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大動:安東尼・波登的精選家庭食譜,只與家人朋友分享的美味與回憶 | 拾書所

食指大動:安東尼・波登的精選家庭食譜,只與家人朋友分享的美味與回憶

$ 711 元 原價 711

內容簡介

————睽違12年,波登終於再次推出個人食譜!————

  這本食譜,是波登只與家人朋友分享的美食與回憶
  除了波登最愛的拿手好菜
  還有(至少在波登看來)人人都能學會的美味料理!

  ▌我經常不受控制地將食物硬塞給我愛的人。我成了電影裡那些「被動攻擊」的長舌婦或義大利老阿婆,總是催促別人:「吃吧!多吃點!」如果對方不吃,我就會垂頭喪氣,久久無法平復心情。
  
  這本食譜是我喜歡吃、也喜歡餵親朋好友吃的料理。這幾道菜都「很有效」,意思是,這些都經歷長時間實驗、反覆測試與(痛苦的)經驗之考驗。

  但本書的食譜毫無創新成分。假如你想找一位料理天才帶領你前往創意天堂,那你可能得換個地方找。反正不是我就對了。▌————安東尼・波登

  曾為專業廚師,波登過去為顧客提供各式料理——但「顧客」僅僅是抽象的概念,是他工作時望向用餐區,遙遙瞥見的模糊人影。只能預測他們當下的需求:他們想吃的是雞肉還是鮭魚?

  成為父親之後,波登則開始學習如何以料理去關愛並照顧他人。
  他經常不受控制的想把食物硬塞給他愛的人——做菜給女兒吃,做菜給親密的家人、好友們吃,
  一心期盼能與親朋好友們共享他所知的,一切關於食物的記憶⋯⋯

  ------

  睽違十二年後,波登終於再次推出《食指大動》這本極為難得的「波登style」食譜。
  萃取了波登三十多年職業名廚與環遊世界的經驗,收錄了波登從時光裡提取的美味料理(以及各種關於料理的小壞話)。

  除了波登最愛的拿手好菜,還有(至少在波登看來)人人都能學會料理的美食——
  
  媽媽做的蕃茄濃湯、旅遊中邂逅的異國佳餚、生命中重要時刻的美食、保證讓賓客為之瘋狂的沙嗲雞肉串、法拉利等級(而不是豐田Prius)的美味牛小排⋯⋯每一道都是波登珍藏的回憶。

  在《食指大動》這本獨一無二的家庭烹飪手冊中,波登以組織完善、有策略而有效率、且毫無壓力的方式呈現上述來自自家廚房與異國文化的好料,並附上效果卓越的戰略技巧,幫助你展現效率極高的好手藝,讓家人朋友大吃一驚。

  主廚們,走進廚房動手吧!

  在這本可能是最容易親近他的書中,波登用他大量珍藏的食譜為家人和朋友揭示了他「像伊娜‧格爾頓(Ina Garten)那樣,擁有餵食親朋好友的需求」。──《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波登帶著這本精心策劃的食譜回來了,無與倫比的詼諧、接地氣的講話方式,和毫不留情的批判⋯⋯這是一本該放在每座圖書館書架上的烹飪手冊。──《書單》(Booklist)

名人推薦

  番紅花|作家
  高琹雯Liz|「美食家的自學之路」版主
  莊祖宜|飲食文化作家
  黃麗如|作家、資深旅遊記者
  韓良憶|飲食旅遊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目錄

致謝
前言
一、早餐
二、戰鬥!
三、沙拉
四、湯品
五、三明治
六、派對指南
七、漢堡鐵則
八、義大利麵
九、魚與海鮮
十、鳥禽
十一、感恩節
十二、肉
十三、配菜
十四、甜點
十五、高湯、醬料與調料

索引

前言

  「幸福的家庭往往大同小異⋯⋯」——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托爾斯泰顯然沒見過我的幸福家庭。

