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勉強,更快樂:快轉人生的慢節奏練習 | 拾書所

不勉強,更快樂:快轉人生的慢節奏練習

$ 268 元 原價 340



內容簡介:


你耗費時間、精疲力竭追求的事情,很可能一點也不重要!

再趕事情也做不完、再努力也做不到最好、再拚也買不齊想要的,
為了更多東西、更多活動、更多朋友、更多讚、更多錢……
換來更多壓力、疲憊與空虛。
何必繼續勉強自己?
為自己暫停下來,發現近在眼前的幸福。

練習不勉強自己,你可以……
│慢│走到戶外,慢慢散步,感覺活著的節奏
│空│喝杯咖啡,坐著放空,享受和自己約會
│清│從清理陳年小物開始,光這樣便能減輕無形負擔
│停│設定停工時間,不回郵件、不看LINE、臉書……和重要的人相處
│少│減少擁有,只留下需要、讓自己開心的物品

透過暫停,清理一切不必要,
找回時間、人際關係、身心健康,以及理想中的生活。

【本書特色】

★澳洲百萬讀者支持的慢活播客,為了找回健康的身心,分享自己如何暫停下來找到生命方向,以及如何透過練習做取捨,排除障礙,重新擁有對生命的熱情,找到最自己適合的「慢活節奏」。
★要如何擺脫喘不過氣得快轉人生?書中透過八大建議,幫助你:
1.暫停下來,找到下定決心的動力。
2.捨棄多餘,掃除身心負擔。
3.減少擁有,不再執著一定要擁有什麼,只留下最好的。
4.學會用正念,享受每個瞬間的美好,哪怕遇上鳥事時。
5.不再為了擺脫無聊、尋求認同而拚命滑手機、更新、拍照打卡趕流行。
6.如何營造內心牢不可催的歸屬感。
7.學會接受不完美,放慢是為了加速,加速是為了放慢。
8.不再害怕改變。

【適用對象】

.為充滿壓力的生活感到厭煩的人
.想放慢生活步調,卻不知從何開始的人

【誠心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我很喜歡這本書鼓勵讀者尋找到自己的價值觀,並時時提醒你:慢活,不是只有一種樣子」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我們藉著作者的引導,一步一步地貼近自己而活」
——洪仲清(作家.臨床心理師)

「這趟旅程並不輕鬆,但卻值得。你手上的這本書,是一個邀請」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序跋:


【前言】我曾經擁有的「完美」人生
  
  「六年前,我幾乎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好老公、活潑可愛的一歲大女兒、即將出世的老二、一個成功的手工珠寶飾品品牌,以及重新整修的住家,而且剛從海外度假回來。」
  
  生命中充滿努力掙來的美好事物,我卻垂頭喪氣。
  
  沒錯,我的生活很充裕,塞滿了「東西」:雙車位車庫裡塞滿了雜物,滿到連車都停不進來;衣櫃裡塞滿了我討厭的衣服(找不到一件能穿的);櫥子裡塞滿了玩具,多到可以讓一間幼稚園的小朋友玩得很開心。
  
  生活中還塞滿了其他的「東西」:貸款、焦慮和壓力。生活過得緊張忙碌,滿到不行的行程,事情一件又一件,連喘口氣都不行,支離破碎,令人失望。
  
  但我們沒有因此停下腳步思考優先順序,找出不快樂的原因,反而讓自己更忙,買更多東西,行程排更滿,訂下更宏偉的目標。持續打腫臉充胖子,買更多根本負擔不起的東西,把洞挖得更深,只為了不被人比下去,完全沒有察覺自己染上滿臉炫富樣。
  
  老二出生後,我罹患嚴重的產後憂鬱症。好的時候,我像一部機器人——高效率、冷漠、情感疏離;不好的時候,我成了他人的夢魘——憤怒、刻薄、悲傷、怨恨,時常興起自殺的念頭。
  
  我還記得坐在精神科醫師的辦公室裡,細數前一天做過的事情。我跟醫生說,只要手邊的事情一停下來,焦慮感就會佔滿心頭,她看著我說:「有沒有考慮過少做一點事?生活步調放慢一些?」
  
  少做一點事?步調放慢一些?拜託!沒能力的人才要少做一點事,懦弱無聊的人才要放慢生活步調。平庸!無能!泛泛之輩!感謝老天爺,我不是這種人。老實說,她的建議讓我有點惱怒。
  
  不過,這個想法卻在虛脫的腦子裡生根。幾天後,我突然發現,我再怎麼趕事情也做不完,再怎麼努力也做不到最好,再怎麼拚也買不齊想要的東西,萬分絕望之際,我心想有何不可?少做一點事?步調放慢一些?來試試吧,但到底該怎麼做?
  
