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刊號 | 拾書所

試刊號

$ 276 元 原價 350



本書導覽:


虛構的歷史,虛構的媒體

◎文/張鐵志(文化評論作家,著有《燃燒的年代:獨立文化、青年世代與公共精神》、《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等書。)

  一段可能被虛構的歷史,一本虛構現實的非虛構書,和一份幾乎是虛構的報紙,這是這本叫做《試刊號》的小說的三個主軸。這一切非常艾可。

  本書的故事背景是在一九九二年的米蘭,主角原本是一個自由作家,被一位正要創辦報紙的主編找來記錄他和這份媒體的故事。報紙有一個迷人的名字:《明日報》,因為他們想要關心的不是過去的「舊聞」,而是明日可能發生的「新聞」。「報紙總是在講述人們已經知道的事情,所以銷量越來越少。」主編說。他計畫在一年內做十二期,但並不會在市面上發行。因為這份報紙背後的創辦人是媒體和旅館大亨威美爾卡特先生,他的目的不是真的要做一份新聞媒體,而是:「只要讓知道他的某些人看到就好。一旦威美爾卡特先生展現出他有能力讓金融圈和政治圈陷入困境,那些人說不定會求他罷手,到時候他只要放棄《明日報》就能換來進入那個小圈圈的通行證。」這位主編對主角說。

  而主編之所以請這位作家幫他把整個編輯過程寫成一本書是因為:「這本書要呈現的是另一份報紙的理念,展現出在那一年中我如何竭盡心力籌辦一份符合獨立媒體精神、無畏外在壓力的典範報紙,而最後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自由之聲沒有生存空間。所以我需要您幫我杜撰、構思,寫出一部史詩來,我不知道這麼說夠不夠清楚……」這本書,他建議取作《明日報的昨日》。

  這短短兩段話精采地道盡掌握媒體者對於權力、財富和名聲(一個深具理想性的記者的迷人形象!),那些或張狂的或潛藏的暗黑慾望,是如何形塑了這個媒體再現事實的方法。

  除了「明日報」本身的故事,本書另一個主要軸線是關於義大利的「另一種歷史」(alternative history)。主角的一位編輯同事,深深相信他們所熟悉的歷史不是真實的,亦即那個惡名昭彰的法西斯主義者墨索里尼在一九四五年時並沒有死亡,而是被盟軍藏起來,因為他們盤算一旦共產黨控制義大利,可以讓墨索里尼出來對抗共產黨。而墨索里尼後來的命運又和日後義大利的政治暴力緊密連結。

  這本書和艾可過去小說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其輕薄短小,故事相對沒那麼繁複瑰麗。相對的,書中有很多對話,並透過對話來述說義大利的複雜歷史。但和《玫瑰的名字》、《傅科擺》和《布拉格墓園》等書的精神類似的是,故事的核心都有艾可所執迷的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ies),或者說存在著另一種隱密的、對世界的敘事/解釋。這位相信墨索里尼沒死的編輯說,「我唯一有把握的是,在我們背後永遠有一個老大哥在羅織騙局。」

  艾可對事實作為一種謎的探索興趣,當然和他的符號學研究有關,因為這種學科相信意義隱藏於各個角落,並要解構人類的溝通模式,詮釋未言明的符號的意義。在這個脈絡下,本書把焦點放在媒體,畢竟人們是透過媒體來理解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但那些紙上的字、螢幕上的畫面,真的是事實嗎?或者,媒體沒報導的,就沒發生嗎?

