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解答爸媽所有的教養疑惑 | 拾書所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解答爸媽所有的教養疑惑

$ 283 元 原價 283

尹建莉回答 22 萬封焦慮爸媽的來信,提供可以立即「拿來就用」的解決方案。

洪蘭教授:「(尹建莉)這種借力使力是最聰明的教養方法,是我大力推薦這本書的原因。」

2009年,尹建莉的第一本教養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橫掃大陸各大暢銷排行榜。她用最直接的文字,直指育兒核心問題,一時之間蔚為風潮。當時尹建莉在書中公開了自己的 email信箱,隨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熱賣,徬徨迷惑的父母向她詢問孩子的教養問題,她至今共收到22萬多封的來信。


這八年來的沉浸與和家長的互動,尹建莉終於精選出70多個最常見的教養問題,在2016年6月出版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叛逆、脆弱、性早熟、學習遲緩、吃喝拉撒睡、厭學、垃圾食物、不聽話、壞習慣、壞朋友、家長權威……所有的問題,尹建莉通通有解答!


所有的媽媽,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自己孩子對應的問題,並獲得可以立即「拿來就用」的解決方案,堪稱家庭教育問題的「百科全書」。


名家推薦

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陳美儒 親子教育家/建中資深名師

邢小萍 台北市永安國小校長

陳清圳 雲林縣古坑華南國小校長

袁巧玲 嬰幼兒發展專家

陳藹玲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我的第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二OO九年出版時,我在書上公佈了自己的電子信箱。我可能是中國第一個這麼做的作者,至少我自己之前從未見到過。公佈電子信箱的動機是考慮到一些讀者讀了我的書,可能會有問題想要進一步溝通,我自己也需要從讀者那裡瞭解大家的回饋和需求。事實證明,這個橋梁架設得很有必要。

隨著這本書的持續暢銷,我開始收到愈來愈多的來信,最多時每天約有三百封,現在少了很多,每天也有二、三十封,這是因為有一大部分提問轉移到微博或微信中了,幾個管道的提問加起來,平均每天也有近百條。粗略估算一下,這幾年僅電子信箱收到的郵件有近二十二萬封。所以回覆讀者提問成為我近幾年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我知道讀者向我求助不容易,所以正常情況下,所有的來信我都會看,害怕遺漏掉某個迫切的需求,但只選擇一部分回覆。不回覆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問題答案其實就在書中,讀者只要把書讀完或再認真讀一次,就會找到答案;二是有些問題不是我能解決的。比如有人問:老公經常打孩子,我管不住,讓他看你的書他不看,怎麼辦?顯然這樣的問題我愛莫能助。

如果單是回覆這些郵件,並不是件困難的事,但我是在繁重的寫作任務下和各種社會工作之餘處理來信的,即便只是回覆一部分,這項工作也頗為繁重,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造成了我的「時間焦慮症」。我北師大的老同學、山西師大臨汾學院的竇紅梅老師看我忙不過來,在我最忙亂的時期裡替我做了一段時間「義工」。事後,她感嘆地說,真是俗話說得好,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你在這麼忙的情況下,能堅持數年回覆這麼多郵件,真是不容易!

我不是個喜歡勤奮工作的人,也不喜歡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精神」,我想簡單悠閒地生活,而且我覺得我的兩本書對家庭教育的各方面已陳述得比較清楚,內容從胎教、啟蒙到學業、心理、人格培養、教育陷阱揭露,到婚姻關係等,涵蓋多個方面;且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同時給出解決方案,家長們只要認真去讀這兩本書,很多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但在處理這些諮詢信件中,我慢慢發現,人們思想的成熟,經常是需要經過多種途徑一再地去促成的。一種意識,從「知道了」到「做到了」需要重複刺激,經過一次次意識撞擊,才能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況且,現代生活節奏愈來愈快,各種關係的糾葛和複雜性遠遠超過我們的理解和構想,一些非常現實的問題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需要儘快解決,很多人沒有時間到書中慢慢尋找答案,大家需要非常明確的、能拿來就用的答案。如果我能在一些問題上給予針對性的回答,這對很多讀者是非常有價值的。事實確實是這樣,我經常收到家長回饋,不少人因為我一封郵件而獲得選擇和判斷上的幫助,使得生活及教育發生根本性的改善,這給我帶來極大的欣慰。於是我想到應該出一本問答集,以一事一議的方式,呈現更具現實指導意義的教育智慧,惠及更多的人。

