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 | 拾書所

星星之火

$ 299 元 原價 380



本書導覽:


從《無聲告白》到《星星之火》:伍綺詩舉重若輕的說故事美學

◎文/譚光磊(光磊國際版權創辦人)
  
  版權代理這行有個常見的謬誤,就是「把關於對方國家的書賣給對方」。美國人在巴黎住了幾年,寫了本法國背景的小說,通常不會有法國出版社感興趣。道理很簡單:一般人想看翻譯書,為的是看外國故事,而非一知半解的外國人跑來寫自己國家的故事。同理,千萬不要因為一本書有吸血鬼,就認為應該有羅馬尼亞市場。
  
  我們參加國際書展,常遇到老外興沖沖地說:「這本書一定有中文市場,因為作者在中國住過(或「因為故事發生在中國」)。」事實上,除非是外國記者或學者的中國觀察,不然在小說領域,這恰好是編輯自動跳過的類型。
  
  不僅洋人寫中國故事難賣,華裔作家寫的也未必吃香,關鍵可能還是在「讀者想看外國故事」。華人作家寫移民故事,不容易引起中文讀者興趣;寫華人在美經驗,則又難引起共鳴,簡直兩面不討好。因此長久以來,外國華裔作家的小說翻成中文後暢銷的屈指可數。
  
  基於以上理由,當初我收到伍綺詩《無聲告白》稿子時,不敢抱太大期望,即便同事看了以後大為推崇、即便在美國出版後得到很高的評價。
  
  此書以美國七○年代為背景,從少女莉蒂亞之死,描寫一個跨種族家庭的分崩離析。丈夫雖是華裔,卻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娶了白人太太,生了三個孩子,各自背負著未竟的夢想與希望,不論來源是社會偏見還是長輩期許。伍綺詩巧妙融合文學小說和懸疑推理的元素,舉重若輕地寫出一家人的悲歡離合,從全新角度審視種族議題,確實好看極了。可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七○年代」和「跨種族家庭」實在不是會讓人立即聯想到(中文)暢銷書的關鍵詞。
  
  然後,就在二○一四年底,這本小說擊敗史蒂芬.金和希拉蕊.曼特爾等文壇名家,獲選亞馬遜年度之書。不是年度好書(之一)、也不是年度十大好書,而是年度眾多好書之首。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各國出版社爭搶,後來《無聲告白》賣了近二十國版權,電影也在籌拍中。
  
  更重要的是,由於亞馬遜年度選書的加持,《無聲告白》終於得到中文出版社青睞,不僅登上台灣的翻譯文學排行榜冠軍,簡體中文版更狂銷五十萬冊,幾乎超過美國。伍綺詩的華裔身分,也讓她成為媒體眼中一圓美國夢的「華人之光」。
  
  事隔三年,她推出新作《星星之火》,這回不再是初出茅廬的新人,而是頂著得獎和暢銷作家的光環,書還沒出版便引起出版界高度矚目,成為二○一七年美國最受期待的文學大書。
  
  《無聲告白》寫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已經是幽微繁複,到了《星星之火》,伍綺詩野心更大,以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為主角,一邊是循規蹈矩(而且有錢)的理查森家,一邊則是浪跡天涯、暫時落腳的單親華倫家。落腳何處?是一個名為「震顫崗」的高檔社區,此地規矩甚多、處處講究整齊劃一,連垃圾都不能放在家門口,以免有礙觀瞻。除了高檔,震顫崗更以多元族裔的價值觀為傲,很早就推行相關的通識教育,努力打破種族歧見。
  
  這是一個關於母親的故事。理查森家的愛蓮娜在震顫崗土生土長,為了四個孩子放棄記者夢,扮演著完美媽媽的角色。相較之下,單親媽媽蜜雅就不按牌理出牌:她是個藝術家,打零工只為換來足以讓她創作的生活費,和女兒過著勉強溫飽的日子,搬家對她們而言是家常便飯。
  
  蜜雅租了理查森家的房子,又因緣際會到她們家幫傭(愛蓮娜還自認是在「做好事」),兩個天差地遠的家庭從此有了交集。也許得不到的總是最美,兩家的孩子竟都在對方母親身上找到某些與眾不同、而且自己居然十分渴望的特質。珍珠羨慕愛蓮娜的入時打扮與豪宅,理查森家的孩子則覺得蜜雅沒有大人架子,是個可以親近能說心裡話的大姐姐。
  