  我先找上谷歌(Google)大神,他秀出李奧.巴伯塔(Leo Babauta)的《禪習慣》(Zen Habits)部落格,我看到一位因選擇減少擁有而徹底改變的男子。他堅信當一家八口捨棄多年來累積的多餘物品後,生活在各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括健康、快樂、工作、家庭、孩子的教養、人際關係、財務狀況和自尊等。他是減少擁有的忠實信徒,而這種人其實很多。我還看到千千萬萬擁抱相同價值觀的人,他們懂得拒絕,不讓自己過於忙碌,勇於捨棄。他們異口同聲表示,這種東西比較少、比較不緊張、比較沒有義務和壓力的生活,其實能擁有更多——更多時間、精力、自由、樂趣、自覺、人際關係和健康。
  
  那一晚,夜深人靜,我獨坐在堆滿東西的辦公室,電腦螢幕的藍光點亮了周遭,先生和孩子都睡了,冷掉的咖啡在一旁靜靜守候。我突然領悟,我也想成為這種人,因為減少擁有活出更豐盈的人生。
  
  接下來的十二個月,我和先生班恩埋頭清理家中的雜物,想當初搬入這些東西時也同樣費力。那年,我們總共從家裡移出超過兩萬件物品(我有在數喔!),之後數年,還陸續拿出好幾千件(我後來不數了,因為我發現這是另一種型態的戀物情結)。
  
  我們也開始其他改變,學會拒絕、不再忙忙碌碌,擁抱「暫停」的藝術,重拾週末時光,認真思考「想要」和「需要」的不同,藉此控制隨意購買的習慣,重新評估何謂成功的生活,並著手擬訂長期自僱計畫。因為感恩、活在當下,我們重新找到滿足感,發現再也不想過著處處與人比較的生活。我們根本不喜歡那種生活,因此選擇退出。我們如今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即便這種簡約生活並不完美,我們還在學習的路上。
  
  家裡的東西比以前少掉很多,我們的壓力、焦慮和不滿也減少了,更多的時間、空間、樂趣和創意取而代之。我們的身體比從前好,人際關係有所改善,也擁有更好的睡眠品質,從事更有趣的冒險活動。我和班恩現在都是自僱者(self-employed),儘管有新的難題要面對,卻擁有更多的彈性、自由、時間,對工作也更滿意。
  
  為了不讓各位覺得我太過矯情,以抱怨之名行炫耀之實,我先聲明,放慢腳步、簡單活,其實沒有活得更輕鬆,開頭尤其辛苦。對,生活是變簡單了,但沒有比較輕鬆,重點在於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現在,我們活的心安理得,只對重要的事情付出必要的關注、愛、時間和空間,這些做起來完全不費力。
  
  我每週都會收到網友來信,詢問如何轉換生活型態。原來,許多人都面臨相同的挑戰,我完全感同身受。
  
  隨著居住空間擴大,出租個人倉庫的機構也在郊區活絡起來,而我們也想擁有更多:更多東西、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多活動、更多讚、更多追隨者、更多朋友、更多錢。
  
  產品型錄每天送到家裡,網路商店一天二十四小時接單,錯把購物療法當成真正的心理治療,社群媒體被用來販售新衣服、新商機、最新生活型態、最新健康趨勢。廣告一天到晚進行疲勞轟炸,推銷下一波熱門商品,讓我們覺得這裡缺那裡少,最後失手購買,好跟上時代潮流。
  
  套用美國演員威爾.羅傑斯(Will Rogers)的話來說:人們總是買一些買不起的東西,只為了讓不喜歡的人刮目相看,而這個戲碼天天都在上演。
  
  我們在月曆上塞滿行程,開會、赴宴、上課……一面哀嘆過於忙碌,一面又接受另一份差事,只因為相信這些事情會保證某種程度的快樂,誤以為只要找到物品和地位的正確組合,便能完美填補生命中不滿足的缺口。
  
  但壓力卻越來越大。
  
  我們每天都被排山倒海的資訊壓得喘不過氣,越來越多帳單要處理,住處大到無法保持乾淨,忙到在車上吃早餐和晚餐,週末早在幾個月前就排定了行程。我們忘了擁有較少的感覺:較少的東西、較少的壓力、較少的期待、較少的工作、較少的責任、較少的證明。與人的關係既緊密又疏離,會在社群媒體上跟陌生人打交道,卻不跟鄰居打招呼。
  
