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食衣住行育樂,都建立在金融之上, 本書不說行話、不算公式、不看圖表, 結合人文,教你活用金融原則, 處理危機、愛情、婚姻、人際、失敗等問題,讓你過得更好!
2008年金融海嘯後,金融貪婪、騙人的形象,累積社會的不滿,到現在仍令人避而遠之, 金融市場也常被認為跟人文修養背道而馳,詆毀金融已是家常便飯, 以為金融不能為世界帶來多少價值,背後也沒多大智慧。
但哈佛商學院與法學院教授米希爾.德賽(Mihir Desai)指出, 金融對於經濟和生活的影響處於重要的核心位置。 金融活動隨處可見,從消費、教育、保險、退休、住房等各方面都是。
2015年,他受邀到哈佛管理碩士班,進行畢業演講,題目為「金融的智慧」, 用人文的角度釐清金融對於生活的問題, 演講結束後,得到哈佛商學院畢業生的諸多迴響,因此催生了這本書。
德賽教授從人文觀點透視金融概念,創造出獨特的對比: ● 文學──《傲慢與偏見》作者珍.奧斯汀(Jane Austen)是風險管理的指導者 ● 藝術──美國當代藝術家傑夫.昆斯(Jeff Koons)是融資槓桿的倡導者 ● 電影──美國導演梅爾.布魯克斯(Mel Brooks)的《金牌製片人》闡述受託人的責任
委託與代理的問題,生活中也到處可見,例如:工作、教養、投資……
德賽發現,金融原則也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問題提供了答案── ● 保險,是了解人生的核心架構,風險無所不在,但整體可預測 ● 現在大家對保險業務有負面印象,但過去他們曾是英雄,可以讓人獲得拯救。 ● 宗教的角度:不信神可是要永遠下地獄,難道值得冒這個險嗎? ● 歷史的角度:年金是擔心活太久所提供的保險,卻引爆法國大革命?
不懂「資本資產定價模式」?看看你的人脈就秒懂 ● 高β值資產:這些人脈都有目的、利害關係 ● 低β值資產:不管你發生什麼事,他們都會是堅定的朋友 ● 負β值資產:當你最困難時,這些人必定守護你,當你衝太快時,會想辦法拉著你
如何創造「價值」,又該怎麼衡量? ● 過去做了什麼不重要,未來才重要,所有價值都源自於未來。 ● 超額報酬,才是真正創造價值
● 企業合併看戀愛關係 ● 婚姻是經濟利益的結合,歷史常見 ● 福特和凡士通的合作關係,沒一起解決問題,百年關係反而破裂
● 「債」不只是金錢,還有人際牽絆 ● 槓桿,就是「借錢」,以承諾換取資源,也是舉債 ● 人生會做出一連串的承諾和槓桿,對配偶、子女、工作和社區……
破產,讓人坦然面對失敗 ● 美國航空把破產當成重新談判的策略工具,最後反而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 ● 責任義務,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條件
本書猶如一堂跨越文學、歷史、哲學、音樂、電影和宗教的金融課, 從人文角度來理解金融內涵的智慧,讓你順利操控生命中的風險與報酬, 甚至可以讓每個人有能力抵抗貪婪的誘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