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金正恩可能是個改革者
◎北韓可以成為亞洲新小龍
◎兩韓統一有其可行性
這是世界迫切需要知道的真相!
北韓是地球上最與世隔絕的國家,在金氏家族統治下,世人鮮少能得知北韓的消息,一旦獲知消息,大多是報紙頭條的負面新聞:糧食短缺、濫用人權、殘忍的集中營、核彈試射、軍火交易、兩韓衝突。北韓人民意識形態同步性高,顯然對他們的政權毫無怨言。
陸迪格.法蘭克這本書可以讓你了解北韓,改變對北韓的認知。陸迪格.法蘭克出生於東德時期,經歷過東德、蘇聯、北韓三種集權政體。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北韓專家,鑽研北韓問題已有四分之一世紀,能夠固定訪問北韓,在南北韓都有影響力。他在書中為一般讀者介紹北韓的權力結構、經濟關係、北韓史觀與當地的日常生活,也從他多年經驗中觀察出北韓近年來的轉變。他的深入介紹能幫助我們去了解,為什麼北韓要這樣做?北韓會有哪些驚人的「下一步」?
【本書特色】
獨家收錄最新作者序,提點台灣在東亞情勢的角色
作者以經濟專長解說北韓的經濟發展
預言北韓未來,談論兩韓統一問題
不以獵奇角度陳述,是易讀的政經著作
附北韓地圖、北韓現況彩照
序跋:
【前言】
一九九一年十月七日,我和五位同學一起搭飛機從柏林飛往平壤,平壤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就是我們熟知的北韓——的首都。這天剛好也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四十二週年國慶日。談到這個國慶日,我們談天說笑揶揄起來,因為這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一年前已經從地表消失了。此時全世界只剩下幾個社會主義國家,而我現在正要起飛前往少數僅存之一的國家,感覺非常奇特。現在回想起來,這趟飛行就是我與北韓結下不解之緣的開端。
我起飛這一天的整整兩年前,也就是一九八九年的十月七日,東柏林出現一場人民集會,最後在官方暴力打壓下收場。兩天之後,也就是一九八九年十月九日,在我的家鄉萊比錫湧出十萬居民在街頭抗議,當時還沒有辦法預料那天的場面會有怎樣的後果,我們萬萬沒料到,那天的集會居然沒有引發國家的進一步行動。這些上街的民眾真的比我更勇敢和更聰慧。我那時候才剛剛領悟到,真正的問題在於系統本身,而不是這個系統的所做所為。但是當時上街頭的人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了。很遺憾,德國統一的紀念日沒有選擇十月七日這一天來紀念那群英勇睿智的民眾。
星期一的萊比錫萬人示威遊行算是為早已經腦殘很久的東德政權敲起了最後的喪鐘。一個星期之後,東德強人何內克也?了官,再過三個星期,柏林圍牆倒塌了。民眾高喊的口號從「我們是人民!」(Wir sind das Volk!)轉變成「我們是一個民族!」一九九?年三月當時的衛星政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贏得人民議會選舉,到了六月的時候,政客協商時承諾的貨幣西德馬克也終於進來了。一九九?年十月三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結束,成為歷史中的一頁。回想起來,這段轉變歷程要形容說是驚天動魄還只是低調的說法,連我自己都萬萬沒有料到會出現這樣的變動,即使我是東德長大的居民,非常熟悉東德的內幕。所以我一直到今天,對於任何關於北韓近期未來的預測,都抱持非常保留的態度。
我在一九九?年的秋天開始於柏林的洪堡大學進修韓國研究。本來我的興趣是在充滿活力、積極發展的南韓。我很幸運在修課時有機會遇到一位舉世知名的北韓專家,接受她的親自指導。賀兒嘉.皮希特是韓國研究學系的教授,熟知北韓事務,有自己第一手的觀察,甚至對北韓高層領導階級也有相當的瞭解。她把對於北韓的見解傳承給學生,程度之深刻少有其他學者可以相比。但是她客觀批判的態度不?平壤所接受,所以平壤很快就禁止她入境北韓。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把「禁止入境」這件事情當作一種榮譽,我自己也曾經兩次受到禁止入境的待遇。