  我的女兒愛莉安(Ariane)今年八歲,擅長模仿我太太威脅計程車司機的模樣。相同的場面她見過不少次,已經能完美掌握我太太的義大利腔、(計程車開往愛莉安學校路上又一次轉錯彎時)她惱火的情緒,以及重頭好戲:「信不信我親手把你掐死!」

  近幾個月,甚至近幾年,你幾乎沒機會看到我太太穿貼身運動衣和格鬥訓練褲之外的服裝。她是武術家,巴西柔術紫帶,一週七天勤練不輟,大多數時間用來練習如何永久傷害敵人的腳、腳踝與膝關節的肌腱及韌帶。

  環遊世界是我的工作,今天我可能在家裡,同樣也可能出現在婆羅洲砂拉越的長屋、馬賽的咖啡廳,或杜哈的候機室。我女兒早已習慣在電視上或公車廣告上看到爸爸的臉,陌生人找她爸談話她也習以為常——而且絲毫不當一回事。

  她從小與好朋友賈克斯(Jacques)形影不離,賈克斯是菲律賓人,他們一家對我們來說是親如家人的摯友,時常出現在我們家。在我們家,你可以聽到英語、義大利語和他加祿語。我女兒的義大利語說得愈來愈流利了,而我則沒有半點長進。

  「正常人」都做些什麼?
  什麼是「正常」的幸福家庭?

  他們的言談舉止是怎麼樣的?他們在家都吃些什麼?他們都怎麼生活?

  我工作這麼多年,對這些問題的答案依舊一知半解,因為我一直活在邊緣,根本就不認識任何正常人。從十七歲開始,我所接觸的正常人就是我的顧客,他們是抽象的概念,是我工作時望向用餐區,遙遙瞥見的模糊人影。我一直用廚師的專業視角觀察他們——換言之,我的所在之處不存在家庭生活,認識的人、相處的人都是餐廳業者。我們在正常人玩樂的時間工作,在正常人睡覺的時間玩樂。

  我對一般正常人的理解有限,所知只用來預測他們當下的要求:他們想吃的是雞肉還是鮭魚呢?通常我只看見他們最不堪的一面:餓昏了頭、酩酊大醉、慾火焚身、脾氣焦躁,他們也許來店裡慶祝好運到來,或者遭遇厄運後拿服務生出氣。

  他們在家做的事,例如週日賴床、替孩子做鬆餅、看卡通、在後院丟球⋯⋯這些我只在電影裡看過。
  對過去的我而言,人心是無法解開的謎(現在的我仍這樣想),但我正在學著解讀它,我不得不學習。
  
  我五十歲成為孩子的父親,我知道很晚,但對我來說剛剛好。在此之前,我不夠年長、不夠安定、不夠成熟,無法肩負最重大的責任:關愛並照顧另一個人。

  從我看見女兒的頭鑽出她媽媽身體的那一刻,我的人生有了重大的改變。我不再是「人生電影」(或其他任何電影)的主角,從那一刻起,我的女兒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我像許多寫書或上電視的人一樣,認為別人會關心我的故事,也認為別人應該關心我的故事,我是自戀的怪獸。對我來說,成為父親彷彿卸下重擔,因為現在的我受基因、受本能驅使,關心另一個人超過關心自己。我喜歡當爸爸。不對,我超愛當爸爸,我愛這一切。

  相信我太太對此事的看法與我大相逕庭,但倘若能回到換尿布、半夜起床哄孩子的階段,我一定樂不思蜀。

  我承認某方面而言,我在這個年齡步入生兒育女的人生階段,有點興奮過了頭。我習慣竭盡全力彌補流失的時間。由於兒時許多快樂時光都與品嚐食物的味覺感受和氣味有關(澤西海岸的暑假、淡季的蒙托克、法國旅行),我經常不受控制地將食物硬塞給我愛的人。我成了電影裡那些「被動攻擊」的長舌婦或義大利老阿婆,總是催促別人:「吃吧!多吃點!」如果別人不吃,我就會垂頭喪氣,久久無法平復心情。

