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從心開始:如何建立自信、發揮潛力,學習任何技能的經典方法 | 拾書所

比賽,從心開始:如何建立自信、發揮潛力,學習任何技能的經典方法

$ 260 元 原價 330



內容簡介:


你的對手不是別人,是你自己!

◆傳說中的經典,繁體中文版首度引進台灣!
◆暢銷40年的「教練聖經」,全球狂銷80萬冊!
◆NBA勇士隊總教練柯爾(Steve Kerr)大力推薦:「這是一本影響了我的球員生涯和教練生涯的書,每個賽季結束之後,我都要重讀一次。」


本書於1974年首次出版時,可說是開先河,是第一本談論「運動心理學」的書。本書運用了接近「禪學」的思想,為運動選手缺乏自信、緊張、無法專注等問題,提出了全新的學習方法。

他提倡要用引導(而不是教導)的方式,拋棄評判之心、練習專注、學會如何觀察自己,進而達到「自然而然的進步」。

之後,他將「內心遊戲」的概念帶到企業界,開展出「教練式領導」(coaching leadership)這個全新領域。高威也因此被稱為「教練之父」。

這本書不談技巧,只談心態、心理素質。

無論是什麼比賽,其實都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外在的比賽(outer game),一個是內心的比賽(inner game)。

「外在的比賽」,你面對的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對手,你必須克服這個障礙,達成一個具體的目標。市面上大部分的書會教你如何克服「外在的比賽」,給予各種各樣的指導,來幫助你達成勝利,例如打網球的時候,你要如何揮拍、你的手臂的高度、你的腳步要如何等等。但是,這些原則很容易記,卻不容易「用出來」。

事實上,我們真正面對的是「內心的比賽」,這個比賽是發生在選手的心裡,他們要克服的是無法專注、緊張、自我懷疑、患得患失。也就是,他們要面對的是所有心中冒出來的「碎碎唸」。

他們時常會碰到,為什麼昨天比賽打得很好,但是今天就打得一塌糊塗?

他們時常的困擾是:
「我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問題是,我就是做不好。」
「我在練習的時候打得很好,但是到了比賽就不行。」
「我確實知道我哪裡做得不好,但是我就是改不掉那個習慣。」
「當我專注在某件事情上,其他地方就搞砸了。」
「當我面對一個強敵,而比賽接近最後決勝時,我就會緊張,無法集中精神。」
「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通常被自己打敗了。」

從教練的角度看,也時常會發現「教得太多」(overteaching)的問題,太多的指示比沒有指示還糟糕。實際做給他看,比起口頭說一大堆更有用。

最後,表現頂尖的球員,通常是「什麼都沒在想」、「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他們知道,如果一直想著要「做些什麼」,是不會有好表現的。

這一切神祕的事情,都發生在他們的腦袋裡、心裡。

在每個球員心裡,都有「兩個自我」:「自我1」會下指令;「自我2」負責執行任務。然後,「自我1」會對於所執行的任務給予評價。

這就是「內心比賽」的真相:你的「自我1」和「自我2」之間的關係,大大決定了你將技巧、知識轉化為行動的能力。要有好的表現,你要處理的是你的「兩個自我」的關係。

--------
人們愛看運動比賽,除了分數、比賽過程之外,最吸引人的就是:比賽中的緊張感、心理壓力,以及球員如何克服它的過程。

這本書雖然以打網球為例,說明一個教練如何引導球員達成好成績,但重點主要放在球員內心的修練:如何建立自信,進而做到「放鬆狀態下的專注」(relaxed concentration)。

這套教練心法可以用在任何運動上、或是學習任何一種技能,都可以適用。甚至,我們在職場工作、每天的生活當中,也可說是在面對日復一日的比賽,縱使有壓力,但是透過內心的修練,或許,人生也可以是日復一日的有趣「遊戲」。

