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球最權威財經媒體——《經濟學人》
精選700個你必須知道的經濟學關鍵字
人人必備的經濟學專業隨身辭典
按英文字母A─Z排序 ╳ ㄅㄆㄇ注音符號雙索引
快速搜尋,方便參照!
想知道未來發展趨勢,先懂經濟學!
本書解答你一直想弄清楚、卻不好意思開口問的經濟學疑問
零壓力建立最完整的經濟學概念
◎從凱因斯學派到芝加哥學派,主流經濟學派如何變遷,又代表什麼意義?
◎行為經濟學、神經經濟學……新的經濟學分支如何重新詮釋人的決策?
◎共享經濟、大數據、比特幣、區塊鏈……新科技帶來哪些新的可能?
◎B型企業、國民幸福毛額……關於企業與國家發展又有哪些新的衡量標準?
經濟學無所不在,對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面向都重要無比。
如果你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以及該如何因應,對經濟學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是必要的。
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所謂「絕對利益」或「零和遊戲」到底是什麼意思?
來讀《經濟學A─Z速查指南》吧!
這本秉持《經濟學人》雜誌精神寫成的書,
目的就是協助非經濟學專業出身的人更快速地理解經濟學。
本書由全球最權威財經媒體《經濟學人》資深編輯馬修.畢夏普Matthew Bishop撰寫,
帶領讀者輕鬆地走入經濟學的世界。
畢夏普的寫作風格有財經報紙該有的明快清楚與風趣機智,並以迷你專欄的方式呈現,
除了按英文字母A─Z的順序排列,中文版也特別加入了ㄅㄆㄇ注音符號索引表,
讓你隨手就能速查最重要的經濟學名詞與概念。
要了解為何一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如此重要、通貨緊縮為何八九不離十都是壞事,
或是到底為何凱因斯和傅利曼的影響力這麼大……
種種關乎你的錢包與生活品質的經濟學問題,在這本指南中你都能找到答案。
《經濟學A─Z速查指南》是人人必備的經濟學入門書、專業辭典,以及參考用書,
收錄所有過去你一直想弄清楚、但不好意思開口問的經濟學!
【名家推薦】
◎朱楚文 財經主播/主持人
◎路怡珍 財經科技主播
◎雷浩斯 暢銷財經書作家
◎詹庚祐Danny.李坤庭Bryan Pocket Money口袋財經創辦人
◎朱楚文 財經主播/主持人
◎路怡珍 財經科技主播
◎雷浩斯 暢銷財經書作家
◎詹庚祐Danny.李坤庭Bryan Pocket Money口袋財經創辦人序跋:
關於本書
本書的目的,是闡述經濟學和最重要的經濟學觀念,並揭開關鍵經濟學術語和概念的神祕面紗。本書意在做到實用,不打算針對經濟學理論提供全面性的概覽。書中重點放在影響工作、價格和貿易的經濟學上,不管是在董事會上或酒吧裡,不管是政治人物還是名嘴,這些問題都會讓大家爭得面紅耳赤。簡而言之,本書著重的是觸及與影響日常生活的經濟學。
接下來的內容,會按照英文字母順序來解釋相關術語、專有名詞和概念,也有一些一流經濟思想家的簡短生平介紹。需要對照參考不同條目時,會特別以粗體字標出詞彙。基於本書的性質,無可避免的,書中很多條目借用了許多人的心血,包括許多在《經濟學人》雜誌上發表過的文章,以及之前的經濟學導讀,特此感謝。我要感謝所有同事與同路人,他們對本書貢獻良多,在此特別感謝奧斯卡.曼德茲(Oscar Mendez),謝謝他寶貴的研究,為新版提供了強力支持。
前言
▍為什麼經濟學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
以經濟學而言,目前大概是最令人亢奮的時間點。雖然多數的經濟學家讓人避之唯恐不及,尤其是某些經濟學家,因為他們提出的想法促成了2008年的金融崩盤和之後的大衰退。但人們還是經常求教經濟學家,請他們提出見解和答案,詳細解釋影響生活各個面向的重大議題,包括地球如何永續存在。
時代快速變動,經常有人質疑人類社會將何去何從,如果你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以及該如何因應,對經濟學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是必要的。這本秉持《經濟學人》雜誌精神寫成的書,目的就是要協助非經濟專業出身的人更快速理解經濟學。
我們就從最基本的問題出發:何謂經濟學?
