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1666:一座偉大城市的浴火重生 | 拾書所

倫敦1666:一座偉大城市的浴火重生

$ 387 元 原價 490



內容簡介:


面臨絕路,他們全力思考出路
——從現代倫敦的誕生一窺英格蘭的政治與文化基因


一代人的才智與堅忍,在災害與憂患之中,閃爍發光。
翻轉英國命運,就看這關鍵半世紀。

「日不落帝國」不是一日造成的。倫敦在十八、十九世紀成為歐洲最大城,透過軍事與貿易的影響力宰制全球,今日仍是世界最大金融中心與精英薈萃之地——透過跨國企業的金錢運作,延續往昔帝國的榮景。若我們追溯起源,給予英國首善之都今日面貌的,竟然是十七世紀的一群知識分子。

十七世紀中葉,英國正遭遇體制巨變,教派與黨派林立,社會氣氛緊繃而詭譎。國會用「憲章」給王權戴上枷鎖,使英王查理一世不惜發動內戰,終獲叛國罪名處死問斬。史無前例的變局,將國家的命運拋入了未知的風中。

當此時,建城超過千年的倫敦已負荷不了急速成長的人口,這裡擁擠、髒汙、混亂而無規劃的違建林立。正是在此動盪而失序的年代中,誕生了即將革新倫敦面貌的一代人。他們將被後世譽為理性主義、啟蒙運動的先鋒。這群飽學之士,面對迅速變遷的世界,不滿足於古老的教條式知識,引領「自然哲學」的思潮,即現代科學之先聲。

他們在倫敦成立「皇家學會」各領風騷(王室又復辟了),透過觀察與實驗,找尋自然的真實面貌。卻沒料到,使他們能夠一展抱負的機會,卻來自一場滅頂巨災——接著前一年的大瘟疫,又襲來了1666年倫敦大火。出自深夜的布丁巷一間烘焙坊,冒出的火苗徹底失控,怒號著延燒了四天四夜,吞噬一萬三千餘棟房屋,將市中心夷為平地——幾乎使倫敦「不復存在」,而象徵王權榮光的聖保羅大教堂也受災而成了廢墟。

本書即描寫一群知識分子重建這座城市的故事,他們多才多藝、身兼多職:天文學家暨建築師雷恩(Sir Christopher Wren, PRS, 1632-1723)、鑑賞家和作家艾佛林(John Evelyn, FRS, 1620-1706)、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 FRS, 1632-1704)、醫師兼地產商巴彭(Nicholas Barbon, 1640-1698),以及人稱「倫敦達文西」的巧匠與天才科學家胡克(Robert Hooke, 以虎克定律、光的波動說和《微物圖誌》〔Micrographia〕知名,生物細胞的發現者)。

在眾人的奔走之下,從瓦礫堆中升起的恢弘設計,將承載倫敦這第一座現代都市的全新意象。容讀者藉著倫敦浴火重生的故事,一窺英國社會的斷代剖面,一個常民與菁英如何攜手建立的輝煌時代。雖聚焦倫敦一城一地,實則生動描繪出英國脫胎換骨的關鍵契機。

◎楊照專文導讀、推薦

【各界學者、精英強力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Zoe佐依子 愛樂電台主持人
王芝芝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
王盛弘 作家
李俊明 設計&生活風格作家
阮慶岳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林盛豐 實踐大學建築系客座教授
胡忠信 歷史學者、作家
唐湘龍 「飛碟早餐」節目主持人
夏鑄九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張金鶚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陳文茜 「文茜的世界週報」主持人

◎「倫敦,一個你永不會厭倦的城市。」這是十八世紀英語字典之父約翰生的經典之句。這本《倫敦1666》,為你解說這句名言背後的精彩歷史。想要認識今天的倫敦,就從這本講述十七世紀幾位重要文明精英的貢獻開始……
——Zoe佐依子/台北愛樂電台節目主持人?

◎一六六六年,倫敦歷經一場大火。這把火驅走了黑死病,燒盡倫敦舊城的繁華;同時也把經年累積的空間困難和無從解?的產權難題一體清除。……倫敦城重建委員會匯集政商以及全國文化資源,成功地締造近代歐洲第一個舊城全面更新改建的精彩案例,讓倫敦在十七世紀下半葉,像火鳳凰一般,由灰燼中重生。這是西方城市規畫史上第一個奇蹟,讀者可以在本書中,洞悉城市規畫與建築營造,徹底認識許多令人咋舌的政商微妙關係,其實由來久矣。
——王芝芝/輔仁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

◎賀利斯寫出一座偉大的現代城市誕生背後,時代與個人錯綜交織的命運。
——王盛弘/作家?

◎一座偉大的城市,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吸引著摩拳擦掌、夢想大展身手的豪傑人物。我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特別享受倫敦地標聖保羅大教堂如何被建成的抽絲剝繭;既體現了城市追求卓越的願景,也捕捉了當時知識份子追求理性與美感的極致理想。
——李俊明/設計&生活風格作家

◎城市興起是近世代的現象與表徵,城市史的閱讀自有其重要性。倫敦,作為現代性與工業革命的關鍵源頭,更不能不認真做閱讀與了解。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

◎一個偉大城市的經營打造,必需有幾位關鍵人物寬廣的視野;一個偉大城市的歷史撰寫,也需要同樣寬廣的視野。《倫敦1666》是讓我們學習這種視野的好書。
——林盛豐/公視「城市的遠見」節目主持人?

