序:阿斗哥的斗室有光(王正方)
作者序:寫於「點燈」二十三周年前夕

老師我愛你
只因為師要師,師可師啊!
掌中戲,說人生(李公元)
從主播檯到機場櫃檯(劉忠繼)
廣播的書場,名嘴的講堂(馬國光)
點亮創作與教學的兩盞燈(顧蕙倩)
一身手藝傳承一生技藝(侯世光)
他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江村雄)
調配精采人生的調酒師(謝美美)
練武練心,練一生也練學生(任培豪)
用文字看見世界,從世界培養書寫(蔡淇華)
京戲小生的不凡人生(曹復永)
從城市到偏鄉的程式設計課(蘇文鈺)
接生大王領悟的生命真諦(楊育正)
與偶戲相遇的偶然人生(伍姍姍)
從電機轉到電影的人生轉彎劇(王正方)

斗室有燈
火車追想曲
不愛、不碰、不理
風雨操場
好男要當兵
心腹之患
心直口快是宿疾
轉念
茶的聯想
我的爺爺奶奶
我的這段情
幸福紀念日
跟著斗哥友天下
我在北京故宮騎自行車
不打不相識的天津阿姊
她是我的心理安定劑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風花雪月中的奇女子
她就是個萬人迷
用瑜珈釋放自由的女子
小川老闆的深夜食堂
傻女一世人
在異國相識相惜的兄弟
才女小左的坎坷人生路
台北有個「和平飯店」
我的餃子有祕方
鮪魚先生今猶在
鬼怒川邊上的大眼男子

斗哥點真情
心算天才
饅頭、豆沙包
一萬步的承諾
畢業
行善的人快樂
母親的智慧
為母穿尿布
放生

老本
老友
老伴
外省第十七代
死在沙場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