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的美術史:卡拉瓦喬引領的光影革命,創造繪畫裡的戲劇張力與情感深度
$ 280 元
原價 400
內容簡介:
日本卡拉瓦喬研究第一人,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作者、知名美術史家
宮下規久朗黑暗美學力作!
「美術成立的條件,就是不但要有光,也要有黑暗的存在。
沒有黑暗,就沒有戲劇性誕生。」
黑暗是孕育藝術之母,
只有在黑暗中,我們才會體會光的價值。
光與影,是一切美術的前提,在技法運用與情感表現上一直是西方美術探討的重點。西方繪畫重視明暗法,從最初畫家只在作品中加入最小限度的陰影,用以捕捉物體的明暗,到十七世紀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出現,開創出暗底光影的強烈對比色調畫法,徹底改變了整個歐洲的繪畫風格。他大膽運用明與暗的對立布局,刻劃在信仰與罪惡兩端擺盪的人心,創造令人震撼的感官情緒與戲劇張力。西洋史上極少有畫家具有卡拉瓦喬般深遠的影響力,他的影響遍及義大利、西班牙、法國、荷蘭。
起自卡拉瓦喬黑暗藝術的水脈,
深刻影響了拉圖爾、林布蘭、維梅爾的藝術創作
後繼者紛紛在卡拉瓦喬明暗法基礎上開創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林布蘭筆下的光不再銳利誇張,試圖從內部暈染開來表現出精神上的深度;維梅爾的作品漸漸用光來驅逐黑暗,成為攝影藝術的先驅。一直到十九世紀後半,色彩華麗明亮的印象派興起,終於將黑暗從畫布驅逐出去,西洋美術史也就此進入另一個繽紛多彩的新紀元。
本書寫作脈絡一路從中古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繪畫,到近代西方藝術與日本繪畫的鳥瞰,談論不同時期藝術史上光與影的相剋、明與暗的對立,試圖從「闇」這一視角重新帶我們觀看藝術史之形成與發展。
【專業推薦】
李足新.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毓繡美術館館長
邱建一.藝術史學者
謝哲青.節目主持人、作家
序跋:
前言 要有光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創造天地的神創造了光,光就是神。誠如《約翰福音》開頭所說:「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基督說過:「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第八章第一、二節)
自古以來,光與太陽都被人民視同為神,光也是神聖者的根源,許多文化?中,它被視為神、真理、理性等的象徵。反之,陰影和黑暗都用來表現魔鬼和邪惡、無知。在佛教的教義裡也提到,極樂世界是個只有光的世界。不但阿彌陀佛和大日如來有「無量光佛」的別名,無限的光明也照耀著世上淨土。日本神道教的天照大神也與此相似,起源於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又稱祆教)或基督教初期的諾斯底主義使用善光的表現,以及古希臘哲人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中,光和善、真理也有所連結。聖奧古斯丁認為基督真理照映出人的知性,他敘述:「如果看得到,就請看看神如何完善真理。《聖經》上記載『神是光』,那光不是我們肉眼可見之光……而是心靈可見之光。」
照亮黑暗的光,喚起人們莊嚴的宗教氛圍。許多宗教會在舉行儀式時使用光,基督教的彌撒或主要儀典中,會在祭壇點上象徵光明的蠟燭。西方的教會中總是有不絕於途的民眾上前點燈。佛教、神道教,甚至印度教中都使用燈光,燈也用於放水燈來弔祭死者。在意外或災難現場,不分宗教的祭弔儀式也會點上蠟燭。照亮黑暗的光,可以讓人感受死者的靈魂,喚起追悼之心。
