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台灣史 | 拾書所

圖解台灣史

$ 198 元 原價 250



內容簡介:


十六世紀以前,台灣如同一個位居東亞海上的世外桃源,地理形勢使得台灣維持孤立的發展。直到十七世紀,歐洲人發現新航路後,台灣因此成為歐亞海路貿易的往來據點。

清朝時,大批漢人移民來台,並將中國傳統社會與文化元素移植到台灣,然而台灣卻孕育出一個與原鄉不同、具有本地特性的社會。到了十九世紀末,西方列強大舉向東亞擴張,台灣也在中日甲午戰爭後割讓給日本,在日治時代間接承受西方文明的現代成果。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重歸中華民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邁向另一里程碑。

《圖解台灣史》共分十一個篇章,以精練易讀的文字、豐富有趣的資料,配合簡明活潑的圖解,向讀者娓娓道來台灣的歷史,揭露不同時代台民的生活面貌。當我們了解這塊土地的過去,對現狀與未來會有更好的認識與見解。


【目錄】

導言:一把開啟台灣史大門的鑰匙 陳國棟
第一篇:台灣史的研究
歷史=空間+時間+人群
從不同的歷史視野看台灣
台灣史研究的歷程
為什麼要了解台灣史?
不同時代的台灣史教育
台灣史的史觀

第二篇: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金屬器與石器並用時代
南島語族
近代原住民的處境
中國歷史上的台灣

第三篇:近代初期的台灣
十六世紀的台灣
海上勢力相爭下的台灣
荷蘭人的擴張與統治
荷蘭人與原住民的關係
漢人移民及其經濟活動
荷蘭人、漢人與原住民的合作與衝突
鄭氏家族與台灣
台灣轉口貿易興衰的關鍵

第四篇:滿清政權的統治
滿清王朝的治台政策
漢族移民人口的增長
軍事制度的演變
官府與民間的關係
原住民的變遷與適應
教育、科舉與仕宦
晚清變局下的台灣

第五篇:清代台灣的拓墾與貿易
漢人農業拓墾的方式
清代台灣的地權關係
清代台灣的交通與聚落
兩岸貿易與經濟的發展
開港貿易後的台灣
晚清台灣的社會變遷

第六篇:清代台灣的社會與文化
村莊與家族
社會的秩序與變動
漢人的族群分布與衝突
邊疆移墾社會中的婚姻與婦女
大家族的發展
漢人的宗教與民間信仰
庶民文化

第七篇:日治初期與總督府的統治
甲午戰爭的始末
日治前期的鎮壓與反抗
總督府的政制和法制
西式法律的繼受
同化政策與理性統治
總督府的財政收支
地域社會的構成
農業經濟的變動
日治時期的原住民

第八篇:二○年代:台民的啟蒙與反抗
追求自治: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社會啟蒙:台灣文化協會
主張革命的左翼團體
台灣民眾黨與地方自治聯盟的論政
爭取生存權益的農民運動
日治時期的族群與階層
反抗運動的轉折、起伏與結束

第九篇:日治時代的社會與文化
現代社會的基礎工程
殖民地的學校教育
現代醫學與衛生醫療
婦女的處境
都市發展
文化生活與休閒娛樂
風俗信仰的變動
新文學與社會
現代美術的發展

第十篇:戰爭的陰影:三○年代後的台灣
戰爭下的社會動員
台灣工業化的進展
台灣的對外貿易
皇民化運動
海外的軍事動員
戰火下的日子

第十一篇:國民黨政府主政下的政治與外交
二二八事件
五○年代:內外緊繃的局勢
台灣的穩固(一):美國的支持
台灣的穩固(二):國民黨的威權體制
反抗威權(一):自由主義的批判
反抗威權(二):地方自治與民主選舉
六○年代:台灣獨立運動的波瀾
七○年代:外交與政治的鉅變
八○年代:威權體制的轉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