【專家推薦】

盧彥勳|台灣網球一哥
陳菀婷(阿非)|2017世大運女排隊長
陳茂雄|美國管理協會領導人教練、《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作者
詹益鑑|親子動Fitmily創辦人
蔡志浩|認知心理學家
鄭緯筌| 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TeSA)理事長
劉奕成|台灣彩券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序跋:


關於本書
  
  每個比賽都分成兩個部分:外在比賽(outer game)和內心比賽(inner game)。外在的比賽,你是和一個具體的對手比賽,你要克服外在的障礙,達成一個看得到的目標。市面上有很多運動訓練書籍,說明如何揮球拍、球棍或球棒,以及要如何運用手臂、大腿或軀幹,以達成最佳成果。但由於某些原因,很多人覺得這些指導知易行難。
  
  本書的基本理念就是:如果你完全無視於內心比賽的技巧,則你打任何一種比賽都很難進步,或從中獲得滿足感。內心比賽是發生在球員的心裏,要克服的障礙是:不專注、緊張、自我懷疑以及自我譴責等等。簡而言之,內心比賽就是要克服一切阻礙你達成傑出表現的習慣。
  
  我們常常無法理解,為什麼昨天明明表現不錯,今天卻打得一塌糊塗?或者是,為什麼我會在比賽中失手,或打出讓對手輕鬆得分的球?此外,為什麼要改掉壞習慣、培養新習慣那麼困難,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內心比賽的勝利或許無法為你贏得獎盃,但卻會帶來雋永而且寶貴的獎賞,無論是在球場上或球場外,都能有助於個人的成功。
  
  在所有打球技巧中,內心比賽的球員最重視的是:放鬆,而且專注。他會真正建立起自信心,以及學會要贏得任何比賽,其祕訣就是「不要太賣力」。他把目標放在自發性的表現,也就是在心情平靜的狀況下,身心合為一體,而且能夠用自己的方式,一再地超越自己的極限。克服了面對賽事的焦慮感之後,內心比賽的球員能夠產生求勝的意志,進而釋放所有能量,而且從不因為輸球而沮喪。
  
  要學會做好這些事,其實有一種更自然而有效的方法。那有點像是我們都曾經歷過的——小時候學走路、學說話那樣,只是長大之後就忘得一乾二淨了。那是一種心靈的直覺力,而且要同時用到左右腦。這個過程不需要學,因為我們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要做的只是:忘記干擾此過程的所有習慣,讓那個過程自然而然的發生。
  
  內心比賽,就是要釋放並探索人類的潛能。本書將以網球為例,來探索這個過程。
  
第一章 網球之路的心理省思
  
  網球選手最感到困惑的問題,並不是如何正確揮拍之類的事。市面上有很多討論相關技巧的書籍和專家,可以提供解答。大部分球員也不會過度抱怨體能極限的問題。自古以來最讓運動員困擾的是:「我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問題是我就是做不好!」網球教練常聽到的其他抱怨包括:
  
  我練習時的表現,往往比上場比賽的時候好。
  
  我確實知道我的正拍哪裏打不好,但我就是沒辦法改掉那個習慣。
  
  我照書上說的去擊球,但每次都做得很糟糕。當我專心做該做的事情時,就無法顧到其他事。
  
  當我面對一個強敵,而比賽接近最後決勝時,我就會緊張,而無法集中精神。
  
  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每次都被自己打敗了。
  
  無論是哪一種運動,大部分運動員都經常碰到類似的困難,但要找到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實務見解,卻不太容易。我們常聽到用來安慰運動員的至理名言包括:「網球是非常講究心理因素的比賽,你必須培養正確的心態,」或者是:「你要有自信,要有贏球的心,否則就永遠都是輸家。」但我們要如何培養「自信」,或是「正確的心態」呢?這些往往都是無解的問題。
  
  如何改善這個心理過程,將擊球方法的技術性資訊,轉譯為有效的行動,這個問題似乎還有值得討論的空間。我們這本書的主題,談的就是如何培養內心技巧。缺乏這樣的技巧,球員將無法達成卓越表現。
  