◎本書透過五位中心人物述說了倫敦的崛起。倫敦一六六六年大火後的重建,看到都市的歷史脈絡,也反省了都市重建的各種困境,尤其開發商的投機利益在都市重建過程中,是特別值得深思之處。
——張金鶚/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

◎《倫敦1666》讓我們看見偉大的城市背後的力量。
——黃碧端/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

◎這是人類思考、知識力量發揚發達的故事。
——楊照/作家、評論家

【國際學者、媒體好評】

◎《倫敦1666》是一個真正啟發人心的故事,它訴說關於人類在面臨災難時發揮的聰明才智與堅忍毅力,以及如何在過往的廢墟上建立未來。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比這一段艱困且輝煌的時期,更適合介紹英格蘭的政治與文化。
——《圓頂的故事》作者/金恩?

◎賀利思用豐富引人的細節,解釋聖保羅大教堂從倫敦大火的灰燼裡重新崛起,揭開他所謂的「石塊中的謎題」,不只描述了新的大教堂的設計和建造,也呈現出當時複雜的政治、科學與哲學,還有把倫敦建造成第一個真正現代都市的幾位傑出人物。
——歷史學者/摩爾?

◎賀利思的書就像聖保羅大教堂的結構一樣令人印象深刻,他以美妙的文筆,訴說一個知識革命的故事。以雷恩為中心的幾位天才,如何讓十八世紀最偉大的仇視文化復興達到頂峰,以及他所建的天下無雙的大教堂圓頂。賀利思讓我們有如第一次看到聖保羅,這是一本成績斐然的書。
——歷史學者/葛蘭西

◎賀利思給我們一幅生動的畫像,他們是工匠,建造了倫敦最偉大的象徵……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不只在它豐富的細節,還有對當代新思想的形成的解釋。 ——周日獨立報

【封面圖說】

封面油畫顯示倫敦大火後帶領重建的雷恩(左)與胡克(右)。兩人共享橫跨科學與建築領域的興趣,更在長期合作中建立深厚信任。封底油畫則描繪大火之後親身測繪都市每一方土地的胡克。重建的規劃大大仰賴於這次系統化的調查工作。請讀者注意,至今未有畫像或胸像留存下胡克的樣貌,此系列畫像是由Rita Greer女士根據兩段對胡克相貌的描述,加以推測並繪製而成,以紀念這位大師。

Rita Greer, 2004。經由牛津大學工程科學院,作者將本圖上傳維基共享資源,並以自由藝術作品許可(FAL)授權。?

聖保羅大教堂東北方視圖。Johann Sebastian Muller, 1753. 原件為260 x 403 mm蝕刻雕版畫。

序跋:


▓給台灣讀者的信
世界第一座現代城市——倫敦

◎文/賀利思

親愛的台灣讀者:

  台北是二十一世紀很令人興奮的大都會,今天,它的天空高聳著雄偉的台北一○一,夜裡綻放的光芒閃爍整個首都。這是現代、創意、革新與工業的城市,在在證明著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實驗,也是證明我們尖端能力的一個故事。今日的台北當然不是故事的結束,未來的城市正在這座代表性建築的四周築起,並以令人興奮與意外的樣式,展現在我們眼前。

  什麼是現代的城市?它如何運作?為何而造?這些問題是我寫作你手上這本《倫敦的崛起》的起點。我認為倫敦是第一座現代城市,而這本書便是敘述它如何從過去脫胎換骨,使自己邁向未來的故事。故事是以一座中心建築為圓心來敘述,這座偉大的建築也就是由雷恩爵士所造,令人驚豔的聖保羅大教堂,可說是當時的台北一○一。我很好奇建築是否可能有屬於它自己的傳記,屬於它自己的生命,經過一番探尋,我找到一個遠遠超越教堂院區的故事。

  為了敘述這座建築的生命故事,我發現必須把它放在時代的脈絡裡來看,因此最後變成一個國家的歷史故事,而它正好是在面對革命與轉變的戲劇性轉捩點上。這也是一部關於建築、哲學、現代科學的誕生、資本主義的形成,以及帝國與啟蒙時代出現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因為這些人是最早開始提出我們現在會問的問題的人。

  歷史是人所創造的,而這本書所出現的五個人——艾佛林、雷恩爵士、胡克、巴蓬、洛克——彷彿都穿越了三百多年的時空來與我們相會,儼然如生。他們都是非常真實的人物,努力想理解周圍的世界。對我們來說,他們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以誠摯的心,我深深感謝你閱讀這本書。

  於倫敦 二○一一年一月

目錄:


推薦序 在知識運動浪頭上出現的城市——讀《倫敦1666》/楊照
給台灣讀者的信 世界第一座現代城市——倫敦/賀利思
前言
第一部 內戰時期的孩童
  第一章 有史以來英格蘭年輕人的最大危難
  第二章 無聲的革命
第二部 復辟時期倫敦的興衰
  第三章 復辟與復興
  第四章 雙城記
  第五章 「倫敦再也不存在了」
第三部 我將再起
  第六章 丈量城市
  第七章 勘測司令
第四部 現代倫敦的形成
  第八章 投機城市
  第九章 古老與現代
  第十章 政治的對立
  第十一章 革命前夕
第五部 倫敦再生
  第十二章 徹底摧毀,重新再造
  第十三章 倫敦革命
  第十四章 鳳凰崛起
  第十五章 終點
各章注釋
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
中英對照表暨索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