不斷搖曳的火光宛如生物,從習慣電燈的現代人眼中看來也許沒什麼,但在古代,它卻是值得感恩的光明。在電燈普及以前,黑暗統治著漫漫長夜,夜裡充滿了犯罪和恐懼。然而,魑魅魍魎橫行四方的時間,卻也同時是五彩夢境和冥想的舞台。從黑夜的恐怖中,自然而然地誕生了各種宗教和信仰,而燈火也自然負起了重要角色。它帶領人們逃離陰暗可怕的闇夜,引導人們走向救贖。
(#)
光,在視覺世界中是一切的根源。當眼睛認識事物時,必須依賴周圍的光線,來取得形態、色彩等資訊。光的存在也是一切美術的前提,尤其西洋美術與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它們的關係可以了解整部西洋美術史。西方繪畫重視明暗法,將它作為寫實表現事物的手法,但同時並未放棄光與影具有的象徵性。
約於中世紀結束時,西洋繪畫開始追求光與影對比的效果。其實早在古希臘時代的繪畫中就已加入了陰影,並因而利用它在平面上描繪立體事物。到了中世紀雖然一度放棄了這種手法,不過它仍是繪畫的基本元素,一直發展至今。
最初,畫家只在作品中加入最小限度的陰影,用以捕捉物體的明暗,幾乎不曾將黑暗或陰影覆蓋整個畫面。文藝復興初期,十五世紀的法蘭德斯畫家們追求寫實的表現光,十六世紀初期,李奧納多.達文西將人物置於廣大的黑暗中,稍晚的拉斐爾和喬久內嘗試了大膽的夜景表現,成為日後夜景畫的起點。儘管最初這些夜景畫僅限於表現「基督誕生」的主題。
到了十七世紀初,在卡拉瓦喬確立寫實主義的同時,也將光與影的對立應用在內心戲的展現,開拓出巴洛克美術之道。這種風格被稱為暗色調主義(tenebrism),迅速席捲歐洲。從法國的拉圖爾帶頭,許多畫家紛紛愛上描繪強烈明暗對比的夜景畫。在西洋美術史中,十七世紀屬於巴洛克的時代,在那時期,畫家們對黑暗豐富度的追求,到達前所未及的境界。這種在黑暗中畫出亮光的光明,讓繪畫本身宛若發光般的油彩畫作法,直到十八世紀都還存在。
西班牙畫家維拉斯奎茲從卡拉瓦喬的風格出發,專注追求現實的光線效果,以魔法般的筆觸畫出的光線,甚至能表現出空氣的生動感。相對的,荷蘭的林布蘭雖然同樣從卡拉瓦喬的風格出發,但他筆下的光,猶如從內部暈染開來,表現出精神上的深度。同為荷蘭畫家的維梅爾,表現出維拉斯奎茲的白日光線、原封不動的現實光景,臻至奇蹟的美感境界。維梅爾的作品可說是光如何驅逐黑暗的畫作,因而成為攝影藝術的先驅。
十九世紀中葉發明的攝影,是一種將光的痕跡留在印刷紙上的技術,真的是因光而生的藝術。攝影後來肩負起大部分從前繪畫所成就的角色,於是繪畫便漸漸放棄苦心製造的光影錯覺。到了十九世紀後半,少有陰影、色彩華麗明亮的印象派,終於將黑暗從畫布驅逐出去。
在白紙或絲布上繪製的東洋繪畫,基本上是明亮的;相較之下,傳統的西方繪畫絕大多數是陰暗的。長久以來,油畫都在塗成褐色或灰底的帆布上作畫。因此基本色調大多是陰暗的褐色,白亮的部分只用於強調重點。而且油畫從誕生開始,目的就是寫實地描繪現實,因此才會利用光與影交織的明暗法,來呈現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的深度。
西方油畫會脫離這種陰影畫法,是因為十九世紀後半開始,印象派畫家努力想如實地畫下戶外的明亮陽光,另一方面也受到日本浮世繪平板著色和黑色輪廓線的影響。換句話說,在接觸遠東的小眾藝術之前,西方繪畫一直困在滯悶的陰影中。
即使是無光也無影的雕刻,巴洛克時期的貝尼尼將建築空間與雕刻巧妙結合,展現由光與影營造的宗教故事。到了十八世紀,德國南部的雕刻家與畫家阿薩姆兄弟,將這個特色做了豐富的變化。
不過就算在印象派之後,西方也並未將黑暗完全拋諸腦後。來到充滿戰爭與殺戮的二十世紀,戰爭畫中表現了光和影的劇情。馬克.羅斯科在表現人類世界的悲劇時,特別重視展示空間的光與效果,這種呈現方式也慢慢發展成今日的裝置藝術。