  摩擦開始出現,秘密不斷增生,兩個家庭的碰撞眼看不可避免,伍綺詩又在此時神來一筆,藉由一起中國女嬰監護權的官司,引燃了一切的導火線。理查森和華倫家各自選邊站,衝突一觸即發,兩個母親卻不知眼皮底下的孩子們,藏了多少不能說的秘密心事……
  
  《星星之火》有著比前作更錯綜複雜的結構,探討階級、種族、親情與倫理議題,可是伍綺詩寫來依舊舉重若輕,很快就把讀者帶進故事內裡,與角色同喜同悲。她寫的不是推理小說,布置謎團的功力卻不輸任何懸疑作家。表面上這是兩個白人家庭的故事,華裔身分只是小小配角,但那毋寧是畫龍點睛的一筆,也是她對自身認同的省思與叩問。
  
  這本小說會讓人一口氣讀完、掩卷嘆息;會讓人想要立即回頭重看,耙梳字裡行間的隱密線索,重溫每一個轉折。再說都是多餘,箇中精彩之處,就留待你自行發掘了。

內容簡介:


繼《無聲告白》後,伍綺詩最新作品,
出版即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榜!


【2017年度選書】
美國權威書評網站Goodreads.美國亞馬遜書店.華盛頓郵報.美國邦諾連鎖書店

【書店最愛推薦】
美國亞馬遜2017年9月選書.獨立書商協會IndieNext當月選書.誠品書店2017年9月外文選書.博客來網路書店2017年11月外文選書

【讀者票選推薦】
Goodreads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小說.全美圖書館員最推薦小說.亞馬遜編輯票選最愛書籍

【名人感動推薦】
林靜如/律師娘、作家.胡培菱/外文書書評人.郭強生/作家、教授.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陳鴻彬/諮商心理師、作家.譚光磊/版權經紀人(依姓名筆劃排序)

有時候,我們需要燒光一切,重頭來過。

害怕失去的同時,
其實已經一點一滴地失去了。

那是個富裕的烏托邦,觸目所及盡是美好。

為免發生不得體、不愉快,這裡每件能做及不能做的事情都受到規範,震顫崗的居民們相信,只要堅守「秩序」,就能創造桃花源。或許是追求完美的信念太過強烈,以致滲入了土地,讓這裡生長的人們力求超脫,對缺陷的容忍度極低,就連青少年也一樣。

某天,15歲的少女珍珠,和她從事藝術創作的母親蜜雅來到震顫崗落腳,經過嚴格的審核後,她們有幸成為理查森太太的房客。理查森太太向來很挑房客,只租給她認為明明很善良,卻因為種種原因受到上天虧待的人。能夠幫上天彌補他們,她覺得很高興,因為她向來期許自己慷慨慈善。

理查森家有四個孩子,蕾西擁有燦爛的笑容及輕快的笑聲,崔普有著帥氣的外表和迷人的酒窩,與珍珠同級的穆迪有顆浪漫的心,蜜雅母女漂泊的藝術家生活令他嚮往。唯獨么女小伊,大家總說她瘋瘋癲癲、無事生非。

震顫崗一貫的安全平靜,從孩子們在美術館發現蜜雅的照片後開始崩塌,一件觸動大眾神經的領養女嬰監護權官司,似乎也與蜜雅有關。理查森太太決定暗中調查,意圖揭穿蜜雅的神秘過往,但她的執念卻導致一場星火燎原,而毀滅的代價足以用餘生償還……

〔書衣設計概念〕
以燙銀的精緻鳥籠展現完美的「家」意象,然而,那令人稱羨的美好,竟脆弱到只要星火就足以毀滅。
火苗象徵不羈的熱情,你是渴望展翅疾飛的鳥,還是在內心自築受困的籠?