典型的網球課
  
  不妨想像一下,一個渴望學習的學生,正在上同樣熱切教學的新進教練的網球課時,他/她的心裏正在想些什麼。假設這個學生是個中年的商務人士,他希望能提升他在球會俱樂部中的排名。教練站在網子的另一邊,身邊放著一大籃的網球。由於他不太確定學生會不會覺得付出這筆教練費到底划不划算,他就仔細指導每次的揮拍。「做的好,但威爾先生,你隨揮(follow-through)的時候,拍面轉得多了一點。現在向前接球時把重心移到前腳……你收拍太晚了……你向後拉拍時應該比剛才更低一點……就是這樣,好多了。」過沒多久,威爾先生的腦海裏一定翻騰著六件該做的事,和十六件不該做的事。用這種教法要讓學生進步,似乎有困難,而且太複雜。但學生和教練都對於這麼審慎分析每次擊球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學生聽到這樣的建議:「練習所有這些技巧,你的球技最後一定會大有進步」時,也樂於雙手奉上學費。
  
  我必須承認,我剛開始擔任教練時,也曾這樣過度教導(overteaching)。但有一天我放鬆心情,開始少說話而多注意。我驚訝地發現,我沒提到的錯誤,居然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自己糾正過來了。怎麼會有這樣的改變呢?儘管我認為這是個有趣的發現,但對我的專業自尊來說,是有點難以接受的,因為再怎麼看,也無法將學生的進步歸功於我。當我進一步發現,有時候我口頭表達的指導方法,甚至更降低了學生進步的可能性時,這對我的打擊就更大了。
  
  所有專業教練都知道我在說什麼。他們都跟我一樣,曾經教導過像桃樂絲這樣的學生。我會溫和地對桃樂絲提出壓力不大的指導:「不妨試著揮拍時,將重心從腰部移到你的肩膀上。上旋動作會讓球一直在球場兩邊跑。」桃樂絲當然會竭力試著照我的話做。她鼓起嘴巴周圍的肌肉、皺著眉頭以示決心、前臂的肌肉也開始繃緊。但所有的動作都破壞了打球的流暢感,之後揮拍僅止於高了幾英吋而已。有耐心的教練常見的回應是:「有進步了,桃樂絲。但放鬆心情,也不要太賣力!」這建議聽來不錯,但桃樂絲不了解如何在努力正確擊球的同時「放鬆心情」。
  
  為什麼桃樂絲(或者是我或你)想要達成不是很難的體能動作時,都會讓肌肉莫名且突兀的緊繃呢?教練指導以及完成揮拍之間,學生腦海盤旋著哪些想法?這個關鍵問題的答案,在上完桃樂絲的課後,突然出現一道曙光,帶給我絕無僅有的見解。「她想太多了!她努力照我的吩咐揮拍,而沒有把焦點放在球上。」此後我發誓減少口頭指導的量。
  
  下一節課是保羅,他是從未拿過球拍的初學者。我決定盡量用最少的說明教他打球,讓他頭腦清醒,看看會有怎樣的差別。因此,我告訴保羅我想試試新的教學法。我略過平常會做的完整說明,不再向初學者教授正確的握拍法,以及基礎正拍的擊球和站姿。我就自己打了十次正拍,然後要他仔細看。我希望他不要多想我正在做什麼,而是簡單地留下一個正拍的視覺印象。他在腦子裏反覆建立影像,讓身體去模仿。我打了十次正拍後,保羅想像著學我的方式打球。接著我把球拍放到他手中,調整到正確的握拍方式,他對我說:「我注意到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移動你的腳。」我沉吟了一下,請他盡量讓身體模仿我的方法打正拍。他丟下網球、完美的拉拍、向前揮拍、球拍置於水平位置,以自然的流暢律動,在及肩的高度結束揮拍,第一次打球,太完美了!但等等,他的雙腿沒有從假設要收拍的完美準備位置移動過一絲一毫。雙腿釘死在那裏。我指著他的雙腿,保羅說:「噢,我忘記腿了!」保羅努力想記得的其中一個擊球要素,他居然忘了做!但是其他的所有事情,我沒說一個字,也沒教他,他就吸收了,而且完美地再現出來!
  