  每當我有機會跟人面對面,分享如何創造一個擁有較少的慢活人生時,大家的反應幾乎一模一樣,邊聳肩邊嘆氣:「唉,我也想啊。」
  
  通常後面會補上一句:「但該怎麼做?」
  
  本書是一本實用指引,我將帶領各位走入慢活人生,同時讓各位了解,為何慢活是比較好的選擇。
  
  我很了解當生活中要面對塞滿雜物的櫥櫃、無法休息的週末和排滿的行程時,你會極度渴望簡單緩慢的生活步調。我也了解知難行易,沒人帶領你很難辦到。
  
  話不多說,現在就來一起迎接慢活吧。
  
  .選擇你要的步調
  
  想改變現狀,擁有快樂、充實、有價值生活的方式不只一種,所以千萬別浪費精神和朋友、姊妹或任何慢活作家做比較。與人比較是一場注定慘輸的賽局,我期待你走出屬於的路。
  
  我的簡單慢活,是從清理家中雜物開始。六年前,我的心理狀況很糟,情緒不穩定,承受不起太多心靈層面的探索,所以選擇最不費心的領域,從清理家中用不著、不需要或根本不想要的東西著手。
  
  清理的過程非常緩慢,但我做得很起勁,逐步把家裡和腦袋裡的雜物一一清除,肩上負擔隨之減輕。幾個月後,我終於有餘力檢視其他需要清理的領域:我的想法、我的行程、我的意見和我的作業系統,慢慢學會如何運用正念(mindfulness)創造家庭生活的節奏。我開始將簡單活的概念應用於育兒和旅行上、改變飲食和烹調方式、練習瑜珈,還有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最棒的是,我的心理狀態顯然在模仿外在環境,最終帶領全家人接受全新的生活方式。
  
  我有位好友,最近也加入慢活行列,自己種菜,喜歡冒險,減少上網時間,自給自足,用心陪伴小孩。只是,她的旅程與我完全相反,在一場幾乎奪去她和腹中胎兒性命的經歷後,她開始練習冥想。
  
  幾年後,正念讓她意識到其他領域,她著手整理年幼時父親去世的遺物。這些遺物向來是維繫她與家人關係的重要物品,多年後她終於有勇氣面對,而且也辦到了。用自己的步調,在準備好了之後。
  
  相反的經驗,相同的終點;目標不同,結果相同。
  
  慢活有許多方式,哪個對你最有用就是最好的。花點時間讀完本書,認真思考哪些對你而言是創造簡單慢活的必須元素。然後,請你做一件事情:回到第一章,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後就看你自己了,要從何處開始,要捨棄哪些東西,要以何種步調進行,都由你自己決定。

目錄:


◎推薦序 慢慢把自己愛回來/洪仲清
◎推薦序 漫遊.慢遊/蘇益賢
◎推薦序 慢活——但求簡單,不求極致/丁郁芙

◎引 言
◆前 言 我曾經擁有的「完美」人生
決定「在乎」與「不在乎」之事
選擇你要的步調

◆第一章 暫停下來,發現生命重心
用三句話找到你要的人生
一到十分,排出優先順序
做好功課:你為什麼想改變?
想像百分百人生

◆第二章 清理一切不必要,放下身心壓力
別妄想一口吞掉大象
從小處著手,慢慢放鬆
戒掉雜亂,不妨從丟掉一支筆開始
六大清理障礙
多餘雜物:賣掉、捐贈或回收
甩開抗拒清理的三個小訣竅

◆第三章 減少擁有,留下最好的
換個角度,就能拋開執著
看穿外來誘惑的真面目
暫停一下,送走購物衝動
「不只是清理,還要減少擁有」

◆第四章 正念——活在當下,看見美好
留意一切,不再錯過自己
妨礙正念的藉口

◆第五章 永別了,低頭族——離線,是為了重新連結
令人上癮的「好處」
因「好處」失去的重要事物
幾個步驟,找回失去的生活
重新連結後的美好

◆第六章 林中小屋——設計內心的歸屬感藍圖
睡眠,最無害的健康食品
自我對話,學會愛自己
感恩,不再感到欠缺
滿足,帶來深度的平靜
閱讀,讓想像力飛馳
食物,慎選吃進肚的東西
活動身體,便能改善健康
旅行,深度比數量重要

◆第七章 不穩定的平衡,帶來長久的滿足
學會偏移,不再執著於完美
深刻體會,不再敷衍了事
把時間用在真正要緊的地方
減少拖延的訣竅
建立(適度的)秩序
(適度)降低標準
(適度)擺脫罪惡感
加速是為了放慢
放慢是為了加速
接受不同階段的人生尖峰
隨時回顧「改變的理由」

◆第八章 不再退縮的技巧
◆後 記 為你自己做選擇
勇敢捨棄

◎誌謝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