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緩緩,迷了路又何妨 | 拾書所

流光緩緩,迷了路又何妨

$ 220 元 原價 280



內容簡介:


他以洗鍊圓融的人生智慧
譜寫出30篇觸動你我的有情弦歌


2017年,《未央歌》在台出版50周年,商務印書館和聯合報副刊對外徵文,尹啟銘心有所感,寫下一篇短稿獲得採用,那是他在經濟專才之外,首篇刊登在副刊上的文學作品。

接著,一場捷運上的偶遇,讓他心頭勾纏出北上讀書的往事,寫就〈父與子〉一文PO在臉書,獲得了不少迴響。正是那真摰誠懇的文字,觸動了我們總是不顯於外、卻濃烈得化不開的親情。

不到一年,他陸續寫下30篇文章,無論是懷歷史、?景物、憂國事、寫鄉愁……這些充滿古典文學底蘊的文字,有喟嘆、有柔情、有隱喻、有豁達……在冷靜與熱情之間,讀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芳香,正如一杯放涼的咖啡,其豐厚的口感與層次,比起燙口的時候更令人回甘,且餘韻不散。

在千年古城烏鎮
在滿載星輝的遊船上
在質樸恬靜、安詳悠閒、與世無爭的時空裡
尹啟銘寫下了這樣的感慨:

「每個人的一生為了爭榮辱太匆匆,忙得像一張紙,
從左上角到右下角,塗得密密麻麻,
沒有了自己,沒給自己留下空白,也不給別人留有餘地。
到頭來,伸手想抓住些什麼,卻是一場虛空。」

流光緩緩,迷了路又何妨?
「因為每一次不經意的駐足,
都會成為雋刻在回憶裡的永恆印記。」

序跋:




  以前從沒想過要出本軟性的散文集。

  5年前離開公職後,中國時報兼旺報總主筆戎撫天兄邀我寫些有關經濟和產業的專欄、社論等時論性文章。寫了4年後,一方面江郎才盡,另方面有點彈性疲乏,想休息一陣,做些自己一直想做、喜歡做卻未能落實的事。

  到了去年初,剛好是《未央歌》在台出版50周年,商務印書館和聯合報副刊對外徵文,我心有所感,匆忙間寫就一篇短稿,幸獲採用,那是我首篇在副刊刊登的作品,讓我對自己的散文寫作能力有了初步的信心。

  不久之後,應朋友之邀至台北大直餐敘,捷運車上偶遇一對父子從雲林北上考試,憶起40多年前家父陪我上大學註冊的情景,因此寫下〈父與子〉,po上臉書,許多朋友告訴我說寫得不錯。不管大家的肯定是否謬讚,倒是激起我想為以前和日後的雪泥鴻爪留點東西的念頭,於是又開始敲起鍵盤,9個月時間陸續寫了近30篇文章,部分放在臉書和朋友分享。

  要把非經濟專業性的文章拿出來,我原是相當猶豫的。

  此生一路走來,一直忙於應付各種考試。小學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大學考研究所,有如在土石路上不停奔跑無暇喘口氣的快遞,既沒受過寫作訓練,只記得老師說的起、承、轉、合,也談不上有什麼文學造詣,除了中學12本國文教科書外,偷得閒暇時看最多的就是武俠小說。

  此外,寫一般散文和專業性時論初看或粗看之下好似差不了多少,認真看來,卻如黃河和長江,雖都發源於巴顏喀喇山,其後各奔前途,各有不同氣象。經過4年的琢磨,只要確定中心主軸,要寫篇經濟或產業時論,對我已非太難之事。但若是轉換跑道,改寫軟性的散文,我更擔心的是:我本就缺乏一顆纖細敏感的心,30多年的公職生涯又讓複雜的外在環境把原本柔軟的心硬化了,硬邦邦的文章冰冰冷冷,只有文字而沒了該有的靈魂,那可就真的是味同嚼蠟。

  可是轉念一想,當初開始寫產經專欄時,也曾經歷黑暗階段,思慮經常陷入泥淖,架構改來換去,主軸飄忽不定,提起筆來如千鈞之重,字字難行;我對自己的要求又高,一篇近1千500字文章丟掉重寫3、4次是家常便飯。經過約半年的折磨後,開始逐漸撥雲見日,掌握要領,形成自己的風格。

  有此經驗後,覺得用心、投入、不斷練習和學習才是寫作的關鍵,不管是寫哪方面的文章,最重要的核心驅動力應是火焰般的興趣,能力如覺不足,可邊寫邊充實。於是決定鼓起勇氣,再把臉書當成另一磨劍的平台,開始了散文之旅。