【短文推薦】

母性是上天對一個女人的恩賜,但夾雜在女人與母親的兩個角色間,有太多的為難與糾葛。作者把女人心上的各種情結,一一抽絲剝繭,挖掘出母性裡最深沉的心緒:即使有憾,依然無悔。這是女人的溫柔,也是女人難解的心事。
——林靜如/律師娘.作家

本書精確犀利地寫出階級與生活形態的碰撞。藉由這個故事,作者最終想問的問題是,如果富裕穩定的中上階層生活代表著熱情與冒險的殘缺,你願不願意交換?忍不忍心放棄?然後,甘不甘心看著他人自由?這是一個層層叩問、佈局完美的好故事,對於家庭親情中的自由與愛,沒有人寫得比伍綺詩更犀利而冷靜。
——胡培菱/外文書書評人

這是一本讀了就停不下來的作品!故事情節以極具張力的方式逐漸開展,因不同生命歷程的彼此衝撞,展開了一場內在秩序被解構與重新建構的過程。在每個人慣常的生活模式底下,都隱藏著對立面的基因,渴望著有所不同,時時刻刻在變與不變中來回撞擊。作者擅長描繪人心,全書不斷透過換位思考的方式,讓讀者從不同的角度與觀點洞悉人性;字字句句觸碰人心,牽動體內不安的靈魂。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任何變動,對於原先看似穩定與平衡的系統而言,都是種挑戰,無論是家庭,或是社區。但「變動」也是種引動系統改變的契機,或能藉此長出回應變動的能力、產生新的平衡,並找到新出路。伍綺詩的《星星之火》充分演繹了其間的微妙。
——陳鴻彬/諮商心理師.作家

【各界好評】

《星星之火》勢必將帶給書迷極大的滿足,並吸引更多讀者。理查森一家住在俄亥俄州的震顫崗,這是個規劃社區,富裕、舒適、穩定——住在那裡的人們更是體現了這樣的特質。然而,當單親媽媽蜜雅帶著十五歲的女兒珍珠來租房子,她們非常不一樣的人生與理查森一家交會,這家人精心編織的的架構開始扭曲,而賴以支撐的人生觀也開始改變。與前一部作品一樣,這本書的情節與步調都近乎完美,角色真實可信。伍綺詩是描寫家庭與社會衝突的大師,善於敘述觀點轉移,以及人們最想守護的秘密——儘管她持續擴張寫作視野,但喜歡前一部作品的讀者在這本書裡依然能看出她的獨特風格。
——亞馬遜書店資深編輯克里斯.席律普(Chris Schluep)

充滿詼諧、智慧和溫柔的作品,一部令人驚奇之作。
—— 《列車上的女孩》作者珀拉.霍金斯

請做好心理準備,伍綺詩的寫作功力將令讀者讚嘆——這本書將如明鏡映照出個人的信念,動搖讀者的思想。
——《姊姊的守護者》作家茱迪.皮考特

伍綺詩石破天驚的處女作《無聲告白》即可看出她是位大師級作家,然而《星星之火》更是彰顯她的功力。她探索震顫崗與當地居民的複雜性,所使用的筆法是我長久以來見過最有藝術性、最引人入勝,甚至最具有智慧的述事風格。她以極近距離觀察這個社區,藉此打開整個世界,令人驚奇的閱讀體驗。
——《非普通家庭》作者凱文.威爾森

複雜而迷人也描寫了一個完美到令人毛骨悚然的郊區小鎮,微微地透顯其黑暗的寓意,是一本探討母性、富有懸念的小說。
—— 《出版人週刊》星級評論

伍綺詩用上百人的生命智慧書寫人生。
——《哈潑時尚》

伍綺詩迷人的第二部小說,多重檢視了身分認同的形成與維護、家庭如何成形、友誼如何被考驗,母性不只來自血緣……為一本傑作。
——《書單》星級評論

《星星之火》是一部具備多重精彩性質的作品——在許多方面可以說是一部喜劇,但兼具社會小說的價值,閱讀時的感覺又像驚悚小說。情節時而黑色幽默、時而感人揪心、時而洞察敏銳,再次肯定伍綺詩掌握文學創作的天分。
——《The Fortunes》作者彼得.霍.戴維斯(Peter Ho Davies)

我在早上翻開這本書,然後就一動也不動,直到非得去開燈為止。真是愉快的經驗,我等不及想看完這本書,徹底沉溺,忘記雜務、時間,甚至忘記呼吸。伍綺詩再度證明她不容小覷。《星星之火》是一部巧妙的大師級作品,令人屏息。
——《The Sleepwalker’s Guide to Dancing》作者米拉.雅各(Mira Jacob)

