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紗(毛姆強烈自傳色彩之小說傑作) | 拾書所

面紗(毛姆強烈自傳色彩之小說傑作)

$ 252 元 原價 320



本書導覽:


揭開人生面紗之後……

文/鄧鴻樹(台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毛姆是英國現代文學史上首位以中國為題材的作家。一九二二至一九二五年間,他發表三部以中國為背景的暢銷作品:劇作《蘇伊士之東》(East of Suez)、遊記《在中國屏風上》(On a Chinese Screen)、以及小說《面紗》。當時恰逢現代主義興起,毛姆的實驗精神雖不及同期作家,他對東方的追尋仍為英國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題材。
  
  《面紗》作於毛姆事業的巔峰,延續《月亮與六便士》(一九一九年)人生如畫的寓意,預告《餅與酒》(一九三○年)揭發人生真相的旨意。一九二○至一九二九年間,毛姆共發表十一部戲,卻只出版《面紗》這本小說。因此,本書意義特殊,值得了解。
  
◎毛姆的婚姻與中國行
  
  《面紗》背景設於霍亂橫行的中國,派駐香港的英籍醫生婚姻破裂,出軌妻意外懷孕,丈夫以出人意料的手段報復,妻子將如何追尋幸福,最後有驚人發現。
  
  本書以抓姦開場,善用以對話為主的戲劇手法,章節緊湊,如劇場景幕更迭,展現毛姆編戲的才華。
  
  如毛姆於序言透露,故事「角色的骨架」源自他在「不同情境裡認識的真人」。這些真人真事的「情境」很可能來自他涉及的婚姻醜聞與隨後的中國之旅。
  
  一九一三至一九一五年,毛姆與有夫之婦雪瑞.惠康(Syrie Wellcome)爆發婚外情。雪瑞父親為知名慈善家湯馬士.巴納多(Thomas Barnardo),丈夫為製藥家亨利.惠康(Henry Wellcome)。雪瑞無意從事父親建議的中國傳教事業,對丈夫的救世濟人也毫無興趣,人生痛苦之際與毛姆熱戀,一九一五年生下私生女。
  
  惠康無法接受妻子與毛姆的「姦情」,一狀告上法院。一九一六年二月,毛姆這位名作家成為離婚官司的共同被告,非常難堪。毛姆那時已遇見人生伴侶傑拉德.哈克斯頓(Gerald Haxton),深怕若不娶雪瑞,同志身分將會曝光(同性戀當時違法),一九一七年五月在美國與雪瑞匆促完婚。同年秋,毛姆赴瑞士參與英國諜報工作,積勞成疾,染上奪走母親性命的肺癆。
  
  毛姆妻子婚後發覺他另有地下情人,還是男兒身,非常受傷,婚姻急轉直下,瀕臨破裂。毛姆健康好轉後,一九一九年八月拋下一切,遠赴芝加哥與哈克斯頓會合,共赴中國。他們從香港一路北上,四處雲遊拜會,回程還深入內地,一九二○年四月才結束旅程。
  
  這趟旅途的見聞將成為《面紗》的重要素材:醜態畢露的殖民社會、特異獨行的歐洲人、犧牲奉獻的傳教士等。中國隨處可見的腳伕、田埂竹林、貞節牌坊、城牆廟宇,乃至棄嬰孤兒等畫面,令毛姆印象深刻,忠實化為小說場景。書中有關偷情的描寫,除改寫自他在香港聽來的一段醜聞,也可能源自他的親身經驗。毛姆幼年雙親病故,疾病與死亡的陰影貫穿全書,具有強烈的自傳性。
  
◎粉彩人生,霧裡看花
  
  《面紗》書名原文出自浪漫詩人雪萊一八一八年的詩作〈勿掀粉彩面紗〉(“Lift Not the Painted Veil”)。人生幻麗,如同粉彩面紗欺瞞視線:「我知有人脆弱心碎,掀起面紗,卻遍尋不著心愛之物」。
  
  雪萊是命運最坎坷的浪漫詩人。他與妹妹的同學私奔,不到三年婚姻失敗;一八一五年情婦瑪莉(Mary Godwin)所生的私生女夭折;一八一六年十一月,元配投湖自盡;他與情婦成婚後又與其妹有染,一八一八年私生女誕生,同年,一歲女兒不幸病逝;一八二○年,送人領養的私生女不幸去世。一八二二年,歷經連串打擊,雪萊命喪義大利的一場船難,二十九歲客死異鄉。
  
  毛姆曾為婦科醫師,目睹許多單親媽媽的慘況,對偷情所致之家破人亡特別有感,曾根據行醫經驗寫成處女作《蘭貝斯的莉莎》(Liza of Lambeth, 一八九七)。《面紗》延續毛姆對受害婦女的關注,對女性人生幻滅的過程,有深刻的描寫。
  