「轉型」之後接下來的那一段時間,是一段非常奇特的歷史。例如,一直到一九九三年,我們都還有一位北韓來的語言講師朴先生。他和他的夫人和兩位女兒之中的一位住在東柏林的公寓建築裡面,另外一位女兒基於「安全」的理由,被要求留在北韓。朴先生甚至有一次邀請我們去他家用餐。他並不屬於支持改革的陣營。當時可以看得出來,他很用力強制自己去忽略正在他周遭發生的巨變。對於這位聰慧的男人而言,這種壓抑的掙扎想必是很大的折磨。從這位先生的身上,我也學到很多關於北韓的知識。
經過一年在德國的密集課程之後,我已經準備好了去韓國讀大學。當然我原本希望到南韓。但是那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機會,是來自母校洪堡大學和在北韓的合作單位之間的交流協議。令人訝異的是,這個交流協議在德國統一之後居然還有效力。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準備提供一筆對我而言幾乎是天價的優渥獎學金來支持我的海外交流學業,我的教授也幫我弄到了簽證。就這樣促成了我到金日成大學學習幾個月的韓語。坦白說,在那時候,我一直將這次海外交換的機會看作是項錯誤的?定。沒想到今天回顧起來,反而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幸運奇緣。
一抵達北韓對我就是很大的震撼。從來沒有人幫助我先做好心理準備來面對北韓。連我自己也沒有積極求問。為什麼?大概我心裡自忖,我最起碼是了解社會主義的。除了我自己是在東德長大之外,我還因為父親的海外研究交流計畫的機會,在一九七?年間有將近五年的時間在蘇聯度過。不過,北韓跟我過去的體驗完全不同。我本來以為一九九一年這一趟飛往平壤的旅程,是我回到我過去記憶的旅程。我完全錯了。這趟旅程把我帶入一個既陌生又詭異,而且很快就讓人灰心喪志的超現實世界。
當時我很快就下了這樣的判斷:北韓絕對活不過六個月。北韓的經濟顯然已經病入膏肓,放眼當時世界,社會主義國家像骨牌般一個接著一個垮台瓦解。北韓應該就是下一張骨牌,崩垮的時間指日可待。當時許多赫赫有名的專家,都像我一樣做出錯誤的預測。今天想起來我還可以稍微自我安慰一下。從那個時候起一直到現在,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會聽到有人又提出北韓即將崩解的預測。
我從那時候開始就下決心要來了解這個國家。這個了解的過程還持續進行中,尚未結束。我常常用一句恩師皮希特的話來提醒自己:想要寫作一本關於北韓的書,那麼至少要在那個國家實地旅行兩個禮拜,或者要研究這個題材二十年以上。 這句話我當時覺得太誇張了。現在我已經研究這個題材將近四分之一世紀,我才開始動手寫這本書。
現在我是維也納大學的教授,也是這所大學裡面東亞研究中心的主任。這個安穩的職位提供了一項難得的特權:讓我有機會針對有爭議性的議題毫無顧忌地發表我的看法,不用顧及外界的褒貶。我很高興我的意見可以被人聽到,不過有些時候,想到因為我的發言而來的責任,我也會感到惶恐。我的文章和我的訪談發表在南德日報,也會出現在畫報上。我也對卸任國家元首組織的團體,包括美國前總統卡特在內的「長老團」提供諮詢,自己也是世界經濟論壇的會員,不同的國家政府也會來徵詢我意見。二?一三年九月法蘭克福匯報將我列入五十位德國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名單裡面。這些認可大都歸功於我在北韓研究上的投入。我也常與北韓和南韓的官方單位對話。
一本書可以成就很多,但是一本書仍然有許多侷限。我們也要誠實地問自己,是否有辦法說明介紹「一個國家」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即使嘗試「介紹」自己的祖國,我們也很快就會遇到難以克服的侷限,即便這個時候沒有語言的隔閡,數據和資訊也都容易取得,研究工作上也沒有太多限制。由百萬人口以上組成的社會,實在太多元太複雜了。這樣推論下去,如果對北韓這個主題還會期待能夠找出一個完美而且非常客觀的最終定論,這個期待也未免太不實際。
所以,這是一本非常個人的作品,內容主要是來自我的經驗和觀點。為了展現這個特色,我特別選擇我自己的故事為開端,書寫方式也選擇了一般學者很少用到的第一人稱敘述。我並不是客觀書寫北韓是如何,而是在寫北韓留給我的印象。這本書的素材主要來自於融入我個人色彩的知識,而知識的養分就是來自於我的教育和經驗。
身為一個作者,我所體驗的「真實存在的社會主義」,不只是來自於政治正確的記錄文件,也不只是來自於或多或少帶有娛樂性質的劇情片而已。因此,我不只是對任何關於北韓未來的預測非常小心,對於那些關於北韓人民生活的輕率評論也非常謹慎。