「經濟學就是經濟學家做的事。」雅各布.瓦伊納(Jacob Viner)如是說。他是21世紀一流的經濟學家,但他的答案並無太大幫助。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gan)則說,經濟學家是一群超脫俗世的人,「他們看到實務上有些做法有用,然後就在想,理論是不是同樣也有用。」比較有用的定義是《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兩位作者從根本上提出的講法,他們說經濟學是在「研究誘因──人們如何得到他們想要的或需要的,尤其是在別人也想要或需要同樣的東西時。」
人常常會爭奪相同的東西,這一點或許點出了經濟學的最佳定義:經濟學是研究社會如何運用稀少的資源。或者,用比較掉書袋的方式來說,經濟學是一門「選擇的科學」。
不管是土地、勞力、原物料、資本、創業精神,還是時間,如果沒有「稀少」的問題,就不需要選擇如何運用這些資源創造最大效果,經濟學也就無用武之地了。在最好的情況下,經濟學可以在個人面上和集體面上幫助人們做出適當的選擇,並告訴人們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最有效率地運用稀有資源的方法是什麼。
目前,經濟學有三個面向最讓人熱血沸騰,每一項都亟需這一行裡最聰明的人注入新的想法。
首先是總體經濟,這門學問談的,是如何用最好的方法管理整個經濟體。儘管在事情發生之前,已經有人對金融崩盤和大衰退提出警告,但其力道之猛、幅度之深,還是讓多數主流經濟學家大感意外。多數國家的經濟復甦腳步也慢到出乎意料,讓預測會出現典型相對快速經濟反彈的傳統經濟學跌破眼鏡。
其次,個體經濟學發動了一場革命,傳統經濟學結合更符合實際人類行為模式,將焦點轉向如何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這包括創新的商業模式(如Uber和Airbnb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以及運用所謂的「推力」鼓勵人們,導引他們以自身(以及社會)的最大利益行事(若缺乏誘因,他們可能會做出次佳選擇),藉此增進政府的效能。
第三,大衰退的嚴重性,以及氣候變遷與日俱增的威脅等等,激盪出迫切的辯證,討論經濟與社會之間、組織與個人目標之間的關係。一味地追求經濟成長,人們將背負超出能力範圍的債務,因此在經濟走下坡時變得極為脆弱,從而做出種種威脅環境永續生存的行為,難道我們不應該以更好的目標導引經濟走向,比方說「社會進步指數」或不丹模式的「國民幸福毛額」?