  書裡編輯說,「問題出在報紙不但沒有將這些消息傳播出去,反而加以掩蓋。發生了A案,你不能不談,可是會讓太多人為難,那麼就在同一期做個讓人頭皮發麻的頭版新聞,母親親手割斷四個孩子的咽喉、我們的儲蓄將化為烏有、加里波底辱罵另一位義大利統一功臣尼諾.畢西歐的信件首次公開等等,讓那則新聞淹沒在資訊汪洋中。」

  更大的真理是:「不是新聞成就報紙,而是報紙成就了新聞」。

  《試刊號》的故事是有強烈現實意涵的。小說的背景設定在一九九二年。在現實中的那一年,義大利發生了「淨手運動」(Clean Hands)行動,揭露了義大利政治中的嚴重腐敗,導致原有政黨體系崩潰,上千人被捕,數人自殺。在那一段混亂之後,來自米蘭的媒體大亨貝魯斯孔尼(Silvio Berlusconi)成為義大利政治的救世主,從一九九四年擔任義大利總理直到二○一一年:很多人都認為小說中的這個媒體大亨就是影射他。

  貝魯斯孔尼開啟了艾可在政論集《倒退的年代》所論述的「大眾媒體民粹主義」時代,因為貝魯斯孔尼掌握了義大利大多數的媒體。他並且嚴厲批評這種民粹主義下選民的自利與犬儒,而問題甚至不只是那些無知者:「明天的歷史不會譴責那些對電視上癮不能自拔的人」,而是在那些明明有閱報但卻對義大利即將到來的選舉不夠關心、沒有採取足夠行動的人。在同本書另一篇文章中,他也指出在法西斯主義政權下,人們知道所有的大眾媒體都是政府喉舌,所以他們會偷聽外國或地下電臺的資訊,但在當下的傳播媒體政權中,人們卻沒有意識到資訊可能都是被操控。

  在這時代,這些問題變得更為迫切。一方面,媒體提供的新聞或資訊越來越碎片化,以至於我們無法理解事情的脈絡,喪失理解全貌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交媒體世界更進一步惡化這碎裂化傾向,刻意製造的錯誤資訊更被大量流傳,讓「假新聞」的接受度可能更甚於真新聞。

  事實上,義大利的大亨總理貝魯斯孔尼經常讓人聯想到美國總統川普,雖然後者不是媒體大亨,卻是操弄媒體之王。這位美國總統不僅經常公然製造謊言(或「另類事實」),甚至反過來指責那些最具名聲的媒體是「假新聞」。

  因此,這個時代的問題甚至不是「報紙成就新聞」,因為報紙越來越少人看,越來越缺乏權威,而是當謠言和假新聞在社交媒體上四處流傳,沒有人再相信真相。這果然是一個「後真相」的時代。

  沒有可以相信的事實,沒有可信的新聞,其結果是我們失去了探求真理的興趣與能力,喪失了對公共生活參與的興趣。接著,民主必然會萎縮。(這其實就是川普當選的原因。)

  《試刊號》最後有段話提到,即使看到許多重大新聞,但「人們會說,真的嗎?這真是有趣啊。然後他們會轉過頭去繼續做他們的事」。艾可在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臺訪問時針對這段話說:「我的小說的最終啟示在於,過去三十年有許多可怕的事情發生,我們在媒體上讀到了它們。但真正的悲劇不是炸彈爆炸或有許多人死去,而是我們對此是冷漠的。我們在週一讀到了某些新聞,但在週二我們就遺忘了我們讀過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內容簡介:


一代大師的完美句點。
艾可最後一部小說終於問世!


義大利文版熱賣突破25萬冊 !版權銷售40餘國!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彭博商業周刊、太陽先驅報、獨立書商協會「Indie Next」等各大媒體選書!

我們盡力影射,讓意見變成事實;
我們杜撰來函投訴,再杜撰來函澄清;
我們在沒有新聞的地方,製造新聞,
因為不是新聞成就報紙,
而是報紙成就新聞。

所有見報的新聞,
都是「適合」刊登的。

今早轉開水龍頭,卻沒有水流出來。
水的總開關被關上了,不是我關的,
更確切地說,我甚至不知道總開關在哪裡。
昨晚睡前我吃了安眠藥,那時還有水。

這天是一九九二年六月六日星期六,日期就透露出不祥。
關掉總開關是一個警告,有人進入我家。
他們在找什麼?
答案顯而易見,是那份報紙。

兩個月前,我被重金聘請擔任《明日報》的主編,
但這是一份永遠不會出刊的報紙,
捏造新聞,只為成為金主威脅政商名流的武器。
我的團隊負責撰寫「試刊號」,
遵循「不是新聞成就報紙,是報紙成就新聞」的原則,
我們盡力影射,讓意見變成事實;
先杜撰來函投訴,再杜撰來函澄清;
在沒有新聞的地方,製造新聞;
不報導書,但可以報導作家之間的批評;
我們的星座運勢必須正向而且模稜兩可。