我也從朝鮮學家和區域研究者的角度來寫作這本書。我研究了朝鮮半島的歷史、文學、政治、經濟和社會,我可以直接閱讀韓文文獻,直接與民眾交談。這對研究像北韓這樣一個國家非常有幫助:北韓相關的資料,除了那些出自極端擁護北韓立場,或者極端反對北韓立場的「資訊」之外,其他以西方語言記錄下來而又具備使用價值的數據就很少了。
我的經濟學專業是徹底西方式的訓練,這也影響我對北韓的觀察。維納.帕夏是少數早期就注意到東亞對於經濟學的重要,也投入研究的德國經濟學者。我是帕夏的學生,因此我也抱持研究必須考量制度脈絡的觀點。我認為,只有當我們對於經濟發展背後所浮現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的歷史脈絡的深度和廣度有一定的瞭解時,我們才能對經濟的發展歷程有所掌握。
還有一點,我在過去二十年間定期造訪北韓,最近一次是二?一三年九月。我在北韓的身分是學生,是歐盟代表團的成員,既是學者也是觀光客。這樣的造訪通常短暫而且也單向。西方訪客無法在這個國家裡面自由行動,也無法與居民自由溝通。不過這也並不表示行動和溝通完全不可能。我們需要有高度的挫折容忍力和無比的耐心。北韓並不容易對外人開放,也不是立即開放;只要有耐心的嘗試去接近,最後還是會有收穫。
害怕衝突的人,我會建議不要碰北韓的議題。這個議題容易激發情緒的衝動。我常常在活動中被批評,甚至更惡劣的是在網路討論群組裡面被匿名的貼文攻擊。二??六年我在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的公聽會上面發言提到北韓二??二年開始的改革和引發的效應,當時觀眾群中有一位美國民眾情緒非常激動地對我咆哮:「你根本不懂共產主義!」北韓的情況持續在轉型變動中,這個變動本身就反駁了那位觀眾先入為主的成見。這也提醒我們,那些希望從北韓外部導入政權移轉的要求,其實是大有問題。
但是,意識形態另一邊陣營的人也對我有怨言。二??四年一月我在漢堡的一場演講之後,一個擁護北韓政權的組織咄咄逼人地教訓我:為什麼我沒有提及這個或那個的成就,最重要的,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他們攻擊我質疑北韓領導階層的成就,他們說:「你根本不了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如果要對北韓的議題發言,最好是有非常厚臉皮的功力,不管政治立場如何,也不管實際的知識程度如何,好像每個人對於北韓議題都有自己的既定看法。理性分辨脈絡的態度,常常會被粗暴地拒絕。許多人一看到北韓就是只看到非黑即白的對立。
我常常反問,為什麼一旦碰觸北韓,務實理性的討論就這樣困難?這世界的其地方也出現過極度誇張的獨裁者和軍事強人,其他地方也看到踐踏人權的悲劇,其他地方也有兒童在饑荒中受苦。情緒性的討論對北韓的狀況沒有幫助。為什麼一遇到北韓,我們就出現這些自認為不需要再斟酌修正的既定成見呢?
也許我們就是需要一個「他者」,然後才能夠定義我們自己。對我們歐洲人來說,數百年來,亞洲就是扮演這個「他者」的角色,大家可以去參考薩伊德的著作。其中媒體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北韓的視覺呈現本身就有吸引人的魅力。當一個接著一個的誇張圖象連續出現之後,誇張的也變成了正常。一飛沖天的火箭,身材臃腫、髮型誇張怪異的領導人,踢著正步前進的軍人,還有那些聚焦模糊,號稱呈現北韓荒涼日常生活景象的所謂「真實的」的相片,這些視覺圖像在媒體上不斷地重複出現,日積月累後觀眾就可以輕易辨識出來,成為這個國家的一種品牌形象。還有,北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缺席,在各式各樣的媒體甚至八卦報紙都可以看到。讓我們想想,北韓的版圖不大,而且距離歐洲非常遙遠,能夠造成今天這樣的景觀,實在非常奇特。
這些誇張的媒體曝光度也許有這個背後原因:北韓的政權領導者一直到現在,至少在名義上還是固執地堅持某種政治意識形態,而這樣的意識形態在我們這邊,早就鎖進歷史的檔案庫了。更重要的是,北韓打造核子武器,挑戰美國強權。北韓體系仍然堅持原狀,拒絕像東德一樣倒台崩解,也拒絕跟隨中國和越南的腳步進行體制改革。北韓這個國家,根本就沒有理由存在才對。
但是北韓還是屹立不搖。北韓還存活著,這點令人困惑,不過也是個事實。在這本書裡我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這個事實,希望能夠呈現背後的複雜脈絡。我不期待大家贊同我的看法,我只希望能夠鼓勵大家進行理性務實的討論。無論如何,我們現在已經無法忽略這個國家和其內部的情況,這不僅是當前地域政治議題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的道德使命。