  我開始學習所有好的網球教練和學生必須學習的事:影像比言語好、示範比指導好、說太多往往比不說更糟糕,以及嘗試去做些什麼常常帶來負面結果。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嘗試有什麼不好?太賣力(trying too hard)又是什麼意思?
  
在不經意之間打球
  
  想想球員處於所謂「狀況火燙」或「忘我境界」的心理狀態。他正在想如何打每一顆球嗎?他有在想什麼事情嗎?請看看這些句子,它們最常用來形容表現高峰的球員:「他真的是瘋了」、「不可思議」、「他彷彿無意識一樣」、「他不知道他做了什麼事」。這些描述的共同點是:某個部分的腦子已經沒那麼活躍了。我們會用類似的說詞來形容大部分運動項目的運動員,而頂尖運動員知道,他們的最佳表現是在沒有在思考時發生的。
  
  當然,無意識打球不表示要在失去意識的情況下打球。兩者之間大不相同!事實上,「無意識」指的是更注意到球、球場,以及在必要情況下,他/她的對手。但他很清楚意識到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指示、想要怎樣打到球、如何修正已犯下的錯誤,或如何重複他剛才所做的事。他有意識,但沒有在思考,至少沒有過度嘗試。處於此狀態的球員知道,他想要球落點在何處,但無須「太賣力」把球打到那個地方。這件事就這樣發生了——而且正確度往往比自己想要做到的還來得好。球員看似已竭盡全力,完全融入一連串動作中,但卻產生更強大的動能,而且目標更精準。他通常會「連續得分」,直到他開始思考此事,並努力維持表現。只要他企圖控制局面,他就輸了。
  
  如果你不介意做些小動作的話,要測試這個理論很簡單。下次你的對手連續得分時,不妨在交換場地時跟他說:「嘿,喬治,你做了些什麼,今天正拍打那麼好?」如果他上鉤(95%的球員會上鉤)並開始想自己是如何揮拍,告訴你他最近是怎樣在前方擊球、穩定手腕,並更能跟進擊球,他的「氣勢」難免就會終結。當他試著重現剛才告訴你的美好動作時,他將喪失時機和節奏感。
  
  但人們可以學習打球時刻意「無意識」嗎?你如何有意識地保持無意識呢?字面看起來這個概念自相矛盾,但實際上是可以達成的。也許形容球員處於「無意識」狀態更好的說法是:他十分集中、十分專注,因此能夠十分平靜。他的身心合一,他啟動了所有無意識或自動功能,以致於不受到思維干擾。在聚精會神的狀況下,他沒有任何空間去思考為什麼身體會有如此良好的表現,更不可能想自己是怎麼做到的。處於此狀態的球員,你就不大能干預他完全發揮表現、學習和樂在打球的潛力。
  
  內心比賽,就是要培養達成這個狀態的能力。我們需要培養內心技巧,但值得注意的有趣事實是:學打網球的同時,你開始學習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信任自己,而且也學會比打出強勁反手拍更寶貴得多的道理。反手拍只能在網球場上發揮作用,但毫不費力地發揮專注力,卻是你畢生彌足珍貴的學習,能實現你所有的夢想。

目錄:


推薦序 誰打敗了誰?——比賽,從心開始 劉奕成
推薦序 實戰演練,才是真的學會 鄭緯筌
推薦序 覺察:自己發現盲點,解決問題 陳茂雄
推薦序 信任你的直覺,讓學習自然發生 蔡志浩
推薦序 場上唯一的敵人跟教練,都是自己 詹益鑑

前言 彼得.凱洛(南加大特洛伊隊總教練)
推薦序 教練:運動與人生 薩克.克萊曼
關於本書

第一章 網球之路的心理省思

第二章 「兩個自我」

第三章 平息聒噪的自我1

第四章 相信自我2

第五章 探索技巧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