我的一位編輯提出想刊登「墨索里尼未死之謎」的專題,
據說他掌握的消息足以推翻歷史,進一步影響政治局勢,
我視為無稽之談。
然而數天後,包括我在內,知悉此事的三個人,
一個死了,另一個不見蹤影,
而我,我最好待在家裡。

我喝了兩小口威士忌,卻神志清明。
因為怕死,喚醒了我所有的記憶……

名家推薦:

【文化評論家】張鐵志、【譯者】倪安宇 專文導讀!【作家.記者】房慧真、【導演】楊雅?、【作家】楊照、【作家.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代表】蕭國君(Donato Scioscioli)、【作家.出版人】顏擇雅 一致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媒體推薦】

艾可將他所鍾愛的懸疑情節,巧妙結合了政治諷刺,寫成了這本有深度、有趣,又刀刀見骨的懸疑推理小說。艾可的這個關於謊言、犯罪和勾結的故事,毒舌又充滿巧思、黑暗又爆笑,節奏明快緊湊,無處不批判吞噬著新聞界和政府的無恥腐敗和貪婪。痛罵得令人大呼過癮之餘,也為堅定的愛情注入了光明。——《書單》雜誌

這是一則「哲學故事」,無所不在的陰謀論,有時候其實更接近真相。《試刊號》顯然是艾可為了混淆讀者視聽而捏造的一個陰謀論,好向我們證明我們的人生和歷史無非是虛構的結果,不管是虛構文學或非文學,目的是讓我們不知不覺中擁有更多分析能力作為武器,以對抗愚弄、造假資訊和陰謀論。我們應該向他表達謝意。——24小時太陽報

在本書中,艾可的「正字標記」一應俱全:幽默、諷刺、博學的典故、不著痕跡的引經據典、對名單的熱愛、偶爾跳脫故事主軸的支線、對當代時事的呼應……——解放報

透過《明日報》這個將議題、主角、事件玩弄於股掌間的資訊造假機器,艾可意有所指、樂此不疲地說故事,讓他的小說世界更鮮活、荒謬、嘲諷而弔詭。——信使報

艾可從來不曾這麼青春、有創意、機車、搞笑又令人不安,他火力全開了!——義大利星期日郵報

醜聞不斷的媒體、陰謀論和阿諛奉承……是這位義大利大文豪一場毫不留情的諷刺劇!——《快遞》雜誌

在這本詼諧又尖銳的小說中,艾可「醫師」替媒體圈問診把脈。他的診斷只能用一針見血來形容,這兩百多頁的文字既荒誕又嚴肅,既諷刺又悲劇。——《觀點》雜誌

在《試刊號》中,艾可把矛頭指向媒體和電視,錯綜複雜的偽資訊和操控,一場華麗的政治風暴疑雲。——《瑪莉安》週刊

艾可的這本諷刺懸疑小說如同當頭棒喝般猛烈,又如新聞文章般簡約。——十字架報

毫無疑問是歐洲數一數二最偉大的知識分子和作家!——《France Inter》廣播電臺

尖酸毒舌卻發自肺腑,極盡戲謔卻認真至極!——泰晤士報

如同對媒體界潑硫酸般的嚴厲鞭笞批判!——回聲報

這本描述媒體亂象的諷刺小說,讓艾可儼然成了「嫉偽如仇」的窮追猛打文評家。——世界報

機智又尖酸,頁數不算多,卻對今日的義大利有著滿滿的嘲諷,很難不讚歎作者的妙語如珠。——《紐約時報》書評專刊

儘管因擅長融合知識、陰謀和歷史懸疑,而經常受到模仿,《玫瑰的名字》的作者艾可卻在本書風格一轉,變得更貼近現代且文風更嘲諷。艾可這篇荒誕的嘲諷故事,背景設定有明確的時間和地點,但熟悉艾琳娜.斐蘭德或蕾秋.庫許納等作家的讀者,應不難從他巧妙荒謬的字裡行間看出她們的蹤影。——《紐約時報》旗下Vulture網站「十一月最該讀的七本書」