  女主角吉娣來到中國,編織幻麗夢想,「情欲獲得滿足的心無所牽掛」,藉偷情逃避現實,「將自己比擬為清晨悠閒掠過稻田的白鷺鷥」。中國城鎮縹渺虛幻,「宛如彌撒書裡所述的城市」,帶來慰藉。
  
  無奈,「憂慮的暗潮卻洶湧不歇」,異地生活有如「一幅五顏六色的畫布」,美夢「徹底不真實」,周遭「全是一齣假面劇裡的虛構人物」。她意外懷孕後,飽受羞恥的煎熬,同時失去兩個男人,就像雪萊詩句裡的「脆弱心碎」之人,最後「遍尋不著心愛之物」,令人同情。
  
◎面紗後的神祕真相
  
  《面紗》最為神祕之處,在於女主角的婚姻破滅,可能另有隱情。
  
  沃特長年旅居海外研究細菌學,婚後在中國全心防疫,與妻子甚少相處。他成天與一位神祕的余上校為伍,令妻子十分不解。沃特死前,吉娣終於見到這位「守在床邊的男人」:「他是余上校。他一刻不曾離開床邊」。余上校「眼眶泛淚光」,令她納悶:「心頭不禁一揪。這個黃臉胖子為什麼眼裡含淚?」
  
  沃特「天生就注重隱私」,「床笫間,兩人的互動也未能讓吉娣更貼近他」;每當他「顯露外人不知的一面」,妻子「對他的鄙夷就多一分」。沃特與余上校有何私交?故事並未清楚交代。讀者只能從妻子的控訴,略窺面紗後的真相:「我自始至終都覺得你面目可憎」,「我認為你根本不是男子漢」。
  
  吉娣後來發現,「身邊所有人」可能都跟自己一樣,「也全私藏可恥的祕密」。有人認為「人生本身就美」;吉娣卻驚然發覺,美麗人生實為不可揭發的謊言。幸福幻滅後,她不願乞求「苦海眾生的宗教愛」,而想尋求「人對人的溫情」。可是,她最後卻終於領悟,人間最難尋者莫過於溫情。
  
  吉娣的悲劇在於窺探人生的真貌。無奈,人生無法重來,她只能將希望寄託於未出世的小孩:「教她不能踏上我走錯的路」。故事結尾,她繼續編織夢想,替悲情人生塗上更多粉彩:「一幅令人屏息的美景」,虛實間,人生道路「在稻田間蜿蜒」。
  
  粉彩面紗掀起又蓋上,吉娣的「心寧之路」終究如同白鷺鷥掠過的田埂,晨霧中格外縹渺,通往遙不可及的彼端。

內容簡介:


《人性枷鎖》、《月亮與六便士》作者毛姆
直探人生真諦、強烈自傳色彩之作


★喬治歐威爾、村上春樹等當代巨匠同聲推崇的大師
★鄧鴻樹(台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專文導讀
★好萊塢短短三十年內三度改編電影
★天才影星艾德華.諾頓領銜主演改編電影《愛在遙遠的附近》
★描寫精神覺醒揭開愛情面紗訴說人生奧義之經典
★歷時九十年經典不朽傑作
★英國現代文學史上首次嘗試以中國為題
★毛姆以自身婚姻情愛與中國旅行為小說素材
★展現精湛小說技藝與編劇功力,毛姆事業巔峰期之傑作


如果揭開人生的神祕面紗,
發現苦難與甜美都只是繁花一瞬,
我們何需畏懼直視生命的真相?

「他們永遠不可能幸福廝守,但分手必定也難如登天。」


「我想追尋的只不過是一樣我不太清楚的東西,
有人在威士忌裡尋找它,有人在上帝裡尋找它,有人在愛裡尋找它。
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我只知道一旦我投身其中,我的人生會整個改觀。」

吉娣沒想到婚姻生活並不如預期那樣美好。
當初為了擺脫家庭,草草答應沃特的求婚,隨夫婿遠赴異國工作的日子卻沉悶無聊。直到邂逅幽默迷人的查理,她才深感愛情讓生命有了意義。
沃特很快就發現兩人的不倫之情,心痛的他自願請調至疫區,威脅妻子一同前往。吉娣轉向查理求救,卻發現有婦之夫的他是個花花公子。原來自以為轟轟烈烈的真愛,只不過是對方消磨時光的遊戲。

丈夫失去了她,她自己失去活下去的氣力。
心碎至此的兩人,何需畏懼死亡?
一無所有的自我放逐之行,終於不再迴避真相……

從翻覆於愛恨到人生意義的渴求,從繁華的倫敦都會到東方的神祕,毛姆以形形色色的情感形式刻畫紅男綠女眾生群像,在屍橫遍野的荒涼光景之間,也投以毛姆自身經驗的倒影與最深沉的生命詰問,具強烈的自傳色彩。