陸迪格.法蘭克寫於二?一四年六月維也納
【後記】
意識形態和領導人:國家內部的凝聚力
如果要我舉出一個原因來解釋,為什麼北韓經歷過飢荒、國家創建人過世,而且其他社會主義系統早已經崩解之後,還能夠存活下來,那麼我會毫不猶豫拿出意識形態當作主要理由。這裡的意識型態指的是一種無所不在,從幼兒時期就開始教導,且受到廣大民眾接受的價值體系,這個價值體系也是一種要求嚴格,而且應用廣泛的判斷真理依據。這個意識形態,還有站在意識型態中央的政權領導人,他們扮演關鍵的角色。他們傳達一整套的價值觀給北韓人民,許多北韓民眾在過往的日子裡面服膺敬重這套價值觀,甚至視之為比自身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例如食物,還更重要。假設這個政權有一天消失了,不管是突然倒台,還是逐漸沒落,消失的原因不外是意識形態的轉移,或者對意識形態的信念瓦解了。所以一九九五年金正日才會強調:「我們從社會主義在某些國家崩解所學到的教訓是,社會主義之所以會被掏空,一定是從意識形態先被掏空開始,如果意識形態的防衛陣線開始解體,那麼社會主義其他所有的防衛陣線都會一一跟著解體,最後社會主義就成了一堆廢墟。」
許多我們在北韓到處可以觀察到的現象,雖然具有北韓特殊的色彩,但是它們本質上還是源自社會主義和極權政治的根源。這些現象在德國已經消失了四分之一世紀,這個體制背後的邏輯以及它造成的影響已經被淡忘了。所以我現在先來複習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所造成的廣泛影響,然後將領袖崇拜、主體思想、先軍政治視為北韓脈絡發展出來的特殊案例來研究。
社會主義和共同體:有自覺地做正確的事
社會主義式的社會,如果沒有主導的意識形態就無法存在,這是與市場經濟最大不同之處。為什麼如此?讓我們來仔細看看國家社會主義系統的基本運作方式,看看列寧如何用馬克思的名義發明出一套運作模式,然後再將修改調整之後的版本輸出到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歷史脈絡中。這樣我們就會明白。
這個系統的基礎是,系統裡面的人要做「正確」的事,才有辦法讓到處都缺乏的資源能夠做「更好」的分配。但是對整個社會而言,到底什麼才叫做「正確」和「好」,這必須先定義。這就是意識形態最重要的用途之一。無論是國家體系(官僚體系),政治體系(一黨專政),或者政治自由的處置方式(壓迫),在打造這些體系的時候要留意的某些特質,都是直接從這個定義出來的結果。
要往那邊投資?國家如何規劃預算?個人勞動如何計酬?消費商品的分配又要如何籌畫?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用意識形態來決定。所以意識形態不僅能夠影響政治和社會,還能夠直接影響經濟。
其中一個重要挑戰,就是擁有的資產和責任之間的關係,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在處理這個問題上面都沒有成功。如果大家體驗過共居住宅,有使用共享廚房的經驗,或者曾經比較過公共衛浴設備和私人衛浴設備的使用狀態,就可以了解我接下來要談的重點。如果是私人擁有的物件和設備,大家都比較願意去做有效率的使用和維護。如果是集體共有的資產,或是責任歸屬更為模糊的國家資產,那麼大家的意願就不高。發生在共居住宅裡面令人惱怒的事,若是發生在以共有資產為基礎的國家體制內,很可能就是攸關存亡的危險威脅。要求大家遵守「正確」作為的規定,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確保經濟和整個社會可以運作的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所以大家自然也都有心理準備,要促成這樣的作為可以落實,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要動用強制手段讓其實現。
目錄:
致台灣讀者
〈推薦序〉北韓,下一步?——台灣學者的觀察與看法 朱立熙
〈推薦序〉前東德學者眼中的「真北韓」 沈旭暉
〈推薦序〉理解北韓想什麼,才能想下一步怎麼走 楊虔豪
〈推薦序〉金正恩統治下的北韓及其經濟發展動向 福田惠介
前言
1 傳統與起源
2 意識形態和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