▍金融崩盤之後的總體經濟學
打從自由市場的自由放任經濟學,結合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edman)的重貨幣論出頭,取代1970年末期、1980年代初期大政府、自由支出的正統凱因斯學派以來,今天,關於總體經濟學的辯證比任何時候都沸沸揚揚。
2008年金融崩盤與隨之而來的大衰退,摧毀了以下這種主張的可信度: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大緩和」階段,通膨與失業率恆低。這場戰役持續延燒,需要發展出總體經濟政策的新範式。這股需求很緊急,尤其是,政治人物絕少觸及經濟稀少性的現實,大力鼓吹民粹主義,他們吸引的是想要因應現在的經濟問題、但又不想做出艱難選擇的選民,讓情況更是火上加油。
2008年金融崩盤,引發大衰退,凸顯了過去傳統總體經濟思維的嚴重錯誤。各國的央行與財政部等總體經濟決策重鎮匯聚了滿室的經濟學家,但這些人大部分都未偵測出金融體系即將毀壞,低估了損害的程度。受創的不只是金融業,更波及經濟體的其他面向。(民間的經濟學家表現也好不到哪去,只有末日博士諾瑞爾.羅比尼﹝Nouriel Roubini﹞預測總體經濟將出現末日。)提出大緩和概念的,正是這些人。他們也確信,由於採用了以尖端金融經濟理論為基礎的風險管理系統,金融體系有能力控管更高的債務。
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台後,接著的是前所未見的金融崩盤,並出現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深重的全球經濟衰退。主流經濟學家至少有一點值得喝采,因為他們協助政府從大蕭條中學到最重要的一課:他們需要趕快撐起金融體系,提供某種財政刺激方案,以避免出現大蕭條2.0版。
即便如此,對於是什麼理由引發危機,以及該應用哪些適當的政策因應,經濟學家們莫衷一是,到目前為止仍是如此。(雖然這麼說,但經濟學家們何時達成共識過了?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開過一個有名的玩笑,他是這麼說的:「光是叫所有經濟學家躺下來頭腳相接,他們也得不出結論要朝哪個方向。」)
有些經濟學家主張,崩盤過後,最佳的總體經濟政策是樽節政府的支出與借貸,至少在公部門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比例高的國家是如此。隨著名目利率逼近零,有些國家的央行藉由購買銀行的債務,試圖強化銀行體系,改善經濟體制,這樣的政策稱為「量化寬鬆」。此舉雖然看來有正面效果,至少短期先在美國收效,繼而在歐元區發酵,但是長期可能造成哪些後果仍是經濟學家之間激烈爭辯的主題。
讓很多人訝異的是,催生出大衰退的環境,是一個將通膨視為最大經濟威脅的世界,但大衰退卻導引出新的焦點,讓世人關注起價格下跌造成的重大危險,會不會演變成通貨緊縮,以及如何防範這件事發生。
由於金融崩盤與大衰退,使得某些既有的全球總體經濟斷層面更加惡化。歐盟努力建置新的單一貨幣──歐元,但就多數會員國而言,即便在金融崩壞之前,還未遭遇主權債務危機毀壞金融體系,經濟也還在成長之時,這件事就已經很吃力。
以美國來說,在血腥的南北戰爭之後,美元成美國的單一貨幣;但是在歐洲,推出歐元時,歐盟尚未針對如何處理歐洲貨幣聯盟造成的某些棘手政經問題達成協議,包括如何支援在歐元單一匯率之下失去競爭力的國家。德國在改用歐元之後,受惠於較低的匯率,國家經濟優於使用德國馬克時。但希臘經濟在新制下競爭力更弱,不比使用希臘貨幣德拉克馬時。在金融與經濟危機當中還要試著解決這些問題,有時候看來是把歐元帶向解體邊緣。像德國人和希臘人就特別水火不容。要設計出一套能帶動歐盟繼續向前邁進的總體經濟政策,是一項現實又迫切的挑戰。
在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眼見他們亟欲效法的富裕國家危機一發不可收拾,如何發展本國經濟,也引發新的辯論。他們再度提問,究竟該讓資本主義、自由市場,以及國家等等扮演何種角色。他們另闢不同於西方已開發國家模式的蹊徑,在崩盤之後大力奉行,是自蘇聯解體以來最認真的時候。但是,富裕經濟體走下坡,對於新興市場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仰賴銷售大宗商品的國家,比方說巴西,必須因應需求大幅下滑。至於中國等靠著出口商品到富裕國家的經濟體,則必須重新調整經濟的重點,轉向服務內部的消費者需求;但現在證明,這比在海外市場開疆拓土更困難。同樣的,假設新興市場不會跟著淪陷,那麼,他們如何設法再度興起?當中仍有許多無解的經濟問題待處理。