走在生與死的交叉點上,當我們明白美麗人生實為不可揭發的謊言,一個人最偉大的追尋,應該是苦難?犧牲?愛情?還是理想?在執迷、愛欲、迷惘、欺瞞、背叛、毀滅交織之下,毛姆只想告訴讀者:最遙遠而偉大的旅程,不過就在人心與人心之間,在所有靈魂的深處。唯有勇敢揭開生命的神祕面紗,睜開心靈之眼,才有機會一窺人生旅程的至高真諦。

【媒體讚譽】

《面紗》裡有哀愁,有道德張力,有反諷,有同情,有漸次高漲的情欲、恐懼、悔恨,是至臻藝術境界之作。
——《旁觀者》週刊

毛姆是才情洋溢的名家!是天才!
——美國現代小說先驅西奧多.德萊塞

毛姆的敘事功力在文壇極為罕見……直逼幻影。
——《週日泰晤士報》

匠心獨具的名筆……風格犀利、明快、含蓄、平易近人。
——《紐約時報》

以我這一代的文人而言,如果夠誠實,很難假裝對毛姆的作品毫不關心……他的重要性無所不在。
——美國知名小說家戈爾.維達爾

毛姆仍舊是頂尖文學工匠……文句簡潔經濟,環環相扣,文筆精練,從第一頁到結尾揪緊讀者心弦。
——《週六文學評論》

【名句摘選】

#
「死,讓其他萬物顯得微不足道。」

#
「你為什麼憎惡你自己?」
「因為我愛過妳。」

#
他為洋娃娃披上絢麗的長袍,把洋娃娃擺進教堂膜拜,後來發現洋娃娃裡面全是鋸木屑,所以既無法原諒自己,也不寬恕她。他的心靈被撕裂了。他過的日子全是幻影一場,如今被真相擊碎了,他認為真實生活也遭粉碎殆盡。

#
人類全像河裡彙聚的千千萬萬水滴,一直流,彼此相近卻又遙遠,形成一道無名洪水,流向大海。萬物在人間的時間如此短暫,一切都無足輕重,世人竟然荒謬到重視微不足道的小事,弄得自己和他人如此不開心。

#
「人生真奇妙。我覺得自己像在小池塘邊住了大半輩子,忽然看到大海,有點喘不過氣,卻也因見海滿腔欣喜。我不想死,我想活下去。我漸漸感受到一股新勇氣。我就像老水手,出海尋找沒人航行過的海域。我認為我的心靈渴望未知的疆土。」

#
「人無法從工作或娛樂中、無法在俗世或修女院裡求得心寧,只能在自己的心靈裡。」

#
「道。我們有些人向鴉片尋道,有些人向上帝尋道,有些人則向威士忌尋道,有些人在愛裡尋道。道全是同樣的道,條條通往虛無。」

#
「贏得人心的方法唯有一種,即以自己期望被愛的方式去喜歡他人。」

#
她們追求的是不是幻影,好像不重要。她們的人生本身就美。我的想法是,唯有美,才能讓人活在世上而不嫌東嫌西,也就是凡人三不五時從混亂中創造出來的美。人畫的作品,人譜成的樂章,人寫的書,人過的生活。在這些事物當中,最富含美的一種就是美麗人生。這才是最完美的藝術品。

#
道是路,是行路者。道是一條永恆的路,供萬物行走,但道由心生,非人所建。道既是一切,也是虛空。道是萬物之母,萬物遵道,終將回歸於道。道是無棱角的方塊,是耳朵聽不見的聲響,是無形的影像。道是一張巨網,網眼大如海卻疏而不漏。

#
自由!在她心中高歌的正是這念頭。儘管前途黯淡,這念頭爍爍發亮,宛如晨曦照耀河面薄霧。自由!不僅是因掙脫了桎梏,因脫離了令她沮喪的伴侶;自由,不僅是因逃過鬼門關,也因卸除了被愛得抬不起頭的負擔;不再受任何精神羈絆,享有靈魂離身的自由。有了自由,更能鼓起勇氣,不再憂慮,堅決面對未來。

#
自由如一道靈光,召喚她邁進,而世界就像寬廣的平原,供她以輕快的步伐昂頭行走。她本以為自己已經放空肉慾和低賤的熱情,能無拘無束過著心靈乾淨健康的生活。她曾將自己比擬為清晨悠閒掠過稻田的白鷺鷥,不再煩惱的心思悠揚翱翔。結果,她卻是個奴隸。軟弱,軟弱!

目錄:


導讀:揭開人生面紗之後 ◎鄧鴻樹
毛姆自序
面紗
毛姆年表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