從海量的家長來信中篩選出有代表性的問題,是項浩大工程,花費了很多時間,取捨間頗費斟酌。現在本書選取的一百封來信,是從眾多的信件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時間橫跨較大,內容涉及各方面,各具典型性。這些問題表面看是一時一地的某個人面臨的,實際卻是不分時間段、很多人共同面臨的。入選的問題大部分我已透過郵件或其他管道回覆過,有的還在博客中和大家分享過,但當時的回覆限於時間和精力,往往比較粗糙,這次在收入本書中時,我從內容到文字都進行了完善。

對家長來信,我在儘量保持其原貌的基礎上,也做了些許修整。一是對文字進行了整理,改正了語病和錯別字,使陳述更通順些,讀起來容易些;二是為了尊重每個人的隱私,刪去了所有人的姓名,哪怕是網路暱稱,另外對所涉及的地名、行業、學校等內容也進行了修改,避免有人對號入座。唯一保留了真實姓名、位置等資訊的是那封「六歲的小女孩帶動媽媽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是徵得來信人同意的。

我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的前言中寫過一段話——書中有不少觀點會對某些流行的認識形成衝擊,所有觀點都是我經過審慎的思考後寫下,本書有著統一的邏輯和價值觀,它的一切論點都建立在經典教育學和心理學基礎之上。經典永不過時,而人性總是相通的。一切教育如地球上的陸地,表面看各板塊距離很遠,有大洋相隔,其實大海下面它們全部是相連的。只有深入地看,才能聯繫地看、簡單地看——這段話對本書同樣適用。

看過一句話,如果「一本書,啟迪了我們的智慧,改善了我們的人生,那麼這本書就真正為我所有了」。一本好書的價值和意義,不是作者單獨完成的,而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家長必須意識到,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自己成長。來自他人的觀念,就像岔路口的路標,給你指出正確的方向,但到達目的地,還是需要家長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其間的路程可能是比較艱難的,充滿了疑惑、不安和糾結,但只要你相信並且堅定,就一定能到達。

所以,在此向所有和我一起努力,讓我的書變得更有價值的人表示感謝,謝謝你們!你們經由我的書領悟了「教育」之美,而我經由你們的理解體會了幸福感。親愛的朋友,也許我們永不謀面,但我們一直彼此相識!

願生活更美好,生命更絢爛!

感謝所有事,感恩所有人!



仍然歡迎大家來信:[email protected]



尹建莉

二○一六年五月十一日

推薦

順其天性來教養孩子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洪蘭



  我們常罵孩子不聽話,我們卻沒有,或很少,蹲下來聽聽孩子要講些什麼。當你聆聽時,你會發現他的話也有他的道理,也未嘗不可以那樣做。本書作者教養她的女兒很成功,就在於她肯聽女兒的話,而且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她都會依著女兒的意思去做,不會強迫女兒聽她的。這種借力使力是最聰明的教養方法,自己更藉著教養孩子,又過了一次愉快的童年。

  這是我大力推薦這本書的原因,父母要有知識和主見,不要隨便聽三姑六婆的話,說什麼讓孩子哭到無聲才可以抱,或強迫他自己一個人睡,讓他嚇到晚上不敢起來上廁所(孩子不會無端怕黑,是大人喜歡講鬼故事去嚇孩子)。我們從實驗上看到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一個出生才四天的嬰兒放在核磁共振中,掃瞄他的大腦,同時在他耳朵旁邊播放他父母吵架的聲音。他雖然才出生四天,還聽不懂大人的話,但他大腦的恐懼中心就活化起來了。因為嬰兒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要靠大人喜歡他來保護他,所以動物小的時候都長得很可愛,長大了,臉拉長了,就沒有這麼可愛,這裡面是有演化上生存的關係,若大人丟棄他,他必死無疑(沒有母親的郊狼﹝coyote﹞死亡率比有媽媽保護的高了44%),所以諾貝爾獎得主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說「孩子最大的恐懼是沒人愛,被拒絕是他們最害怕的地獄」。