  其實我是喜歡看一些閒書的。小時家父服務的國營事業置有員工宿舍區,區內有一小型但對我是綽綽有餘的圖書室,內有雜誌、報紙、圖書,經常是我流連忘返的地方。圖書室管理員溫先生對我非常好,我小學畢業後就准許借書,幾乎過半的偵探間諜小說、文藝小說等都被我在寒暑假期間看過;可是看得最多的還是武俠小說,有時甚至和長輩們搶奪最新一期的武俠雜誌,被家父知道後臭罵一頓。

  至於國文課本,當時文言文所占比重甚高,老師皆要求全文背誦;即使是白話文,也都是經典作品,老師會挑選精彩片段要我們熟記。對於老師規定,我是百分百遵從,因此國文成績一向比數理化要好。至今我仍非常感念的是中學6年,即使高二開始就被分為自然(理工醫農)組,學校仍非常重視國文教學,奠定我最基本的中國文學根基。

  到了大學,我才提筆勤加寫作,不過這裡的寫作是指寫信。剛上大一,首次離家出遠門,思家心切無處發洩,當時沒有手機,只好拚命寫信給家裡、同學、朋友。信越寫越長、越寫越勤,筆就越寫越順,最後寫到學校刊物上頭。現在回想,所謂寫作,重要的祕訣就是要「寫」要「作」,寫、作到後來成為享受那種文思泉湧、振筆直書、抒發情緒的快感。

  就業後,公務員生涯30多年,公務倥傯,寫心情的筆就荒廢了下來,直到5年前撫天兄找我。在此要感謝的是中時和旺報不棄,提供版面讓我把寫作的筆感找回來。雖然時論重理,散文重情,畢竟還是要情、理相濟。

  文章累積到一定數量後就想集結成冊,一方面留個紀念,另方面方便和好友們分享。收集在這冊子的文章除了〈愧疚的愛〉,都是有關我本身的故事。裡面喝咖啡的文章就有3篇,大概是多年喝咖啡,也親手煮過一陣子虹吸式咖啡,衍生出一些插曲。我喜歡把咖啡取名為調皮的騙子,它會讓我把晚上當成白天,精神抖擻,維持思緒不墜,代價是加倍燃燒我的心力和體力;就好像有一種果子叫神祕果,它會改變人的味覺,酸的檸檬汁喝到嘴裡都變甜了,引誘人不知不覺中喝了過多太酸傷胃的飲料。可是好的咖啡細細品來,多麼令人愛不釋手。

  另外有關大陸之行的文章有8篇。去年跑了多趟大陸,參加各地不同主題論壇,考察多處經建設施,主要是希望多了解近幾年大陸的發展,尤其目前大陸正處於快速轉型階段,經濟成長帶來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多元變革,勢必對台灣造成全方位衝擊,台灣不能視若無睹,無所作為。

  至於本書內有〈愧疚的愛〉、〈以黑道之名〉、〈背鍋的眼淚〉、〈爛泥巴裡的希望〉等4篇文章嘗試以小說的方式呈現,主要是為涉及的幾位當事人考慮,同時在內容上可以有更大空間揮灑,故以不同手法做了必要的變裝,在此一併交代。

  對於一本新書來說,我的文章僅是材料,感謝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全力為我打造這個新產品;尤其是趙董事長政岷兄,初次見面二話不說,就替我這個沒散文經驗的無名小卒扛下出版風險。此外,不能不衷心感謝的是總監蘇清霖、主編王瑤君、執行企畫、美術編輯、美術設計等同仁,給了這本書如此迷人的書名、封面、編排等。身無長物,只能將此顆感恩的心在道謝之後,長存不忘。

  最後,謹以本書獻給曾經教過我的國文老師、為我打下國文基礎的遙遠年代,以及那個小小的圖書室。

目錄:


■輯一 歲月走過我,也走過你
父與子
今日幼苗,明日棟樑
回家
走入時空隧道
孩子的聲音是母親留下的胎記
一場春風化雨 一世師生情緣

■輯二 穿越時空的絃上
今生回眸,為來世重逢
走一遍老殘走過的路
來不及回盪的鐘擺
風過酒鄉醉一場
寧以家國不幸換詩家幸?
唯其至情至性,乃能大慈大悲
驚起卻回頭
夜再怎麼黑,歌聲仍在故事裡傳唱

■輯三 生命不是一種偉大的理論
愧疚的愛
以黑道之名
背鍋的眼淚
爛泥巴裡的希望

■輯四 咖啡,要在涼的時候喝
咖啡的風韻
失根的人才
目黑川之戀
冰淇淋與民主
此地不缺銀行,只缺書店
那幅美麗的風景
咖啡裡的漩渦
許我一段真情,還你一世信約
讓命運屈服在面前的人
與墨人先生的一段緣
讓生命重生在放下
昂首雲端,只為傲笑諸神

Brand Slider