沒錯,這是一個以俄亥俄州小城鎮為背景的故事,但《星星之火》並非常見那種描述美國郊區生活黑暗面的恐怖故事。這是一部劇力萬鈞的巨作,探討親職與政治、青少年衝突與藝術抱負,以及個人與社群之間嚴酷的選擇。伍綺詩擁有了不起的寫作能力,以最輕柔的筆觸描寫最嚴肅的議題。
——《Rich and Pretty》作者羅曼.阿拉姆(Rumaan Alam)

閱讀伍綺詩的第二本小說時,我不禁一次又一次想著「她怎麼會這麼瞭解我們所有人?」她怎麼能以如此敏銳的洞察力寫作?她的作品怎麼會具備如此令人驚奇的優雅,如此大膽,又如此包容?《星星之火》具備驚悚小說精心佈局的步調,以及不朽文學作品的傑出觀察。伍綺詩絕對是一流的作家,足媲美同時期最出色的作家——不亞於查蒂.史密斯與賈桂林.伍德生。我狂愛這本書。
——《The Fireman》、《The Heart-Shaped Box》作者喬.希爾(Joe Hill)

序跋:


中文繁體版序文

  致親愛的讀者們:

  在出版第一本小說《無聲告白》時,對於有沒有讀者願意讀這件事,我毫無把握,因為我不知道這個故事能否與任何人產生共鳴。沒想到一切竟然真的發生了,我非常驚訝,也非常開心。許多讀者告訴我,這本書讓他們深深感觸,幫助他們以全新的觀點看待自己的人生與家庭,為此,我深感榮幸。

  希望這本全新小說《星星之火》能夠以同樣的方式與你產生共鳴。這是兩個家庭的故事,理查森家與華倫家,南轅北轍的兩家人因緣際會相遇。做為場景的俄亥俄州震顫崗是我的故鄉,在書中,這個地方的重要性不亞於兩個家庭。震顫崗是美國最早期出現的計畫社區,這個城鎮自詡為先進發達、種族平等、祥和靜謐的典範。所有細節都經過精心規劃,非常重視表面功夫。

  從收垃圾的安排,就得以一窺這座城鎮的文化。在其他社區,收垃圾的日子,住戶會將垃圾桶放在馬路邊交由垃圾車清運。然而在震顫崗,垃圾桶不可以放在路邊,因為這樣會顯得髒亂。住戶必須將垃圾桶放在房子後面,沒有人能看見的地方。市政府使用非常小型的垃圾車,開進每一戶的車道,去後院清運垃圾。我認為這種作法極具象徵意義:每個人都會製造垃圾,只是在這個社區,必須將垃圾藏好,假裝不存在。

  各位應該感覺得出來,這個社區極為重視秩序與理想。在這本小說中,理查森一家體現了那些理想——尤其是大家長理查森太太,她堅信只要服從規定,便能避免所有不得體、不愉快、不幸的事情。然而,蜜雅‧華倫帶著女兒珍珠搬來這座城鎮,她們不遵守那套規定。蜜雅是居無定所的藝術家、也是單親媽媽,對於理查森夫婦以及家中的四名子女而言,這對母女既神奇又危險。

  一如《無聲告白》,這本書中的每個角色都藏著過往的秘密。當一起美籍華裔女嬰的監護權案件造成震顫崗居民立場分裂,這些秘密也逐漸浮現。理查森太太支持即將領養女嬰的夫妻,他們是她的好友,也是有權有勢的白人。蜜雅則支持孩子的生母,一位中國移民,她雖然曾經拋棄寶寶,但現在想要討回來。監護權戰爭越演越烈,理查森太太決定揭露蜜雅的秘密,但她將付出怎樣的代價?

  《星星之火》是一個探討種族與階級的故事,同時也探討家庭與母職。誰有資格當媽媽?誰有「權利」扶養孩子?是否有所謂正確的方式?最後,人是否能將過去的秘密拋在腦後重新開始?還是永遠甩不掉?怎樣的人能得到重新來過的機會?怎樣的人不能?

  在美國,我們正與許多問題纏鬥,種族歧視、白人至上,以及階級差異。針對種族與階級在美國運作的方式,我們提出許多難解的問題。很多美國讀者說我的小說強烈呼應現今我們所面對的挑戰,他們想知道我是如何寫出這樣的作品。其實,這本書早在二○○九年就開始動筆了,二○一六年九月完稿——當時川普尚未執政,許多佔據美國新聞頭條的事件尚未發生。事實上,種族與階級的問題始終存在,只是現在我們終於來到國內兩派意見交流的前線。我猜想,世上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