  但是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無奈幼年期父母比他高大,不聽話時,還會挨打,只好識時務者為俊傑,暫時一切聽父母的。我們就看到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老師問孩子:「今天這麼熱,為什麼還穿羽絨衣?」孩子無奈地說:「我媽覺得冷」),所以我很贊成作者的主張,若孩子覺得不冷,父母就不要一直跟在後頭嘮叨叫他穿衣服。他冷,他自然會去穿。他不穿感冒了,就讓他吃一次苦頭,下次就學乖不敢任性了。

  孔子說:「不教而殺謂之虐」,凡事父母要先示範做給他看,才能要求他。如果孩子有不同的意見,請耐心聽他說,他若有理,請依他,讓他心甘情願地做,不要讓孩子每天哭哭啼啼的過日子,他不快樂,我們也不好過,而且表面的服從不是真的服從,打罵得到的服從代價是以後青春期的叛逆。

  其實,蹲下來聽孩子講並沒有那麼困難。我兒子念小學時,我們住在美國,他早上自己走路去上學,中午我去接他回家吃午飯,他再跟我到實驗室去做功課。我家跟學校之間有條捷徑,穿過樹林就是我家後院。有一天我發現他堅決不肯走捷徑,我跟他說:「媽媽午休只有一個小時,越早到家,媽越能做午餐給你吃,吃完媽才來得及回去上班」,他還是堅決不肯。我蹲下來問時,他才說早上去上學時,穿過史密斯太太的院子,被她看到了,出來罵他,說再被她看到要放狗出來咬他。我聽了很驚訝,因為附近的鄰居都很友善。我先順他的意,走大路回家吃午飯,然後我牽著他的手,去史密斯太太家門口按電鈴,我帶他來道歉,但我也要知道為什麼她要嚇我的孩子。原來她在重新植草皮,撒了種子,而這附近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穿過她的後院去學校,種子被踩深入土後,草長不出來,所以她不肯他們走。知道原委後,我們就理解了,換另一條路去上學,他也不再害怕史密斯太太。

  孩子若在外面受了委屈,家裡一定要有人可以傾聽,父母不必為孩子強出頭,重要地是保護他,讓他知道只要爸媽在,都不必怕。合理的事盡管去做,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不合理的事,媽也不會讓你做。

  教養孩子基本上是遵循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說的「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其本欲舒」,根要舒展才能長得好,那就是放他去探險,父母不放手,孩子不放膽;「其土欲故」,舊土植物比較熟悉,所以一定要帶著些舊土,人也是一樣,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比較自在,如果是完全陌生,人跟樹都會不適應,就像六十年代我們去美國留學時,有同學因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而進了精神病院;「其築欲密」,周邊的土要塞緊風來才不會搖晃,那就是安全感。這樣種下去後,讓他自在生長,不要一直挖起來看長根了沒有,「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就好了。

  只要是生物,樹人和樹木原理是一樣的,古人一千二百年前的種樹方式仍然適用到今日的育兒上。書中有很多很好的例子可供父母參考,我也在各篇章之前寫出我的看法或是實驗的證據。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他帶給我們的喜悅遠大於我們付出的辛勞,請順著他的天性教養他,他自然會成材來回報你。





教養大小事.建莉一手包

親子教育家,建中資深名師 陳美儒



  「孩子長得比較胖,怎麼辦?」

  「孩子吃飯太慢,怎麼辦?」

  「發現孩子手淫,怎麼辦?」

  「我的孩子為什麼是受氣包?」

  「要不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