中國和日本的繪畫注重線描,不加陰影。當然,就像宋朝(十~十三世紀)的繪畫,中國畫運用水墨,並非沒有精確描繪黃昏或夜景的例子。儘管多次傳入西方的陰影技法,但直到十九世紀末,它都沒有成為東洋繪畫的主要技法。然而在中世紀的西方,曾用金色馬賽克或花窗玻璃來表現神之光,這比繪畫的陰影更為直接。在日本,如金屏風或金底壁畫,也是一種可配合室內光線時明時滅,敏感反映光線的繪畫;平安時代佛像或佛畫所用的截金,也可在特別的視角呈現閃耀的效果,讓神佛更為莊嚴。
(#)
如前所述,美術與光總是有著密切的關係,其中大多也與宗教相關。自從描繪在黑暗中點亮光芒的卡拉瓦喬之後,暗色調主義的作品基本上都以寫實主義為根基,多為日常性的設定。即使處理宗教主題,背景也多為風俗畫中的俗世,讓人強烈感受到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濃重的黑影讓人感到罪孽深重,而射入的光線則展現了神聖,以及脫離罪惡的救贖。因此,強調明暗對比的作品讓人聯想到聖與俗的對立與糾葛,黑暗越濃重,光明越顯神聖。
於是慢慢地出現了痛改前非、重返信仰、上帝召命等主題,因為這些主題也正是從罪惡中獲得救贖的契機。悔悟罪惡的痛改前非,之後走回信仰之路和承接上帝的召命,都可藉由射入黑暗的光線做富變化的表現。如書中所介紹的,暗色調主義繪畫大多偏愛描寫罪孽深重者洗心革面的場景。卡拉瓦喬的〈聖馬太蒙召喚〉便是這種畫的濫觴。義大利的巴托羅謬?曼弗雷地將它畫成風俗畫,加以通俗化,但畫中仍存在著救贖之光。拉圖爾的〈懺悔的抹大拉〉中聖女注視著燈火;林布蘭的〈聖彼得不認主〉中使徒在燈火映照下否認基督,不論是這幅或〈浪子回頭〉,充滿整個畫面的是深遂的黑暗,而不是光,暗示著人的罪與死。在黑暗中的一點光芒或是射入的光線,都表現出敦促早日醒悟的啟示。是一幕幕人突然受神召喚,或是死亡來臨時悔恨、懊惱的戲劇。它們傳達出,任何人都能平等地受到光芒照耀,日常生活中隨時存在著救贖的機會。俗世中潛藏神聖,只要看見光並開始悔改,人們就能得救。
但是,光並非永恆長存。射進房間的黃昏光線轉瞬消失,蠟燭或油燈不久也會熄滅,再度被深沉的黑暗所籠罩。不勉強追求光,待在黑暗中入睡也是不錯的想法。世界並非從一開始就展現出充滿神的光明之中,它也潛藏在沾滿世俗與罪惡的黑暗裡,若不凝神注視,就無法感受光,以及神的存在。
不管何種層次的黑暗,在觀者的眼中都各有不同:有人看來覺得是純粹的黑,有人則可感受到微微的光明。籠罩黑暗的畫作永遠有正與反兩種意涵。你可以只看描寫現實的世俗面,欣賞它的現實性;也可以只看暗諭喻著救贖的神聖面,盡情想像神之光。如此一來也敦促觀者,選擇罪惡抑或救贖。
光與影的相剋,明與暗的對立,就相當於這個聖俗交錯的世間,以及在信仰與罪惡兩端擺盪的人心。而影的美術,不外乎就是表現有著矛盾與糾葛的軟弱人類。它可以稱為弱者的美術。
在本書中,我們將帶領讀者從風格上概觀影的美術之形成與發展過程,同時希望讀者能由此觀察它和前述主題的關係。
目錄:
第一章 黑暗藝術的誕生
1 古代中光的表現
2 中世紀對光的探尋
3 明暗法的確立
4 達文西與拉斐爾
5 威尼斯的夜景
第二章 光的覺醒——卡拉瓦喬的革新
1 倫巴底的先驅者
2 卡拉瓦喬的畫風形成與出道
3 卡拉瓦喬藝術的發展
4 卡拉瓦喬藝術的變貌
5 卡拉瓦喬藝術的可能性
第三章 從戲劇到精神——卡拉瓦喬主義者與拉.圖爾
1 羅馬的卡拉瓦喬主義者
2 從那不勒斯到西班牙
3 艾斯海默與魯本斯
4 法國的卡拉瓦喬主義者與「燭光畫家」
5 夜之畫家拉.圖爾
第四章 巴洛克雕刻的陰影
1 雕刻與光
2 貝尼尼的綜合藝術
3 貝尼尼的後繼者們
4 西班牙的彩色木雕
5 阿桑姆兄弟的綜合藝術
第五章 暗的融解、光的佇所——從林布蘭到現代美術
1 從烏特勒支派走向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
2 林布蘭的微光
3 影的消滅——維梅爾
4 卡拉瓦喬主義的殘滓
5 近代美術的黑影
第六章 日本美術的光與影
1 傳統繪畫的陰影表現
2 江戶之夜
3 明治的卡拉瓦喬主義
4 戰爭畫的黑影
5 蠟燭畫家——高島野十郎
結語 讓更多的黑暗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