  除此之外,我的職業生涯也使「病症」變得更複雜。三十年來的工作習慣深深刻在我心裡,我必須有組織、有計畫、將存貨排列整齊、標示準備好的食材,並保持工作區乾淨整潔。

  所以,我不但迫切想彌補流逝的時間,像伊娜‧格爾頓(Ina Garten)一樣熱愛餵食身邊的人,還在工作習慣上有強迫症。我這「肛門滯留人格」(譯註:Anal retentiveness,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中其中一種人格,特性是過於重視細節。)或許能幫助我成為專業早午餐廚師的不二人選,但作為丈夫或父親多半會帶給家人困擾。

  這就是我們的家庭,而這本書,是我們的家庭食譜。

  這些是我喜歡吃、也喜歡餵親朋好友吃的料理。這幾道菜都「很有效」,意思是說,這些都經歷長時間實驗、反覆測試與(痛苦的)經驗之考驗。

  有時在餐飲業,為得到更重要的「可服務性」,你必須在「品質」方面做出小小的犧牲。若你的抱負是煮出全世界最好吃的燉飯,那當然值得褒獎;但如果你在廚房裡永無止盡地攪拌燉飯時,你的客人在廚房外餓著肚子灌酒,那品質根本就沒屁用。

  不得不承認,料理魚類時,一條魚完整地擺在盤上「比較好」。至於刀工尚待商榷的你,在餐桌邊、八位客人面前,滿頭大汗地試圖切下比目魚片⋯⋯這就不好說了。

  這本書的食譜毫無創新成分,假如你想找一位料理天才帶領你前往創意天堂,那你可能得換個地方找找。反正不是我就對了。

  這些食譜多半是我小時候愛吃的菜餚,我從不完美的記憶中提取美味料理:媽媽餵我吃的食物、我喜歡在生命中快樂時刻吃的食物(這些是我喜歡和女兒分享的食物回憶)、旅遊過程中邂逅的經典佳餚,以及關於早餐與感恩節大餐等主題的智慧結晶。我在這本書中,用組織完善、有策略且有效率、毫無壓力的方式呈現出上述種種食譜。

  進入「爸爸」階段的過渡期,我發現比起在餐廳瘋狂準備五百份單點菜餚,在家中為五位朋友煮晚餐反而更令我焦慮。我也發現,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將家人朋友視為顧客海之中的五張陌生面孔,直到食物上桌後,再放鬆心情坐下來,和親友一同享受晚餐。就和其他的「正常爸爸」一樣。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東尼.波登 Anthony Bourdain

  主廚.作家.專業美食玩家
  《波登闖異地》節目主持人

  以揭發廚藝界內幕的《廚房機密檔案》聞名於世,著有《名廚吃四方》、《胡亂吃一通》、《波登不設限》、《半生不熟》等超級暢銷書。另著有小說《如鯁在喉》(Bone in the Throat)、《逝竹》(Gone Bamboo)。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和《紐約客》。以CNN《波登闖異地》節目榮獲艾美獎(Emmy Award)及皮博迪獎(Peabody Award),在此之前曾擔任旅遊生活頻道《波登不設限》與《波登過境》節目主持人、美國廣播公司(ABC)《一湯匙的美味》(The Taste)主持人,以及紐約知名法式餐廳「中央市場」(Les Halles)主廚。

勞莉‧屋勒佛 Laurie Woolever

  作家、編輯,也是與安東尼‧波登並肩多年的副手。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GQ》、《美饌佳釀雜誌》(Food & Wine)、《Lucky Peach飲食生活誌》、《美味》(Saveur)、《異議》(Dissent)等刊物。屋勒佛畢業自康乃爾大學與法國餐飲學院(French Culinary Institute),曾任《廚藝》(Art Culinaire)與《葡萄酒鑑賞家》(Wine Spectator)雜誌的編輯。現居紐約。

譯者簡介

朱崇旻

  曾在美國居住九年,以閱讀為樂,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喜歡翻譯時推敲琢磨的過程,並認為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書,譯者都應該忠實表達出作者的立場。興趣包含寫小說、武術、室內布置和冬眠。

  [email protected]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