千年以來,經濟強權的起落一向是引發嚴重經濟與地理政治壓力的源頭,後果通常包括了國際衝突,以及戰爭。當中國興起,美國歷經相對的衰退之時,究竟會引發多大的地理政治風險,經濟學家未有定論。
即便在大衰退之前,中國等經濟體日趨壯大的影響力也已引發種種問題,例如,布列敦森林(Bretton Woods)制度下的各機構是否合宜?這些機構包括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設立於二次大戰之後,用意在於管控全球經濟。金融崩盤之後,國際貨幣基金在終結危機上扮演重要角色,完全說明了為什麼需要這類機構。但是,把全球經濟交給這些機構(它們仍受制於美國、法國等國家)監督,越來越顯得無力。控管全球經濟的制度需要全面性的改造,讓新的經濟強權,如中國、印度(隨著這些國家不斷成長,在全球經濟中的占比還會不斷升高)等能適度發聲,但這股需求到目前仍未獲得滿足。
迫切性最高的幾件要項如下:我們需要新的系統以管理匯兌,因為美元身為全球準備貨幣的地位受到人民幣的威脅,或許歐元也造成了影響。
氣候變遷引發的破壞性威脅,更加深我們需要更好的辦法來管理全球經濟的必要性。要將全世界的碳排放成長量限制在可永續發展的水準,必定得結合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的力量。如何跨越國界,在國際間醞釀出這股協作的力量,仍是有待討論的問題。
技術的快步變遷,也使得經濟學家質疑起傳統的總體經濟學概念。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機器學習興起,以及精密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的發展,是否會取代現在的許多工作?這些趨勢會不會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推進,快到我們根本來不及創造出新職務來取代舊工作?如果是這樣,多數人能做些什麼?又要如何才能賺到足夠的錢以維持生計?先進經濟體已經歷連續幾波的技術性工作消失潮,從勞力密集的農業轉入大量製造、再轉入服務業,每一次的轉變,都比之前創造出更好、數量也更多的工作。但是,一些最受敬重的經濟學家擔心,這一次情況不同了。
以總體經濟學來說,有一個面向看來已經凝聚共識:總體經濟學模型需要升級,以精準反映經濟體各個部分如何運作,尤其是在經濟條件惡化之際。這包括了要了解銀行、企業和監督單位的內部流程,以及個人的決策過程。
金融崩盤與大衰退透露出幾項訊息,例如,各國的央行不太清楚各家銀行是否會將低利率移轉到企業與消費者身上,以及會移轉到何種程度,也因此,他們並未預測出許多銀行並未調降給客戶的利率,反而是利用更便宜的資金來強化自家的資產負債表。
決策者沒想到的則是,在經濟嚴重下滑之際,消費者比較傾向於將因減稅而多得的可支配資金存下來,而不是如決策者的盤算,把錢花掉,刺激經濟。
這些聚焦在特定面向,而非整體經濟的主題,是個體經濟學的範疇。要解決現今最重大的總體經濟問題,有一部分必須從個體經濟學的洞見當中去找。個體經濟學也同樣也在變遷。
▍新個體經濟學誕生
在總體經濟學一團混亂、亟需新思維之際,個體經濟學則發生了兩場智性上的革命,帶動了復興,讓人感到熱血沸騰。
第一場革命是最近一波科技創新的結果,尤其是資訊科技。這場革命創造出更多數據,可供經濟學家分析,也開始催生出創新的商業模式,以新的方法運用人們早已熟知的經濟原理,大大衝擊工作面和消費面。
第二場革命,則是「行為經濟學」蔚為流行。這門學科運用心理學以更深入了解人類的經濟決策,得出某些與傳統經濟學模型大不相同的結果。
智慧型手機在全球快速普及,也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如Uber與Airbnb等企業開發應用程式,讓供給與需求這兩股基本經濟動力互動起來比過去更有效率,影響範圍廣及各大產業(汽車服務與旅館住宿是其中兩種成長最快速的產業)。這改變了各種經濟活動的走向,轉入即時的隨選模式,有時也稱作「共享經濟」。共享經濟能提高實體資產(例如車子和房子)的利用率,大幅降低某些服務的成本,此外,還大量增加自由業性質的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