這本尖銳的諷刺小說,借用了義大利政治人物的真實生活情節,主角包括舉世聞名的政治領袖、陰謀論,和幾近腐敗的媒體圈。——紐約時報

有趣的拼湊,令人玩味!——寇克斯評論

當代影響最深遠的一位思想家!——洛杉磯時報

讀者一旦坐上了艾可的馬車就很難下來了!——紐約時報

傑作!——蘇格蘭週日報

別具巧思的現代懸疑故事!——獨立報

一本屬於我們這個年代的小說!——愛爾蘭新聞

充滿無窮創意!——《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結合了惡搞和陰謀懸疑,同時又保有作者一貫置身事外的遠觀。——衛報

艾可不是個普通的教授,他能讓人變得聰明,他有「歡悅的智慧」!——費加洛報

可以說這是一本當代媒體教科書!——快訊周刊

在冷嘲熱諷、錯綜複雜的情節下,有一雙陰鬱的眼睛注視著我們的冷漠不在乎,以及長年累月的自欺欺人。——新聞報

這位義大利作家推出了他的最新小說,書中探討網路時代新聞媒體的荒腔走板。——晚報

序跋:


譯序

曾經期待美好明日的一九九二年

  一九九二年是義大利近代史上最讓人失望,也最讓人寄予厚望的一年。

  那一年一月底,最高法院判決黑手黨一清專案這世紀大審判,駁回二審減刑判決,維持一九八七年一審原判,三百四十二名被告不得減刑。政府似乎展現了剿清西西里黑手黨組織的決心。

  二月中,米蘭特黎伍茲安養院院長馬力歐.柯耶薩(Mario Chiesa)向清潔公司索討回扣,被事先接獲密報的警調小組當場逮捕。新聞披露後,所屬的社會黨秘書長柯拉克西(Bettino Craxi)斥責柯耶薩不知羞恥,是跳樑小丑。柯耶薩隨即供出回扣流向政黨金庫,而且行之多年。案情擴及其他政黨,不分左派右派。其中揭露米蘭各政黨是將來自不同勢力把持的機構發包工程案收取的「不當政治獻金」,依市議會席次比例分贓。四月初全國大選,以改革為口號的新政黨大獲全勝,在權力舞臺上超過四十年的傳統政黨落敗後分崩離析,更名重組,結束了義大利第一共和。政治新氣象儼然在望。

  一南一北兩大事件,彷彿宣告義大利準備揮別過去,擺脫所有沉痾,而居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莫過於媒體。

  黑手黨一清專案開庭過程經由電視轉播,直達每個家庭。無論黑手黨的存在是否為切身之痛,都能深刻體會這個組織遠比大眾所以為的更龐大、更暴力、更接近權力核心及你我身邊。大家第一次看見真正的黑手黨首腦人物,站在被稱為世紀大審判的法庭鐵柵欄後面,聽著檢察官一一羅列被告的謀殺、賄賂、綁架勒贖、走私販毒等犯罪事實,宛如親眼目睹社會毒瘤被切除,可以迎接健康美好的明天。

  而由個案擴大為通案的政黨索賄事件(媒體獲悉逮捕特黎伍茲安養院院長行動中,警調小組隊長的代號是 Mike,指揮檢察官的代號為 Papa,便取其字首,配合「淨化」之意,將事件的後續發展命名為 Mani pulite,是為「淨手運動」),在蒂.皮耶特羅(Antonio Di Pietro)檢察官與媒體攜手合作下,不時放出半真半假消息,使得涉案人士紛紛不請自來,在檢察官辦公室門口排隊等待自白「告解」機會。過程中媒體無可避免承擔了來自政黨的壓力,記者們索性聯手放棄獨家新聞,以防堵報社主管一手遮天,甚至反其道而行,每當蒐集到相關資訊,便在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